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菜土壤結板怎麼辦?

周惠由


在農村裡有種過菜的應該都知道,我們在種植蔬菜時基本上都是選擇那些土壤比較疏鬆肥力排水好的地來種菜,用疏鬆的土壤來種菜有利於蔬菜的根系的生長,更好的吸收養分,這樣種出來的菜它的品質相對來說也會更好,那麼題主問的,種菜的土壤板結了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土壤會出現板結是因為土壤中所含的有機質下降了,當土壤中的有機質變少後就沒有那麼疏鬆,變的比較硬,它的透氣性也會降低,如果用這種板結的土壤來種菜,那麼它會影響到蔬菜根系的生長,所以我們要給板結的土壤增加有機質。



種菜的地板結了,一是我們可以對菜地進行深翻,然後施用經過腐熟後的農家肥,土雜肥,草木灰,有機肥,在進行重新整地做畦,二是可以在菜地裡堆上雜草用土蓋著,讓它發酵腐熟,這樣也可以增加土壤裡的有機質。



三是可以在原來的菜地上在蓋上一層疏鬆肥力好的土壤也可以,多施有機肥,慢慢的底下的土也會變的疏鬆了,我們在種植蔬菜時儘量多使用有機肥,科學施肥,合理的進行肥水方面的管理,以上是農友個人對種菜地土壤板結怎麼辦的一些看法。

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農友君


土壤有的是蓬鬆土質,有的是結板土質。一般蓬鬆的土質種莊稼長勢快,發蔸也快。結板的上質種莊稼不變,有的地下根莖還會因透氣不良導致黴變,腐爛,使莊稼死掉。遇到種菜的土壤板結怎麼辦呢?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解決,具體如下。

什麼是結板的土質

結板的土質都很硬,含沙質較少,黏土多。土壤黏性強,土壤之間密度大,不透水不透氣。這種土壤種什麼收成都差,需要我們人工改善它的土質,使其種的作物有收成。



深挖深翻土地

  • 種菜結板的土質,需種之前把它深挖深翻一遍。人們一鋤挖下去,土塊不會碎,而是一大塊黏在一起,整塊隨鋤頭翻動起來,水分很足,有時還會黏在鋤頭上,讓人們翻地的時候很是費時費力。翻完應把土地起好圍溝和壟溝,方便它瀝水。
  • 讓翻完的土壤自然風乾幾天,如果有大太陽暴曬更好。讓土壤的水份蒸發部分,觀察土壤變成灰白色,用鋤頭把土地再深挖深翻一遍,再自然風乾幾天,土壤土質就會變得比先前蓬鬆了。


撒上草木灰

在風乾的土地上撒上發酵腐熟的草木灰,一般畝撒草木灰1000-1500公斤左右,再把土塊精耕細耙平整。草木灰有改良板結土質的作用,讓土壤變得更加蓬鬆,還有增加土壤肥力,讓土地含肥量更高。


少用化肥

土壤變得板結,與長期使用化肥而少用或者沒有農家肥有關。至從有了化肥後,人們都很少用農家肥了,因為農家肥麻煩,而且起效慢,人們都用化肥代替農家肥了。化肥使用方便,起效快,但長期使用化肥的結果,會使原本蓬鬆的土質變得板結,失去有機質含量。

以上就是種菜的土質板結,人們人工改善它土質的方法。建議大家無論種菜和種莊稼,都要以農家肥和化肥搭配使用,做到科學施肥,儘量減少土質板結的情況。

關注【留守傅姐】,讓你瞭解農村種莊稼、種菜的日常生活

留守傅姐


在農業生產中,土壤板結是經常遇到的頭疼問題,單純一個土壤板結問題,就會給農業生產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農村的菜園子是農民精選的“風水寶地”,雖然菜園子面積不大,但是它能夠為人們節省很多買菜的開支,也減少了飲食上的很多麻煩,但是如果菜園子面臨土壤板結問題,恰恰也會給人們帶來很多煩惱和麻煩。

土壤板結從外在上看就是土壤變硬,成塊狀結構,從內在上說是土壤有機質含量低、土壤結構被破壞,土壤保水非能力差以及通透性能力降低。

不管是黃瓜、西紅柿、辣椒還是茄子,這些菜園子裡的蔬菜,影響它們生長、結果的有溫度、光照,也有水分、肥力、土壤。而土壤板結就跟水分、土壤、肥力密切相關,如果土壤板結,那麼很多蔬菜生長、結果所需的條件就達不到,自然而然的會影響蔬菜的豐產。

