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有什麼獨特魅力,為何說他是唯一能阻擋秦滅六國之人?

歷史痴


趙武靈王被梁啟超稱為〝黃帝之後華夏第一偉人〞,其雄才大略在當時的戰國君主中無出右者,如果不是壯年早逝(在〝沙丘之變〞中餓死),天下未必就是秦國的。在趙武靈王生命的最後幾年,他甚至公開指派士人(樓緩)到秦國為相,秦王竟不敢不受。他在信都(今刑臺)會盟諸侯,諸侯沒有敢不來的。趙武靈王的改革,是戰國時期最成功的改革之一,使趙國國力得到極大提升。這裡,我們重點從政治,外交和軍事諸方面,來談談這個戰國時期的風雲人物。

第一:趙武靈王的政治活動。

趙武靈王最重要的政治改革,就是〝胡服騎射〞。

因為趙國靠近北方雜胡(主要是樓煩,林胡,東胡,義渠,戎等),所以趙國有大量的胡人雜居。胡人與中原人,有個磨合的過程,磨合不好就會發生內亂。當時趙國境內有個強大的國中國,它就是在戰國史上非常有名的中山國。中山國把趙國的領土隔開,北方的代郡遠離趙國的政治中心。由於代郡最靠近胡人集居地,一直是趙國胡化最嚴重的地區。代郡有胡人血統的人,不斷地被中山國,齊國和燕國利用,在代郡發生內亂和政變。代郡的離心是趙國最大的威脅,所以,一直以來,中山國的存在讓歷代趙王睡不好覺。攻滅中山國,打通中原通向代郡的道路,讓整個趙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是歷代趙王的首要目標。但中山一向民風剽悍,軍事強大,極難對付。今天這個任務就落到了趙武靈王身上。為了更大限度地促進代郡和中原的聯繫,趙武靈王不斷地從代郡引入有胡人血統的人到中原做官。這些人到中原的政治中心邯鄲後,由於語言文化服飾的差異,一直受到中原貴族的歧視和排擠。〝胡服騎射〞的改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趙武靈王要從文化服飾方面牽扯胡人,增加胡人對趙國的向心力。同時胡服比之中原人的長袍,更有利於戰事,特別更有利於騎兵作戰。〝胡服騎射〞的改革其實是影響趙國國運的一次重要改革。

北方胡人的騎兵一直劫掠趙國,來去無蹤,讓趙國很頭疼。趙國的軍隊對付胡人很吃力,與騎兵不強有關。騎兵不強,除了中原的長袍不適合騎馬外,也與歷代趙王不太重視騎兵有關。趙武靈王要求全民改穿胡服,吸引大批胡人加入趙國騎兵,在給養上給予騎兵極其優厚的待遇,一個騎兵的給養竟超過十個步兵。騎兵的配備也極好,一個騎兵營有多人服務,有放牧的,有燒飯的,有給馬看病的,甚至有專職奴婢。而且騎兵的政治前途也很好,升遷渠道完全打開。在新政下騎兵很容易擠身新貴行列。趙國的中原貴族儘管在改革的衝擊下既得利益受損,但又不得不加入〝胡服騎射〞的大合唱,他們不斷地把自己的子弟送到騎兵部隊。趙國民間也養馬成風,人人以加入騎兵為榮。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就相當於熱兵器時代的坦克,是衝擊敵陣最犀利的武器。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極好地磨合了胡人和中原人之間的隔亥和不信任,牽制了代郡的離心,增強了軍力,為攻滅中山國準備了重要條件。

第二:趙武靈王的外交活動。

趙武靈王可以說是同時代諸侯中最卓越的外交天才(沒有之一),他的外交活動幾乎無往不利。這裡,我們重點說說他對燕國,韓國和秦國的外交。

1,趙武靈王扶立燕昭王。

燕國一直是中山國背後最大的友持者之一,在物質和政治上支持中山國和趙國對抗,以消耗趙國國力,減少趙國對燕國的邊境威脅。由於燕國的支持,趙國一直無法對中山國取得實質性優勢,這讓歷代趙王都寢食難安。搞定燕國,就等於切斷了中山國的臍帶。公元前315年,燕國發生爭奪王位的內亂,齊國軍隊介入,深陷泥潭。在此背景下,趙武靈王當機立斷,決定迎立在韓國做人質的公子質到燕國即位。在趙國的干預下,公子質成為新燕王,是為燕昭王。這是趙武靈王非常漂亮的一次外交活動,一方面重挫了齊國的野心,另一方面又使燕昭王對趙國感激流涕,等於切斷了對中山國的支持,為趙武靈王滅亡中山國準備了重要條件。

