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央視標王“秦池”酒沉浮錄

在中國的歷史上,酒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名酒層出不窮,名酒也比比皆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是個標王論酒的年代,那個年代魯酒也是縱橫天下,尤其是在東北,那更是魯酒獨大,直到今天魯酒在東北三省還是毒霸天下。

山東是白酒消費的大省,無論是白酒還是紅酒要想在全國市場上有所作為,那必須在山東的市場上先殺出一條生路來,搶佔臨沂、攻打濰坊、掃蕩聊城,拿下德州,這是都是一些酒場想登上中國排行榜必須做的功課。

上世紀90年代,是山東白酒的狂歡節。一條條耳熟能詳的廣告語至今還讓人回味:“孔府家酒,讓人想家”、“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蘭陵美酒鬱金香……”還有“永遠的綠色,永遠的秦池”。

上面是那個時期紅紅火火的山東本地酒,把全興趕下神壇,把四特打回老家,在這些山東本地酒中,那些縱橫市場的現在還算不錯的也就剩下蘭陵了吧。

據說當時秦池最為紅火,現在讓我們回望一下當年的秦池吧。

1995年11月8日,一家從來沒人注意過的企業一夜之間名滿天下,它就是山東省臨朐縣的秦池酒廠。這一天,秦池酒以6666萬元的價格摘下中央電視臺廣告“標王”的桂冠。


縣委書記和廠長的密謀

讓秦池的歷史回到1995年。

11月8日的梅地亞是一個瘋狂之地,所有來到這裡的人,都可能在瞬間失去理智,一位多次參加競標會的記者曾稱這一天的梅地亞是一個有“妖氛”的地方。

其中就有來自秦池酒廠的姬長孔,他的標的是3000萬元。這幾乎是去年一年秦池酒廠的所有利稅之和。結果他被告知3000萬元在梅地亞並不足以轟動天下。

“那大概需要多少?”

“6000萬元。”

6000萬元,意味著3萬噸的白酒,足以把豪華的梅地亞淹到半腰。

對於遠在濟南的王慶德和王卓勝來說,那是一個不眠夜,也是一次鮮為人知的“密談”。王慶德時任臨朐縣縣委書記,王卓勝時任秦池酒廠廠長。

“我那時候正在省委黨校學習,王卓勝跑到濟南找我,我們商量了整整一夜。最後覺得要比1994年翻一番才有希望奪標,當年孔府宴酒奪標的數字是3079萬元,於是我們就翻了一番取了個吉利的數字:6666萬元。”王慶德回憶起13年前的那個夜晚仍然記憶猶新。

當秦池的名字和6666萬元的數字被主持人嘶啞的嗓音喊出後,臺下的反應是——

“誰是秦池?”

“臨朐縣在哪裡?”

從當時的一張照片可以看出,在場的姬長孔還很不習慣鎂光燈的聚焦及眾多記者的簇擁,在擁擠的人群中,在火一樣躥升的熱情中,他還笑得不太自然。

秦池酒迅速成為中國白酒市場上最為顯赫的新貴品牌。1996年,根據秦池對外通報的數據,當年度企業實現銷售收入9.8億元,利稅2.2億元,增長到5到6倍。

6666萬,是個什麼概念,據說是一天一輛桑塔納開進中央電視臺,酒廠方面說一天開會一輛輛豪華奧迪。

當年央視標王“秦池”酒沉浮錄

兩奪央視“標王”,王卓勝(右一)、姬長孔(右二)成為媒體追蹤的熱點人物。(資料圖)

不得不拿的第二屆“標王”

1996年,第三屆標王爭霸再次上演,這一次的姬長孔完全沒有了第一年的窘迫和躊躇。當他再次來到梅地亞中心的時候,身邊早已經被一大批媒體簇擁。春風得意的他說下了那句當時流傳甚廣的話:“去年我們開進去的是桑塔納,開出來的是豪華奧迪。今年我們開進去一輛奔馳,爭取開出來一輛加長林肯。”

當年央視標王“秦池”酒沉浮錄

得標王者得“天下”,很快大家都明白這其中的價值,只要拿下標王,就只管坐等得利。所以這一屆的標王爭奪更加激烈,廣東愛多VCD—口氣喊出8200 萬元,超出去年秦池1000 多萬元。這家只有兩週歲的企業第一次在梅地亞中心亮相,就超越了前人的標杆。隨後,春蘭空調報出1.68 億元,然而,僅僅過了幾分鐘,廣東樂百氏將價格提到了1.99億元。就在很多人都以為比賽已經結束的時候。山東白酒金貴酒廠爆出2.1 億元,這也是中國廣告報價第一次突破兩億元。緊接著山東齊民思酒廠將價格刷新到了2.2億元,這些酒廠都想效仿去年的秦池酒廠等待著一鳴驚人走向巔峰。就在競標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時,全場都安靜了。大家將目光放在了前一任“標王”姬長孔的臉上,因為大家都知道姬長孔一直還沒說話!

