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牙晚就是缺鈣嗎?為什麼?

濰坊宏達鑽井機械


不是,補鈣不會讓牙齒早點萌出。

寶寶出牙規律,一般情況下寶寶六個月左右會萌出第一顆牙齒,兩歲半左右,乳牙就基本都出齊了,這只是普遍的規律,由於每個寶寶的成長是不同的,出牙時間及順序也會存在差異,有的寶寶4個月就萌出第一顆牙齒,有的寶寶則接近一歲半才開始出牙,這些都是正常範圍內的。牙齒髮育和萌出是一個相對複雜的過程,寶寶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也很正常。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如果寶寶到了18月齡,沒有出牙跡象,或者三歲內沒有出齊所有的牙齒,那麼就是不正常的,需要家長帶寶寶到口腔科檢查後確認病因。

出牙過程中寶寶可能感覺各種不適,比如煩躁,易怒,牙齦紅腫,流口水,喜歡咬東西等,這些都是正常的,可以給寶寶一個乾淨的,冷的牙膠來緩解寶寶的不適。乳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頜面部發育都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寶寶出牙期間的注意事項:

1.儘早開始口腔清潔。出牙前可以用溼紗布清潔口腔;出牙後就可以給寶寶刷牙了,推薦含氟膏。且越早開始刷牙,寶寶越容易接受。

2.改變不良口腔習慣。寶寶一歲後,就應該儘早糾正吮吸等行為。

3.添加的輔食要由細到粗。長牙後,家長要調整輔食的性狀,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有助於牙齒和頜面的正常發育。


兒科醫生鮑秀蘭


寶寶出牙晚就是缺鈣嗎?

作為一個過來來,我自己的親身體驗就是出牙晚真的和缺鈣沒有多大關係。

我同事的寶寶4個月就開始長牙,我女兒是9個月才長出了一顆牙,看到孩子沒有出牙,當然是急得不行,還好自己經常學習,想了想,我女兒是純母乳餵養,每天奶量夠;輔食也是按時添加;維生素D每天都吃;營養跟得上,運動量也可以,為什麼不出牙,等到9個月的時候終於長出了第一顆牙,等到不到兩歲半長全了20顆牙。所以當媽的先彆著急,孩子牙齒萌出的晚是有原因的,絕大部分和缺鈣無關。

嬰兒出牙晚的原因

遺傳

孩子出牙晚最大的原因是和遺傳有關,如果父母在小時候出牙速度比較晚,你家寶寶出牙速度也會晚。我們家女兒的牙齒是9個月長出了第一顆牙齒,我弟弟家的寶寶是10個月長出了第一顆牙齒。

如果孩子發育一切正常,身高,體重,奶量,營養等,很可能孩子出牙的時間就是受到了遺傳的影響。這是最常見和最普遍的原因。

判斷的標準就是出牙時間不能超過1歲,如果過了1歲第一顆牙齒還遲遲沒有萌出,去醫院檢查,很可能是病理性的。

缺乏維生素D

很多媽媽以為孩子出牙晚就是缺鈣,事實上,很多寶寶每天奶量正常是不會缺鈣的,但是如果缺乏維生素D,鈣不能進行轉化和吸收,每天鈣足夠也是徒勞的,因為身體沒有吸收到。

所以大部分孩子缺少的是維生素D,尤其是秋冬出生的寶寶,因為天氣原因,戶外活動比較少,很容易導致維生素D缺乏。所以建議嬰兒從出生半個月開始補充維生素D,一直到兩歲半。

妊娠期鈣量不足

懷孕期間,孕婦很容易出現鈣量的攝入不足,尤其是在孕晚期,鈣量攝入不足,不僅影響的是媽媽也會影響到胎寶寶。

懷孕期間,鈣量攝入不足,會影響嬰兒乳牙,恆壓的鈣化和骨骼的發育,尤其是到了孕晚期,胎兒需要在體內儲存鈣,其中一半以上的鈣質都是在懷孕最後兩個月儲存的,而且胎兒牙齒和骨骼的鈣化加速,也會導致鈣的需求增加,如果孕晚期孕婦身體鈣質不夠,會影響到胎兒。