2:趙武靈王和韓王的聯姻。

公元前332年,趙武靈王和韓王在區鼠會盟,就韓趙聯姻達成共識,趙武靈王娶了韓國宗室的女兒,從而與韓國結盟。

趙韓結盟最大的意義就是對魏國的牽制。戰國初年三晉中最強大的國家就是魏國,也一直對趙國有圖謀,韓趙結盟將穩定趙國後方,為趙武靈王對中山用兵準備了條件。

3:趙武靈王扶立秦昭襄王。

公元前305年,秦國發生爭奪王位的內亂,趙武靈王聯合燕國,護送在燕國做人質的公子稷到秦國就職,是為秦昭襄王。同時,趙武靈王派樓緩到秦國為相,對秦昭襄王進行牽制。秦昭襄王也因此成為趙武靈王得力的政治同盟。

在趙武靈王時期,楚齊秦越鬥得不可開交,但趙武靈王儘量不牽涉到其中,以主要精力用來對付中山國和北方胡人。列強們都鬥得精疲力盡,不得不爭相討好趙武靈王,以在戰爭中獲得支持。趙武靈王遊刃有餘地在各國間左右逢源,成為當時最出色的外交家。

第三:趙武靈王的軍事活動。

趙武靈王最重要的軍事活動是消滅了中山國,擊退了林胡和樓煩這兩支胡人武裝,把樓煩和林胡趕到了遠離趙境的陰山地帶,並在何套地區新建了雲中,雁門兩個郡。同時,趙武靈王又在北方修築長征,把胡人隔絕於河套之外,有力地保障了趙國邊境的安全。

趙武靈王消滅中山國,準備了很多年,經過多次用兵,公元前296年,中山王投降。中山國的滅亡打通了代郡通向邯鄲的道路,使趙國領土成為一體。作為除戰國七雄之外最強大的諸侯國,中山國由於是趙國的國中國,它和趙國一直是你死我活的敵對關係,所以一直是歷代趙王的心病。消滅中山國無疑是趙武靈王最重要的軍事成就。為趙國的強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之後,儘管趙武靈王去世,趙國卻一直是秦國最難啃的骨頭,這都和趙武靈王的領土統合有關。

趙武靈王在滅亡中山國的同時,還同化和實質消滅了強大的胡人武裝樓煩。被驅逐到戈壁荒原的樓煩人,生活很艱難,想念水草豐美的河套老家。於是樓煩王被迫來見趙武靈王,說只要趙武靈王同意樓煩人回到河套地區放牧,樓煩人就願意接受趙王的領導。樓煩人也樂於加入趙國的騎兵,為趙國服務。趙武靈王親自接待樓煩王,酒肉招待,用胡語同樓煩王交談,顯示出一代英主的風姿,讓樓煩王親切和敬佩。樓煩人回到河套後,紛紛加入待遇優厚的趙國騎兵,竟忘了舊主。看著身邊人一個個離散,樓煩王不甘心,遂聯繫被趙武靈王放逐的中山王造反,被趙武靈王一網打盡。從此之後,中山國就和樓煩國一起,永遠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山人也和樓煩人一起,融入中原人的血脈。

結語:謀略超群的趙武靈王也有失算的時候,那就是〝家務事〞沒處理好,導致自己壯年早逝,使得秦王少了一個最難對付的勁敵。在處理接班人問題上,趙武靈王一再失算。他先是廢除了太子章的儲君地位,又在自己寵愛的夫人吳娃臨終託付下,改立吳娃的兒子趙王何繼承王位,自己早早退居幕後為主父(相當於太上皇),專事軍事,把國內政治都交給新君趙王何。由於趙武靈王的改革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許多舊貴族就在這時悄悄離開趙武靈王,投入新王的懷抱。在趙武靈王滅亡中山國,北卻胡人後,覺得軍事上最大的威脅解除了,自己己經有精力來處理國內政治,於是想重新執掌趙國,另立太子章為王。結果太子章在和趙王何發生的火拼中死亡,趙武靈王被幽閉在沙丘(今刑臺廣宗縣)的宮中,斷水斷糧。三個月後,趙武靈王活活餓死。但趙武靈王建立的制度仍繼續造福於趙國,使趙國在這場巨大的政治動盪中仍能保持穩定。趙武靈王的改革後來遭到了舊貴族的清算,但大多保留下來,給趙國人的血液裡注入了不屈的精神力量。(圖1:趙武靈王雕像。圖2:古戰馬浮雕。圖3:戰國地圖)





梭羅的憂傷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依個人觀點,趙武靈王魅力非凡,不但是可以阻擋秦國東犯,甚至是滅秦都有機會。

首先說說趙靈王有什麼個人魅力,作為一國之主,他曾推行胡服騎射,引領一股新時裝潮流;作為一國之主,他曾以副使出使秦國“面聖”秦王,以觀秦國山川河流,風土人情;作為一國之主,他以四十一歲的盛年“退位”,以主父的名義繼續馳騁天下。以上三件事情,哪一件在當時都可稱之為“離經叛道”、“匪夷所思”,但哪一件事都有趙武靈王的“深謀遠慮”與“用心良苦”。推行胡服騎射,令趙國組建了一支當時列國當中最強的騎兵隊伍,趙國實力迅速增加,立竿見影;以副使身份出使強秦方可領略對手之強弱,知己知彼,方可勝算,觀秦之強大,趙武靈王自強之心更盛,回國後迅速滅掉中山國;壯年退位,子主內政,父主軍事,趙武靈王意在開疆拓土,心懷吞併之心。

