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說說為啥感覺年齡越大,有的男同學就越來越不喜歡同學聚會了,女同學則相反嗎?

不在江湖的老魚


我是女的,我感覺女的也大部分不喜歡這些活動了,閒暇之餘有幾個要好的聚一聚也不錯,說的來的、聊的不錯的聚一聚,大範圍的都不願意了,主要是各自的生活經歷和水平、性格都不一樣了,社會和家庭壓力也那麼大,誰也沒那麼多的時間聚會什麼的了!


梅子and生活日記


我參加過一次小學同學聚會,後來就沒去了。談談當時觀察到的情景,看是不是很多人不想再參加的原因。

未去之前很興奮,很多同學多年沒有見面,連相貌都很模糊,還有當年的學霸、關係特好的、同桌的、暗戀過的,現在怎麼樣了?真想去看看。

同學們陸陸續續到齊之後,都很熱情、幸福、興奮,話題都是當年美好的回憶,甚至連當年經常幹架的死敵都是有趣的話題。

酒過半巡之後,隨著回憶的逐步枯竭,話題開始轉向現在的、現實的生活。有些人開始刷幸福感、優越感,女人們互相炫耀自己的老公、小孩,男人們吹噓事業、金錢。更多的人選擇了應和、沉默。

於是我回到現實的進行觀察,發現主角就是那麼幾個,說的話題不管從天到地,還是從古至今,都在搶酒桌的主角,演員的一號位置。

其他人的話題也透著現實的無奈、世俗的應酬、羨慕、巴結,各種負能量逐步展示,還有聚中的各種小會。

於是我想起了當年父輩的同學們習慣書信來往,互倒平安,交流信息,互相祝福,簡單、真誠、親切。

於是我感覺到,同學還是同學,目標、圈子、人生觀、價值觀、為人處事方式卻不再是當年的了。講難聽點就是話不投機(非貶義詞)的佔了上風。

既然有這麼多的個體差異,再有聚會,很多人不去,也就很自然。

與其硬強拉在一起,不如大家互留了聯繫方式,相互投緣的,思維方式和思想深度接近的偶爾小聚更有趣一點,是不是?


俺是怪叔叔


我不喜歡熱鬧,所以也就不喜歡聚會,同學聚會更是不喜歡,這種聚會有意思嗎?我在朋友圈發個公益性的東西,沒有一個同學發聲,道不同不相為謀。老同學,幾十年以前的,那時候的我們這天真活潑,現在的我們,經歷,讓每個人都變了,不僅僅是外表,看起來那麼另人害怕,人,從裡到外都變了。所以,不提倡同學聚會,吹牛攀比而已。



千里魚49333938


說的有道理,有幾個經常在一起,聊的開的同學聚聚就可以了,我也是非常不喜歡來一個同學大聚會,好多人從學校畢業後就沒見幾面,有的本來在同班的時候就不怎麼玩,畢業後也沒有了聯繫,甚至路上見面了都把頭扭到一邊裝作不認識,這樣的同學何必非要聚到一起?能吹的天花亂墜,當點小官的官架子十足,吹噓出過國喝的是洋酒,見過了洋妞,有些錢的吹噓做生意如何如何掙大錢,去了幾個國家旅遊,再加上還有些想法的同學嫵媚的吹捧獻殷勤,人生百態醜態百出,事後感覺好笑又可悲,所以我堅決不參加這樣無聊的同學聚會,我既不會吹捧,也不想當官掙大錢,但我靠自己能力養家餬口,不偷不搶,不詐不騙,又不想在你哪升官發大財,我為什麼要比你低一頭,矮一輩呢?


用戶7084232368585


村鎮初中至鄉辦高中同學,一般都是農村的孩子,七八十年代,畢業後有的被招工進了工廠,有的當了幾年兵,改革開放以來,有的發了點小財。這些人,正趕上現在盛興同學聚會的時髦,混的好的藉機正好顯擺顯擺!不免也有些抱著純友誼的目的。


手機用戶6994192405


有事聚聚,無事自願

我和題主的看法基本一致。

現在同學聚會,女同學的興致遠高於男同學,而且更瘋、更狂。

這個瘋,這個狂,並非貶義,是相對於大多數男同學的沉穩、平靜而言。

現在一些上了年紀的女人,什麼紗巾、墨鏡,照相擺造型,都成了標配。一個比一個妖,一個比一個豔,而且還呼啦啦的一大群,很招搖,顯得很開放。

尤其是那些年輕時,又不唱歌,又不跳舞,不是很出眾的,上了年紀後,似乎青春迸發,一下子就人老少女心了,才找到眾星捧月的感覺。

我不反對自娛自樂,百花齊放。相反,很支持民間自發的各種娛樂活動,一是自由,二是妝點社會,沒什麼不好。

只是從題主所提問題,有些個人思考而巳。

自己步入中年後,也曾熱心的組織同學聚會。因為自從學校畢業後,同學們就各奔東西,參加工作、結婚生子到各忙各的事業,也非常急於瞭解他們的現狀,尤其是容貌的變化。那個時候一句“他是誰”,全場可勁的猜,最後驚呼“真是他呀”,那場景,格外令人感動和振奮,由衷的體會到做為同學的那種特殊情感。