輔食添加過晚

嬰兒添加輔食的時間在4-6個月,輔食的添加不但為孩子提供萌牙所需的營養,還可以鍛鍊嬰兒的口腔咀嚼能力,促進口腔內血液的循環,加速牙齒的發育,所以輔食添加一定要按照嚴格的順序,從軟到硬,從細到粗。輔食添加過晚牙床得不到鍛鍊,營養跟不上,都會導致出牙晚。

4-6個月,嬰兒的食物應該是泥狀的,嬰兒主要鍛鍊的是吞嚥的能力,和舌頭前後移動的能力。這個時候的食物性狀是稀糊狀到稠糊狀。

7-9個月,食物性狀由泥到顆粒狀,鍛鍊孩子的舌頭上下活動,以及用舌頭和上顎碾碎食物的能力,比如顆粒面,粥,或者土豆條,西藍花等手指食物。

10-12個月,鍛鍊孩子用牙床咀嚼食物的能力。對牙床的鍛鍊可以幫助牙齒的萌出,也可以讓孩子吃些堅硬的水果,比如蘋果。

骨骼生長慢

還有一種說法是孩子骨骼發育晚,出牙時間也會比較晚。不過孩子骨骼發育快慢是相對而言的,是發育晚不代表緩慢,孩子的身高體重都在正常值範圍,只是數值比較偏低。比如我家姑娘身高體重一直在同齡人50%一以下,過了4歲,已經超了很多同齡人。

哪些寶寶容易出牙晚

  • 有研究證明女孩子比男孩子出牙時間普遍較早;
  • 好冷地方出生的寶寶比熱帶的寶寶出牙遲;
  • 營養好體重比較重的寶寶比體重輕,營養不是很好的寶寶出牙早;
  • 骨骼發育緩慢的寶寶出牙晚;

想要寶寶出牙早做對這兩點

及時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嬰兒階段別盲目的補充鈣,每天堅持補充維生素,還可以曬太陽,在太陽溫和的時候可以曬夠1-2個小時。堅持戶外活動還可以促進孩子食物和生長激素分泌,增加營養的吸收,可以促進牙齒萌出。

適當進行磨牙

8個月左右,就要給寶寶準備合適的磨牙棒。通過磨牙棒摩擦牙齦,為乳牙的萌出。用牙床經常咀嚼比較硬的食物,可以使頜骨正常發育為恆牙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磨牙還能夠提高嬰兒的拒絕能力和消化能力。


豌豆媽媽育兒


您好,寶寶出牙晚不一定是缺鈣,有的孩子四個月就開始萌出乳牙,有的寶寶到一歲左右才萌出乳牙,由於每個孩子的營養狀況和母乳營養狀況不同,都會影響寶寶牙齒萌出的早晚,因此,有的早,有的晚。每個孩子都存在個體差異,寶媽不用焦慮,我家老大是七個多月才開始長第一顆牙齒,老二四個月就開始長牙了。

一般正常第一顆乳牙萌出時間是4~6個月,到兩歲半的時候20顆乳牙就出全了。如果一歲以後寶寶還沒有出牙,寶媽就最好帶寶寶諮詢一下醫生了。

寶媽可以再觀察一段時間,如果寶寶沒有其它缺鈣現象就不用著急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彤麟媽育兒日常記錄


寶寶出牙晚,不一定是缺鈣,可能是遺傳因素,比如我們家兩個娃,一個是10月齡出牙,一個是11月齡出牙。有的孩子三個月就出牙了呢。我一點也不擔心,因為我家孩子很正常。

寶媽不用過度擔心。如果覺得有異常的話,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哈。沒有異常的話,就靜待花開吧,寶寶的牙齒會長出來噠。



育兒專家媽媽課堂


經常有寶媽問:我家寶寶已經十個月了,可是還是沒有出牙的徵兆,看著別人家六個月的孩子就開始冒牙,是缺鈣嗎?要多補充魚肝油?還是要及早去看醫生?

