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對一個明星的評價變化會有多快?為什麼?

火鍋影話


要說觀眾對一個明星的評價有多快,我只能說瞬息間,因為做為明星,作為公眾人物,他們所有的一言一行都被公眾和媒體監督者,就比如這次疫情,某某明星捐了幾十萬,某某明星一毛不拔,對於觀眾來說你接個代言拍個廣告就是成百上千萬,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大力幫助



埋在沙裡的石子


大概有一個月那麼快吧!

比如,《下一站是幸福》裡因蔡敏敏一角受歡迎的虞書欣

蔡敏敏這一角色的表現非常出色,她在發現自己對賀燦陽想法不一般後迅速做出確認。明確自己的心意後不僅正式向賀燦陽發出愛的攻擊,還專程向元宋道歉,只因她曾經口頭承諾要“等對方分手”。

堂堂正正又為愛大膽向前衝的女孩,在畏縮糾結的賀繁星襯托下更加有魅力,甚至曾經甘心當備胎的“前情”都讓觀眾覺得可愛起來。因角色討喜,也因對角色塑造的非常生動,連帶95後演員虞書欣收穫的好評也越來越多。

這樣的待遇,對於虞書欣來說,是180度的轉變

畢竟,她可是娛樂圈裡多次受到吐槽的“作精小公主”,在《下一站是幸福》開播之前公眾對她的普遍印象並不樂觀。僅在

1月份,虞書欣便因與劇中“舅舅”王耀慶在《聲臨其鏡》中的互動被吐槽上熱搜,當時罵聲一片。

現在來看,虞書欣在《聲臨其境》中的表現,的確非常招黑。作為該綜藝的新面孔,她犯了觀眾心中的大忌:“搶話”、“出風頭”。幾乎每場節目,她都要主動發言,並不斷CUE到“舅舅”王耀慶,儼然成了“舅舅吹”。

過度“插話”與“加戲”讓她在綜藝裡的觀感十分不討喜,加上天生的“嗲”音,更有一份“綠茶”氣質。即使與她已經合作過一部作品私交甚好的王耀慶,也時不時在虞書欣發言後露出“生無可戀”的回應,被“逼”成表情包。

一定程度,“舅甥”兩人的互動,各自撐起了《聲臨其境3》的笑點與槽點。

因為虞書欣的表現太過“惹眼”,《聲臨其境》播出後不少人還翻出她剛出道時在綜藝《一年級》,挖出了更多“黑歷史”。這檔節目本身就是一個“奇葩”存在,虞書欣在裡面情商更低,“小公主”行為也更加明顯。

甚至,她與男嘉賓過密的互動,還將這檔主攻演技的節目,做成了戀愛真人秀。

然而,有蔡敏敏光環後再去看虞書欣曾經在綜藝裡的模樣,其實有很多一致的地方。比如,她與劇中角色一樣都是被保護長大的“小公主”,劇中她被舅舅寵愛,劇外她是年紀輕輕便成為多家公司股東的真富二代。

有這樣的背景,無論虞書欣的“低情商”還是蔡敏敏的單純,都有其存在條件。

只不過,影視劇中的“小公主”是豐滿的,觀眾站在上帝視角可以看到她們的可愛之處。而真人秀裡的“小公主”是片面的,沒了上帝視角後純粹看小公主撒嬌任性的模樣,其實很難欣賞下去,公主性格也經不起當下娛樂圈的放大鏡檢驗。

這樣一來,虞書欣想要靠真人秀收穫好評,實在太難。

不是每個演員都適合真人秀

虞書欣的口碑變化也是七話一直不建議演員過量參與真人秀的原因之一,每個人的性格是不同的,能夠匹配真人秀而大放異彩的亦不多。一位好的演員,未必是一個討喜的真人秀嘉賓,被鏡頭放大的真實性格,不一定都能獲得觀眾好感。

演員想要被觀眾認可,最佳途徑還是通過自己的本職專業,虞書欣因蔡敏敏這個受到稱讚便是典型案例。可惜虞書欣的團隊似乎並不這麼認為,她在《一年級》、《聲臨其境》皆表現出不適合真人秀的性格之後,繼續參與了《青春有你2》。

這種多位同齡選手臺上競豔、臺下比性格的成長型真人秀,每一個行為舉止都會被放大展現,以虞書欣的性格是很難招架的。即使有了蔡敏敏好感光環加持,也很想對她說,別再沉迷綜藝,好好演戲才是正途。


七話影視


要說觀眾對一個明星的評價有多快,我只能說瞬息間,因為做為明星,作為公眾人物,他們所有的一言一行都被公眾和媒體監督者,就比如這次疫情,某某明星捐了幾十萬,某某明星一毛不拔,對於觀眾來說你接個代言拍個廣告就是成百上千萬,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大力幫助


據說可信


好壞評價其實就是一念之間

主要是看觀眾對娛樂圈的看待之處

像之前薛之謙火了一段時間,後來鬧了很多前任之類的事出來,一下子從天堂到地面吧,但也在之後他的風波漸漸平息,觀眾慢慢又被他身上的某種真實接地氣又再次接受他

其實改觀就在一念之間


王一博的啵妞


中國的社會就是隨大流的人很多,有自己主見的人很少,很多人都是看了幾眼一個視頻就斷言一個人是什麼人,豈不知要多看一些其他角度的視頻,才能知道一個人到底是什麼人!

比如楊超越車禍現場那段,我當時看完我也覺得中國第一女團就這樣的水平怎麼出道?但是,我看完其他視頻我知道了這個節目跟導師沒關係,是觀眾花錢投票的,她之前去文瀾有記錄確實什麼都不會,唱跳完全不會,但是就算是這種情況依然選擇清唱 唱給粉絲,我覺得這種勇氣不比當時現場的所有人差。

輿論很容易就會毀掉一個人。掩蓋了真相後,帶來的是被所有不明事實的人的謾罵和不理解。所以,至少,在沒有完全瞭解真相之前,不要對一個人做出不屬於你的判斷可以嗎。營銷號,娛樂媒體為了博取關注閱讀量,打法律的擦邊球,網友沒有腦子的跟隨,還以為自己是審判者,是道德批評家,這真的讓人無語,我已經不想多一句來指責這種行為了。只能說請在網絡上也帶上腦子,你們的行為所製造的網絡不良氛圍,自己可能有一天也會成為站在對立面的人。





艾冪噠


公眾人物,有一點風吹草動都會曝光


鄉村非主流1


[呲牙]跟輿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