趙武靈王戎馬一生,不拘一格,人生經歷十分傳奇,可謂自帶BGM的男人,略觀其一生,有一種穿越感,他簡直是穿越到戰國的現代人。其“餓死山丘”的結局不免讓人唏噓,但其人格魅力穿越古今,至今為我輩吸引。

說完趙武靈王的人格魅力,現在談談,為什麼趙武靈王不但有阻擋秦國東犯的實力,甚至還有滅秦的機會。這一論斷基於以下現實:

第一:趙武靈王時期的秦國實力雖強但並不可戰勝

世人皆知,秦始皇“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秦國實力何其強大。個人認為,古今中外,能配得上“一統天下”的人只有秦始皇。但有一點我們要知道,秦國的強大並不是一蹴而就,秦始皇也不是橫空出世的。學過中國歷史的,都知道秦國曆史有一個標誌事件,即商鞅變法,這是秦國由弱變強的分水嶺。所以,秦國滅列國的基礎是那個時候打下的,也就是秦孝公時期。《過秦論》有言“及始皇,奮六世之餘烈”,即秦始皇往上數六代就是秦孝公。秦孝公後面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同時期的趙王即趙王靈王。此時的秦國改革也才小几十年,效果還有限,主要還是為後面鋪墊,國力尚未與趙國等其他列國拉開大的差距。真正拉開差距的是在秦昭襄王時期,秦昭襄王在位56年,長平之戰直接改變趙國國運。而這位秦昭襄王能夠順利上位,確是趙武靈王“良苦用心”的結果,在此不做細表。所以總的來說,此時秦國算強國,但趙國也是強國,絕對實力上並不懸殊。

第二:趙武靈王野心十足,有吞併之心

趙武靈王是天生的實幹家,所有的決策都實際落地。胡服騎射的改革受到國內貴族的強烈發對,但他仍舊強推,為的就是組建強大的騎兵,增加國力,他提前從退位,以主父身份主事,就是為了專心對外兼併戰爭。趙武靈王的野心和戰略直接給趙國帶來巨大的利益,在其在位期間,趙國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二族,闢雲中、雁門、代三郡,疆域直接增加了二到三倍。此外,趙武靈王也積極擴大在諸侯中的影響力,先後擁立秦昭襄王和燕昭王,功績舉世無雙。後來,趙武靈王在信都的信宮(邢臺)大會天下諸侯,即召集諸侯定期過來開會,諸侯莫敢不來。頗有春秋時期第一代霸主齊恆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之風。不過後來兩人命運有多少有點相似,又是後話了。

所以,在秦趙兩國實力相差不大的情形,趙國又橫空出了一位野心十足的雄主,趙國滅秦都是由機會的。以上為個人拙見,歡迎探討。


狐狸愛歷史


我字多,看我!

趙武靈王趙雍是趙國的第六位君主,雖然在位期間僅僅只有三十年,但是在這三十年中大有作為,讓趙國從被周邊國家接連討伐,到一時的霸主之位,趙武靈王功不可沒。

趙武靈王在十五歲的時候就開始繼位國軍,在這方面和秦始皇嬴政有些相似,嬴政是十三歲就開始執政,不過不同的是,秦國經過幾代國君的努力,在嬴政這一代已經屬於強國,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有了平定六國的能力,但是反觀趙國,在趙武靈王登基時,周圍的國家早已經對趙國虎視眈眈,並且趙國還需要抵擋來自遊牧民族的騷擾,可見當時趙國實力並不強大。

但是在經歷了趙武靈王之後趙國突然以異軍突起之勢開始變的強大,梁啟超稱“使主父(趙武靈王)而永其年,則一統之業,其將不在秦而在趙”意思就是梁啟超認為,在趙武靈王的一系列改革之下,趙國已經有了可以和秦國抗衡的實力,並且還有可能推翻秦國從未使趙國吞併六國稱霸天下,並且梁啟超稱趙武靈王為“黃帝以後第一偉人”,對其評價之高實在罕見,那麼趙武靈王在位期間到底做了什麼?為什麼能讓弱小的趙國可以跟秦國相抗衡?

胡服騎射——趙國的“商鞅變法”

一個國家由弱轉盛的標誌往往是變法的成功,趙武靈王自然也深知這個道理,當時的趙國四面環敵,東面有中山國和中山國的背後靠山齊國、北方有遊牧民族東胡部落和燕國、西面則是有當時最強大的秦國和韓國,這幾個國家或部落無一不想吞併趙國,但是趙國位於邊境的軍隊卻還用著最原始的武器,如果敵人一旦發起進攻,那麼以當時的國力來看,勢必不可抵擋。

於是趙武靈王就開始讓自己的國民放棄之前有著寬大衣袖的衣服,換成胡人作戰時簡單的胡服,在訓練上,放棄原有的戰車讓士兵練習馬術和射箭,這就是胡服騎射。雖然看似很小的改變但卻讓趙國的軍隊戰鬥力直線上升,這是為什麼?

