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帝國的毀滅》這部電影?

曉風之嵐


《帝國的毀滅》是由德國人自己拍攝,所以很多東西,即真又假。

真的地方在於,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比他們更瞭解自己的歷史和真實的希特勒。假的地方在於,面子問題,得照顧一二。

從故事層面來說,它已經儘可能的秉持了客觀與公正,電影暴漏了德軍內部的分裂,將領的矛盾,自上而下的狂熱。但它又通過很多隱晦的筆法,試圖在為他們已經故去的“魔鬼”,保留尊嚴,留有餘地。

我們一般可以見到的《帝國的毀滅》,被分成上下兩部,時長約在150分鐘,相較於原版,時間少了20多分鐘,而被刪減的這段時間裡,究竟藏了哪些故事,我們不得而知。

電影以希特勒最後一任秘書的面試作為開幕場景,緩緩展開,慢慢的深入德國柏林這座最大的地下城堡。

在那裡,最後的12天時間裡,我們見到了一個極其真實且立體的希特勒,看到了他性格里的“狂妄”、“冷血”、“強勢”、“柔和”以及最後的“決然”和“迷茫”。

在德國人民的心中,希特勒是一個極其複雜的人物,有人說他是魔鬼,也有人奉他為神明。是非功過,歷史自有定論,它會因後人的編撰不同,而有所偏差,但有些事實,無論如何,再也改變不了,那就是發起戰爭,讓無數的生靈慘遭塗炭。

所以在我心中,他有罪,極大的罪。

整部電影,是由諸多的對話組成,而這些對話,展現的就是不同性格層面的希特勒。

自大的希特勒

俄羅斯盟軍,已經距離柏林城12公里,團團包圍之下,希特勒依舊信心滿滿,他狂妄的對所有人咆哮道:“我們要讓他們知道後果”。

他無視可以直接射到城市中央的炮彈,依舊和幕僚們討論著新的帝國,該如何建立。而他的自大,也直接影響到了將領士、兵乃至整個國人。

街上的年輕孩子,無理的和父母爭吵,並唾罵他們的懦弱,德國年輕人的熱血,被希特勒點燃,而這種熱血,在不爭的事實面前,顯得那麼的愚昧與可笑。

冷血的希特勒

我們並不知道真實的歷史中,是否有這樣的一段對話,但依據希特勒曾經做下的那些瘋狂而又殘酷的事情,我們有理由相信,它的可信度極高。

希特勒說:“適者生存,這個世界弱者終究要被淘汰,如果他們死了,也是因為他們的弱小,而弱者和劣等民族是不值得同情的,哪怕整個國家的人民都因此死亡,我也不會難受,因為這是他們應得的結局。”

希特勒的冷血,深入骨髓,併成了他的人生信條。猶太人成了他眼中的劣等民族,於是他可以無情的下令種族滅殺計劃。當整個國家因為戰爭失敗,面臨災難時,德國人民又成了他心中的劣等民族。

鐵腕的希特勒

鐵腕的方式有兩種,外在的強力鎮壓和內在的精神洗腦,希特勒在這兩個層面均做到了極致。

外在:每一場會議,希特勒不容許任何人有不一致的意見,他要做的是發佈號令,將軍們要做的是聽從命令。

但與之鮮明對比的是,最後的12天裡,每一場會議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多,希特勒也變得越來越不自信,他的聲音從柔和變得激烈,這映照了他內心的自信在不斷消散。

內在:這個層面,也是我認為電影有所保留,想為他們的魔鬼有開脫嫌疑的地方,希特勒與情婦自殺以後,數不盡的士兵、將領選擇了跟隨而去,毫不猶豫的開啟了自殺的號角,一波跟著一波。這裡的含義很濃,不再展開討論。