其實,媽媽們大可不必這麼擔心,正常情況下,孩子出第一顆牙的時間一般在6個月-1歲左右,稍微早一點亦或是晚一點都沒有什麼大問題,所以將近一歲的寶寶沒有長牙也屬於正常情況。

寶寶怎麼還不長牙齒呢?

寶寶出生後,一般的情況下,六個月左右開始長乳牙。首先長出來的是下頜兩顆門牙,叫做乳中切牙。之後,長出的是上頜兩顆門牙。再後,是乳側切牙、乳第一磨牙、乳尖牙,最後是乳第二磨牙。在兩歲半左右,二十顆乳牙全部出齊。 寶寶長牙的規律,大致是每隔四個月長出四顆牙來。一般的情況下,左右同名牙齒是成對長出的,下頜牙比上頜的相應的牙出得早。

長牙的順序和時間大致如下:

乳中切牙(四顆)——六個月

乳側切牙(四顆)——十個月

乳第一磨牙(四顆)——十四個月

乳尖牙(四顆)——十八個月

乳第二磨牙(四顆)——二十二個月

健康的嬰兒,一般在出生後六、七個月就開始出牙。但有的孩子出牙較晚,甚至相差3—4個月,也不能算異常,有的寶寶1歲左右才出第一顆牙,仍可以認為屬於生理範圍。

有些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八、九個月還沒出牙,心裡就會非常著急,認為孩子可能缺鈣,牙長不出來。於是,有些家長就給孩子服魚肝油和鈣粉,並且加量地服用。這種做法是不妥的,往往會有損寶寶健康的。

寶寶怎麼出牙這麼晚呢?

遺傳因素

如種族、性別等,在正常情況下,女孩比男孩牙齒鈣化、萌出的時間要早一些。如果父母出牙晚,寶寶很有可能就會晚出牙。

營養狀況

營養良好,身高、體重較高的兒童比營養差,身高、體重較低的兒童牙齒萌出早。

缺鈣

寶寶缺鈣也有可能會造成出牙晚,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要注意給孩子補鈣,以免影響了孩子正常的生長和發育。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出牙晚就是缺鈣,所以就不加選擇地給孩子吃鈣片,補鈣,其實這樣盲目地行為不一定會解決根本問題。正確的做法是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一下,如果醫生診斷出是由於缺鈣引起的出牙晚,再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寶寶補鈣。

那麼有媽媽要問了,孩子多大沒長牙要看醫生?一般建議,如果寶寶到了18個月左右,仍然沒長一顆牙,才需要擔心。

寶寶出牙晚怎麼辦,兩大妙招來解決!

注意飲食營養

寶寶出牙時常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萌出。在寶寶萌牙時期要注意供給各種營養素,特別是與骨骼發育有關的維生素D、鈣、磷等必需的營養成分。為此,寶寶飲食應多樣化,可給予蛋類、肉泥、魚泥、菜泥、果泥以保證營養,同時注意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

切忌擅自給寶寶服用大量魚肝油、補鈣劑和維生素D等,否則很容易加重腎臟負擔,甚至引起中毒。

適當添加硬輔食

很多家長過於精細,以至於孩子小的時候只給他吃非常軟的麵糊,生怕他噎著,或者不會嚼。孩子的飲食和他們長牙的數量、時間以及吞嚥功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有意識地給寶寶添加輔食,可以讓寶寶學會咀嚼食物,媽媽可以給寶寶多吃一些餅乾之類的硬食物,讓他磨磨牙,以刺激牙齦,可促進乳牙的萌出,而且對口腔牙齒有自潔作用。

我也需要“刷牙”了

最後要說的是:當寶寶開始長牙,寶爸寶媽們就要開始給寶寶清潔牙床和乳牙了,因為寶寶出牙期間,口腔內是極易感染病菌的。

如果牙齒還沒有長出來,寶爸寶媽可以用沾了溫水的溼布給寶寶輕輕的擦擦牙床,清理一下奶垢。

如果寶寶已經長出了小牙牙,寶爸寶媽們就可以嘗試教寶寶刷牙了!


