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女談往錄》給我的幾點啟示


​《宮女談往錄》給我的幾點啟示 | 康豔花

《宮女談往錄》一書是慈禧近侍宮女何榮兒談她進宮後的所見與所聞。由此我們對宮中人、事有了生活面的認識。書中若干情節對我觸動頗深,只區區筆拙詞枯,所寫之韻不及何宮女萬分之一,信手記之,以備忘耳,若有讀者賞眼,在下先行遜謝也。

一、怎樣使人願意說

宮女為何願意向作者吐露宮中秘聞?本書開頭作者(金易、沈義羚)寫到,旗下人有一種特殊性格,不夠相當交情,不會隨便對你傾吐自己身世。如果不識相,過分地詢問,反而會認為你不懂禮貌,缺乏教養,從而會對你冷漠下去。用她自己的話說:“誰要是用‘審賊’的口氣,讓我一問一答,我根本就沒閒工夫理他!”所以我一開始就稱她為何媽媽,用年輕人應該尊敬老人的態度去尊敬她。

因此,在她的眼裡認為我還算一個講禮貌的人,漸漸對我能談些宮裡的事。她還說除去對誠心誠意想知道宮廷的故事的人說以外,我閉口不講宮中的事。在聽何媽媽講述的過程中我們一不打攪,二不發問,儘量讓她的思路不亂。當雙方比較熟悉,感情也有所增加的時候,作者才開始提出一些要求。

從作者的描述中我們看到,作者對旗下人有一定的瞭解,所以在與何媽媽交往過程中是充分尊重對方感受的,雙方的溝通才能這麼順暢和連續,才有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宮中生活化細節的描寫。

由此不難看出,與人溝通,給予尊重和理解是溝通順暢的關鍵,而且我發現,溝通的基本問題是心態,溝通的基本原理是關心,溝通的基本要求是主動。

二、把話說明白不簡單

在交談的過程中,作者多次提到他很佩服何媽媽說話的本領。準確,清楚,不拖泥帶水,洗練而乾淨,沒有多年的訓練是辦不到的;她從來不冒失地說話,未曾說話以前,一定要想一想再說,把事情想好了,理出層次來,才有條理地有輕重緩急地一句一句地說出來;而且她的記憶力相當好說話即柔和又清脆。

書中談到老太后上早朝後,儲秀宮開始清理衛生時說到:“裡裡外外全是人,但各有分工,絲毫不亂,而且動作有節奏,沒有一個人說閒話,大家心照不宣,緊張地工作著,一不嘀嘀咕咕,二不擠眉弄眼,那種鴉雀無聲的規矩,真讓人佩服。”從中看到何媽媽的談吐、思維受宮中規矩的影響,因為在宮中做事是需要很有章法的,要求侍奉的人多看,多聽,少說話,做自己份內的事,一個眼神過去就知道應該做什麼。

我們平常說話,是想到哪說到哪,有時候連自己都覺得說不清楚,那聽的人怎麼能聽明白呢?站在說話者一面,需要仔細琢磨怎樣去表達,而不是信口胡說,只圖嘴爽快。人之溝通,有如發送和接受信號,這信號的發送與接收有一個編碼和解碼的過程,發送方要編碼,接收方要解碼,編碼要編的清楚,解碼也要解的明白,站在自己的角度,說話要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宮女談往錄》給我的幾點啟示 | 康豔花

康豔花

三、慈禧的待己和御下

通過慈禧的生活細節,我們可以瞭解一點太后的性格。在慈禧居住的地方,臨窗大玻璃,往外一看,全部的儲秀宮一目瞭然。可以看出來慈禧不管對外還是對內,她都要做到了然於心。從農曆二月二龍抬頭直到冬冷以後,老太后像鐘錶一樣,按時起,按時遛彎。何宮女說,這是老太后精神暢旺的保證,這種認真勁兒,實在值得佩服,我們背後常說,老太后真是位了不起的人,難得做到的是天天如此,從來沒有鬆懈過。在當時,慈禧作為最高權力的掌握者,對自己能如此嚴格要求,做到這樣的自律,確實讓人驚訝。

老太后對貼身丫頭是另眼看待的,不管在外面有多不順心的事,對她們總是和顏悅色,得到外面的人所得不到的慈愛,輕易不露出疾言厲色的面孔來。平常他們各人手指頭上幾個鬥幾個簸箕,老太后都知道得很清楚,那種溫和勁兒,活像老祖母。但是隻要是犯了錯,觸怒了老太后,一聲令下,拉出宮外頭去,讓掌刑的打。那這個宮女就不知去向,也永遠不能回宮了。因為被打完以後,她必有怨氣,有怨氣就決不能再當近侍了。