趙國地處中原一帶,所以平原居多,這種地形在戰場上使用騎兵的效果最佳,因為騎兵的機動性和衝擊性是其他兵種所不能比的,並且趙國在胡服騎射之前就有一些騎兵出現,但這種情況並不是國家讓做的,而僅是士兵覺得以這種方式作戰更容易獲勝,雖然有騎兵的雛形,但是在數量和質量上是不能和胡服騎射之後,經過統一訓練的騎兵所能比。

為什麼說胡服騎射是趙國的“商鞅變法”?

因為商鞅變法帶給秦國的不只是軍事上,還有在法律上、政治上等都有改革,而胡服騎射也不僅僅只是對於軍事的改革,其對趙國的種種政策都有所影響,其中最顯著的就是讓趙國內部的政治達成統一。

趙國因為臨近邊境,所以在早期是一個重視遊牧而輕視農耕的國家,於是在後面就慢慢形成了以代郡為首的遊牧文明,還有一個就是以上黨郡為首的農耕文明,這兩種不同的政治思想對趙國的國力影響甚大,但是胡服騎射的出現讓這兩種不同的文明開始出現了整合,趙國內部達成統一,其國力自然蒸蒸日上。

對抗秦國

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在成功之後,國力強盛,開始攻打自己的臨近國家中山國,但是到了中途臨時轉變,開始攻打胡人,胡人的首領林胡王難以抵抗現在的趙國軍隊,只好獻上胡人引以為傲的良馬求和。

林胡王所在的位置是榆中地區,這個地方可以對秦國造成很強的壓迫感,因為此時秦國秦武王去世,幾個弟弟爭奪當時的國軍之位,沒有空閒時間,趙武靈王這才果斷出擊讓趙國佔據了這麼一個有力地形。

修建最早的長城

秦始皇在位期間修建了我國曆史上最大的長城,但是卻不是第一個,在他之前,趙武靈王同樣也會用於抵禦遊牧民族的意圖修建了最早的長城。

當時有兩個遊牧民族部落,分別是樓煩和林胡,在趙國的邊境經常虎視眈眈,趙武靈王為了永絕後患修建了長城,徹底抵禦了樓煩和林胡的不斷騷擾,讓趙國可能更專心的對待中原的七雄爭霸,同時長城的作用還將中山國給圍了起來,讓中山國與外界失去聯繫,為後來的吞併奠定了基礎。

收復樓煩,國強民壯

在公元前297年,趙武靈王外出巡視剛剛獲得的雲中和雁門這兩個郡城,在途中遇到了樓煩的軍隊,因為趙武靈王的長城讓樓煩現在過的非常不好,於是就想報復趙武靈王,樓煩王想要進攻但是下屬都害怕,這時候的趙國軍隊已經再也不是之前的了,現在兵強馬壯根本不是他們所能敵。

樓煩王也知道這個道理,雖然還是生氣但是終究是無可奈何,在準備撤退的時候收到了趙武靈王的邀請,樓煩王雖然不情願但還是去了,沒想到趙武靈王並沒有追求之前樓煩所犯下的錯誤,並且知道他們現在處境不好,就讓出一塊土地讓樓煩生存,但是前提是不攻打趙國。

同時還有樓煩人可以加入趙國的軍隊,不會再軍中受到任何的歧視,這個條例可以說是對樓煩來說百益而無一害,所以樓煩王就同意了,樓煩的部眾聽說可以加入趙國軍隊之後紛紛都加入了趙國,因為相比於遊牧來說,趙國軍隊待遇豐厚顯然要更好一些。

並且在趙國軍中樓煩的待遇要更好一點,這是因為胡服騎射是需要訓練的,而這些教他們的人如果是天生在馬背上的胡人就再好不過,就這樣在趙武靈王的一系列恩惠之下意外的獲取了這麼一支強橫的軍隊,雖然之前也有國家想要訓練一支專門用於為本國打仗的胡人,但是這些胡人戰鬥力雖強但是都不夠忠誠,而趙武靈王收復的這隻軍隊,其忠誠度自然是非比尋常。

吞併中山,成就七霸

前面所說,趙國的鄰居都對趙國非常的不友好,尤其是中山國,經常以侵略趙國為榮,大肆捕捉趙國的國民作為自己國家的奴隸,雖然中山國不大,但是中山國的背後靠山是齊國,所以趙國在沒有進行改革之前一直深受中山國的欺負。

