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問題我不是很明白,為什麼大家要用一輩子的收入去買一個只有70年產權的房子呢?你們怎麼看?

老主


有錢想買就買,不想買就租,沒錢的先別想,好好賺錢就是了,一直算一直酸,一點意義也沒有。每月交那不確定的房租,難道就不是房奴了嗎?


KingWLL1983


我剛好年前按揭了一套房

正好可以回答你這個問題

本人女,離異3年,想買房的念頭是離婚後開始有的,從離婚那天開始,就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了,連個家都沒有,那種感覺實在是太難受了

你能在這個世界上漂泊一時,能漂泊一輩子嗎?

房子可以給我安全感,讓我有一個自己 窩,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地方

有人說,可以一輩子租房住,租房住是不是要面對被搬家的情況?老了沒錢怎麼租?

我可以一輩子漂泊,但是當我累了的時候,可以有一個溫暖的港灣,讓我歇息的地方,屬於我自己的地方

然後在來說說,農村有房子的為什麼要去城裡買房

我本人老家是農村的,是那種離市區只有10分鐘路程的農村,可是就是這10分鐘,你知道有多大區別嗎?

從上學說起,我們這邊農村沒有幼兒園,沒有小學……孩子幼兒園還可以有校車接送,去市裡讀。那小學腫麼辦?我們這邊有兩種做法,要麼私立學校,要麼租房送孩子上學,從小學到高中,一直租房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吧?這樣你還覺得不需要買房嗎?還覺得在學校旁邊有一套房,不重要嗎?至少方便啊


肖蜜xx


你慢慢會明白的。因為有房才有了家的感覺,心裡才會踏實,你才會睡好覺,吃好飯。

你租的房子再好終究是別人的。你買的房子再小再差,位置再不好也是你自己的。我相信每一個在異地發展的人都會同意並認可我的觀點。

我剛到海南時就是租房,最小租的有20多平米。房東還一再交待這個地方不能動那個地方不能動,你有一百個不滿意也只有聽從。有一次在牆上釘了一個釘子掛皮包都被房東數落了一頓。後來我就下決心一定要買房。因為在我看來有了自己的房子就穩定了,就沒有流浪的感覺了。

現在的房子產權雖然只有70年,但房子真正70年到期的事還沒有。相關部門正在研究房子70年後續約和賠償的相關問題。


大河漢子


若是有房子,便不用買。 中國人都需要一個窩。是人都需要一個窩吧,屬於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的。 租房子,對於年輕人來說,怎樣都沒有問題,對於結婚的,拖家帶口的,不管房子在哪,總要有一個。若是沒有,那隻能帶著孩子各種搬家。 我討厭搬家,所以一直想買個房,然後定居。是我的房子,而且可以住到我死去的那種。

而不是籤三年合同,到期了,又搬。不搬她就漲房租。然後房子遇到問題,與她溝通,他讓你自己解決,然後解決了,他讓你搬。。。。


他的魚tdy


現在房價很高很貴,我居住的這個地區房子一平米一萬七八,社會平均工資5000多,多數人的工資在3000~4000元左右。一套一百平米的一百七八十萬元,一個人40多年的收入也就才一百七八十萬。確實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人們願意拿一輩子的收入去買一個只有70年產權的房子?

第一,產權問題。我們要明白,70年產權指的是土地使用權。物權法保障了我們對房子這一塊兒鋼筋混凝土的權力。房子的這一塊鋼筋混凝土,以及房子裡的東西都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未來頂多需要繼續交納土地出讓金或者使用費而已。從這一角度說,實際上房子的所謂產權,可以是永久的。除非土地出讓金搞得嚇人,但那已經是後話了。

第二,財富觀念。實際上很多人地主老財的觀念抹之不去的。留下一份土地給子子孫孫,創下這一筆家業,讓子女會有保障。這實際上,是我們多數中國人的樸素財富觀念。土地的所有權國家不允許交易,房子於是就成了更好的投資產品。

第三,房價上漲。我們國家實施商品房分配製度改革以後,房價20多年是長期一個瘋漲態勢。尤其是一些調控政策讓房地產端了空子,一次又一次的暴漲讓人們不敢相信未來的房子自己能不能買得起?有的戲謔說,今年不買房,一年又白忙。但過去的北上廣深確實有這樣的例子,一年房價增長50萬100萬。有幾個人一年能掙到這樣的收入呢?很多等著買房的人只看到房價如一騎絕塵,自己再也攆不上了。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寧願啟用高槓杆,背上幾百萬的負債也要提前買房的原因。萬一房價漲了呢?經過20多年的反覆現實教育,絕大多數人不敢冒這樣的風險。因此就形成了現在全民買房的態勢。


或許,未來人們吃到教訓以後才會清醒吧。


暖心人社


看過一個類似的問題,是說要不要為了還房貸,把生活搞得一團糟。對一些家庭來說,房子在家庭資產中的佔比其中,如果收入不高,房貸很可能會成為很大的負擔。之前看過一個案例,是一個小裝修工作室的老闆說的,大概是這樣:

