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會寫漢字的人那麼多,為什麼成為書法家的人那麼少?

閒一


好多人認為寫字好看就是藝術,就是書法。真是這樣嗎?想要解開這個答案,就必須要從中國書法的含義說起。

中國書法顧名思義,書代表書寫而法我們可以認為是方法,單從字面理解就是寫字的方法。有人就會問了,那麼多人都會寫字,也知道字怎麼寫好看,怎麼就是成不了書法家呢?

這也是本次文章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咱們來一條一條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字寫得特別漂亮,但就是成不了書法家。

首先,書法是一門表現我們漢字韻味的藝術,注意是漢字,為什麼一定是漢字而不是其他文字呢?這就要從漢字的結構說起了。我們漢字的主要結構為方塊字體,由眾多的偏旁部首組成,結構複雜多變,想要寫好看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書寫習慣不同,也就導致了每個人寫出來的字千差萬別。有些人寫出來的字結構嚴謹,章法通透讓人一看就覺得特別舒服。所以想要成為一名書法家,寫字漂亮是個基礎。

二是必須用毛筆進行書寫,毛筆因為它的獨特性質,所以能寫出各種形態的筆畫。自從毛筆誕生以來,古人就開始注重漢字形態的美化,要求把漢字寫得端正、勻稱,這是漢字的常態之美。所以,古人總結了用筆、墨的各種技法,結字、章法的基本規則。更是把書法當作具有骨、筋、肉、血的生命體,在書寫中寄寓自己的審美理想,顯示自己的風度,展現自己的人格。

中國書法的整個發展過程中,經過無數書法人的總結,到現在為止已經逐漸形成了專門的理論體系。對於書法作品的觀點有的側重於藝術的造詣、有的則看重人格、而有的主張自然。比如我們欣賞趙孟的書法作品,就會感覺漢字結體寬博深穩,用筆酣暢圓潤。欣賞顏真卿的楷書作品就會覺得端莊雄偉,氣勢逼人,而他的行書又讓人覺得神采飛揚。

這些種種的古典的書法觀點,都是以儒家、道家以及釋家的思想觀念為基石,所以,書法藝術的基本精神是:崇尚神采,力求展示人格的魅力;崇尚自然,以自然為大美;崇尚意境,奉為書法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

漢字的形體基礎也就是書法造型的基礎,每一個漢字都是由不同的筆畫組成的,所以說筆畫是書法的骨和氣,而結構則是書法的神與韻,只有這四點滿足了才算是一幅好的作品。還有一點就是寫書法的時候要依照漢字的筆順進行書寫,最忌諱的就是重複和填描,這個說法與我們的傳統繪畫大不一樣。

9

同時書法的基礎和國畫一樣,重在用筆,例如中鋒、側鋒,提按、使轉,順勢等。只有熟練地掌握了各種用筆方法,才能寫出剛柔並濟的感覺,使字體呈現出方圓曲直的形狀、俯仰向背的姿態,具有力感、動感,自然美觀,才能把書法寫活。

當然不同的書法類型,用筆的方法也大有不同,如寫篆書,運筆就要婉轉;寫草書,運筆就要流暢。這是根據不同類型的書法來決定的,胡亂摻雜只會讓作品變得“四不像”,也就沒有了本身該有的藝術品位。

以上就是本次文章的所有內容,針對本文章如果您有不同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如果您認可這篇文章請順手點個贊,也歡迎各路大神關注哦!


魯班創作者


我2011年開始先後拜廖炳智、傅紹尉、蘇洪強三位老師學習書法,到現在,將近10年時間,現在是柳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參加過本市的一些書法賽事,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我還是可以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感想的。不當之處,大家可以指出,我也會虛心接受的。

