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北宋大儒張載的警世名言,這四句話是用來勸誡讀書人若立志讀書、成就人生時,一定要立志做到的,做人、做事要隨時警示自己的至理原則。即為人要“天地立心”,為官要“生民立命“,為學要“繼往聖絕學”,為君(帝王)要“為萬世開太平”。

當代哲學家馮友蘭先生將其稱作"橫渠四句"。這四句話概括了讀書人一生志向所歸,也是歷代治學為道之人應該自始至終所奉行的原則,由於其言簡意宏,一直為後人傳頌不衰。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從古到今,無論是帝王將相,普通治學之士,如果沒做到這些,便一定是一個失敗者。為君(帝王)如果沒能做到如此,必定是一個無為、無道之庸君;為將相、官吏沒做到,則肯定是碌碌無為、素屍餐位、毫無作為之徒;治學者,如未能做到如此,必定是誤人子弟之輩。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天地立心",程明道說:「天地無心,以生物為心。」又說:「天地無心而成化。」,天地本無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為人能夠秉具博愛濟眾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聖人之心。實則,惻隱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點。以此馬一浮先生總結道:"學者之事,莫要於識仁求仁,好仁惡不仁,能如此,乃是為天地立心。"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生民立命",直接來源於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盡心上》有云:"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通過修身致教,最後如果能而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即不管一個人的壽命是長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體全德,那麼這個生命個體就可以說已經安身立命了。張載所標示的"為生民立命",實即為"民吾同胞"來"立命",其立命在於教,"修道之謂教",此之謂也。

"為往聖繼絕學",故"往聖"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絕學"者,孔孟先儒所弘揚之道學也。對儒學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關、閩諸大家,則把儒學拓展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階段。真能闡揚承繼孔孟先儒之道統者,惟有宋儒。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萬世開太平",所表達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恆政治理想。"開"期待之謂。"為萬世開太平",實現張載《西銘》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與,全體歸仁,才能讓蔽惑無明的現代人重新迴歸率性誠明的人類精神家園。

葉採解:"天地以生生為心,聖人參贊化育,使萬物各正其性命,此為天地立心也;建明義理,扶植綱常,此為生民立道也;繼絕學,謂纘述道統;開太平,謂有王者起,必取法利澤,垂於萬世。"按:宋代理學家認為儒學道統自堯、舜、禹、湯、周文王,至於孔子,至於孟子。孟子既沒,其道不傳。至宋儒興,才倡明瞭千載不傳之學。故稱"為往聖繼絕學"。為生民立道,《橫渠文集·性理拾遺》作"為生民立命"。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張載年少時博覽群書,頗有出仕建功之志,但在范仲淹勉勵下,投身學術研究。出入佛老,終於形成了自己獨到的儒家思想。他一生主張"實學",強調經世致用,研究面廣泛,對天文歷算等自然科學和農學、軍事、政治等都有獨到的成果。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圖文整理/小驢先生

製作/小驢文旅

小驢文創工作室

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