安適育兒


您好,我是育嬰師睿睿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寶寶出生以後,每一個階段的生長髮育都牽動著父母的心。正常情況下,大部分寶寶6個月左右開始添加輔食,此時會開始萌出第一顆乳牙,有的寶寶可能會早一些,有的寶寶出牙會晚一些,甚至到12個月以後還沒有萌出第一顆牙齒,本身家長並不是很擔心,但是周圍人談論和對比多了,家長就開始擔心寶寶為什麼這麼晚還沒有出牙,難道是缺鈣了麼?寶寶出牙晚和缺鈣有關係麼?

寶寶出牙晚是缺鈣麼?

寶寶出牙的早晚和缺鈣是沒有關係的,寶寶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出牙都屬於正常情況,所以家長不需要過度擔心。

寶寶存在個體差異,每個寶寶的生長髮育也都不相同,所以出牙的早晚也不同,寶寶的乳牙都在牙齦下面,長出來只是時間問題,補鈣並不會讓牙齒早一點長出來,所以家長不要因為寶寶出牙晚或是出牙慢就擔心,開始盲目的給寶寶補鈣!

正常寶寶出牙的時間是多會?

每個寶寶的出牙時間都各不相同,大部分寶寶一般在6個月左右萌出第一顆乳牙,有的寶寶可能會早一些,在4-5個月左右出牙了,但有的寶寶可能在9-10個月還沒有出牙,家長通常會比較擔心,其實寶寶6-12個月內萌出第1顆牙都屬於正常的,所以家長不需要過度擔心。

如果寶寶18個月左右還沒有出第一顆乳牙,這時家長需要注意,必要時要帶寶寶去醫院進行具體的化驗和診斷。

寶寶乳牙萌出時間有個體差異,無論出牙早還是晚,寶寶在3歲前出齊所有牙齒都是正常的。

寶寶出牙晚的原因有哪些?

1、遺傳

寶寶出牙和遺傳有一定的關係,如果家長小時候出牙比較晚,那寶寶出牙錯也會相對晚一些。

2、嚴重營養不良

吐槽寶寶牙齒的健康與蛋白質、鈣、磷、氟、維生素等營養素密切相關,嚴重營養不良的寶寶,生長髮育較慢,同樣寶 出牙也會相對晚一些。

3、某些疾病

如果寶寶是早產兒,或是寶寶出生體重過低(不足五斤),還有寶寶患某些疾病,這些都有可能影響寶寶出牙的時間,如寶寶患佝僂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等。

4、添加輔食過晚

寶寶隨著月齡的發育,到一定階段就需要添加輔食,光靠母乳或奶粉餵養已不足以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及時給寶寶添加輔食,不僅可以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還可以促進口腔內血液循環,加快牙齒的發育,使乳牙正常萌出。

現在補鈣是各位家長都非常關心的一個話題,很多家長都擔心自己寶寶缺鈣,生長髮育不如別家寶寶,其實正常來說,真正缺鈣的寶寶並沒有那麼多,家長日常該如何瞭解和判斷自己寶寶是否存在缺鈣的問題呢?

寶寶到底需要多少鈣?

