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談談英格蘭和蘇格蘭多年的愛恨情仇?

老么看點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一個漫長曲折的故事。

大家看過電影《雲圖》嗎?

在電影中,男主角老頭帶著一群被虐待的老人,逃入一個蘇格蘭酒吧。

兇惡的英格蘭老人院看護,隨即衝進來抓人。

危機之時,一個老人急中生智,大喊“誰能從英格蘭人的手中,救救我們這些蘇格蘭同胞?”

一瞬間,整個酒吧的蘇格蘭人從袖手旁觀,轉而站在他們一邊。

一群人大打出手,英格蘭人都被胖揍一頓。

為啥會這樣?

就是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千年矛盾。

1066年,征服者威廉殺入英格蘭,將當地的人民奴役起來。一些人逃到了,北部的蘇格蘭山區。

蘇格蘭人屬於凱爾特人的分支,不屬於日耳曼人。

歷史上,蘇格蘭人也經過混血,比如同維京人,盎格魯撒克遜人,但主體民族不變,血統相對穩定。

英格蘭人被認為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後裔,屬於日耳曼人。

蘇格蘭人和英格蘭人就民族上,是差別很大。

被威廉打垮英格蘭地區的西撒克斯王朝,紛紛逃到蘇格蘭地區,尋求幫助。西撒克斯王朝繼承人,將妹妹嫁給了蘇格蘭國王馬爾康姆,兩國有聯姻關係。

當時蘇格蘭王國已經存在了200年。

1072年,威廉在佔領英格蘭以後,又派大軍攻擊蘇格蘭。

蘇格蘭主要是山區,人口比較稀少,今天不過500多萬人,當年只有幾十萬人。

蘇格蘭的軍隊很快崩潰,國王馬爾康姆宣佈投降,將王子送到英格蘭作為人質,自己宣佈率領全國效忠英格蘭人。

威廉本想徹底吃掉蘇格蘭,卻遭到了山地居民的持續不斷抵抗。

蘇格蘭人兇悍善戰,不屈服於強權的壓迫,曾經打跑過羅馬帝國。

為了鎮壓這些農民的暴動,英格蘭人焦頭爛額,四處被攻擊,軍費開銷巨大。

無奈之下,威廉同意將蘇格蘭列入英國的藩屬國,允許蘇格蘭自治。

威廉是個老謀深算的人,他巧妙的拉攏了王子鄧肯。

等到國王馬爾康姆時候,鄧肯繼任國王,開始奉行親英格蘭政策,以藩屬國自居。

只是好景不長,鄧肯上位才幾個月,就被人暗殺。

下手的是蘇格蘭貴族,他們不甘心讓一個英格蘭的傀儡來做國王。

蘇格蘭和英格蘭一樣,國王有一定權力,但地方實權掌握在貴族大家族手中。

這些人是蘇格蘭的根基,也是反對英格蘭的主力。

由此,英格蘭和蘇格蘭鬥爭了幾百年之久。

期間,他們既有戰爭,也有王室之間的聯姻。

嚴格說來,歐洲王室幾乎都是一家人,都有很親近的血緣關係。

經過很多代的聯姻,英格蘭和蘇格蘭王室其實也是一家人。

1290年蘇格蘭女王瑪格麗特去世,沒有孩子繼承王位,旁支爭奪激烈。

蘇格蘭貴族們無奈,只能請求英王愛德華一世前來仲裁。

狡猾狠辣的愛德華一世,扶持了巴里奧做了蘇格蘭國王。

巴里奧是懦弱無能的人,曾經多次被愛德華當眾羞辱。

愛德華一世開始加強對蘇格蘭的控制。

一時間,蘇格蘭幾乎淪為英格蘭的直轄區,眼看就要被吞併。

此時英法戰爭打響,蘇格蘭貴族乘機和法國結盟。

愛德華一世得知這件事以後,竊喜終於找到了藉口。

他隨即出動大軍殺入蘇格蘭,也就是讓人聞風喪膽的英格蘭重騎兵。

在重騎兵衝擊下,蘇格蘭國王巴里奧的軍隊潰不成軍。

懦弱的巴里奧選擇投降,被押送到倫敦塔囚禁。

而愛德華一世並沒有扶持新國王,而是野心勃勃的想徹底吞併蘇格蘭。

戰爭期間,英格蘭人對蘇格蘭平民肆無忌憚的搶劫、淫辱和殺戮,引起了深深的民族仇恨。

無數蘇格蘭平民揭竿而起,同蘇格蘭貴族結盟,一起對抗英格蘭人。

危局也催生了蘇格蘭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他起兵和英軍血戰了十年之久,其事蹟甚至被改編成了奧斯卡金像獎電影《勇敢的心》。

