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武漢“封城”後」之三:漂在海外的人,我們回家

  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

  “封城”既是無奈之舉,也是必要之舉,為了抗擊疫情,武漢人民做出了巨大貢獻。病毒隔離但人心相通,全國上下,共克時艱,始終與武漢人民在一起。鍾南山院士眼含熱淚地說:“武漢本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有全國、有大家的支持,武漢肯定能過關!”

  為此,我們開設專欄【在一起?武漢“封城”後】,邀請生活在武漢的知名時事評論員作為特約觀察員,以一名普通市民的眼光,記錄“封城”後武漢人民的真實生活。

「在一起·武漢“封城”後」之三:漂在海外的人,我們回家

  本網特約觀察員 斯涵涵

  方琴是我家的老鄰居,十幾年前因拆遷分開,但依然保持密切的聯繫,如同家人。

  方琴50多歲,是武漢一所高校的退休教師,單身母親。她的獨生女兒多年前去國外留學,後與同樣來自內地的中國留學生結了婚,生育了兩個孩子。

  方琴和親家每年輪流去國外呆上半年,既可以和兒孫們團聚,也可以幫忙帶小孩子。簽證期到了她就自己坐飛機回武漢來,這裡有她的哥哥姐姐,一大家子人非常和睦,其樂融融。

  按照以往的習慣,方琴在今年2月份就應該回國了,武漢突然“封城”,讓她措手不及。我先勸她能否給大使館打電話,詢問特殊情況下能否延長簽證。她嘆口氣:“雖然知道不可能,還是試著打了,果然是不行,畢竟這是別人國家的法律”。確實,入鄉隨俗,如果人人都因故改變,法律也就成了兒戲。

  既然肯定要按時回國,那麼就是如何回國了。武漢“封城”,回不了武漢,我們也都勸她不要回漢,因為現在病毒正在肆虐。幾番選擇,改訂了幾次機票,最終選定在香港轉機,然後去疫情較輕地區的遠房親戚的家暫住。

  近日,新聞報道稱在門把手上發現了新冠病毒,患者的糞便中也檢驗出病毒,這讓方琴十分焦慮。她先要坐十幾個小時的飛機到香港,在香港機場又要待上10個小時,而她在國外已經買不到口罩了。飛機上去不去廁所,讓不讓帶酒精消毒溼巾?在香港機場的10個小時怎麼度過?……

  想著萬里迢迢回國後要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待著,不能回家,她愁腸百結:“唉,早知道封城,我該早點回漢的,起碼呆在自己家比哪兒都好”。我勸解道:“健健康康總比什麼都好吧,不要緊,武漢好了你再回家不遲。想一想,您比一些人強多啦”。

  疫情雖重,但阻擋不住中國人回家的心,迫切而堅定。

  那些滯留國外的湖北籍遊客體驗了真實版“人在囧途”。他們都是早早籌劃,準備利用春節長假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好好領略一下異國風情的,沒料到疫情之猛,短短几天就變化巨大,部分國際航空公司採取取消航班等措施,對中國公民的行程造成嚴重影響。有的團飛到目的地卻集體被拒入關,有的團無法返程,只好呆在酒店(我同事的朋友便是);還有的根本沒有遊玩就直接被當地隔離。

  1月27日,文旅部辦公廳下發文件暫停境內外跟團遊,31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考慮到近日湖北特別是武漢中國公民在海外遇到的實際困難,中國政府決定儘快派民航包機把他們直接接回武漢。

  很快,各部委及航空公司、駐外機構緊急聯動,密切合作,組織協調安排航班或包機,將滯留海外的中國遊客從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日本等國接送回家。我同事的朋友也幾經周折,終於回國。機艙門打開,他們一陣歡呼,不少人語帶哽咽:“回家的感覺真好。”

  患難見真情。

  想必大家都熟悉這句“流行語”:“終於到了躺在家裡什麼也不做就為國家做貢獻的時候了,好好珍惜吧。”調侃的表層下,深藏著多種情感。

  兇猛疫情面前,“我”“家”“國”如此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再過幾天,方琴就要收拾行囊踏上回國的旅程。但現在的形勢變化可謂是每天不一樣。如果行程有變,她的回家路又將再添坎坷。期待她能順利回國,然後在一個不遠的地方,靜靜地等待著自己的家鄉武漢恢復健康。

  2月4日是庚子年的重要節氣:立春。詩曰:“東風化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

  立春,標誌著新的春季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