1、0-6個月的寶寶

無論是母乳還是奶粉餵養,只要保證奶量充足,鈣也會充足的攝入,寶寶不會缺鈣或不會輕易缺鈣。

母乳餵養,或混合餵養中以母乳餵養為主的寶寶,為了更好的促進母乳裡的鈣吸收,要注意每日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3,每天補充400IU;奶粉餵養的寶寶,奶粉裡強化了維生素D3,如果寶寶每日奶量裡攝入的已足夠,那不需要額外再補充了,但如果奶量不夠,家長是需要額外給寶寶補充的。

2、6個月以上的寶寶

這一階段的寶寶,每天需要的鈣量比之前並沒有多太多,如果寶寶可以繼續保持一定奶量,如600ml以上,同時輔食注意攝入富含鈣含量高的食物,如西蘭花、豆腐等,那寶寶日常從奶裡邊和輔食裡能獲得充足的鈣,再加上注意維生素D3的補充,寶寶是不容易出現缺鈣問題。

日常生活中,聽到很多家長說自己寶寶夜裡睡不好,出牙比同齡寶寶晚,到了學走路的時候不會走……都會認為是寶寶缺鈣了,事實上這些症狀不能直觀的判斷寶寶是缺鈣了,真正可以判定寶寶是否缺鈣,要到醫院去抽靜脈血,來準確檢測寶寶血液的維生素D的水平,或是通過手腕X線片觀察寶寶的骨密度情況,看是否存在佝僂病,醫生常說的佝僂病,是寶寶確實出現佝僂病症狀,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寶寶進行補鈣或補維生素D3,而不是像家長所認知的,給寶寶補鈣就可以了。

3、12個月以上的寶寶

相對這個階段的寶寶,每日所需的鈣量需要500-600mg,這時家長要繼續保持寶寶的奶量。如果寶寶一歲後不喝任何的奶製品,光靠輔食裡或食物裡的鈣是不夠的,這時可能會導致鈣攝入量不足,那家長需要補充一些鈣,這個是可以的(建議要聽從醫生的),正常情況下,推薦儘量給寶寶從食物中獲得充足的鈣,如每日保證400ml左右,甚至更多的奶量,再吃一些富含鈣的食物,包括綠葉蔬菜、豆製品、芝麻醬等,這些食物含鈣都很好,如果給寶寶在食物中獲取不足的話,建議還是要聽從醫生去補充一些,要注意是合理補充,不能濫補,這樣才可以對寶寶的生長髮育有幫助,相反如果給寶寶攝入的鈣劑量過高,可能會影響到鋅等其他一些微量營養素的吸,反而對寶寶的生長髮育造成不利的影響。

▶ 睿睿媽提醒:

▶ 0-6個月:寶寶每天補充維生素D3為400IU。

▶ 6個月以上寶寶:輔食中要保證每日攝入富含鈣含量高的食物。

▶ 7-12月:寶寶每天要保持600ml奶量。

▶ 12個月以上:寶寶每天奶量不少於300-400ml。

寶寶缺鈣的誤區還有哪些?需要家長注意

1、不易入睡、夜驚夜啼,不是缺鈣的表現

寶寶不容易入睡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和鈣沒有什麼直接關係,正常來說,3個月前的寶寶可能是生理或心理因素導致的,7-8個月的寶寶,由於分離焦慮導致的不易入睡,只要和媽媽在一起,能解決這一問題,更大一點的寶寶如果有夜驚的表現,可能和白天看刺激的電視或是見到不常見的場景導致的。

2、夜間盜汗,不是缺鈣的表現

寶寶自主神經還未成熟,所以在晚上熟睡時,會盜汗、手腳冰冷,這些都屬於正常的現象,有些寶寶盜汗,甚至會使枕頭全溼,可摸寶寶手腳,卻是冰冷的,搞得很多家長不知是該加衣服還是減衣服了,對此的解決方法是:不論室溫高或低,家長摸孩子的後勃頸溫度,如果是溫熱的就是正好,如果溼熱就是穿多了,如果冷就是穿少了,還有家長要注意可以給寶寶床上鋪毛巾或保潔墊,盜汗全溼,抽掉換一條新的,不需要叫醒寶寶。