華哥家周圍都是水稻田,為了避免水稻灌溉對菜園子的影響,華哥的爸媽特意從別的地方運土把菜園子墊高,而且還精選的“優質土壤”,沒想到避免了這個問題又出現了那個問題,去年菜園子土壤板結比較嚴重,蔬菜長勢不好,影響了蔬菜的結果,後來還要從集鎮買菜。

其實土壤板結,從實際蔬菜種植過程來看,主要有人為原因和自然原因形成,其中人為原因是最主要的,下面我們具體來看:

人為原因:

一是不合理灌溉。華哥家的菜園子土壤板結主要是這個原因。遇到高溫天氣,看到秧苗乾旱的不成樣子了,於是便採取大水漫灌的方式,試圖一下子解決乾旱問題,這樣的大水漫灌往往容易造成土壤表層板結,團粒結構找到破壞。

二是過度使用化肥。偏施氮磷鉀,一味的想促進蔬菜的生長,沒想到用量過度,有機質下降,氮磷鉀元素過多,破壞土壤的結構,使土壤板結。沒辦法,肥料都是種植水稻、小麥時剩下的,錢都花了,想著放在那裡會揮發,不如多用點在蔬菜上。

三是塑料產品的汙染。不像過去了,育苗或者定值秧苗都使用稻草之類的,那樣還可以轉化為有機肥,滲透到土壤裡。現在種菜都用塑料薄膜了,等到秧苗長大時,如果塑料薄膜不能清理完甚至根本就沒有清理,在土壤中就無法分解,而且會長期存在,這樣也會造成土壤板結。

四是土壤翻耕不合理。如果使用機械往往會導致土壤翻耕太深,如果人工用鍬挖,又容易太淺,太深或者太淺都容易破壞土壤結構,使土壤板結。

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主要是下暴雨,導致土壤的表層的小顆粒被雨水沖走,導致土壤機構被破壞。

針對以上原因,我們在實際種植中如何來防治土壤板結呢?

一是要進行合理灌溉。不論何時,切忌大水漫灌,給菜園子澆水講究的是澆水的頻率和時間,需要把握的是“量少次多”,當然儘量不要用自來水或生活用水灌溉。

二是科學合理使用肥料。肥料的使用首先要有針對性,缺什麼補什麼,其次要把握量,不可用量過大,最後要注意合理搭配,使用氮磷鉀,也要農家肥。

三是加強菜園子管理。對於菜園子裡使用過的塑料薄膜、塑料袋、藥瓶要及時清理,防治在土壤中慢慢累積,最後無法分解,遇到暴雨天氣,要及時排澇。

四是土壤翻耕要適當。一般來說,對土壤翻耕達到35公分左右最合適,太淺或者太深都會對土壤產生不利影響。

五是適當鬆土。如果遇到土壤板結,可以適當用工具進行鬆土,保持土壤的通透性,然後在鬆土之後輕澆一遍水,增加土壤的粘性。有條件的話可以放一些蚯蚓,通過蚯蚓了緩解土壤板結症狀。

總之,土壤板結主要是由人為原因想成的,防治的措施主要圍繞人們生產活動中的一些不良習慣來進行改進。


華哥的三農


為啥選擇牛糞呢?牛糞是畜類肥料裡含有機質最高的肥料,因為牛所吃的飼料主要以草料為主,這相當於用牛的消化系統幫著堆肥,從而省去了我們自己堆肥。採用牛糞添加法,牛糞一定要選用腐熟好的,以免裡面含有蟲卵,牛糞的使用比例可以採用1:1的方式,即一份園土對應1份牛糞,將兩者直接混合,然後反覆攪拌均勻,這樣牛糞在土壤中會形成很多小的空隙,增加土壤透氣性,達到一直土壤板結的目的。而且牛糞跟其他肥料不一樣,基本沒啥臭味兒,陽臺種菜使用這種方法非常適合。

陽臺種菜配土要求

由於各種植物對養分的需要量,耐酸、鹼的程度,排水通氣等要求不同,配製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對培養土的基本要求應掌握以下幾個原則:①具有適當比例的養分,包括氮、磷、鉀等微量元素;②要求疏鬆、通氣及排水良好;③無危害花木生長的病蟲害和其他有害物質,如蟲蛹等;④除去草根、石礫等雜物,過篩和進行一般性消毒,如在日光下曝曬或加熱蒸焙等。

陽臺種菜配土方法

葉類蔬菜用土:60%園土+30%腐葉土+10%蛭石類;薯類蔬菜用土:40%園土+30%腐葉土+20%堆肥+10%蛭石類;果實類蔬菜用土:50%園土+40%腐葉土+10%蛭石類;根菜類用土:50%園土+30%腐葉土+20%蛭石類。以上就是小葉的見解,歡迎大家留言補充,關注私家陽臺菜園,和小葉一起學種菜!