於是到了公元前296年,趙國開始了對中山國的大舉進攻,雖然之前趙國已經對中山國發起數次戰爭,但跟這次相比都是小打小鬧,此戰之後中山國國王投降,在吞併中山國後趙國的國力達到巔峰時期,位列戰國七雄之一。

為攻秦國,親自試敵

在其他國家都在想怎麼能不讓秦國攻打自己的時候,趙武靈王已經在考慮怎麼吞併秦國了,為了可以更好的瞭解秦國的風土民情和佈防,趙武靈王打扮成隨從的模樣進入秦國,對路途上秦國的佈防和其他等等都深入研究,在上朝堂之後,因為是隨從身份,所以就觀察秦國的各個大臣,對他們的忠良賢庸都有了一個評判。

奈何英年早逝,無緣稱霸天下

一生英明的趙武靈王在選擇太子的時候犯了一次錯,而這次錯的代價就是英年早逝,徹底失去了稱霸天下的機會。

公子章本是趙國的太子,在位期間也有一定的建樹,在朝堂中影響力也是頗為廣大,原本是水到渠成,趙武靈王年老退位公子章繼位的事情,最後奈何趙武靈王犯了糊塗,當時趙武靈王新納了一個妃子對其百般寵愛,吳娃也就是這個妃子一生只求了趙武靈王一件事,就是立自己的兒子趙何為太子,這時的趙何還不過十歲,就是趙何成為趙惠文王時也不過十歲。

趙武靈王最終還是廢除了公子章另立趙何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公子章自然非常不滿,加上自己手下還有一些權利,就找人想要殺了趙何,不過這個計策暴露,趙何趕緊跑到趙武靈王身邊,這讓趙武靈王犯了難,都是自己的兒子,最終就是趙何手下的人及時趕到最終殺死了公子章和其手下,成功成為了下任趙王。

面對自己的父親趙武靈王,趙何也沒有痛下殺手,但是卻使用了一種更加殘忍的方式,將趙武靈王囚禁在宮中不得放出,如果只是這樣也還好,關鍵是在這期間不給趙武靈王提供食物,趙武靈王在宮內想盡一切辦法熬過三個月,最終餓死在宮中,讓人唏噓。

總結

趙武靈王真可謂是趙國曆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明君,從上位之初最弱的趙國,到經歷一系列的改革讓趙國成為了當時風光無限的一個國家,並且還有著過人的膽量,在別國害怕秦國的時候,趙武靈王已經在思考怎麼擊敗秦國了,正如開頭所說,如果趙武靈王可以再活一段時間,那麼統一六國的很有可能不是秦國,而是趙國。

感謝閱讀,如果覺得不錯,點贊、關注,這些您的隨手之舉,就是對文青最大的鼓勵和支持,謝謝。


文青聊史


趙武靈王之所以魅力獨特,不僅僅在於胡服騎射,更由於他與其他高高在上、冷冰冰的帝王不同,是一個有鮮明性格、有優點也有弱點、活生生的人。也就是說,他的獨特,既基於優秀,更在於真實。至於說他能阻擋秦滅六國,個人認為,這只是出於後人對其的喜愛,而冠以的溢美之詞。

胡服騎射,戰國時期唯一由帝王發起的改革,打破了傳統華尊夷卑的觀念

瘋狂廝殺的戰國時代,空前激烈的生存競爭,逼迫各國紛紛開展形形色色的變法(改革)。較為著名的有魏國李悝變法、楚國吳起變法、秦國商鞅變法、韓國申不害變法等。從這些變法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們都是由臣子主導發起的,國君只是支持者。

而趙國的胡服騎射則是唯一由國君本人發起的變法。在多年親自帶兵打仗的過程中,胡人方便靈活的裝束、騎兵的機動、騎射的巨大威力給趙武靈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了吸取這些優勢,公元前307年,他力排眾議在趙國推行胡服騎射運動,即穿胡人的服裝、練習在馬上高速運動的過程中射擊(以往中原戰士只乘坐戰車)。

趙武靈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之代,北至無窮,西至河,登黃華之上。與肥義謀胡服騎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賢者察焉。雖驅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

為什麼他會說全天下都會笑話他?自古華尊夷卑,華夏族的寬袖大袍是高貴和文明的象徵,胡人的短裝則是野蠻、未開化的體現;堂堂中原人改換蠻夷的裝束,這簡直是數典忘祖、自甘墮落!因此,首先提出反對的,是趙武靈王的叔叔趙成。為了說服這個老頑固,趙武靈王親自上門,動之以情、曉以利害:

故寡人變服騎射,欲以備四境之難,報中山之怨。而叔順中國之俗,惡變服之名,以忘鄗事之醜,非寡人之所望也。

他之所以推行胡服騎射,是為了應對四面受敵的危險困境、報復鄗城幾乎被中山國攻滅的羞辱,是迫於形勢而不得已採取的務實之舉。最終趙成被說服,並帶頭改穿胡裝上朝,胡服騎射順利推行。中原的先進生產力與遊牧民族的機動性結合,使趙國的軍事力量一躍成為東方各國首強,最終如趙武靈王所願,趙國征服了胡人、覆滅了中山國。