3、煩躁、愛哭鬧、坐立不安,不是缺鈣的表現

寶寶小,不會說話,很多時候都是通過哭來表達,但是家長要注意,寶寶沒由來的哭鬧,除了腸絞痛或腸重疊外,通常是真的生病了,如蛋白過敏、胃食道逆流、中耳炎、泌尿道感染……建議寶寶出現這些問題,家長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看醫生,切記不要自行給寶寶亂吃鈣或是其他藥物。

4、枕禿圈不是缺鈣的表現

寶寶出生後,由於新陳代謝較快,還有寶寶月齡小,每天只是躺在床上,頭和枕頭、床的接觸是最多的,長久下去,路線寶寶的後腦勺位置會形成一圈枕禿區域,這和缺鈣並沒有關係,等寶寶月齡增大以後,和床、枕頭的接觸減少以後,自然而然就會長出來了,所以家長不需要擔心給補鈣。

5、前囪門閉合延遲、骨關節畸形、串珠肋軟骨增生等,是維生素D缺乏所造成的拘僂病症狀

佝僂病的寶寶血中鈣濃度可能稍微偏低,此時補充鈣劑是無法解決寶寶佝僂病的症狀的,佝僂病有些是來自先天遺傳疾病,有些可能是後天的陽光照曬不足,或未補充足量的維生素D3,營養不良等原因,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寶寶體內的維生素D過低,維生素D的作用是促進鈣吸收的,少了它,各種骨頭類問題和症狀自然就會出現了。

寶寶如果缺鈣該如何補充?

1、口服補鈣產品

現在市面上鈣製劑品種很多,家長在選擇的時候要注意,建議參考醫生的意見,給寶寶選擇一款好吸收不上火的鈣,每天按劑量給寶寶食用,給寶寶補充。

2、多吃含鈣量豐富的食物

添加輔食的寶寶,奶製品是補鈣的最好選擇,因為奶製品是公認的含鈣質豐富的食品,而且吸收率也很高,另外蔬菜、水果、堅果和海產品也是鈣源豐富的食物,這些食物大部分還含有維生素D,促進寶寶對鈣質的吸收,所以家長可以多多選擇這類含鈣豐富的食品給寶寶日常食用。

3、寶寶適當曬太陽

日常帶寶寶曬太陽可以促進鈣吸收,所以可以給寶寶在太陽好的時候出來曬太陽,有助於維生素D的合成,但注意要選擇春天或是秋天陽光比較溫和的時候,家長可以讓寶寶直在太陽下玩耍的同時曬太陽。

4、及時找醫生幫忙

如果家長髮現寶寶缺鈣的現象比較嚴重,甚至出現渾身無力,骨骼畸形等症狀,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去檢查和治療,切記不要自行補充,醫生給寶寶監測鈣含量,如膳食鈣的測定,血清鈣的測定,尿鈣的測定和骨礦密度的測定等,全面瞭解寶寶缺鈣的情況,並採取相應的補鈣措施。

每個寶寶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同的個體之間就會出現差異,所以寶寶出牙也有早晚分別,這點和缺鈣是沒有關係的,所以家長不需要過度擔心,也不需要自行給寶寶添加,給寶寶鈣補的多會造成負擔,導致鈣化,反而會給寶寶的生長髮育造成傷害。

以上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希望我的解答能夠幫助到您。

如果大家喜歡睿睿媽的回答,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讓更多有需要的人都可以看到,願每個孩子都健康快樂的成長!(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育嬰師睿睿媽