慈禧起居格外自律,御下又能夠寬嚴相濟,恩威並用,這也是很多伺候過慈禧的人很少說她不是的一個主要原因。

四、李母育兒觀

眾所周知李蓮英是慈禧身邊最紅的太監,做到了太監裡的最高職務大總管,而且長期受到慈禧賞識,何宮女說了李蓮英的一些事情,說李可以算她的恩人,也算她的仇人。在宮裡的七八年,不管人前人後,總是維護我,使我十分感激,但最後,老太后指婚,把我賞給劉太監(李蓮英的徒弟),無疑是他的主意,讓我人不人鬼不鬼地活在世上,也是他造的孽。不過拋開個人恩怨不說,平心靜氣而論,我對他還是十分佩服的。

李蓮英從小踏實可靠,這全是他母親曹氏培養出來的。不但他如此,他底下的三個弟弟也是規規矩矩,人們都稱讚是他把弟弟們帶好的。小刀劉給李蓮英淨完身以後,他回家養傷。他說,這是我母親最苦最累的一年,也是和我談話最多的一年。幾乎都是含著淚教給我怎樣為人,怎樣處世。她告誡李蓮英:打人一拳,防人一腳的事,千萬不能幹;自己吃飽了,也要想著別人。但行好事,蒼天不會辜負好心人的;不修這一世,要修你的來世等等。所以他進宮以後,不敢錯走一步。李蓮英無論在什麼時候,從來不腦袋發熱,總是冷靜地來處理事情,這是他最可貴的地方。再說,平常日子,太監犯了錯誤,他永遠是恩威並用,暗中維護,所以太監們都服他,也願意親近他。

李蓮英終其一生能得到慈禧垂青,與他母親對他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五、岳母勢如虎

載湉就是醇親王奕譞(道光帝第七子)的兒子,四歲就被立皇帝,即光緒帝。載澍是孚郡王爺(道光皇帝第九子)的兒子,實際上是小時候過繼來的。此二人的關係用老百姓的話說,就叫挑擔或者叫連襟,怎麼回事呢?慈禧的弟弟叫桂祥,桂祥的老婆人稱桂公婦人,他們的大女兒做了光緒皇帝的老婆,即隆裕皇后,二女兒嫁給了載澍。

過門後,載澍小兩口常拌嘴,桂公夫人不開導自己女兒還火上燒油,把兩口子拌嘴時載澍說的氣話,不滿媳婦孃家,不滿太后指婚,稟奏了慈禧,慈禧為了給自己孃家圓面子,為了給自己樹威信,為了敲山鎮虎,給光緒點顏色看,請出宗正,請出所有王爺來評論載澍的罪過。

經人力勸才許褫職奪府,杖責一百,發往宗人府圈禁。在杖責時,桂公夫人親自派人監視,聲言如刑從輕,就再次稟奏慈禧,嚇得施刑的人都不敢馬虎。結果呢?親戚打斷了,閨女沒人要了,只能悄悄地把女兒領回自己家裡守活寡。

不只是載澍,光緒和隆裕的感情也不好,難道與桂公夫人沒有一點關係?人常說,有其母,必有其女。隆裕有這樣的母親當後臺,出主意,怎能夠溫柔對待光緒?同樣是母親,卻是不同的人生走向。可見母親的家教對孩子們的深遠影響。哎,這一對苦命的連襟,選擇妻子何嘗不是選擇岳母呢?只是作為皇親國戚,婚姻並不完全自主。

總結:

書中內容豐富,我只隨意寫了幾個小片段小感受而已。何宮女的願意說與如何說,引我在怎樣使人願意說和怎樣表達更清楚方面,引起一些警覺和思考。慈禧的起居自律和御下寬嚴相濟,使我明白,這女人不簡單,就拿起居自律來說,自己就鬆懈的一塌糊塗。通過對比李蓮英的母親和桂公夫人,又提醒自己如何承擔母親角色與重任,到底能給孩子以什麼影響。

最後我想說,讀歷史即是讀人心,對個人來說,一生中經歷的事情是有限的,通過讀史可以看到許多人的人生歷經,通過別人的故事來達到自己對事物的認知。木心說話:“太陽底下無新事。”雖然人類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但人性的變化不大。北京前門正乙祠戲樓有這麼一副對聯:演悲歡離合當代豈無前代事,觀抑揚褒貶座中常有劇中人。

​《宮女談往錄》給我的幾點啟示 | 康豔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