胡服騎射,是中原政權打破民族隔閡、吸取少數民族優勢的最早嘗試,其後中華民族兩千餘年的延續與發展,正是不斷融合各民族優點的進程。而趙武靈王“愚者所笑,賢者察焉”的霸氣、縱千萬人冷眼吾往矣的氣魄,正體現出他獨一無二的優秀政治家魅力。

趙武靈王最傳奇的舉動:喬裝打扮、混入秦國朝堂一窺敵情

為了專心開疆拓土,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傳位於幼子趙何,令其身居邯鄲坐鎮;自己則稱“趙主父”,身著胡服,率領趙國將士對胡人窮追猛打、攻敵掠地。同時,為了應對威脅日益嚴峻的秦國,他提出了一項軍事方案:避開秦國所依仗的天險函谷關,從北方的雲中郡、九原郡南下直搗黃龍,打擊秦國防守薄弱的腹地—都城咸陽。

知敵知彼、百戰不殆,為了調研秦國的山川地形、秦王君臣的特點,他裝成趙國使者,親自進入咸陽秦國朝廷。秦昭襄王起初並不知情,接待了這位趙國“使者”;然而在對方告辭後,他越想越不對勁:這個趙國使者器宇軒昂、氣勢雄偉,不像是尋常人臣,於是立即派人前去追趕。然而為時已晚,對方已經快馬加鞭離開了秦境。經調查,他們才得知這位趙國“使者”竟然是趙主父,秦國君臣為此大驚失色。

一國之君喬裝打扮,深入虎穴,腦洞再大的編劇也不敢有這種狂野的念頭,這正是趙武靈王遠超常人的個人魅力的體現。然而,還未等到襲秦戰術成熟,四年後,他就因宮廷政變被餓死在沙丘宮。若這一戰略真的付諸實施,不知戰國的走勢會面臨怎樣的改變。

英雄難過兒女關,趙武靈王的柔情,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自古英雄多情,趙武靈王也未能擺脫這一規律。公元前310年,他納吳廣之女吳孟姚(人稱吳娃),二人情投意合、感情深厚。不久,誕下了愛情的結晶,取名為趙何。後來吳娃早逝,趙武靈王悲痛之餘,對趙何更加寵愛,甚至考慮廢長立幼,立其為繼承人。

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置長子趙章不顧,傳位於10歲的趙何,是為趙惠文王。而到了公元前295年,出於老父的內疚,他又立趙章為安陽君,將其封在代地。隨著時間推移,他不忍趙章鬱鬱寡歡的處境,甚至想將趙國一分為二,由兄弟倆共治:

主父使惠文王朝群臣而自從旁窺之,見其長子傫然也,反北面為臣。詘於其弟,心憐之,於是乃欲分趙而王公子章於代,計未決而輟。

然而治國不能兒戲,趙武靈王含糊不清的態度,為兄弟兩派相鬥埋下了種子。同年,在出巡沙丘之際,趙章一派意圖消滅趙何、搶佔大權,但被支持趙何的趙成、李兌、肥義等人擊敗殺死。為了避免被趙武靈王清算,趙何一黨將其圍困在沙丘宮三個月。一代英雄,在斷水斷糧下被活活餓死。

最是無情帝王家,政治面前沒有親情,而趙武靈王卻是一位非典型帝王,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性情中人:

後得吳娃,愛之,為不出者數歲。生子何,乃廢太子章而立之。吳娃死,愛馳;憐故太子,欲兩王之,猶豫未決,故亂起。

正是他對愛情、親情的看重,才使自己落得被餓死的慘境。從這一層面來講,趙武靈王不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但相比較秦皇漢武等頂級帝王,趙武靈王具備的人情味與真實感,才是後人對其推崇備至的重要原因之一。

至於說趙武靈王能否阻擋秦滅六國,筆者認為很難。趙國的改革只是軍事改革,而秦國的商鞅變法則是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乃至社會文化的全面變革,後者帶來的變化更加深遠、持久。戰國相爭是一場耗時百年的持久戰,趙武靈王即使在短期內能鉗制秦軍的勢頭,但卻不能扼殺對方的持續內在動力與強大國力。

但即使如此,趙武靈王仍是一位令我們敬佩的傳奇帝王。畢竟在中國歷史上,冷冰冰的政治家常見,有能力、有個性、有人情的魅力英雄並不多。


正史漫談


不請自來,

趙武靈王(前340年—前295年)贏姓趙氏,戰國時期趙國國君

趙武靈王在位時推行“胡服騎射”趙國軍事力量逐漸強盛,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二族,擊雲中,雁門,代三郡,修築長城

趙肅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26),趙肅侯去世,十五歲的趙武靈王繼位,魏,楚,秦,燕,齊藉此主少國疑,伺機發難,趙武靈王採取爭鋒相對,強硬措施,全軍動員,聯合韓國和宋國與燕王重新修好合縱連橫一舉挫敗五國聯盟。