“臨駒秦池3億2121萬1800元”!姬長孔的報價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最終“秦池”再一次拿下了這一屆央視的“標王”稱號!

事後記者問過姬長孔,為什麼會給出這個特別的價格,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嗎?他笑笑說道:這是我的手機號碼。想想雖然有些荒誕不經,但是秦池最終還是拿下了這一屆標王。

當年央視標王“秦池”酒沉浮錄


三輛奔馳

1995年年末秦池首奪中央電視臺“標王”之後,北京《是與非》雜誌社的一位記者曾前往秦池集團採訪,回來後,他給我帶來一組秦池的照片,看過照片,我說:“秦池不怎麼樣嘛 ”他也說“:是不怎麼樣 ”。時隔一年,1996年末,秦池又以3.2億元再奪廣告“標王”,《中國青年報》的一位記者也去採訪,回來後,他卻跟我說“:秦池很漂亮,你應該去看一看“。於是,我就去了這個“標王”的“老營”。

秦池給我最初的感覺是眼前一亮:兩座外牆鑲滿藍色玻璃的辦公大樓並肩而立,顯得頗有氣派。廠區很乾淨,道路一邊豎立一塊十分醒目的標牌:“禁止吸菸,違者罰款1000元。”辦公樓內的鋼質樓梯扶手還閃著光亮,房門上的漆是新的,屋裡的辦公傢俱也是新的……就在筆者抵達秦池的當天,集團花費360萬元左右買的三輛“奔馳”轎車也已到廠。

以上是中國經營報記者的親眼所見,可以想象的出那個年代能一口氣買下價值360萬的三輛奔馳,那可不是一般的牛。

成也造名敗也造名

1997年金融風暴襲擊亞洲。正是在這個大環境下,那些超速發展而對風險毫無預警的著名企業都因各種不同的原因發生雪崩,該年度成了企業史上的一個“崩塌之年”。

作為一個縣城企業,秦池喊出3.2億的天價遭到了質疑。1997年1月,當姬長孔興沖沖地赴北京領“中國企業形象最佳單位”獎的時候,《經濟參考報》刊出一條爆炸性新聞:秦池在山東的基地每年只能生產3000噸原酒,根本無法滿足市場的翻番增加,該廠從四川一些酒廠大量收購原酒,運回山東後進行“勾兌”。

針對秦池酒對外宣佈的15億銷售額年產量,《經濟參考報》的記者們對“秦池”做了明察暗訪後發現,“秦池”的產能實際只有3000噸,為了解決產能不足問題,“秦池”私下找了很多供應商為他們供酒,其中很多還是“勾兌”酒。這些品質良莠不齊的酒最後都被打上“秦池”的品牌銷往全國。

1996年的12月末,《經濟參考報》連續發了4篇系列報道,第一篇是《霧裡看花訪秦池》就臨朐縣人人集資為秦池做廣告,家家為秦池酒灌裝等提出質疑;第二篇《川酒滾滾流秦池》報道大量的四川散裝白酒被秦池大量收購。後來又發表了兩篇《秦池方式是與非》《廣告業酒氣沖天》,分析了秦池獨到的銷售模式,先通過廣告來打開預期市場而不是通過產品,還分析了秦池那種現在稱之為“外包”的東西,內容大多是負面的。

報道秦池沿川藏公路兩側收購散酒勾兌“秦池”的事蹟,其中影響最大的一篇就是《川酒滾滾流秦池》,指出秦池酒系大量收取沿川藏公路兩側的散酒勾兌而成。四川人更是藉機廣泛傳播:“魯酒是拿川酒勾兌的,川酒質量更高。”各地的轉載、討論對於秦池來說猶如雪上加霜,使剛樹立的“秦池”形象遭受了巨大的損害。

伴隨著秦池“一代標王”的隕落;伴隨著那個電視廣告大戰造就的中國“賣酒大幕”的緩緩閉幕;伴隨著曾經在90年代風光無限的魯酒成為眾矢之的,曾經攪動中國白酒市場並叱吒風雲的魯酒旋即進入低谷。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1996年曾經進入全國白酒企業收入前十名的秦池、蘭陵、景芝、孔府家四家魯酒在接下來的日子來都經歷了一個沉浮的時期,現在蘭陵和景芝的還可以。

當年最風光的就是秦池,現在最落敗的也是秦池。成也標王,敗也標王,當然對於標王也有很多的說法,說那3億多的廣告費,秦池並沒有完全付給中央電視臺,當然這些都已經成了過眼雲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