一對老家到成都的小夫妻,有兩個孩子,老公在成都有一份不算很穩定的工作,妻子帶著兩個孩子跟著,妻子沒有工作,在家照顧孩子。因為孩子要上學,雖然存款很有限,兩口子還是決定要買房。辦完按揭後,每個月壓力很大,老公的工資還完房貸就不剩多少了。想著裝修完就能直接住,才聯繫的工作室的老闆,預算很低,看三五萬能不能搞好,要不實在是沒錢了。還說,想等孩子上了幼兒園以後,讓妻子去送外賣,白天妻子送,老公下班後還能接著再做一點。
這應該是很典型的一個故事,城市的外來人口,想要在城市擁有一套房子,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在買了房子後,這個家庭未來的經濟狀況肯定是非常脆弱,經不起一丁點風雨。但是,這又是對生活有著最樸實期待的那一群人,他們不做壞事,努力工作,只為了能過得更好一些。他們也相信只要努力多做一點,就一定能變得更好,在城市擁有一席之地。這個時候,房子就是他們安身立命的基礎,是他們的期望所在。在這樣的現實面前,誰也不忍心說:你們不應該買房,房貸會是讓你們生活一團糟的罪魁禍首。
《富爸爸窮爸爸》裡,說房子是一生的負債,會吞噬現金流。但是,在中國現下的狀況,要不要買房,並不能採用這一套邏輯。沒有房子,孩子的就學問題不好解決,戶口不好解決,甚至進入社會保障體系都可能會遇到困難。而且,中國的房屋租賃市場可能還不夠成熟和完善,租房可能會意味著要帶著一家子頻繁地奔波換房。再者,有自己的房子是多數人所認可和追求的,那麼和多數人保持一致是相比而言更簡單的方式。所以,對於剛需買房一族來說,房子可能還真是一個“甜蜜”的負擔,遲早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拖著還不如在條件允許的時候早點解決。
那爭吵、哭泣、抱怨。。。等等生活中的糟心事,也許是因為房貸壓力導致的混亂,但真正的罪魁禍首是難以預測的意外。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有兩位是研究貧窮問題的經濟學家,也是《貧窮的本質》這本書的共同作者。 在這本書裡裡,作者提到一個觀點:富人在對待財富上更有耐心,他們可以忍受風險波動,更容易獲得最終的成功。而窮人沒有耐心,他們對風險的耐受力要差,很難管理自己的情緒,最終會掉入貧窮陷阱。而且,窮人更容易作出短期有利的選擇,而不是從長遠角度考慮。
那貸款買房,或者也可以看成是一個長期規劃的開始,也並非真就要一輩子的收入才能支撐得起。藉此開始作出改變,也挺好的。

康愉子


翻了那麼多長篇大論評論,沒一個實用的。這麼說吧,很多人都覺得房子只有70年是一個誤區,70年指的是土地性質,開發商只從國家拿了70年的土地使用權。你買的房子是永久的,它可以延續到你的子孫,當城市升級,拆遷,你的子孫就會分到新房或者變成錢,這是為後代創造的財富。


漢中德佑房產小鄢


首先,一個人一輩子的收入肯定會用在衣食住行各方面,買房花費的更多是剩餘積蓄。而且產權70年的房子,到期後並非會不再屬於自己,它是可以續期的,不動產作為財富,只要沒有坍塌,是可以一直傳下去的,考慮貨幣貶值因素,房子具有保值增值功能。

其次,從日常生活角度而言,有自己的房子和沒自己的房子,差別真的太大了。也許在年輕的時候還沒什麼感覺,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體會會越來越明顯,隨著工作確定、擇偶、娶妻生子、孩子求學、養老的人生進程推進,對生活穩定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房子也越來越成為剛需。

最後,中國人家的觀念根深蒂固,那麼多人選擇揹負鉅債也要買一套自己的房子,有了家才會安心,日子苦一點也有盼頭,咬咬牙熬一熬就過去了,如果一直沒有房子,居無定所奔波流離那種苦,才是真的苦。


上林院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假設就是70年居住權,同樣一個地段,大小面積都一樣的一套房子,拋開時間價值,假設租房也是一次性交夠70年的租金,買房的總房款除以70年再除以12個月,每個月所攤的房款遠遠低於租房所交的租金。 第二,買的房子至少在70年之內自己有處置權,或許在70年之後房子也有不被收走的可能。自己住不了70年,還可以傳給孩子。但是租的房子,即便交的租金再多,房子始終不是你自己的。還要面臨不停的搬家。


容容237


其實,古往今來,大家都是拼盡全力,為了一個家在奮力,一直如此。

你看到的是,那只是一個70年產權的房子,只是一個物件,只是一個商品,卻要弄自己半輩子的辛勞來換取。

可是呢,你換取的是自己這個小家庭的幸福安康。

正如大家說的,房子其實是個載體,承載著戶籍、居住,醫保等等功能於一體。

也許你不是特別明白這一點,或許你體驗過有家有口之後,才明白一個房子的重要性。雖然房子只是一個商品,但是有房子在,才有家在。

以前我其實也挺不理解,覺得租房子沒啥問題呀,想住哪住哪。有的同事房子買得遠,工作變動之後也只能忍受超長距離的通勤,覺得恐怕也是買房子的劣勢吧。

後來,房價暴漲,在這種背景下我被迫下手搶了房。那時候其實沒啥感覺,整天在想是虧了還是賺了。

結果後來發現在這個城市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住處特別開心,不用擔心不停地換住處,不用擔心喜歡的東西買了以後難得搬運。

總之,感覺挺好,一種家的感覺油然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