《帝國的毀滅》以主觀的視角,真實、詳盡的記錄了歐洲大陸最後一位魔鬼的消亡過程,它既是一部電影,也是一本歷史教材,值得每一個喜好政治,熱愛的歷史人去品鑑、閱讀。


影視控


  第二次世界大戰東線戰場末期,1945年1月底的維斯瓦河-奧德河戰役,以德軍的慘敗而告終。蘇聯紅軍西進570公里,粉碎德軍新整編的A集團軍群,殲滅德軍30多萬,解放波蘭全境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並深入德國東部和東南部。希特勒對此暴怒,2月13日與陸軍總參謀長古德里安大吵了兩個鐘頭。這次爭吵令古德里安終生不忘,他在回憶錄中如此描述這次“元首的憤怒”:

  “他(指希特勒)站在我面前,舉起拳頭,臉上氣得通紅,渾身發抖。狂怒使他完全變了形,喪失了控制自己的能力。在每一次發作之後,他就在地毯上走來走去,然後猛地在我面前停下來,重新指著鼻子罵我。他幾乎是放開嗓門嘶叫,兩隻眼睛鼓得要突出來,額邊的青筋也爆了起來。”

  

  (元首的憤怒)

  古德里安對希特勒的觀察很細。他經常描述元首發怒的情景:“1945年前線來的消息越發不妙,他(指希特勒)暴跳如雷的時候就越來越多了。他發脾氣的時候總是手腳發抖,無法控制。”當維斯瓦河防禦體系全面崩潰時,“他站在我面前晃著拳頭,我那好心腸的副總參謀長托馬斯不得不抓住我的衣襟,把我向後拉了一把,他怕我會被元首冷不丁的揍一下。”

  

  (憤怒的元首,會揍人)

  元首氣性這樣大,也是有情可原。眾所周知,德國第一大工業區是西部的魯爾工業區,第二大工業區就是東部的西里西亞工業區。魯爾工業區早已成為美英盟軍地毯式戰略轟炸的重點目標。德國東部城市德累斯頓雖然離魯爾區甚遠,但這座城市的命運跟魯爾區的命運也差不多。著名的德累斯頓大轟炸中,德國軍民死傷近25萬,德累斯頓化為一片廢墟,希特勒甚至沒有勇氣應納粹高官之邀去德累斯頓的廢墟視察。戰略轟炸的壓力之下,許多德國企業從魯爾區遷到了西里西亞。維斯瓦河-奧德河戰役的結果,則是蘇聯紅軍完全佔領西里西亞。失去西里西亞工業區,是對德國繼續進行戰爭能力的毀滅性打擊。截止德國投降,德國的煤炭產量僅為1944年同期(1-4月份)的四分之一,鋼產量僅為六分之一。強大的德國落到這步田地,元首不憤怒是不可能的。

  

  

  (元首的憤怒無法遏制)

  然後,讓元首繼續憤怒的事情還在後面。維斯瓦河-奧德河戰役之後,便是著名的東普魯士戰役和東波梅拉尼亞戰役。蘇聯紅軍白俄羅斯第1、第2方面軍佔領東普魯士,肅清了東波梅拉尼亞境內波羅的海南岸的全部德軍,佔領港口城市但澤和格丁尼亞。從此,蘇聯紅軍從蘇德戰場北線深入德國腹地,並從北線徹底封閉和鎖死了德國。尤其是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在結束戰役調整部署後,已經進入了突擊柏林的最佳位置——從正東方向直指柏林。

  

  (影片《帝國的毀滅》中德國女飛行員漢娜·萊契與真人照片)

  到了此時,希特勒除了慣常的憤怒,剩下的還有恐懼。他似乎不再像前面那樣動輒發怒了,而是開始找人傾訴絕望。比如1945年4月希特勒對德國著名女飛行員、極度忠誠的納粹黨員漢娜·萊契承認的那樣:“我曾經堅信在奧德河沿岸可以保衛柏林,但當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仍舊失敗以後,我是比別人都感到驚慌。”但元首畢竟是元首,馬上給自己的絕望找到理論依據:“如果戰爭失敗,德意志這個民族也將滅亡,沒有必要考慮維持這個民族哪怕是最原始的生存基礎的問題,因為這個民族將被證明是軟弱的民族。而且,在戰爭以後留下來的人不過都是寫劣等貨,因為優秀的人都已經戰死了。”

  因此,希特勒才命令德國軍備和生產部部長施佩爾博士著手毀滅德國一切經濟基礎。希特勒本人,則做好了自殺的準備。他要整個德國為他陪葬。基本上,他做到了。

  

  (渣渣!)