天下大亂,各國虎視眈眈,趙武靈王藉機推行胡服騎射,全國推行,胡服騎射就是取胡人機動性強,棄其紀律性差的缺點,趙武靈王通過把趙國將士培養成騎兵和胡人騎兵混合的方法使其軍力大增並牢牢控制在國君手裡。

對內平和矛盾,敢於重要戎狄大臣,國力蒸蒸日上

趙武靈王全境實行胡服騎射,以能任官,明確遊牧民族的主導地位,打破華夏貴,戎狄卑的傳統觀念使趙國煥然一新

軍事力量的提升和國力的增強使其在以後的對秦戰爭,對燕戰爭,滅中山國的戰爭中取得重大勝利,趙國儼然成為一霸

可惜在立太子的事情上犯了大錯最後餓死沙丘這是後話




外太空的首富


太高估他了,他連自己的命運都決定不了,如何決定六國的命運?

他自己都是被兒子和貴族們餓死也沙丘行宮,束手無措,拿什麼拯救六國?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是發展趨勢,天下一統就是趨勢,這是區區趙武靈王可以阻止的嗎?沒人可以阻止,不要神化他了,普通君主而已


南朝史詩


春秋戰國時期前後綿延500多年,這麼長時間的大亂世,自然少不了牛人登場,君主裡有春秋五霸,名臣裡有管仲、樂毅,改革家裡有商鞅、吳起,思想家裡孔子、韓非子等等。這群牛人都幹出來了一番影響後世的大事,在這群牛人裡面有一位被後世吹到天上卻名氣不怎麼大的人物——趙武靈王趙雍。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趙國的第六代君主,其知名度跟粉絲數量明顯不及同時代的其他君主,但近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梁啟超評價他為“黃帝之後第一偉人”,現代的“非主流歷史學家”甚至認為他是戰國時期唯一能阻擋秦滅六國之人。這評價夠高了吧,原因很簡單,他辦了一件大事——胡服騎射。

落後就會捱打,這句真理放在任何時代都是通用的。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後天他打咱倆的事司空見慣。哪個國家不思進取,就會被別國胖揍一頓,甚至被吞併滅國。因此,戰國時期各國都在變法圖強,不斷鍛鍊自己的肌肉。這些變法中最著名和最成功的當然是商鞅變法,可以說秦國最終一挑六成功就是源自商鞅變法的猥瑣發育。不過,除了商鞅變法,趙武靈王推行的“胡服騎射”也是極為成功的一次變法。“胡服騎射”以後趙國的地盤擴大了近三倍。

“胡服騎射”前的趙國又窮又弱,不僅老打不過其他六國,自己內部還被還被中山國分割為南北兩塊,互不相連,而且這個號稱“千乘之國”的中山國還經常在齊國的支持下在趙國內部搞事情。這還不算完,趙國北邊還有三個胡人鄰居——匈奴、林胡、樓煩,他們也定期南下跑到趙國去搶劫,弄得趙國苦不堪言啊!

推行“胡服騎射”以後,趙國就一路開掛,匈奴、林胡、樓煩從原來的搶劫犯變成了受害者,趙國成了搶劫犯——佔據了北方大量胡人的土地。中山國不但沒了搞事情的底氣,還被亡了國。趙國地盤大了,人口多了,資源廣了,腰板立刻硬起來了,開始干涉起了他國內政——先後扶持護送了在外做質子的秦國公子嬴稷和燕國公子姬職回國即位,即秦昭襄王和燕昭王。

“胡服騎射”,顧名思義就是穿胡服,學習騎射技術。咋一聽沒啥特別的,但深究起來就會發現這是春秋戰國以來一次極為重要,也是影響後世相當深遠的一次變革。

第一,在軍事上。趙武靈王最鬱悶的是,北方這幫搶劫犯每次來搶的時候自己老是來不及反抗,甚至看不清楚臉就走了。他仔細觀察後發現胡人穿窄袖短襖,打仗的時候用騎兵、弓箭,比中原的兵車、長矛靈活機動多了。於是他也通過不斷學習,組建了一支擅長騎馬射箭的特種部隊,戰鬥力一下子上升了N個量級。其實,胡服騎射之前的中原各國也會騎馬,射箭,孔聖人當老師就把騎馬和射箭作為兩門必修課。但是將兩者完美結合,並搭配騎射的職業裝,組建專業化的騎兵團隊,趙武靈王絕對是首創。從此以後,中原地區也多了一個新兵種——騎兵。

第二,在服飾文化上。咱們國家古代的衣服可不是想怎麼穿就怎麼穿的,這在先秦時期尤其明顯。衣服是身份高低的象徵,看衣服就知道對方什麼身份。問題是搞得太過頭,穿衣服光追求身份了,不追求實用了,那就只有死要面子活受罪,穿著寬衣長袍幹啥都不利索。結果趙武靈王推廣胡服,時間久了,中原人也發現衣服還是實用好,從此穿衣服也開始追求實用了。

