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必要為多支職業足球隊可能退出足壇而惋惜

來自足協以及網絡的消息顯示,目前在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當中,中甲球隊四川FC、廣東華南虎,遼足(涉嫌造假),已經降級的上海申鑫和其他的一些中乙聯賽的球隊沒有向中國足協按規定提交工資確認表,而這樣的球隊據統計達到了九家之多。

沒有必要為多支職業足球隊可能退出足壇而惋惜

足協官網發佈的相關信息

在很多人看來,不提交工資確認表意味著這些球隊可能在新賽季無法完成註冊,從而失去了參加所在級別聯賽的資格。

沒有必要為多支職業足球隊可能退出足壇而惋惜

遼足可能真的堅持不下去了

對於這樣的現象,很多人表達了深深的擔憂和惋惜,因為隨著這些球隊的紛紛退出,各個級別聯賽職業球隊的數量將會減少,而那些沒有達到該級別聯賽水準的球隊遞補上來可能會影響整個聯賽的質量,很多人擔心中國足協推出的聯賽擴軍計劃可能會擱淺。而這對中國足球未來的發展是不利的,並且因為這些問題,大家不斷地開始吐槽足協主席陳戌源。

很多人現在把中小俱樂部發展困難的原因歸結於中國足球這些年來的金元足球政策,球隊的運營成本越來越高,加重了中小足球俱樂部發展的困難,往大了說就是足球發展的環境和氛圍,因為金元足球政策而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他們把這些問題的原因歸結於中國足協政策的失策,以及始作俑者廣州恆大。

沒有必要為多支職業足球隊可能退出足壇而惋惜

折騰了兩年的四川FC也要堅持不住了

面對這個問題晏子有不同的看法:我們沒有必要為退出中國足壇的俱樂部感到惋惜,足球運動本身就是一項資本堆砌起來的項目,這一點在全球範圍內都適用,只不過中國表現得更為明顯罷了。

自中國足球職業化以來,拋開投資足球的國企之外,民企投資中國足球本身就是一種市場行為,市場行為本身就是市場法則進行約束,對一個企業或者一個商人來說,投資中國足球有利則圖無利則撤,這是一種正常現象。當投資的成本增大,投資人不能在足球當中實現自己的商業目的,或者投資的熱情降低,這都屬於一種正常的現象。而這種市場現象也適合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這一法則,即那些資金和實力不夠雄厚,經營不夠規範,成績不突出,發展不良好的球隊和俱樂部退出中國職業足壇,它是能夠實現優勝劣汰,優化資源配置,而這對於中國足球長遠發展是極為有利的,這也有利於進一步提升中國各級職業聯賽的質量和水準,也有利於進一步維護整個中國職業聯賽的形象。

沒有必要為多支職業足球隊可能退出足壇而惋惜

朱炯帶領的上海申鑫讓人唏噓不已

晏子有時候在想一個問題,當我們的中超球隊穩定在16支球隊上,當我們的中甲球隊維持在18支球隊的上,也就是中超聯賽和中甲聯賽的這個規模和水平不萎縮的情況之下,讓中乙聯賽、中冠聯賽在一個合理的區間上面運行就可以了。目前可能退出的九傢俱樂部,充其量是中國職業足球發展的量,而於中國足球發展的質沒有太大的關係,所以我們不必為此而感到惋惜和遺憾,更沒有必要著急和慌張。

(葉晏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