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研究是否需要關到“籠子”裡邊?

對於人類來說,動物病毒是一種異種病毒,人類的免疫系統對它們的識別能力很低,難有抵禦的辦法,一旦感染,死亡率極高,如鼠疫桿菌、禽流感病毒、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炭疽桿菌等。


從21世紀初開始,一些醫學研究單位,開始了病毒的基因突變研究,希望能趕在病毒進化之前,儘早發現它們的突變,贏得時間製備出足夠的疫苗,以阻止大規模瘟疫的流行。人們急於要弄清的問題是,究竟什麼樣的突變能突破人獸的界限?這類突變在什麼樣的條件下發生,又是如何發生的?發生這類突變的蛛絲馬跡又有哪些?


在病毒基因突變研究中,荷蘭病毒學家羅恩·弗切爾研究組試圖對H5N1禽流感病毒進行基因改造,以發現傳染性極強的新型病毒的進化機制。2012年1月20日,經過了長達四五年的研究,弗切爾發佈了他們的結果。經他們確認,在現有的H5N1病毒的水平上,只需再引入幾個基因突變,就可以讓這種病毒獲得在哺乳動物間藉助空氣傳播的能力。這個結果一經公佈令世人震驚。

眾多專家強烈呼籲終止這類研究,他們強調通過這種方式所獲得的新種病毒,不是自然環境下長期演化而成,沒有天敵,更具危險性,況且目前尚不能證明,是否能根據這項研究成果,就一定能制定出什麼有效的防疫措施。

病毒研究是否需要關到“籠子”裡邊?

一些人也擔心,在缺乏安全管理的實驗室條件下,有可能使這種病毒洩漏出實驗室,或被用做新型生化或生物武器,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對於病毒的研究,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在研究的同時,需要做好防護工作,千萬別讓它從“籠子”裡逃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