威廉•華萊士起兵的時候,只有區區幾十名親戚支持。

極短時間內,他的部隊擴大到數千人規模。

戰爭期間,憤怒的蘇格蘭人對英格蘭人進行了報復仇殺。如逃入達諾塔城堡的4000多英格蘭人投降,仍然被殺的精光。

愛德華一世明白大勢已去,不可能控制蘇格蘭,轉而和蘇格蘭貴族聯絡,試圖消滅難以控制的威廉•華萊士。

最終,威廉•華萊士的主力被消滅,自己被押解到倫敦殘酷處死,屍體被分成幾個部分,到各地示眾。

華萊士死前念過一首詩:

 告訴你,我的孩子,在你一生中,有許多事值得爭取。但,自由無疑是最重要的。永遠不要帶著腳鐐,過奴隸的生活。

連連失敗的愛德華一世非常懊喪,很快也死了。繼任者是個大蠢材,無力控制大局。

在新國王羅伯特•布魯斯領導下,蘇格蘭軍隊於1314年在班諾克本大敗英格蘭軍隊,取得實際上的獨立。

1320年,蘇格蘭的地位獲得羅馬教皇的認可。

1328年,愛德華一世之孫愛德華三世簽訂協約,承認蘇格蘭是獨立國家,並許諾妹妹與羅伯特•布魯斯的四歲的幼子大衛聯姻。蘇格蘭第一次獨立戰爭,至此勝利結束。


這次戰爭是非常殘酷的,雙方都進行過血腥的種族屠殺。

不過,戰爭基本都是在蘇格蘭領土上發生的,被殺的主要是蘇格蘭人。

蘇格蘭人還是吃了虧,從此痛恨仇視英格蘭人。

隨後英格蘭試圖控制蘇格蘭的戰爭,就像連續劇一樣,一幕幕上演,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大部分時候是英格蘭人入侵蘇格蘭,也有蘇格蘭一度佔領英格蘭地區北部。

被稱為蕩婦的瑪麗一世,改變了兩國的平衡。

1561年,蘇格蘭唯一的王位繼承人,18歲的瑪麗一世成為女王。

英格蘭女王,也就是著名的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是瑪麗一世的表姐。

伊麗莎白一世是個大齡剩女,瑪麗一世則是美貌佳人,缺點是生性淫蕩。

伊麗莎白一世曾經試圖安排英格蘭貴族迎娶瑪麗一世(瑪麗一世前夫是法國王子,已經病死),目的是控制蘇格蘭,都被瑪麗一世拒絕。

伊麗莎白一世將瑪麗一世當做敵人,試圖找機會收拾她。

1565年,瑪麗一世與同屬斯圖亞特王族的堂弟結婚,並很快生下一子,即將來的詹姆斯六世。

這個孩子是瑪麗一世和身為秘書的情人的孩子。

在瑪麗一世懷孕期間,綠帽丈夫當著她的面,將這個不知死活的男秘書殺死(捅了47刀)。

瑪麗一世極為憤怒,生完孩子就找人暗算殺死了丈夫。

為此,蘇格蘭貴族非常憤怒,認為瑪麗一世是個邪惡糊塗的蕩婦,開始試圖推翻她。

瑪麗一世驚恐下,逃到英格蘭,被軟禁了18年。最終在1587年,瑪麗一世因謀殺伊麗莎白計劃敗露,被處決。

這就是著名的“殺死蕩婦女王”事件!

不過,瑪麗一世卻結局了蘇格蘭和英格蘭幾百年的問題。


伊麗莎白一世一輩子沒有結婚,沒有孩子。瑪麗一世又死了。

瑪麗一世的長子詹姆士六世,順理成章成為蘇格蘭國王。

伊麗莎白一世死後,詹姆士六世由於血統最近,成為英格蘭國王。

由此,詹姆士六世就成為英格蘭和蘇格蘭國王。

有了這層關係,一切都好辦了。

1707年,兩國通過《聯合法案》構成了新成立的大不列顛王國,蘇格蘭也就此在法律上成為了英格蘭的依附。

持續了八百多年的蘇格蘭王國從此消失,但已經是大不列顛群島至今為止存在時間最長的政權。

不過,蘇格蘭王國只是從名義上消失,蘇格蘭民族卻沒有消失。

因為長期的獨立,蘇格蘭人對英格蘭人沒有好感,甚至厭惡。

有一個時期,英格蘭人後代,甚至成為蘇格蘭人罵人的髒話。


薩沙


身在鬧市,心向青山


英國,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四部分組成,其中大不列顛島分為三部分: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還有一部分便是北愛爾蘭。