前幾天,在悟空問答還是在哪裡,我好像還看到這麼個問題,說的是,一個人自學書法多年,讓人看看他寫的書法作品怎麼樣。我看了,說真的,不怎樣。為什麼呢?最多就是字型有那麼點像,就像有些人寫字稍為寫得好看一點,就認為自己很了不得了,但這就稱得上書法了麼?如果這樣的話,電腦比你強多了,你看,電腦五體皆能,現在出現的一些書法字典更牛,只要輸入文字,直接生成作品,而且想要隸書就寫隸書,想要楷書就寫楷書,想要行書就寫行書,更神奇的是你想要《曹全碑》的效果就給你曹全的效果,你想要《張遷碑》的風格就給你張遷的風格,你想要"二王”的行草就給你“二王"行雲流水般的灑脫……總之,幾乎萬能,如果光用寫得好,寫得像來評價一件書法作品,顯然,智能電腦完勝,更不用說古往今來會寫漢字的人那麼多,為什麼成為書法家的人卻那麼少,即便前提是古往今來寫漢字寫得好的那麼多,成為書法家的還是很少,為什麼?隨著智能機器人的出現,未來許多領域的職業都將被機器人取代,包括一些文字工作者。為什麼?比如寫新聞,智能機器人會寫得更好,這個原理,相信大家都懂,凡可以程序化的東西都可以智能化,但真正的作家都卻不會被取代正如未來真正的書法家不會被取代。為什麼呢?因為真正的書法家不可速成,不可複製,擁有情感。先說不可速成,古人說,書無百日功。就算天賦好,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自學書法都不可能成為一個書法家,為什麼?都說自學力是重要的學習能力,許多知識我們或許可以自學,但偏偏書法不可以。在書法圈的人都知道那句話,書法不能自學,自學等於自殺。為什麼?自學我們最多也就掌握字型,其它的用筆、用墨,我們光看一本字帖就看懂了麼?這些都需要老師給我們指點的,再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怎樣選帖,怎樣臨帖,怎樣創作……真不是一般的難,除此之外就是臨帖、正臨、背臨……白天臨、黑夜臨……每天至少六小時。記得個段子是這麼寫的:如果你愛一個人,那麼讓他去學書法;如果你恨一個人,那麼讓他去學書法。因為學書法的人是會讓人又愛又恨的,因為整個的會神投入,彷彿古代人,不社交、不旅遊,整日畢戶讀帖、臨帖,除了書法就是書法,簡直走火入魔。對了,除了書法還得閱讀,你見過沒文化的書法家麼?沒有吧,真正的書法家還很講內功,這個內功也就是軟實力,前面的拜師是為了增加技能,書寫技能,那是硬實力。軟實力就是書法家還得有才情,有文化,有修為。那還得讀書、做人加以歷煉啊。你看歷史上的書法家,哪個不是有好幾把刷子的,蘇東坡,他可不僅僅是書法家,他可還是文學家,顏真卿,他可還是是位剛正不阿,鐵骨錚錚的將領;祝枝山,他不僅行草寫得好,畫畫也很出色………我的書法老師廖炳智老書法師從劉文華,畫畫師從黃格勝,曾閉門修煉十年,書畫俱佳,多才多藝;我的書法老師傅紹尉老師師從李雙陽,每天至少臨帖、創作6小時以上,同時創辦醫院,情商、智商雙高,是位成功的企業家。

綜上所述,想成為一個書法家的難度係數真是很大的。如果不想成為一個讓又愛又恨的人,那麼,還是去學點別的吧。不過,話說回來,我們喜歡做飯做菜不一定要成為廚師;我們喜歡縫縫補補,不一定要成為裁縫;我們喜歡寫寫文章,不一定要成為作家;而我們喜歡練練字,成不成為書法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寫字,修身養性,我們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千葉書院祝秀老師


書法是一門學問,是一門藝術,它來源於文字,但是高於文字,介於文字與美術之間。只要上過小學的人,不同程度都會寫字,但是能把字寫的妙筆生花、賞心悅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寫出好字主要有四個原因,一是興趣愛好。有的人從小對字體興趣濃厚、情有獨鍾,看到好的字體,愛不釋手,臨摹跟帖,久而久之,練就一手好字。二是天賦秉性。每個人性格迥異,字體也截然不同,有的人因為性格豪邁、放蕩不羈,提筆寫字瀟灑自如、筆走龍蛇、一揮而就、剛勁有力;有的人性格內斂、謹小慎微,字如其人,寫不出行雲流水的效果。三是氛圍薰陶。有的人出生於書香門第,從小舞文弄墨、耳濡目染,打下堅實的基礎,練就一手好字。四是後期培養。有些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渴望孩子學得一技之長,條件允許,從小讓孩子進入書法班或者拜師學藝,受到高人指點,得到名師真傳,練就一手好字。總之,練習書法是一件偉大、系統的工程,需要從小抓起、持之以恆、勤學苦練,寫每一筆都需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認真推敲、仔細琢磨、巧妙搭配。現實中,大部分人沒有寫字的興趣、天賦、氛圍、條件或者毅力,所以寫好字的人少,能成為書法家的人更少。


飛天61085038


說到書法家,不管有沒有學過書法的人,多少都能說出幾個來,王羲之,顏真卿,蘇東坡等等。但是這些耳熟能詳的大書法家都是幾百年前,甚至千年前的人物了,越是到近代,能稱之為大書法家的人就越少。

《永樂大典》的主編,解縉曾說:“學書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門,故自羲,獻而下,世無善書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書學中興,至唐而盛。宋家三百年,惟蘇,米庶。元惟趙子昂一人。皆師資,所以絕出流輩。”在他看來,宋朝三百年也就蘇黃米蔡等幾個人的書法厲害,到了元朝,就只有趙孟一人了。

那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的發生呢?

