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將故事:曹家小關公,神力扛雙獅,神弓射三箭,神槍誅頑敵

一年三百六十五,老樂閒聊話今古,跟大家聊一個我個人此前沒聊的一部書,《曹家將》。因為這部書整體而言,影響力和內容都很一般,跟名著自是沒法相提並論,比起同樣是“家將”類型的小說來講,比如《楊家將》、《呼家將》、《薛家將》等等,也是差距明顯,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如果要將整個歷史演義小說話本等資料彙編在一起的話,曹家將還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起碼他的故事是承接了《呼家將》,從呼延慶老邁以後開始說起的。故事的一開始不過是評書常見套路,說北宋鎮國王曹天勝面對遼國興兵,掛帥迎敵,被困疆場,而後老邁的呼延慶,又帶著孟強焦玉前去救援,但依舊被困,這是,宋英宗聽信讒言,認為曹天勝反叛,刀劈呼延慶,打死孟強焦玉,所以下旨將曹家滿門抄斬,最後,只有幾個人倖免於難,其中主角曹克讓,因為從小外出學藝,才躲過一劫。

曹家將故事:曹家小關公,神力扛雙獅,神弓射三箭,神槍誅頑敵

他武藝練成後,自然要為全家伸冤,第一件事兒就是爭奪武狀元,帶兵救父親和呼延慶等老將,這樣就可以讓事實勝於雄辯了。曹家將的這位主人公曹克讓,也確實古代評書話本中最誇張的角色,首先說他的力氣,按照老藝人的說法,那是“3龍2虎9牛”之力,反正就是打得沒邊兒了,如果量化形容,有人計算過,八個李元霸,沒有曹克讓力氣大。所以曹克讓強到絕對“bug”,一旦人物設定成這樣,就不能算是成功了吧?更讓曹家第一將“出彩”的不光是他的力氣,還有他的形象,丹鳳眼,臥蠶眉,綠袍金鎧,胯下赤炭火龍駒,真個一個關公再世!而且作者也毫不否定這一點,就連北宋背景的評書中,永遠都能保護主人公的包青天,認出曹克讓,也是因為從小就知道他長得像關公,永遠改變不了這個特點,但問題是,這位“小關公”,跟關老爺只有一點區別,那就是關羽揚名天下的兵器是青龍偃月刀,而曹克讓用的是槍!

曹家將故事:曹家小關公,神力扛雙獅,神弓射三箭,神槍誅頑敵

所以,這個神奇的設定,才能凸顯曹克讓在《曹家將》中的絕對核心地位,他奪得武狀元自然就是沒什麼懸念的事兒,但是,為了故事好看,還要設計出一波三折來。在這種情況下,書中頭號反派,太師陳平,也就是宋英宗的岳父,他就是誣陷曹家將的人,他這麼幹,就是為了自己謀奪大宋江山,所以武狀元這麼重要的職位,他也想讓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國舅陳剛搶來。說實話,陳剛的本事的確夠大,按照這次比武的規則,能夠連勝18場的,就是武狀元,等到陳剛憑本事接連戰勝17個人,勝利在望之後,曹克讓登場了。

曹家將故事:曹家小關公,神力扛雙獅,神弓射三箭,神槍誅頑敵

有一點需要指明,曹克讓當時是罪人的身份,所以他不敢用真名,便給自己取名為李忠孝,以這個身份競爭武狀元,就像剛才提到的一樣,憑藉他“小關羽”的形象,包青天一眼就認出了曹克讓的真實身份,並且幫助他報名上陣,其中還有汝南王鄭黑虎收他當徒弟等細枝末節,就不一一介紹了。總之,曹克讓跟陳剛碰面後,志得意滿的陳國舅並沒有拿眼前這人當回事兒,便告訴曹將軍,比什麼你說了算。於是,兩人約定先比力氣,陳剛也的確力大如神,可以跟項羽比肩,力能扛鼎。但是,老樂也介紹了,曹克讓是可以超越8個李元霸的力氣,所以扛鼎不算什麼,他雙手拿起了兩隻石獅子,在比武場走了幾圈,按照書中的說法,一個石獅子比鼎重,這樣一來,曹克讓和陳剛的力氣大小,自然就很分明瞭。陳剛一看力氣不如對方,那就比弓馬騎射吧,他是80步開外,連發三箭射中金錢眼,曹克讓就選擇了160步。

曹家將故事:曹家小關公,神力扛雙獅,神弓射三箭,神槍誅頑敵

但問題是,160步的距離,一般弓箭都沒那麼大張力,還是靠著包青天,跟宋英宗請示,拿出了當年趙匡胤使用的大宋開國震天弓,這才讓曹克讓在160步之外連中三元,而且技巧比陳剛更多,更出彩。陳剛最後只能跟曹克讓比馬上刀槍的功夫,畢竟在小說評書中,武將單挑才是最核心的內容,而陳剛能耐確實不錯,再仗著自己的身份,認為曹克讓不敢傷害自己。也的確是這樣,畢竟曹克讓連真名都不敢報,更不想多惹是非,只要打贏陳剛,奪得武狀元就夠了,但問題是,陳剛想要下毒手,結果因為發力過猛,竟然在與曹克讓二馬錯蹬的時候,一不留神,自己戰馬的後胯被曹克讓神槍紮上,這馬已經在陳剛猛力的駕馭下透支嚴重了,被槍扎之後,徹底受驚,竟然將陳剛摔下馬來,而後不顧一切地奔跑,就這樣,踩死了陳剛。最終,曹克讓在包青天等人的保護下,不僅不用為陳剛償命,反而靠著神力扛雙獅,神弓射三箭,神槍誅頑敵的神奇表現,如願成為武狀元。

曹家將故事:曹家小關公,神力扛雙獅,神弓射三箭,神槍誅頑敵

這就是曹家將的開篇故事,其實從內容結構上看,只能算是中規中矩,誇張到不合理的地方很多,但為什麼不能否認這部書的價值,特別是歷史價值,因為按照小說的設定,曹家將的開宗遠祖,自然是北宋開國名將曹彬,所以,在北宋眾多武將都有後代被編成評書話本故事的前提下,曹家將怎麼著也不能眼看著別人家逞英雄吧?通俗點說,如果民間因為受到了《楊家將》、《呼家將》等小說的影響,過於盲目推崇這些與歷史原型相差較大的將領,卻對曹彬連一點印象都沒有的話,這算不算是小說評書過於成功,而給真正的歷史名人,帶來的相對不公平呢?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曹家將》的誕生,也是對歷史應有的尊重。當然了,小說內容都是虛構出來的,而且時間線是呼延慶以後的事兒,所以像曹天勝和曹克讓,究竟屬於曹彬的第幾代後人,作者都沒法細說,我們這些看熱鬧的,也就只能姑妄聽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