第三,在民族融合上。趙國原本就是胡人滿地走、胡服遍地穿的國家,尤其是北邊的代郡和晉陽郡,胡人、趙人雜居的情況更為普遍。“胡服騎射”之前,這兩類人互相看不上眼,三天兩頭的搞內亂。而推行“胡服騎射”就意味著承認胡人的優勢,提升胡人的地位。說白了就是趙武靈王帶領中原趙人敞開胸懷去主動擁抱胡人。這下子被中原各國鄙視了數百年的胡人感動得熱淚盈眶,紛紛棄暗投明,專心跟著趙國過日子,內亂自然就平息了。胡服騎射極大地促進了民族融合是毫無疑問的!

從推行胡服騎射的角度來看,趙武靈王的確算得上是一位偉人,不過稱為“黃帝之後第一偉人”未免有吹破牛皮之嫌。從黃帝到趙武靈王這中間有兩千多年呢,這個時間段裡的牛人也是沒數,像堯、舜、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齊桓公、晉文公等等多少也能上得了檯面,那梁啟超先生為啥偏偏要去吹趙武靈王的牛皮呢?要知道,在這之前,趙先生的粉絲數量實在是不多。

國人做事有個習慣,喜歡找歷史名人、典故做先例,要麼自比,要麼效仿。秦始皇就是跟三皇五帝比較才發明了“皇帝”,孔明先生也經常自比管仲、樂毅嘛。梁啟超繼承了林則徐、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跟著自己的老師康有為搞起了戊戌變法,目的當然是想靠著學習西方那套制度來增強自身,挽救那個時候半死不活的清王朝。學習外夷長處來對付外夷,沒有誰比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更適合當先例的了。得了,趙雍先生對不住了,得把你吹到天上去才行。

至於“戰國時期唯一能阻擋秦滅六國之人”這個非主流評價,主要就源自趙武靈王的一個未能實施的軍事計劃。據《史記.趙世家》記載:“主父欲令子主治國,而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胡服騎射一下子讓趙國開了掛,領土大了三倍,趙武靈王的膽子也肥了十幾倍。居然喬裝打扮成趙國使者,親自深入秦國境內,打探當地的山川地形和兵力部署,制定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滅秦計劃——親率數萬胡服騎射後組建的趙國特種部隊,從趙國新佔領的雲中郡、九原郡南下,快速通過秦國防守相對空虛的北部(今陝北地區),直插秦國的心臟地帶關中地區。很多人認為,如果不是因為趙武靈王死的早,這個計劃沒能實施,秦國很可能就滅亡了,也就沒有了後來的秦滅六國。

這種說法很明顯想象的成分太大,根據當時的天下格局來看,趙武靈王的這項計劃的風險極大,成功的概率比中彩票還低,即使成功收益比種地還低。原因有三點:

其一,趙國騎兵長途奔襲,吃飯的事不好解決,必須要做到速戰速決,一旦秦國裝孫子不出頭就沒辦法了,而且騎兵數量有限,輸出傷害太低;

其二,秦國這個時候發展的那叫一個芝麻開花節節高,在秦宣太后羋八子(羋月的原型)跟穰侯魏冉的治理之下,全國軍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地正在狂揍楚國、韓國、魏國,趙軍輕易打不下來關中,就算打下來會因為國力不如秦國無法長期佔領,最終被攆回老家;

其三,天下除了秦趙之外還有五個想搞事情的傢伙在呢,都一個比一個猴精,不會讓趙國一家獨吞秦國,肯定會出面攪和。

不過,趙武靈王的的確確算得上是秦國的一個大麻煩,而他讓自己內部人給搞死的結局也足可以讓秦昭襄王做夢笑醒好幾回的了。

趙武靈王在面對接班人的問題時,完全沒有了推行胡服騎射時的魄力和果斷,瞎折騰,先是廢了長子趙章,直接立幼子趙何當國君(趙惠文王),自己做主父(類似後來的太上皇),後來又後悔可憐趙章,居然想到一個餿主意——把趙國一分為二,長子做代王,幼子做趙王。正所謂不作就不會死,趙武靈王這番折騰算是埋下禍根,直接引發了沙丘宮變,長子被殺,自己居然被活活餓死。

趙武靈王雖然是一代雄主,不過也逃脫不了絕大多數人年輕時銳意進取,年老昏聵糊塗的規律啊。而他的“胡服騎射”固然光芒萬丈,但卻沒能從根本上扭轉秦國商鞅變法以後擁有的國力和制度優勢,無法阻擋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歷史洪流。


拿雲919


趙武靈王能主動吸取少數民族長處,胡服騎射壯大了趙國軍事力量,傳為千古美談!但他並未從根本上進行變革,趙國綜合實力比起秦國差太遠了,阻擋不了秦的統一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