<strong>


私家陽臺菜園


陽臺種菜是很方便,但是肥水補充和土壤翻新,都很重要的。防治土壤板結才能保障蔬菜的長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朋友都住上了樓房,在陽臺上種菜即是一種時尚,也是一種便捷。這樣提高了房屋空間的利用率,又方便了採摘蔬菜。

利用廢棄的盆盆罐罐裝上土往陽臺一放,種點辣椒、韭菜或蔥蒜之類的蔬菜,連買菜的錢都省了不少,非常划算。而往往種植不當,土壤就會板結導致蔬菜萎蔫。關於陽臺種菜,還是有講究的。

1、分析土壤板結的原因。

根據蔬菜生長的要素逐一排查,可以從土壤、水分、養分和溫度等主要方面著手。土壤常年不更換、有機質不足是板結的一大原因,澆水過量、過少也容易板結,長期單一的使用一種肥料會破壞土壤的性能,日照強烈、溫度太高也會加速土壤水分蒸騰形成板結。

2、改善陽臺種菜的小氣候環境。

陽臺種菜類似於盆栽種植,同樣物種的種植在農田和盆栽都是很難達到完全一致的效果。畢竟陽臺種菜沒有空間的優勢,而空間就限制了水分、養分貯存。陽臺開闊的話可以使用稍微大一些的盆進行種植,定期、定量的灑水,依照菜品的生長物候期或每次採摘後適量的施肥,季節性的鬆土也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酷暑、嚴寒時候做好防曬和防凍的防護。只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人為改善陽臺種菜的小氣候環境,土壤才不會板結,蔬菜才能長得更好。

3、陽臺栽種對蔬菜的選擇性。

在陽臺上種菜是有選擇性的,並不是所有的菜都能種植。以植株矮小,根系不要太發達,抗逆性較強且多葉型的蔬菜為宜,藤蔓生長的就儘量不要種植。受陽臺和栽種盆空間的制約,植株高大和藤蔓型蔬菜就會佔用很大的空間,同時肥水也將難以滿足;根系太發達也難以保障土壤的空間並過量吸收養分,都很容易導致土壤板結;選擇多葉型蔬菜種植也是為了減少土壤表層的陽光直射,降低溫度,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土壤板結現象。





柳姐在農村


陽臺種菜,土壤板結怎麼辦?

土壤是由各種顆粒狀礦物質、有機物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那麼富含這麼多元素的土壤,在陽臺上種上蔬菜後為什麼就板結了呢?

個人認為,一是土壤本身質地黏重,黏粒含量較多。由於在陽臺這個特殊環境裡面種菜,土層肯定不厚,這就導致了土壤中毛細管孔隙少、透氣、透水性能差。陽臺又是陽光充足的地方,這樣土壤的表面就容易結皮。二是由於在陽臺上種菜,不便使用有利於土壤鬆軟的農家肥,導致了土壤裡腐植質不足,出現了有機物質含量偏低,酸鹼度失衡。從而導致了土壤板結。

那麼,土壤板結怎麼辦呢?

一是自制腐殖質。可以將平時吃的魚蝦,特別是龍蝦的清除物均勻的深埋在泥土裡,但不要直接接觸蔬菜的根部,否則,魚、蝦的清除物腐爛發酵的時候會燒傷菜的根。土壤是鬆軟了,可蔬菜受傷了,那真叫事與願違。

二是將吃剩下的啤酒、過期的牛奶、酸奶等,放在陽光下曬一兩天,然後兌水澆土,久而久之,土壤的酸鹼度就得到了改善。還可以選擇不含鹽分的醋兌水澆土。

三是直接購買富含腐殖酸水溶肥料稀釋後澆菜和土,這不僅能使蔬菜葉綠、果實肥大,而且極大的改善了土壤。醫用過期的氨基酸也有同樣的效果。

說句題外話,陽臺種植蔬菜面積肯定有限,那麼我們可以自行製作土壤,將普通土運回,把雞蛋殼、花生殼(越陳越好)、螺螄殼等等砸碎,與普通土一起拌勻即可。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一點點幫助。





