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河北教師招聘面試備考:高中政治《實踐及其特徵》教案

河北教師招聘考試網為大家整理了2020年河北教師招聘面試技巧,希望可以幫助大家順利通過教招面試。更多教師招聘備考技巧,點擊查看>>。如果還有其他疑問,可以諮詢客服人員哦——【諮詢在線客服

《實踐及其特徵》教案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教學設計是試講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個好的試講離不開一篇好的教學設計,然而,在實際備考過程中,許多考生對教學設計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教學設計到底應該包括哪些環節。因此,今天中公教育的老師特意為大家準備了《實踐及其特徵》這一框題的教學設計,希望對考生有所啟發,有所收穫。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實踐的含義、構成要素;理解實踐的特點;聯繫實際分析實踐與認識的關係。

【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實踐和認識關係原理,使學生樹立科學實踐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牢固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運用實踐的觀點指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實踐的概念、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難點】

實踐的特點、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三、教學方法

活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探究法、討論法等。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馬克思生前最喜愛的一則寓言引出本課主題:

哲學家問船伕:“你懂數學嗎?”

“不懂。”船伕說。

“你的生命價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學家說,“你懂哲學嗎?”

“更不懂。”

哲學家感慨:“那你的生命價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個巨浪把船打翻,哲學家掉在河裡。船伕問:“你會游泳嗎?”

“不會,不會!”

船伕說:“那你的生命價值就失去了全部。”

提問: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環節二:新課講授

1.實踐含義

兩層基本含義:

(1)實踐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

(2)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可以把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

討論:下列活動中哪些是實踐?

A.蜜蜂築巢

B.農民種莊稼

C.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D.科學家繪製人類基因組圖譜

教師總結:B屬於生產實踐活動,C屬於變革社會的實踐,D屬於社會實踐活動。A不屬於實踐活動,因為實踐的主體為人。

2.實踐特徵

【探究一】

請觀看中國開展探月活動的視頻,結合視頻,思考:

【多媒體展示問題】

A.中國開展探月活動能不能隨心所欲?這說明實踐具有什麼特點?

B.面對月球的低溫高寒,我們是不是無能為力呢?這說明實踐具有什麼特點呢?

C.探月單個人能否完成?這說明實踐活動具有什麼特點?古代只能舉頭望明月,而現代卻能登月探測,體現實踐的哪一特點?

學生結合自身在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回答。

結論:實踐是人們有目的、有意識的、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

3.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探究二】

請看看這是什麼?(舉起橘子)這可不是一般的橘子哦,它是某農大研究院培育的柑橘三號最新品種,想不想知道它的味道呢?怎麼才能知道呀?(分橘子給某些學生品嚐)

藉助吃橘子說明認識是人作為主體對認識對象即客體的能動反映,並且這種反映還必須在人與橘子“親密接觸”中才能實現,也就是認識的主體與客體之間要發生相互作用,才能獲得認識。由此得出結論: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通過從吃完橘子的學生嘴中仍能得知橘子的味道,【分析】認識的途徑和認識的來源的區別,強調認識的途徑有多種,但認識的來源僅有一個。

結論:(1)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

【探究三】

【多媒體展示:對經濟發展的要求的認識】思考是因為什麼變化推動認識的發展?

【分析】P44頁教材的探究活動,恩格斯的名言:是什麼推動了科學的發展?

結論:(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①實踐中出現新問題、提出新要求,推動新的探索和研究;②實踐提供諸多認識工具,推動認識的發展;③實踐鍛鍊和提高人的認識能力

【探究四】

圍繞黃金週政策要不要廢除,大致形成了兩派。【多媒體展示“廢除派”、“堅持派”的觀點】

【多媒體展示“暢所欲言”】觀點一:黃金週政策應該廢除;觀點二:黃金週政策應該堅持,對此你認同哪一觀點,請說明理由。以四人小組討論2分鐘,然後推選一人代表小組發言。

面對黃金週政策的爭議,如何檢驗黃金週政策的正確性?

【“是真的嗎?”小實驗】將筆插進一個裝滿水的塑料袋中,水會不會漏出來?藉此講解為什麼說明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結論:(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由一幅圖和設問:人認識的目的是什麼?

引出結論:(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環節三:鞏固提高

從認識論角度,判斷下列詩句或名言體現了什麼哲學道理?

1.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增廣賢文》(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2.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3.“行以求知,學以致用”

──浙江師大辦學理念(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實踐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物質性活動,先有實踐後有認識,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實踐是第一性的。

作業:練一練

據醫學史料記載,17世紀20年代,英國有個醫生給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輸羊血,奇蹟般地挽救了該青年的生命。其他醫生紛紛仿效,結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輸血醫療手段便被禁止使用。

19世紀80年代,北美洲醫生給一位瀕臨死亡的產婦輸人血,產婦起死回生。醫學界再次掀起輸血醫療熱,卻帶來驚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維也納醫生萊因茨坦發現了人的血型系統,才打開了科學輸血的大門。

上述材料是怎樣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個道理的?

(1)第一次輸羊血成功,從而發現輸血可以救治病人,說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2)從輸羊血到輸人血直到終於解決輸血問題,表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3)輸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殘廢和輸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輸血醫療熱帶來驚人的死亡,直到終因發現血型系統而使輸血問題得以成功解決,說明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4)為救人而輸血失敗的原因,直至發現人的確定血型系統,從而最終解決輸血問題,說明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五、板書設計

2020河北教師招聘面試備考:高中政治《實踐及其特徵》教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