相比刷微博、抖音、朋友圈,讀書帶來的快樂會不一樣嗎?

我是那種,只要出門,包裡永遠裝著一本書的人,雖然是女孩子,卻幾乎從來不背小包,因為裝不下書。

對電子書就是愛不起來,特別是我讀的大部分都是文學書籍,對我來說,一定要雙手觸摸到的,有厚厚的書脊,能聽到刷刷的翻頁聲,可以用手指一邊摩挲著書頁一邊思考,遇到喜歡的段落時,漂亮的書籤能有用武之地,這才是閱讀。而且,我太享受在書桌前捧著一本喜歡的書,整個身心都抽離到書中,那種好像超然物外的與世隔絕之感,閱讀app、kindle裡的電子書都不能給我這種享受。

會利用起路上的一切碎片化時間讀書,等電梯、坐扶梯、等公交、坐地鐵、等火車、坐飛機、等餐、等人,這所有的空隙時間我都會把書拿出來,有時時間短到只夠讀幾行,有時可以讀好幾頁,當然也被很多人問過:“你走到哪把書讀到哪,不會覺得自己很奇怪嗎?”

我說:“我讀書的時候,壓根看不見任何人,怎麼會覺得自己奇怪。”

我讀我的書,跟別人有什麼關係,何況與讀書相比,傻愣愣的發呆才更奇怪吧。

相比刷微博、抖音、朋友圈,讀書帶來的快樂會不一樣嗎?

的確,身邊讀書的人少之又少了,很多朋友畢業之後就再也不讀書了,甚至在他們住的房子裡,找不到任何一本書。

但是,身邊人這樣,不代表全世界都這樣,讀的書多了,就會知道,世界之大,你根本不能用自己的圈子去衡量一個世界的面貌。而且,越是對身邊的圈子不滿意,才越要想辦法給自己的圈子升級。

讀書於自己的影響,內在我就不說了,雖然我覺得因為讀書,我變成了一個非常可愛非常溫柔非常有思想非常深邃非常明理非常瞭解自己非常有同理心非常包容的人,但這些其實很難衡量,因為我以為的深邃也許別人以為是故作深沉,我以為的包容有人以為是聖母,這些只能說自己認可就好,不在乎別人怎麼評價。

至於外在。

首先當然是職業方向和經濟收入。

大學學的國際貿易,學校也很二流,畢業後長時間找不到方向,什麼工作都做過,文員、客服、收銀、幼師、賣花,直到後來因為機緣巧合去校對公司做起校對。

相比刷微博、抖音、朋友圈,讀書帶來的快樂會不一樣嗎?

我到現在還記得,剛去面試時,那裡沒有底薪,我就問那一個月工資有多少,老闆說,剛來的可能一個月也就一千出頭,乾的久了會有兩三千。

但我第一個月的收入就達到了三千多,比很多老員工都高,為什麼?因為平時讀書多,上手特別快,去了一個星期,老闆一看我特別有天分,就不讓我做最便宜的折校了,而是把終審終校給我看,這類稿子的費用就比其他的高一倍不只了。

讀書和寫作其實不分家,愛讀書肯定就會愛寫,後來不做校對了,我找的工作基本就跟寫作有關,14年公眾號出來,我在網上寫的文章莫名其妙火了,15年簽了專欄作者,16年個人散文集上市……雖然那之後,人生又進入新一輪的低谷,但如果沒有愛讀書、愛寫作,我連這個小高潮都不會擁有,也很難想象我現在在做什麼,是不是還在最低級的工作中跳來跳去沒有任何長進。

在交友方面,我發現自己更招人喜歡還影響了很多人。

比如之前工作過兩年的公司,有一次領導經過我們的辦公桌,他指著我身後的兩排辦公桌說:“你看,你所在的這一排,每一個辦公桌上都擺著一摞書,另一排就一本都沒。”

相比刷微博、抖音、朋友圈,讀書帶來的快樂會不一樣嗎?

我才發現,我這一排的好幾個同事都找我推薦過書,其他幾個也是說過,看我每天這麼愛讀書,自己也要努力了,這感覺其實是蠻感動的,你用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一些正面的東西。

我來深圳的時候,這裡只有一個特別好的朋友,跟她老公從來沒見過,但他早就聽自己老婆說過我愛讀書,還寫公眾號,於是沒見面就先對我有好感了,後來我找工作那段時間,在她家白吃白住一個月,兩個人也都不嫌棄。

找到工作後搬了出來,我跟朋友抱怨,以後要每天吃快餐點外賣了,她老公就發信息給我:“沒飯吃了就過來蹭飯。”

朋友跟我說,是因為身邊太多負能量、太多不上進的人,所以會特別喜歡身上散發正能量,積極生活的人。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是沒有自己的主見,對生活沒有定位的,他們特別容易被周圍環境影響,所以,愛讀書、愛生活,影響的不只是自己,也會間接改變身邊的人。

相比刷微博、抖音、朋友圈,讀書帶來的快樂會不一樣嗎?

讀書肯定不只有益處也還有弊端。

我以前幾乎是屏蔽網絡的,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所有不用工作賺錢的時間,幾乎都用來看書、寫作、學習,捨不得把時間用來幹別的,對網絡有很強烈的偏見,總覺得微博啊、公眾號啊、直播啊、遊戲啊都是在浪費大家時間,甚至鄙視那些每天把時間花在這些事物上的人。

17年3月-18年3月,一年的時間沒有上班,做了一些自由散漫期待已久的事,但等我再想回到職場,忽然發現我要被時代拋棄了。

以前把自己鎖在了套子裡,以為只有讀書只有學習是有益的事,對新事物很排斥,而實際上,比不學習更可怕的,是看不到這個時代的更迭,這本身就是一個網絡稱霸的時代,我的排斥把我自己定格在了上個世紀,忽然在自己腦子裡冒出了一個戴著眼鏡捧著一本舊書窮酸落魄書生的模樣,我就是這麼一個形象吧。

於是明白,其實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徵,很多東西要客觀的正視它,不能只憑著自己的喜好武斷的排斥和貶低。

可以不追逐潮流,但是不能完全不瞭解潮流趨勢。

現在,我依然熱愛讀書,依然像從前一樣盡一切努力多讀書,但也不會再只知道低頭讀書,我會偶爾抬頭看看世界,看看潮水的方向,也不會再狹隘的只讀文學,會涉獵更多金融、職場、管理、心理學等等。

但很重要的一點是,哪些東西可以吸收,哪些東西只能當看熱鬧,自己心裡得有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