筆之歌


我們看一下自然界中的土壤結板情況,斜面的山坡你總尋找不到一塊很板結土地,水庫,池塘乾涸後,都看到結板的土壤。這裡面有水原因很大,長期過溼的土壤使內含鹽質化合物析出,當水分失去後,鹽質與細土沉澱在表面形成一層硬粘板塊。

種菜的土地我們都知道,所有蔬菜種植地比山上凸凹不平都是很平整的,而且需水量很大,不但易積水,而且人們還常常澆水。這一點都還好一些,問題是現在種菜不象山上由自然落葉,莖幹腐爛形成有機肥力,許多滲施一些化肥,所有化肥都是無機鹽化合物,通過水解被我所種植蔬菜所吸收,而每次追施都是種植物不能完全吸收,有遺留,這些遺留無機鹽在乾乾溼溼下不斷析出,形成粘合結晶,固附著周圍土壤這就使土壤板結成塊。



怎麼辦?

1,最快的辦法當然是將深處沒有板結土壤翻出來,兩相混合,或別處裝來沒有板結土壤直接覆蓋,這是暫緩之舉,但實用,廢工,廢時少。

2,將菜地挖出挖水溝,自然休耕一年,生長出野草埋入溝裡腐爛,經土壤中發酵,既增加有幾肥,生長的野草植物因未經人類訓化的根部比我們種植菜系統穿透能力強許多。也能將部分無機鹽吸收和散開,使土壤蔬松。



3,翻耕後多使用有機肥,或在未種植作物時,直接施用未發酵有機肥埋入,等發酵後再種植作物。

4,直接在翻耕後,使用高溫火苗燃燒過土壤,這樣土壤會疏鬆起來。


老艾葉


種菜土壤板結怎麼辦?

土壤板結現在在國內許多種植業區域普遍存在,如果說是那些“老生常談”的理由,似乎無法說服所有人。

無論是自然條件因素、還是施肥用藥等的影響,似乎“專家”、種植者都想了大量辦法,解決土壤板結問題。所提出的建議,應該很大一部分都是靠譜的。

為什麼現在還是在不斷出現這類問題呢? 本人在這裡提點自己的看法,供參考。

1、土壤板結是人的思維所致。

a、對化學制品從拒絕到接受,再到迷信。

化肥、農藥的大量引入,在我國種植業不過是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事情。

在有機質相對豐富的土壤環境基礎上,施用化肥,顯示出明顯的增產效果。於是,農業生產者以極大的熱情推進化肥農藥的使用。這個時候,沒有哪位專家指出其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也沒有哪位專家研究其副作用。

於是,大量的“豐收信息”、“增產信息”,激勵著種植業不斷增加化學制品的投入。對化肥農藥的迷信,使種植業從業人員忘記了幾十年前還在大量使用的“廄肥”、“堆肥”、“漚肥”等有機肥。

這種做法,不能說是化學制品的錯,而更應該說的是“人們對高產的持續而片面的追求”所致;是我們對一個生物體系沒有全面認識所致。




b、土壤板結是“農業專家”的失職。

土壤是整個自然界中重要的子系統之一。既然是一個系統,當其中一個或幾個配置改變後,其它的系統配置也必須要相應調整。否則,這個系統就要失調,就會發生問題。

可惜,我們對自然界的認知膚淺、以及我們對系統科學概念的無知,導致了諸如“土壤板結”、“土壤微生物失衡”等等不良現象,以致種植業出現投入邊際效益遞減的後果。

這些知識需要誰來告訴我們呢?當然是“農業專家”們,這裡包括農業科研部門的研究成果轉化和應用,也包括農業推广部門的技術培訓、推廣和服務。

現在的現實情況是,更多的“推廣”、“培訓”工作是“企業”完成的。既然是企業行為,產品的不利影響,即使在宣講時涉及,也會被淡化。




c、主管人員的短期行為,加劇了土壤板結。

對種植業產量增長的要求,是種植業主管人員(無論是行政管理人員,還是農業企業主管)直接的考核指標。 短期考核目標無法達成,現實的結果就是可能遭到“免職”。

因此,在過去幾十年間,隨著“增產”思維的主導作用,土壤板結現象也在不斷增加。這種現象不會沒人看到,但是“短時間內需要增產”的考核指標,不斷“鞭策”著主管們採取短期行為處理。



2、影響土壤板結的因素

簡單地說,土壤變硬或板結的原因,就是土壤表層因缺乏有機質,結構不良。當出現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土壤結構破壞、土粒分散,乾燥後受內聚力作用使土面變硬。

大家都知道,土壤的團粒結構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土壤團粒結構的破壞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造成土壤板結。

