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入侵波蘭時,波蘭有沒有像樣的抵抗?

墨西哥嗩吶


波蘭肯定是抵抗了,但抵抗很快就失敗了

1939年9月1日德軍150萬人閃擊波蘭,波蘭軍隊在德國裝甲部隊面前幾乎不堪一擊,而在東面的蘇聯也緊緊盯住局勢發展。

在德國閃擊波蘭的前七天,德國和蘇聯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根據該條約的秘密條款,蘇聯將與德國瓜分波蘭,雙方將以波蘭的那累夫河、維斯瓦河和散河為分界線中分波蘭,而這條界限也正是著名的“寇松線”。

(波蘭和德國秘密瓜分波蘭示意圖)

一戰末期沙皇俄國崩潰,波蘭在英法的支持下從俄國獨立,成立波蘭第二共和國。在復國之後,波蘭與蘇聯的邊界劃分成為一個大問題。當時英國外交大臣G.N.寇松向蘇聯和波蘭提出了一個暫時停火線,這條停火線是按照民族邊界劃分的,該線以東是白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聚集地,屬蘇聯,該線以西是波蘭人的聚集地,屬波蘭,這條停火線就是“寇松線”。

在寇松線提出之後,蘇聯(當時還是蘇俄,為方便理解本文統一叫蘇聯)和波蘭都承認了這條臨時邊界。但由於蘇聯忙於內戰,西部地區一時無人看守,波蘭就是開始向蘇聯境內進行蠶食。

波蘭在蘇聯西部邊界的行動很快引起了蘇聯的警惕,而隨著內戰的形勢的好轉,蘇聯開始向西部增兵,此時蘇聯不僅僅是希望肅清波蘭人,蘇聯想徹底拿下波蘭,在當地扶植一個親蘇政權,以後可以考慮加入蘇聯。

1919年年初,蘇軍和波軍在白俄羅斯一帶爆發衝突,蘇波戰爭打響。

在戰爭前夕波蘭是佔有優勢的,明斯克和基輔都相繼被波蘭佔領,而當時蘇聯還沒有完全結束內戰,雙方邊打邊談。但是到了1920年隨著紅軍在內戰中獲勝,蘇聯總算騰出手來收拾波蘭。蘇聯調集約80萬人進入西部戰爭。

面對蘇軍的反擊,波蘭也動員了70多人參戰,但還是招架不住,一路敗退到華沙。但出人意料的是,波軍最後竟然在華沙擊敗了蘇軍,迫使蘇軍撤退。而波蘭則對蘇軍窮追猛打,又反殺入蘇聯境內。

由於損失慘重,蘇聯無力再戰,只得和波蘭議和。1921年3月18日,波蘭和蘇聯簽訂《里加和約》,蘇波廢止寇松線,蘇聯將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西部地區割讓給波蘭。

《里加和約》的簽署並沒有抹平蘇波之間的矛盾,反而加深了蘇聯對波蘭的敵視,蘇聯一直想拿回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地區,但礙於波蘭是英法盟友,蘇聯也不敢輕易對波蘭動手,直到德國入侵波蘭,蘇聯人才看到了機會。

在德軍的裝甲部隊的迅速突擊下,波蘭的防線全面崩盤,德軍以每天50公里以上的速度快速推擠,而波蘭根本沒能組織起有效的反擊。

(波蘭當時還保留有成建制的騎兵部隊,而德軍已經全面裝甲化了,雙方差距太大了)

(德國空軍對波蘭進行轟炸)

在德軍入侵波蘭16天之後,1939年9月16日拒絕投降的波蘭政府逃往羅馬尼亞。眼瞅著波蘭已陷入無政府狀態,早已陳兵於蘇波邊境的46萬蘇軍迅速殺入波蘭境內。為防止德軍繼續東進,蘇聯之後又增兵至80萬人,而在波蘭東部防禦蘇聯的波軍只有21萬人,根本不足以抵抗數倍於己蘇軍。

其實21萬人也不算少,但波蘭政府在逃往前夕並沒有下達抵抗命令,前線波軍是手足無措。當然,波軍也進行了小規模的抵抗,給蘇軍造成了過萬人的傷亡。但是由於最高統帥部已經跑了,沒有大腦的波蘭軍隊面對重壓之下只得向蘇德投降。


千佛山車神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沒有,因為波蘭軍隊沒有抵抗的條件了。

第一,兵力不足以抵抗。

蘇聯軍隊的實力很強,集中了2個方面軍

米海爾·科瓦列夫上將指揮的“白俄羅斯方面軍”(負責佔領佈列斯特-裡托夫斯克至立陶宛邊界的波蘭領土和由謝苗·鐵木辛哥上將指揮的“烏克蘭方面軍”(負責佔領佈列斯特-裡托夫斯克以南的全部地區),兵力共有25個步兵師、16個騎兵師和12個坦克旅,總計46萬人、3,739輛坦克、380輛裝甲車和2,000架作戰飛機。