  最後用元首本人的經典憤怒來評價吧,真是渣渣。參考資料:古德里安回憶錄 蘇德戰爭 納粹德國的興亡


戰爭史


這部電影在網絡間,尤其是軍迷圈非常有名,無論你有沒有看過原版電影,但只要是上網的,就一定會看過無數鬼畜版的“元首之怒”中,一種或多種,當然,版本太多,我也說不清道不明你看得到底是那一版。電影本身,是以一個第三帝國中央核心集團中,一個女秘書的視角,從邊上看著希特勒和第三帝國最後的時光,總體感覺還是很客觀的,場景,道具,演員演技,都是一部大片水準,沒有刻意醜化誰,也沒有假模假樣表示反思什麼的,似乎就是企圖原汁原味,展現第三帝國權利核心最後那三個月的情況,電影嘛,你真說是完全拷貝史實的話,我也不會相信,肯定有很多東西也是後來推想的東西,不過我個人到真沒看出德國人有明顯的私貨夾在裡面。


我自己看這部電影,印象深刻的不是元首,而是那個在最後時刻,已然完全幫不上元首什麼的戈培爾博士,電影中無數場景裡,都是各種灰黑,墨綠的德國各種軍隊制服為主流,只有戈培爾,瘦弱的身軀,穿一身亮眼的屎黃色西服,帶著個紅色納粹袖套,永遠一臉無助表情,站在元首儘量近的地方,似乎從電影開始,他就這樣等著陪元首一起為第三帝國殉葬,電影最後,也有專門的場景,他陪他妻子到地下工事中,他幾個孩子住的房間,他依然是那副無助的表情等在門口,他妻子進房間,孩子挺多,房間裡擺了好幾張高低床,他的妻子含著淚,一臉慈愛的逐一給孩子餵食氰化鉀藥物,然後出來跟戈培爾一起進了自己的房間……

從電影中看,這就是一個無助而絕望的人,但是戈培爾博士對於第三帝國的作用,也許是僅次於元首希特勒的人,正是通過他,希特勒得以最大限度的發出自己的聲音,得以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德國全體國民,以德國一己之力,幾乎橫掃西方主流世界。希特勒極右思想也是他極力宣揚的東西,後世評價說他們欺騙了德國人民,這個說法過於簡單粗暴,他們用自己的死,證明自己確實有這個信念,既然失敗,那就用自己陪葬。


李三萬的三萬裡


這部電影很真實還原了希特勒戰敗前夕的樣子,狂躁與不安,精神失常等等同時還原了柏林城區那些英勇無畏卻又毫無意義的防守,希特勒扮演者演技相當出色堪比原版希特勒,這部電影在當年評價也非常高。


深粵整合君


這部電影很經典,雖然是描寫納粹惡魔和希特勒本人覆滅前的景象,但是對各種各樣大小人物的展現卻很豐富,同時在道具和場景上也展現了德國何以敢發動世界大戰,因為強大,看看希特勒和施佩爾花費6000個小時(字幕上說的,聽不懂外語)製作的柏林城的模型圖,還有地下室的完備設施……我不知道是電影不是美化了納粹法西斯,希特勒的老婆愛娃可以和一群人擠在一起喝酒,有三個德國將軍,一個秘書一個護士還有一個下級軍官。戈培爾的孩子們合唱,戈培爾的夫人指揮合唱,觀眾裡還有德軍的傷兵……這些和諧的場景個人覺得都不是人類惡魔法西斯該有的,儘管電影裡也展現了納粹仍然在屠殺德國民眾的情景。看這部電影對大部分德國人居然恨不起來,看法很複雜的,用手機看了不下30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