在古代,書法寫得好的人更容易脫穎而出,而古代書法注重師承,導致善於書法的人往往只傳親人或少數信任的弟子,再加上戰亂,疾病,政治鬥爭等原因導致的早亡。讓真正會書法的人越來越少。例如顏真卿在二十多歲時,曾遊長安,師從張旭二年,略得筆法,自認為還不行,到三十五歲時,又特地往洛陽拜訪張旭,繼續求教,才學到了張旭的筆法,對其他人,張旭只給作品,不教人筆法。

而且在古代,人均壽命只有三十幾歲不到四十歲,再加上保守的師承傳統,也是造成書法家越來越少的原因之一。陸機,王獻之,孫過庭,王寵都是四十多歲就死於政治鬥爭或疾病。

除了上面講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後人一直重複前人的路,靠模仿很難達到前人的高度,更難超越。

例如楷書,在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國時期,就已經被鍾繇推廣開來,從魏晉時期到一千四百年前的唐朝,達到高峰。行書在一千七百年前的晉朝,就已經開始流行,並達到高峰。而草書在兩千兩百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並稱之為章草,到東漢末年張芝創今草,唐朝張旭懷素髮揚狂草。

從唐朝以後的一千多年時間裡,歷朝歷代無數書法家開始追求前人的足跡,並試圖從中突破,但是卻沒有幾個能突破前人的禁錮,越到後面的人,越難達到前人的高度。這也成了自唐代以後,大書法家越來越少的原因。


珞珞如石


因為用毛筆寫漢字不是書法,用毛筆按筆法寫漢字才是書法。所以歷代書法家極少。

大家都知道用嗓子說話不是歌唱,用嗓子按曲譜發聲才是歌唱。都知道用手腳扭動不是舞蹈,用手腳按形體扭動才是舞蹈。為什麼不知用毛筆寫漢字不是書法?

因為現代人不用毛筆作實用書寫了,就像啞巴不會說話一樣,古人是不會把書寫當書法的。須知按筆法來創作書法是千難萬難的,古代人用過毛筆書寫就會有自知之明。今人則未用過毛筆不知天高地厚,所以往往如盲人摸象才摸到了象腚就以為大象如門板!

還要須知用筆法寫的漢字和不用筆法寫的漢字是差不多的,而且從漢字外形來看用筆法寫出的書法還不如書寫的漢字看起來順眼,因為書寫是實用性的,要寫清楚漂亮了才有人認可。書法則是藝術創作,要寫出變化和個性才有人賞識。這原本是毛筆世界的常理,但到了硬筆世界則人們都用硬筆的常理來看待書法了。在硬筆使用的世界裡,有幾個能懂得筆法的?








王乃棟說書畫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書法藝術精美絕倫,舊時的科考制度,文字是考量的重要因素,當時的學者對文字的要求也是非常重視,那個時代的官員基本都有一手漂亮的好字。

隨著時代的發展,從軟筆轉變成硬筆,現如今可以不用筆就可以寫字,因此在寫字上下功夫的人越來越少。我們在公園裡可以看到寫地書的,大部分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練習書法的氛圍在逐步減弱,因此,年輕的書法家越來越少。

其實字跡是人的門面,也是一種學習的態度,練習書法更是一種傳承,也能夠從中領會到漢字文化的精髓,一手好字,能增強你的自信,能讓你愉悅,真心的希望年輕的朋友,提起筆來,把漢字文化繼續傳承!




崔哥視品


書法家不僅要有紮實的書寫技法和功底,還要有師古不泥古的個人特色,這就需要深厚的學養和廣博的閱歷。


雲石生活美學空間


華夏五千年,即使考上狀元也難成為書法家,從古至今,流傳千古的書法作品又有多少?書法家更是屈指可數!可見這種感覺古代人就已經有了,到了我們這也就理所當然了。





千年梨花梨花一束白


會寫字的人,確實有很多。當兵的人也有很多人,有幾人是將軍。同樣的道理,要體現出它所應有的價值。與眾不同。功夫要深,筆力要蒼勁有力。



傲寒先生


或者是你還沒到那個層次,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那個圈子,所以你知道的認識的肯定不多。

還有一些是有待發掘的,因為國人普遍都比較含蓄,他們不愛張揚,平時總是不顯山不露水的,就是善潛水的那種。特別是在目前特殊時期,基本是不露面的,有也只是偶爾浮出水面觀察一下:太陽出來沒有啊,冠狀肺疫戰況如何啊,然後呼吸下新鮮空氣,做幾個有氧運動,馬上又潛到水底修煉去了。

就拿我來說,謙虛點說漢字也寫得不錯,拿出來可能也能評個家(也許只能評個小家矣),只是平常不輕易拿出來,屬深藏不露的那種,十年磨一劍,只待春暖花利劍出鞘的那一天。

但我肯定你以前不知道有我這麼個書法家,雖然只是我自評的。所以我不贊成漢字書法家少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