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李鴻章的伊藤博文:日本的聖人、中國的罪人

在日本近代史上,伊藤博文是位極其重要的人物,他出生於農民階層,但最終擔任了日本歷史上的首任總理,也是日本史上第一任內閣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新體制、新制度的建立過程中做出了傑出貢獻。新政府成立後,44歲的伊藤博文開始擔任首屆內閣總理大臣兼宮內大臣,並於次年起草審議了《大日本帝國憲法》。在日本的“大陸政策”以及侵略朝鮮政策制定中,伊藤博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日本以及日本鄰國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打敗李鴻章的伊藤博文:日本的聖人、中國的罪人


出身微寒

1841年秋天,在長州藩領地周防國熊毛郡的農民林十藏的家中,一個小小的男嬰正因為他生命中的第一次呼吸而大聲啼哭,而他身邊的一群人,正為他的啼哭而微笑著,這個孩子就是林十藏的兒子——利助。在德川幕府末期,農民的生活非常艱苦,這個本來就貧困的家庭,也因為新的生命的到來而更加困窘。父親林十藏為了擺脫貧困與飢餓的纏繞,決定舉家遷往當時長州藩的首府萩市,在這裡,林十藏的命運為之一變,而隨之,那個小小的嬰孩命運也改變了。

林十藏來到萩市沒有任何營生,只好投靠在長州藩的一個下級武士伊藤直右衛門的家中。或許是命運的安排,伊藤家正因沒有繼承人而焦急,林十藏的到來無疑給這個家庭帶來了陽光。於是,順理成章地,林十藏成為了這個下級武士家庭的養子,並繼承了伊藤家的名位與財產,兒子利助也改名為伊藤俊輔,並在他在踏入政界後,取《論語·雍也》中的“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之義而改名為伊藤博文,從而成就了日本歷史上的一代梟雄。

早年的伊藤博文由於階級的改變得到學習機會。他曾進入“松下村塾”學習,師從吉田松陰,崇信“尊王攘夷”的思想。伊藤自幼攻讀儒學,多才多藝,還寫得一手好書法。1858年,伊藤博文來到長崎,入幕府炮術傳習所學習軍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862年,他在京都結交了久坂玄瑞等志士,積極參加了倒幕運動。之後在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開展時,他又與高杉晉作一起指揮“奇兵隊”抗擊幕府的討伐,從而踏上了政治旅途。

1863年,隨著運動的積極開展,越來越多的西方先進國家的信息傳入了日本,伊藤博文深刻體會到了日本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於是他毅然選擇了赴英留學。在英國留學期間,他除了學習軍事科學技術外,還專心研究了外國的政治制度,並細心觀察了歐美國家的改革。伊藤博文回國後正趕上日本的明治維新運動,他深得天皇信任,並擔任了明治維新政府內閣要職,其地位十分穩固。


打敗李鴻章的伊藤博文:日本的聖人、中國的罪人


總攬政權

伊藤博文回到日本後,看到薩摩藩遭受了美、法、英等國家的炮轟,軍事力量受到摧毀,於是決然加入了長州藩軍隊,反對幕府統治,主張“開國進取”,並積極推動了維新運動。

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組織了一大批政府官員出使歐美進行考察,伊藤博文亦在其間。1873年回國後,他在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和細田道一的領導下負責處理外交事務。後因支持大久保利通推行“殖產興業”等資產階級改革,於1878年繼大久保之後任參議兼內務卿,開始掌握明治政府權力中樞。1881年,伊藤博文積極推動引入英國的內閣政黨制,由於當時時機尚未成熟,日本政府沒有實施改革,但於1882年派遣他到俄國研究君權憲政一年。

翌年,伊藤博文回國後大顯身手,先後推出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內閣制度和“華族令”政策,將舊貴族階級和新的有功之臣、軍人等分成公、侯、伯、子、男五個爵級,組成貴族院成員。1885年12月,日本政府根據他的建議廢除了太政官制,開始實行內閣制,並由伊藤博文出任首屆內閣總理大臣兼宮內大臣。此後,他便一心致力於日本的君主立憲制改革。

1886年,伊藤主持起草和領導審議旨在確立日本近代天皇制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及有關法案,他也因此被日本人稱為“明治憲法之父”。之後,在1894年,他主持簽訂了新的《日英通商航海條約》,廢除了治外法權。與此同時,日本迅速發展軍事力量,他制定並推行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政策,並於1894年7月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侵佔朝鮮以及中國大連、旅順、威海衛等地。戰後,又主持與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為日本獲取了大量的賠款,並割取中國領土臺灣,將朝鮮置於日本統治之下。

1905年5月,日本發動了對馬海峽海戰,並以極小的代價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伊藤博文被任命為第一任朝鮮統監,並於1907年迫使朝鮮簽訂第三次日朝協約,將朝鮮變為日本的“保護國”。在此期間,伊藤博文還極力反對日朝合邦,轉而推行入侵朝鮮政策,引起了朝鮮人民對他的憤恨。1909年10月,為解決日俄爭端,伊藤博文到中國東北與俄國財政總長談判,當他乘坐火車於10月26日9時抵達哈爾濱車站時,被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刺殺身亡。


打敗李鴻章的伊藤博文:日本的聖人、中國的罪人


對日貢獻

伊藤博文為日本資本主義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他是日本邁進現代化國家併成為近代世界強國的偉大功臣。在日本明治維新後一系列的重大戰略方針的提出上,他都作為一個決策者而出現,在所有日本明治政府和大本營做出的重大決策中,他無一不參與,對整個戰爭起了決定性作用。另外,他曾兩次擔任日本政府的和談代表,通過談判使日本取得了諸多在戰場上得不到的侵略權益。

同時由於他一貫奉行對外擴張政策,日本國內外對他也有著不同的評價。有人認為伊藤博文不僅是一個狂熱的侵略分子,同時也是一個謊言家,在日本的眾多侵略戰爭中,他都作為一個外交家的形象,通過各種手段掩飾事實真相,矇蔽世界輿論,從而達到粉飾日本侵略戰爭的目的。

總之,在日本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伊藤博文總是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推動其發展。當然,對那些受侵略壓迫的國家和人民來講,伊藤博文的一生也是罪惡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