記得有一年,為找到幾十年未曾聯繫,未曾見面的幾個小學同學,所發生的感人故事,說來與大家分享。

當時正好自已到河南洛陽出差,只知道有幾個小學同學,八歲時就跟隨父母,去了現今洛陽的大陽摩托車廠。因為我們這幾個同學,都同住一個村,從小一起長大,雖然他們早早就離開了家鄉,但印象很深刻。尤其一個同學是北方的,家裡喜歡包餃子。大家都知道,六十年代能吃上餃子,是什麼狀況?和現在家裡有礦差不了多少,那絕對是令人羨慕不已的事,況且還是油煎過的。我住村頭,這個同學住村尾,每次上學,我就早早起來,轉意繞道很遠,專門約他一起上學。說老實話,完全就是衝著餃子去的。每天早上,他父母照列把煎好的餃子放進他的書包,而且每次雷打不動的就四個,因他上有哥下有弟的,家裡條件也一般,不可能給的多。還沒見著他,就能強烈的聞到餃子的香味,那饞的,回回都是猛撲上去,手就往書包裡抻,抓起兩個,也不管燙不燙,就往嘴巴里塞。那個年代,對食物極度渴望,現在年輕人是無法體會。有人會問,為什麼他回回會把稀罕的食物,給你享用?告訴你,我是班長,是優秀生。他父母見我就誇,當然也樂意他能和我是朋友,是兄弟。

言歸正傳,繼續講故事。

我當時住在洛陽拖拉機廠招待所,一想到洛陽有我同學,就急忙打聽去大陽摩托車廠怎麼走,好在大陽摩托在當地很有名氣,馬上就有好心人介紹了公交車的站臺和車號。當時我就想,去了後假如沒有消息,就寫一張“來自湖南懷化,尋找小學同學”的尋人啟事,帖在廠大門,不信找不著。上車後,發現全車人幾乎都是大陽摩托車廠的職工家屬,我就前後打聽,告訴他們我來自湖南,專門來找我的小學同學,並把同學名字一一告之,幾個老大媽很模糊,猜來猜去,沒有準信。後座稍遠點一個美女,大聲告訴我,誰誰誰我認識,我和他姐一個單位的,你下車跟我走,我帶你去見他姐。一聽馬上就能見著,心裡頓時興奮不已,就和她們談起了我兒時的記憶,包括餃子的故事,她們特別的感動,這麼大老遠跑來找同學,還是小學同學,八歲就分開了,印象還這麼深刻,太不容易。

到站後,隨美女走到一個路囗,正好遇見這個同學的姐姐,美女馬上叫住她,說“這是湖南某廠來的,他和你弟是同學”,他姐一怔,立馬認出了我,大喊“你是王,王某某吧”,我肯定應到“是我”,經她這麼一喊,我也有了印象,馬上回問“你是亞亞姐吧”,因當時這些當姐姐的,經常帶我們玩遊戲,一看相貌就有了感覺。然後,就帶我去她家,見了同學的母親,再然後,她就打電話告訴她弟弟,我特意告訴她,不要說我來了,就說家裡有事。其間,看到了我們小時候,一張非常珍貴的合影。

不多久,有開門的聲音,我的同學就站在我面前,他姐問“你知道他是誰嗎?”,他驚奇的打量,不出三秒,就大呼我小名“你是某某”,接著一個大擁抱。然後,興奮的撥打每個同學的電話,逐一告之“老班長來了”。

隨後的幾天,在洛陽市和所有同學一起,喝酒、唱歌一頓瘋玩。

青春年少,共同成長,同學的這種特殊的情惑,必將相伴終身。

但是,同學之間面也見了,也互有電話,有微信,也有專門的群。有必要常常的聚會嗎?

我的觀點,應因人因事而異。大型的,全體性質的聚會,要選擇值得共同紀念的日子,定期舉辦,並以自願參與為前提,自主確定。如同學中家裡發生了大事,應積極踴躍參與,以顯示同學的團結和友情。平常以小範圍的聚聚為主,關係特別親近的,又聊得來的,可以經常自發的小聚,增進感情,豐富生活。

正如題主所問,為什麼隨著年齡增長,女同學興致高,而男同學興趣不大?我就屬於男同學,我認為,聚會多與少,並不代表同學情的濃於淡。相反,過頻、過度,還會沖淡本應親密的同學關係。就是一句話,有事聚聚,無事自願為好,會有利於同學情常鮮、常新。


王麻子385



天空have天然藍


我覺得是處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感覺,就拿我來說,現在處於20-30歲的年齡,也是奮鬥也想熱鬧的年齡裡,所以沒那麼大的排斥感,30-40的人差距變得不一樣,聚會的目的也不一樣,裝B可能佔少數人,所以多數人不想去參加,不分男女。但是要是50以後還有人組織聚會你在看看,不分男女,都喜歡參加,那時就是真正的來參加聚會這種情懷



神盾局師兄


現在的同學聚會就是顯賣!比誰的官大,誰的錢多,誰的車豪華。沒有人去比為國做的貢獻,誰最聽黨的話,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性質變了!噁心!國家強盛需要的是全民的奉獻!需要的是愛國的精神!


冬天71922922


女同學表示也不想聚。當然只是我的看法。聚過一次後就覺得沒啥好說的,也只是特別要好的某一兩個即便沒有同學會也會一直好下去。至於其他同學純屬泛泛之交,就在同學群裡有時不痛不癢的說點話。年紀步入中年,有很多事情,像同學會這種有點虛情假意或敷衍應付的不聚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