蘇格蘭正式成為英國的一部分,至今不過300餘年,公元1707年5月1日,蘇格蘭王國和英格蘭王國合併,二者的恩怨要追溯到羅馬帝國時期。

1,哈德良長城分割大不列顛島

羅馬帝國的北方是三大蠻族:日耳曼人、凱爾特人、斯拉夫人。

從凱撒遠征高盧開始,羅馬帝國不斷壓縮三大蠻族的生存空間,凱爾特人被趕至大不列顛島北部。羅馬皇帝哈德良時代,在不列顛島上建長城與凱爾特人對峙,這便是“哈德良長城”。


從此,哈德良長城成為南方"羅馬治下的和平"與北方"無法無天的野人世界"的分界線,也成為了今天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分界。

2,羅馬帝國滅亡後的不列顛

西羅馬帝國後期,隨著北方蠻族的不斷南下入侵,駐守不列顛的羅馬軍團不得不撤回歐洲大陸,如此以來不列顛島上的羅馬人便無力阻擋北方凱爾特人的入侵,無奈引入了另一支蠻族――日耳曼人的一支盎格魯撒克遜人。


從此之後,不列顛島的爭奪便成了盎格魯撒克遜人和凱爾特人之爭,盎格魯撒克遜人便是今天的英格蘭人,凱爾特人便是今天的蘇格蘭人。

盎格魯撒克遜人在英格蘭建立了七個國家,即英格蘭的七國時代。英格蘭在丹麥人和諾曼人的不斷入侵下最終形成了統一的英格蘭王國,與此同時蘇格蘭王國也開始形成,之後兩個王國在不列顛的領土問題上便不斷爭奪。

3,蘇格蘭和英格蘭的合併

蘇格蘭和英格蘭相爭千年,期間分分合合,戰爭不斷。

最後英格蘭議會在1706年、蘇格蘭議會在1707年先後批准了《合併條例》,從此兩國正式合併為一個國家,國名為"大不列顛王國"。


蘇格蘭之所以同意與英格蘭合併,是因為在大航海時代到來之後的殖民競爭中,蘇格蘭失敗了,而英格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與英格蘭合併對於蘇格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

4,蘇格蘭的獨立運動

併入英格蘭後,隨著蘇格蘭經濟的發展,尤其是70年代末在北海地區發現大量石油,蘇格蘭人認為這是上天賦予蘇格蘭的財富,不應與英格蘭分享。寫便是蘇格蘭在1979年決定脫離大不列顛的原因所在。



蘇格蘭與英格蘭之間千年的恩恩怨怨早已成往事,而現在蘇格蘭人要分家,最大的原因也不過是北海油田可能帶來的富庶。

所以,凱爾特人與盎格魯撒克遜人之爭是表面,一切皆是利益使然。


心向青山


我們都知道英國的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其構成國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與北愛爾蘭。蘇格蘭王國自公元843年完成統一後一直是一個獨立國家,1603年,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駕崩,其表侄孫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繼任成為英格蘭王詹姆斯一世。1707年,蘇格蘭和英格蘭兩國共同簽署通過《聯合法案》,大不列顛王國成立,蘇格蘭成為其中的一部分。但在過去三百多年裡,蘇格蘭要求獨立的呼聲未曾中斷。

附圖,英國(聯合王國)的構成國

蘇格蘭和英格蘭的歷史糾纏

現在的英國領土是過去的幾百年中多次合併的結果。公元43年,羅馬帝國入侵大不列顛島並在今天的英格蘭和威爾士成立了不列顛尼亞省,而不列顛尼亞以北的被稱為加勒多尼亞(現今的蘇格蘭)的地區不被古羅馬所管轄,當地的居民被稱為皮克特人。西羅馬帝國崩潰後,羅馬勢力從大不列顛島撤出,愛爾蘭北部的蓋爾人(凱爾特人的一支)移居蘇格蘭並建立達爾裡阿達王國。公元843年,達爾裡阿達國王麥卡爾平兼任皮克特王國的國王,建立阿爾巴王國,王號為肯尼思一世。

1066年,征服者威廉率軍入侵英格蘭,英格蘭原勢力的一個繼承人逃亡到蘇格蘭並將妹妹嫁給了蘇格蘭國王馬爾康姆。這一舉動導致征服者威廉在1072年入侵蘇格蘭,馬爾康姆被迫投降並把自己的兒子鄧肯到英格蘭為人質。1098年,馬爾康姆的弟弟繼承蘇格蘭位,但英格蘭王國卻支持鄧肯繼承王位。在此後的幾個世紀裡,英格蘭王國一直公開或暗中影響蘇格蘭的王位繼承問題,而兩個王室家族的血緣關係也隨著聯姻逐漸建立。

