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農村年輕人不出去,就在老家種地養蠶,會有怎樣的結果?

漠苦祥


現在的年輕人,如果是興趣使然,對農活和養蠶有一定的瞭解,選擇在家種地養蠶。個人覺得,農村還是大有可為的。如果是厭倦了打工的生活,不得已回家種地,而且對種地一竅不通的,那樣的話,成功的幾率幾乎是零。在家種地,要因地制宜,多種應季蔬果,儘量要比別人的早半個月以上上市,那樣最能賣到好價錢,也不愁賣。至於養蠶,要和有經驗的蠶農多交流學習,多瞭解市場規律,在適合的時間儘量賣出最多的產品,讓利益最大化。另外,桑園儘量選擇交通方便的路邊地塊種植,這樣有利於出售桑葚果。現摘現賣或者付錢後規定時間內任摘,如果種植面積夠大,還可以和旅遊公司合作採摘。桑葚果這幾年由於各種廣告和各種被擴大的功效,越來越被人所瞭解,市場前景還是挺好的。不管怎麼樣,從小做起,一步步來,不久的將來,也許現在的年輕農民就是中國新一代的農場主,中國特色的農民。加油!





退工還農


假如農村年青人不出去,就在老家種地養蠶,

會有怎樣的結果?

在農村,本來種地就是不賺錢的,即使種地養蠶能賺錢,但每家田地也就只有那麼有限的幾畝,想在農村發財賺錢,英雄也是無用武之地的。

就我家來說,我們夫妻倆再加上兩小孩全家4人生活,分得承包的責任田地只有三畝多點。前些年,單純的在家種地養蠶,每年除了解決了當年的溫飽外,幾乎沒有節餘的存款。自從我與老婆趁年青外出打了幾年工後,家裡不僅能有錢將父輩遺留下的土磚瓦房換成了三層磚混結構的樓房,同時,還添制了家用小轎車,幫兩小孩完成了大學學業。說實話,我家如果不是當初我與老婆趁年輕外出務工去掙錢,單單在農村守著那有限的幾畝田地,是不可能取得如此變化的。我村其他農戶的變化過程也幾乎是和我家一樣,都是外出掙錢回家建設的。

在我所在的農村,據我瞭解,百分之九十五的家庭的住房改建款,都是年輕人外出去打工掙回來的。如果年青人都不外出,都在家種地養蠶,單憑家裡的這點有限資源,也許現在農村就不一定有這麼多漂亮的樓房與奔馳的私家車了。

以上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有不同看法的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樂享未來的農村人


年輕人如果不出去打工了,在農村種地養蠶、養雞、養鴨、養鵝、養豬、養牛、養羊、養魚、養蝦、這些一系列的養殖場都是可以發家致富起來的!因為現在國家大力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連資金都為你準備好!現在主要就是你你要懂得去學習去努力去打拼,這麼好的機會給你表現,就看個人能不能好好去爭取了!






平果海東


那將沒有未來,連餬口都成問題!一家我們按照5口人來說。按六畝地,這些地一般可以種兩季,水稻和小麥,畝產差不多都是1000斤。去年的時候小麥價格是1.09一斤,水稻稍微貴點是1.41一斤,我們按照,小麥一年產量6000斤,水稻也是6000斤,算的總價為15000元。去掉種子農藥等成本差不多玩去掉6000元,也就是最終可以得到7000元存收入一年。一家5口人一年7000估計連吃飯都不夠吧。所以即使年輕人回來種地也沒有用!


青雲散人


不管在什麼地方,再窮的地方只要有人就有生產力,有生產力就有得,有消費就有發展進步。前提就是任何項目都得追溯於他的市場需求。

典型的古代絲綢之路就可想而知了,其次就是清政府時期中國的桐子產業,撐起清政府的不少國庫黃金白銀,美國就是太需求清政府的桐子加工柴油等,才答應用桐子產業貸款給清政府。尤其是貴州銅仁的桐子。

還有就是改革開放前,很多沿海城市飯都吃不上,卻在第三次工業革命找到了自己的優勢,發展生產供不應求的製造業。

現在如果規模化你所說的這個行業還是比較有優勢的,前提還是策劃好自己的發展模式,考察研究剖析市場的需求。



深山草鞋娃娃


都不出去也能生存,不光種地養蠶,還可以發展別的呀!比如種種藥材,種各種水果。養殖方面也不能只限於養蠶,還可以養各種家禽,牲畜。當然這只是籠統說一下,各地情況不樣,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發展,不能盲目跟風,要有科學規劃和指導。都不出去只是一個家假設,事實是不太可能了,農村必定土地有限,可利用的資源有限,向外發展是必然的。當然就你的假設而言,我認為也是可以的,必定我們也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我們的農業基礎絕大部分都是在那個年代打下的,所以說我們不要嘲笑我們曾經走過的路。只是現在經濟能力和科技水平提高了,勞動力剩餘必然要轉移,但我相信,隨著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年輕人迴流也將是必然,城鄉的發展必然要走相向均衡。非常感謝你的提問,也希望大家對我的回答多提寶貴意見,更希望大家能多多關注旦旦哥!謝謝!


中國旦旦哥


一,我的同事,她回湖北老家生二胎了,就此不再外出打工了,她老公在家鄉附近找了份工作,一家四口總算團圓了,也可以照顧雙方日漸衰微的老人;

二,她說隨便找個村辦廠可以賺到2000~3000元,平時糧食和蔬菜都不用買了,月開銷不到1000元夠了,過著舒心的小日子,家裡買了車,去城裡買衣服很方便的,所以很開心;

三,有一個搞回收的朋友,她說她家裡的親戚在廣東打工回家鄉了,買了幾臺農業設備,靠租借設備一年賺些零花錢,還養了幾頭豬,到年底把豬給賣了換成孩子們的學費,因此,過還得挺寬裕的。

四,主要是一家人在一起,可以督促孩子們學習,相比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的學習更加用心一些,學習成績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算算這筆賬,他們感覺回農村還是值得的。




用戶71417103338


同兩佰年前的農村一樣


手機用戶6133922323


以後農村青年不出去,國家就為一但?


用戶7901528287922


不成功,沒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