3、改善土壤板結的原則

改善土壤板結的措施,“專家們”提出了許多建議,本人不想在這裡“炒冷飯”。但想明確一個原則,或者叫“思維方向”:

改善土壤板結,應遵循“土壤生態”的系統原則,即從包含土壤化學、土壤微生物等在內的土壤生態系統出發,採取物理、化學、生物等多種技術集成配合。

實際上,這是遵循自然、技術、經濟協調配合的原則。堅持這個原則,改善種菜土壤板結,或是改善其它作物種植的土壤板結問題,都是可行,而且會效果明顯。

以上為個人觀點,敬請指正。這裡是農牧生態循環實踐者,感謝關注。歡迎留言、討論、交流。


農牧生態循環實踐者


土壤板結是由很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比如土壤質地為粘性土壤、耕作層淺、長期使用化學肥料(尤其是長期過量使用硝酸鉀)、缺少有機質等,其次有害物質的積累、塑料製品的積澱、自然災害造成的水土流失等現象同樣也會導致土壤板結。

要做好土壤板結的改良,主要應該從增施有機肥料,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著手,其實上述原因不論是因為哪一種原因造成的土壤板結,歸根結底都是因為不同的原因造成的土壤有機質含量的降低或者是其它化學物質的形成才導致了土壤的板結,所以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是解決土壤板結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提高土壤有機質的方法有很多,目前最主要的方法一個是田間大量使用經過腐熟發酵農家糞肥,其次是秸稈還田、第三是使用商品有機肥、生物菌肥等來增加田間的有機質含量;尤其是近幾年農民大量的農作物秸稈直接還田,從根本上解決了大田作物種植土壤板結的問題;但是由於過量的秸稈還田導致土壤通風透氣性太高,也造成了冬小麥因為凍害不能正常越冬,夏播玉米因為秸稈中的蟲害過多造成缺苗斷壠等現象,所以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優點同樣也存在缺點,所以不管採取什麼方法都要科學合理。

種菜不同於大田作物,秸稈還田比較難,而且種菜使用塑料薄膜、使用化學肥料比較多,年復一年菜園中積澱了大量的塑料殘留和因為使用化學肥料產生的其他化學物質,比如說因為過量使用硝酸鉀而與土壤中的鈣結合產生的硝酸鈣,這些都是導致土壤板結的罪魁禍首,所以種菜前一定要根據田間的現狀做好以下幾點。

一個是徹底清除田間幾點的廢舊塑料薄膜,將這些薄膜帶出田間進行處理。第二是採用有機肥無機肥相結合的施肥方法,增加有機肥的使用量,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第三是合理進行土壤翻耕,翻耕深度在25-30釐米,不能太淺也不要過深。第四是合理灌溉,做到田間旱能澆澇能排,澆水不積水,排水能保水。


人已醉夢難醒


陽臺是人們房屋的一部分,這一部分大多都凸出於牆體,光照、通風、透氣都有很大的優勢,用來養花或種菜都不錯。但是,在陽臺種菜時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時間久了土壤容易板結,造成種的菜生長不良,那麼怎麼辦呢?給大家介紹一種簡單的解決辦法。

對於有經驗的人來說,解決土壤板結的辦法就是換土。在換土時,首先要準備一個網眼比較細的篩子,在地上鋪上可以收集土的物品,然後把陽臺種菜的土挖出來放到篩子上,晃動篩子讓篩子裡邊的土掉落到地上鋪的物品上。

最後把留在篩子裡的一些小石頭,還沒有腐爛的植物根系、葉子等雜物丟掉,把篩下的土用小鏟子碾碎。碾碎的土要進行消毒,可以放在有陽光的地方暴曬,或是購買專門用於園藝土壤消毒的消毒劑,按照說明書介紹的方法使用即可。

土壤消毒完成之後,按照3:1的比例摻入新土,然後把配製完成的土放回原處,就可以繼續用來種菜了。這裡所說的新土,指的是從外收集到的土,我一般的是到農村的山上,找樹林茂盛的地方,挖取樹下的落葉土,這種土鬆軟、肥沃,可以專門單獨用於陽臺種菜用土,也可以摻入舊土使用。當然,沒有條件的也可以在網上購買土壤使用。

通過以上簡單幾步,不僅可以輕鬆解決陽臺種菜土壤板結的問題,同時還對土壤進行了消毒,殺滅了病菌,也消除了土壤聽雜質,耐用補充了新土,也相當於補充了土壤中的營養物質,有利於蔬菜的生長,取得了一舉多得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