相反,在蘇軍正面的波蘭軍隊已經全部抽調去西線抵抗德軍,尚且連續潰敗。

同蘇軍對峙的邊防軍僅僅剩下18個營、共12,000人,基本沒有重武器。而且他們沿著蘇波邊境展開、兵力分散於四周。

蘇軍吃掉波蘭邊防軍簡直不費吹灰之力,波蘭人能夠堅守超過1天就是奇蹟。


第二,波蘭軍隊已經崩潰。

蘇軍是在9月17日大局進攻波蘭。

而9月15日時,德軍第10與第3集團軍已經包圍了華沙,17日波蘭政府已經逃亡羅馬尼亞。

從這個角度來說,蘇軍入侵時,波蘭其實就已經亡國。

未必避免不必要的傷亡,波蘭政府下達形同投降的命令:除非出於自衛或是前往羅馬尼亞橋頭堡時遭蘇軍攔截,否則儘可能不要與蘇軍衝突,以撤退為首要目標。

此時蘇軍以46萬大軍四面殺過來,波蘭人無處可逃,最終有20萬人向蘇軍投降。

第三,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抵抗德蘇兩國的夾擊。

德國出動150萬大軍,9000門火炮,2700輛坦克,2500架飛機。

蘇聯出動46萬大軍、3,739輛坦克、380輛裝甲車和2,000架作戰飛機。

兩國總兵力高達200萬(兩國還能繼續增兵300萬),6000多輛坦克,5000多架飛機。

不要說波蘭,就算英、法、日這種列強被夾擊也是必死無疑。

就算是美國如果同德蘇在陸地接壤,遭到夾擊也是凶多吉少。


薩沙


這個問題很好,我們來聊一聊。蘇德入侵波蘭時,波蘭有沒有像樣的抵抗?我的回答是有的!今天我們就聊聊其中一場雖然規模較小,但可歌可泣的戰鬥的英勇抵抗。

但澤郵政大樓包圍戰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但澤打響第一槍。當時的德軍認為但澤已經是囊中之物了,除了當地日耳曼人的支持外,現代化強大的裝備也讓德軍信心倍增,但是但澤郵政大樓裡的56名波蘭抵抗軍,愣是讓黨衛軍Heimwehr-Danzig部隊和當地衝鋒隊(SA)被阻擋15個小時以上。

後期在出動ADGZ坦克車和榴彈炮部隊的情況下,德軍依然未能攻破郵政大樓。指揮此次戰鬥的德軍黨衛軍軍官,威利·貝斯克(Willi Bethke)被抵抗軍折磨到瘋狂,在最後由德國工兵埋設炸藥外加汽油放火,以及榴彈炮部隊協助的情況下,剩餘抵抗軍才最後投降。

正如我們之前所瞭解的是波蘭正規軍在德國閃電戰攻勢下,如何迅速潰不成軍。但是在但澤卻有56位沒有經過軍事訓練的抵抗者,以自己的生命阻擋了德國部隊15個小時以上,也許從小處看,這56人和這15個小時的阻擋並不能算什麼,但放在大歷史背景下看,蘇德夾擊迅速潰敗的波軍與這56人相比,也許這些人的抵抗真正為波蘭抗擊侵略的歷史上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歷史之殤以之為鑑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國入侵波蘭,英國、法國作為波蘭的盟國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由於英、法等國受綏靖政策的影響和有“禍水東引”等德國滅亡波蘭之後去進攻蘇聯的想法,英、法對德國宣而不戰,被稱為“靜坐戰爭”。

波蘭與德國軍事實力相差懸殊,面對德國強大機械化軍隊“閃擊戰”的進攻,波蘭軍隊並沒有組織取得重大戰果的有效抵抗。

比較悲壯的是波蘭軍隊在抵抗的過程中,甚至用騎兵部隊的馬刀去對抗德軍的機械化的坦克部隊,損失慘重。

在波蘭於西線對抗法西斯德國艱苦作戰中,蘇聯紅軍1939.9.17凌晨從東線開始進攻波蘭,德國和蘇聯的瓜分開始了。

在1939年9月27日,波蘭首都華沙停止抵抗。1939年9月28日,波蘭武裝部隊司令向德第8集團軍正式簽署了投降書,波蘭敗亡。


林城布衣10001


回答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

眾所周知,納粹德軍的閃電戰是人類首次出現的戰爭樣式,主要是達成了突然性和隱蔽性,正所謂防不勝防,歐洲各自國家防禦體系都沒用了,波蘭軍隊也是抵擋不住,亡國也是遲早的事。但是說到波蘭人的抵抗,的確是有的,我說個老電影吧,《胡巴爾上校》有人記得嗎?

德軍長驅直入,波蘭軍隊很快被打垮了,但有一隻輕騎兵部隊始終堅持戰鬥,首領就是胡巴爾上校。他在戰爭初期看到友鄰部隊一個一個被打垮,憑著對祖國的愛和忠誠,率領手下一個營的成建制武裝,拒絕了德軍的誘降,開展了機動的游擊戰,四處主動出擊,消滅了多部小股敵軍,給佔領軍帶來沉重打擊。後來德軍派駐大量軍隊才把這隻部隊剿滅。胡巴爾上校直到英勇戰死,前後抵抗德軍是三個月時間。


我是風語者034


德國入侵波蘭是美英法主要歐洲強國採取緩靖主義政策造成的惡果,波蘭人民進行了頑強殊死低抗,只因德軍的強大是波蘭人所力所不及的……


龍哥1591503


在蘇德兩面夾擊下波軍的抵抗可圈可點,比在基輔會戰中蘇軍六十多萬大軍放下武器繳械投降出息得多了


792突擊步槍


思維陳舊,政治體制、軍事素質、軍事理論、軍事裝備落後。這種現象,是晚清政府對付八國聯軍的翻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