寶寶出牙晚並不一定是缺鈣。平均下來,寶寶在6-9個月萌牙,也有些寶寶一歲了才出牙。

首先、我們來說下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缺鈣。可以觀察寶寶是否有夜間磨牙、手腳抽動、容易驚醒而且固執任性、膽小怕事等反常行為和異常情緒,那麼寶寶極有可能是缺鈣了,家長就要注意給寶寶補充鈣和鎂元素了,最好採用食補,多吃含鈣輔食,比如牛奶製品、豆類製品、西蘭花、黑芝麻、蝦皮等。此外鈣鎂比例為2:1時最利於鈣的吸收利用,所以補鈣的同時也要補鎂,可以多吃堅果、黃豆、瓜子、穀物、海產品等。一般而言寶寶快一歲了在出牙都是正常現象。



其次、來說下為什麼有些寶寶出牙晚呢。寶寶牙齒的萌出不僅僅與營養有關,還和遺傳有關,有些寶寶父母出牙就很晚。也有些寶寶發育比較慢出牙時間就晚,比如早產兒、先天性營養不良的寶寶和人工餵養的寶寶,就有可能直到一歲了還不出牙。其實只要寶寶非常健康、運動功能良好,家長就不用過於擔心、只要注意合理、及時的添加輔食,多曬太陽,就能保證今後牙齒依次長出來,家長也沒有必要盲目給寶寶補鈣或者帶寶寶到醫院拍片子找原因。



最後、如果寶寶一歲半的時候還不出牙,就要注意查找原因。最常見的原因是佝僂病,還有可能是先天性無牙畸形不過這個十分罕見。對於一歲半的寶寶還不出牙,建議爸爸媽媽及時去醫院檢查,找出原因,這樣不僅僅大人放心,對寶寶也好。我侄兒出牙就很晚,一歲過了一個周才萌出了一顆小牙牙,看到第一顆牙齒出來了我們就放心了,現在這小傢伙牙齒可好看了,長得整整齊齊的,我兒子雖然出牙較早,但牙齒比較稀鬆。


果果的媽咪


寶寶的出牙問題一直受到家長的關注。能夠讓寶寶擁有健康潔白的牙齒是每個家長的心願。但是在現實中有些寶寶出牙速度比較慢,那麼,寶寶出牙慢是不是缺鈣?

其實每個寶寶的出牙時間都存在明顯的差異,並不是完全相同的。只要在寶寶兩歲半左右,出夠20顆乳牙那麼就表示屬於正常的生長速度。另外寶寶的出牙比較慢不一定是因為缺鈣原因導致的,當然牙齒出的慢,不排除是因為寶寶本身的成長速度就比同齡人要慢一些。家長需要根據平時的觀察以及醫院檢查來判斷。平時可以多餵食寶寶吃一些含鈣較高的東西。

想要讓寶寶快速的出牙,補鈣也是很關鍵的一個因素,可以餵食寶寶吃一些牛奶或者是奶酪,在寶寶一週歲之後,能夠添加的輔食數量會更多,比如說雞蛋或者是豆製品等等。除了補充鈣質以外,也應該要檢查寶寶的微量元素,看一下是否各項都比較正常。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太大問題。如果只是出牙比較慢,那麼就不用擔心。

寶寶出牙慢的原因有很多。家長朋友們在平時可以詳細的觀察一下,寶寶是否有其他的症狀。如果總體而言寶寶比較正常,沒有其他不適的表現,那麼就不必太憂心,表明寶寶是健康的。


齊齊教


咀嚼能力絕對是事關寶寶健康成長,然而想要煅煉這個能力的基礎那就是寶寶出牙的早與晚。可是有很多寶寶出牙卻遲遲都不到來,那是為什麼呢?僅僅是因為缺鈣嗎?

一、寶寶一般什麼時候出牙?