第一次獨立戰爭

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在位期間通過各種手段削弱蘇格蘭的王權。1295年,蘇格蘭國王與法國簽訂盟約,史稱“老同盟”。1296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入侵蘇格蘭,推翻了當時的國王約翰·巴利奧爾並將蘇格蘭國王加冕時必須的命運之石搶走。1307年,英王愛德華一世去世,原蘇格蘭貴族羅伯特·布魯斯加強了獨立運動,他被地方勢力認可為蘇格蘭新國王。1314年,布魯斯在班諾克本擊敗英格蘭軍隊,取得實際上的獨立。1328年,英王愛德華三世簽訂愛丁堡-北安普頓協議,承認蘇格蘭是獨立國家,並許諾妹妹與羅伯特·布魯斯的四歲的幼子大衛聯姻。

第二次獨立戰爭

羅伯特·布魯斯去世後,年僅5歲的其子大衛二世繼位。英格蘭以繼承權糾紛為由支持試圖奪取蘇格蘭王權的傀儡愛德華·巴里奧,並於1332年再次進攻蘇格蘭。1334年,10歲的蘇格蘭國王大衛二世逃到到法國避難。英、法國百年戰爭爆發後,英格蘭對蘇格蘭的控制逐漸減弱。1346年,蘇格蘭軍隊在內維爾十字之戰中慘敗於英軍,大衛二世本人被俘虜,但是英格蘭也無力再大舉入侵蘇格蘭。

斯圖亞特王朝

1371年,大衛二世去世,由於其沒有子嗣,王位由其父羅伯特·布魯斯的外孫羅伯特·斯圖亞特繼位,斯圖亞特王朝開始。這一時期的蘇格蘭與英格蘭在王室和貴族間通過婚姻加強聯繫,其中最重要的一次聯姻是詹姆斯四世迎娶了英格蘭都鐸王朝的第一代國王亨利七世的女兒,此後斯圖亞特王朝的後裔也同時有都鐸王朝的血統。1513年,詹姆斯四世入侵英格蘭北方,結果遭遇慘敗,詹姆斯四世本人喪生,其子詹姆斯五世繼位。

詹姆斯五世繼續聯合法國對付英格蘭,他唯一的合法繼承人是瑪麗。1542年,瑪麗一世繼承王位,她與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相互敵對。1587年,伊麗莎白一世處死了瑪麗一世,但是由於伊麗莎白一世無後,瑪麗一世的長子、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成為英格蘭王位的第一繼承人。1603年3月25日,蘇格蘭的詹姆斯六世(James VI of Scotland)繼承英格蘭王位,即詹姆斯一世(James I of England),兩國結成共主聯邦“王冠聯盟”。

附圖,詹姆士一世及六世

英格蘭與蘇格蘭的聯合

1603年3月24日,英格蘭王室通過《1603年聯合法案》,伊麗莎白一世指定詹姆士為其繼承人。此項法案出臺之後,蘇格蘭王國、英格蘭王國組成共主聯邦。光榮革命後,英格蘭和蘇格蘭議會正式合併,兩個國家去除獨立稱號,改稱大不列顛聯合王國,持續八百多年的蘇格蘭王國從此消失。英格蘭國會和蘇格蘭國會分別1706年、1707年通過《1707年合併法案》,兩個王國在法律上正式結合為大不列顛王國,安妮女王成為統一的大不列顛王國的第一任女王。

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蘇格蘭獨立運動開始萌芽。1934年,主張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成立。1998年,英國政府公佈法案恢復消失接近三百年的蘇格蘭議會。2011年,“獨派”民族黨領袖、蘇格蘭首席部長亞歷克斯·薩爾蒙德推動在2014年舉行全民公決,決定蘇格蘭是否留在聯合王國。2014年,“獨立公投”以獨派失敗告終。但在之後,關於蘇格蘭獨立的聲音一直不減,隨著英國脫歐新聞的持續,獨立話題重新成為熱門。

此為個人見解!歡迎交流與討論!!求贊加關注!!!


我沒忘記home


蘇格蘭是被英格蘭侵佔的。

《勇敢的心》雖然只是一部電影,而非歷史,但所反映的正是蘇格蘭與英格蘭的歷史恩怨,蘇格蘭是被自己的貴族集團出賣的,可蘇格蘭的平民後代們,延續了對英格蘭侵佔自己國土的不滿情緒,他們從未將自己等同於英格蘭人,從各個方面都有別與英格蘭人。以英格蘭為首的聯合王國,經濟搞的好,國運強,蘇格蘭人從私利的角度上,尚可接受,反之,越容易激發蘇格蘭人的民族情緒,和自己完全獨立管理的意願。蘇格蘭人想獨立,精英階層的很多人卻不想損害自己在英格蘭獲得的利益和大英帝國的虛名,不願意使用暴力,繼續維持過去貴族們為了自己的私立,出賣蘇格蘭利益的“傳統”。蘇格蘭人與英格蘭人,並沒有中國人那種深度的國家認同感,更多建立在利益上,而不是思想上。

西方人唯一真正實現較大統一的,是宗教,其他都只是一時的利益。


沉140769451


難解難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