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正式脫歐,李嘉誠4000億的投資為什麼不會涼涼?

英國脫歐也不會影響李嘉誠在英國的投資,中國如果說 有一個巴菲特的話,那麼這個人無疑是李嘉誠,李嘉誠已經九十多歲了,經歷的事情足夠多,以他的社會地位和財富佔的高度經歷的事情和我們經歷的是不一樣的,數十年建立起來的商業帝國能夠屹立不倒,這中間經歷了多少政治變化?經濟變化?軍事變化?要明白李嘉誠的投資為什麼不會涼涼就要理清楚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李嘉誠的商業決策是理性的嗎第二個問題是英國脫歐對英國的經濟是好還是不好

英國正式脫歐,李嘉誠4000億的投資為什麼不會涼涼?

1、李嘉誠的商業決策是理性的嗎?

李嘉誠是1928年出生的,今年就是92歲高齡了,看他的這個身體活到100歲也不是太大的問題,通常情況下我們見到的92歲的老人是一個什麼狀態?但是李嘉誠依然是思路清晰,還能夠運作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處理各種事物。

經歷過抗日戰爭,11歲的時候隨家人遷移到香港生活,期間大陸還發生了解放戰爭,21歲的時候新中國成立,1950年22歲的李嘉誠成立了長江塑膠廠,賺錢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1958年,30歲的時候投資房地產,46歲的時候長江實業上市,走入了資本運作的階段,51歲的時候收購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

英國正式脫歐,李嘉誠4000億的投資為什麼不會涼涼?

1999年,長江實業集團稅後總收益達到了1850億港元

上面這些簡歷說明了什麼?

第一、經歷了底層和國家的動盪,這種經歷對他判斷宏觀趨勢有 很大的幫助;

第二、李嘉誠最開始是學習鐘錶修理的,然後做的是銷售工作,說明會察言觀色,善於營銷和合作,做銷售的時候買的是塑料花,第一次創業成立的就是塑膠廠,說明熟悉了市場開始搞生產,獲取更多的利潤,這是90年代和2000年之後很多人都在乾的事情。2世紀如果說有一個偉大的發明,那麼塑料的發明絕對是其中之一,所以,李嘉誠當時開的塑料廠其實還算是高科技的。

英國正式脫歐,李嘉誠4000億的投資為什麼不會涼涼?

第三、塑料花生產賺的錢畢竟是小錢,而且競爭者眾多,而一個人或者家庭一輩子最大的消費支出其實是居住,也就是房地產,所以房地產行業的空間足夠大,賺的才是大錢,在做了8年的塑料廠之後就步入房地產領域,說明李嘉誠是非常善於判斷商業趨勢的,而且執行力很強。

第四、46歲的時候長江實業上市,從實業進入資本運作的階段,真正做到了利用資本來實現自己更大的商業夢想和商業版圖的構造。

第五、51歲的時候收購了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說明和英國人的關係是很好的,香港當時是租借給英國的,英國人是管理者,有了英國人的支持,在商業上自然能夠獲得更多的政治資源。

英國正式脫歐,李嘉誠4000億的投資為什麼不會涼涼?

第六、1978年,時年50歲的李嘉誠和鄧小平會面,說明了他在政治上的敏銳,因為這正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始。大陸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商業的體量絕對不是小小的香港可以相比的,而在大陸經濟發展水平很低的時候進入,支持大陸的發展,無疑是雙贏的局面,而李嘉誠能夠在華人首富榜首雄踞二十餘年,和他進入大陸發展的決定是離不開的。

第七、2010年的時候,李嘉誠斥資57.75億英鎊投資英國的電網業務,在英國投資的都是民生領域,主要有港口、電力、水利、房地產和醫藥,這些產業有一個最基本的共同點就是和科技沒有太大的關係,另外就是都是生活必須品。投資這種行業,需要的資金量極大,這是一種進攻不足,但是防守錯錯有餘的投資方式,對於李嘉誠這種財富體量的家族來說,這是最佳的投資方式。

英國正式脫歐,李嘉誠4000億的投資為什麼不會涼涼?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李嘉誠在每一個關鍵的轉折點都把握得非常準,一個人在某幾個關鍵點把握住趨勢,這個可能是運氣,但是在如此之多的關鍵點都能夠精準把握,而且時間長達六七十年,經歷過世事的變遷,這個就不是運氣了,真的是本事!

2、英國脫歐對英國的經濟是負面的嗎?

我們很多人絕對英國脫歐這是對英國的經濟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的事件,覺得英國脫離了歐盟國際地位和經濟發展會受到巨大的挫折,這是我們很多人的想法。

英國正式脫歐,李嘉誠4000億的投資為什麼不會涼涼?

其實恰恰不是,歐盟本來就是一個不倫不類的結盟體,是英法德三國在做大哥,在補貼其他兄弟,歐盟的成立不僅沒有為英國帶來什麼經濟上的實質好處,反而還影響甚至阻礙了英國的經濟發展。

英國脫歐就好比是兩口子過不下去離婚了,在一起過得難受,過不下去了,離婚對雙方都好,離婚短期是負面的,但是更長的時間來看,其實是利好。

英國脫歐持續了3年時間,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都以為英國脫歐,英國必然會走向衰落,但是3年下來,尤其是現在英國真的脫歐了,英國的經濟並沒有受到影響,英國的股市也沒有多大的影響,下圖是英國資本市場的指數走勢。

英國正式脫歐,李嘉誠4000億的投資為什麼不會涼涼?

所以,英國脫歐後,英國的宏觀經濟不會有什麼影響,相反,脫離歐盟後,英國的經濟形勢甚至還會勝於從前,那麼對李嘉誠的商業不僅沒有拖後腿,反而是有利的。

再一個,李嘉誠投資的是電力、水利等領域,這是民生領域,主要有人生活,那麼就有市場需要,而且技術更新迭代極其的慢,科技的變化對他們的顛覆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英國是對私有產權保護非常完善的國家之一,把投資放在英國,這是吃了一顆定心丸,即便李嘉誠的後人商業才能匱乏,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英國正式脫歐,李嘉誠4000億的投資為什麼不會涼涼?

對於李嘉誠這種財富級別的人來說,後代吃喝玩樂是敗不了家的,只有一種可能敗家,那就是亂投資,具體可以參考王思聰的作為,吃喝玩樂一輩子也難以花掉20個億的,但是投資馬上可以做到,別說20個億,就是2000個億也能投資虧掉。

所以,李嘉誠的投資是頂級的投資手段,我們這些普通人就不用操心了,也看不了李家的笑話,在商業運作的層面來講,李嘉誠確實是頂級的,是巴菲特同一級別的。

雖然罵李嘉誠的話會獲得很好的閱讀量,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個財經作者,講述自己認可的事實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