寶寶出生後4-10個月,乳牙開始萌出。據我觀察,周邊小寶寶大多是在7個月左右出牙。有些早的寶寶甚至是三個月開始,小牙尖就能出來。

二、寶寶出牙順序是什麼樣:

6-8個月:下齒槽長出兩顆中間的門牙,跟著上齒槽又長出兩顆門牙。

8-12個月:上齒槽長出外面兩顆門牙,然後下齒槽的兩顆外側門牙冒出牙齦。

12-16個月:先後在上下齒槽出現第一乳磨牙。

16-20個月:先後在上下齒槽長出犬牙。

20-30個月:長出下齒槽的兩顆第二乳磨牙,上齒槽的兩顆第二乳磨牙,至此20顆乳牙長齊了。

寶寶從6個月開始出牙,到2歲半左右乳牙基本出齊,長齊20顆乳牙。

三、孩子出牙晚的原因有哪些:

1、早產兒:

早產兒,或者寶寶出生體重過低(不足五斤)。如果是胎齡30周就出生的早產兒,那麼長出第一顆牙的時間就必須延後10周。

2、疾病影響:

呆小病(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不全)、先天性梅毒、佝僂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等都有可能導致孩子出牙晚。有些藥物會讓寶寶的牙齦增厚,致使乳牙不易冒出,也會讓爸爸媽媽對寶寶出牙晚產生誤解。

3、營養不良

牙齒的健康與蛋白質、鈣、磷、氟、維生素等營養素密切相關.。如果是純母乳的寶寶,要補充維生素D。如果是配方奶的寶寶,要確保足夠的奶量。

4、缺鈣

缺鈣是造成寶寶出牙晚最常見的原 因。鈣在牙齒中的含量超過99%。在長牙期間,任何原因導致身體缺鈣均可影響到牙胚的生成和鈣化,造成牙齒鈣化不良,使鈣鹽在牙體和頜骨內的沉積速度變慢甚至停止。

四、孩子出牙晚爸爸媽媽該怎麼辦:

1、注意飲食營養

注意孩子全面營養是十分關鍵的, 正如前文所說的,人體內鈣99%都是分佈在骨骼和牙齒中。因此在寶寶長牙期(可以添加輔食的時候),注意全面加強營養,尤其是適量添加鈣、維生素D以及磷等微量元素,保證寶寶體內鈣的充足。

2、 多曬太陽

由於人體自身無法合成維生素D,除開服用維生素D製劑,最好的辦法就是多曬太陽。維生素D幫助人體攝取和吸收鈣、磷,對嬰兒軟骨病、佝僂病有預防作用。

五、寶寶出牙時會有哪些不適:

1. 流口水

長牙時會刺激口水的分泌,很容易出現寶寶流口水的情況

2. 咬東西

寶寶因為長牙時牙齦紅腫不舒服,可能會有咬乳頭或者咬衣物等情況。

3. 不吃東西

因為吃東西時會觸碰到牙齦,感到不適,所以吮吸或是需要咀嚼時,寶寶可能會排斥。

4. 低熱

牙床發炎可能會引起輕度的發燒(體溫低於38℃)。

六、孩子出牙晚什麼情況下需要就醫:

若寶寶出現:大量流口水且不長牙、影響吃奶、煩躁不安等異常症狀,需要就醫檢查,以排除其他方面的疾病

為了寶寶之後能擁有一口好牙,長牙後,家長還應該定期帶娃去看牙醫,定期塗氟,等到大牙全部長好後,給牙齒做個窩溝封閉也是很有必要的。給娃刷牙也別偷懶,從萌出第一顆牙開始,就要刷牙!儘量選用含氟牙膏,幫娃刷牙到七歲左右,確保娃能刷乾淨牙,再完全把牙刷交給孩子自己。


梅花鹿1112


寶寶出牙晚與缺鈣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寶寶出牙早晚因人而異,一般4個月—12個月之間出牙都是正常的,大多數寶寶7-8個月左右的時候出牙,平時從寶寶出生15天的時候就要補充魚肝油了,補充到2歲,可以檢查微量元素及骨密度後確定確實缺鈣,補充一些鈣劑如碳酸鈣顆粒及葡萄糖酸鈣等。注意多戶外活動,多曬太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