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魯迅和譚嗣同誰更偉大?為什麼?

談吐社


不能說誰更偉大。魯迅和譚嗣同都是偉大人物,他倆的偉大之處各不同,魯迅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戰場在文藝戰線上。譚嗣同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維新改革派人士。主要戰場在維新變法上。他們的戰場各不同,偉大各不同。

(一)

魯迅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毛主席說: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譚嗣同 是一位站在時代前列的熱衷於改革不計個人得失偉大的政治家。他臨危不懼,崐視死如歸,千方百計關懷同志,認識到變法必須流血,超越了歷史上主張革新崐的政治家的認識。 但他把變法的希望寄託在皇上身上,希望來一個“自上而下”的社會改革,崐至死認為要保“變法”事業必須先保皇帝,而不依靠廣大人民。他以自己的鮮崐血來促進維新運動和國家昌盛,是同他“酬聖主”的思想聯繫在一起的,所以崐歷史發展恰與他的願望相反,他的流血不是宣告改良運動的再興,而是宣告改良運動的結束,這就是他的階級侷限性。

譚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33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


王松林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譚嗣同是留名青史的革命志士。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是後世敬仰的文學大家。

譚嗣同拒絕逃亡,決心用自己的死亡喚醒國人;魯迅抨擊黑暗,解剖國人的靈魂:從這一點來看,他們兩位殊途同歸。

曾經有人質疑魯迅的“革命家”稱號,理由是魯迅沒上過戰場,沒跟反動勢力正面交鋒過:很顯然,這種見解連譁眾取寵都不夠格。拿當前的“戰疫”來說,醫護人員衝鋒在第一線,是英雄,企業家踴躍捐款,志願者築起一道道防線,他們同樣是英雄。

同理,雷鋒的奉獻精神值得大家學習,錢學森放棄了國外的優越生活,為國鑄劍,他們兩個誰更偉大?在偉人面前,我們先要學會低頭,而不是對其評頭論足。


上頭派掌門


魯迅先生被譽為“民族魂”。我想這句話便能很好的概括魯迅先生所做的貢獻。

拋開其他不談,魯迅先生在文學上的造詣便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記得高中語文老師跟我們講《紀念劉和珍君》這篇文章的第一段就整整用了倆節課。對於魯迅先生的文章,如果我們不仔細揣摩,確實很難理解其中的含義。我至今還記得高中這位學識淵博的老師跟我們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們能讀懂魯迅先生的文章,那讀其他人的文章就基本不成問題了”。

當代有很多作家對魯迅先生的評價褒貶不一。個人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求同存異。與其關注對他人的評價不如靜下心來多讀。 譚嗣同是中國近代史的一顆彗星。彗星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卻通過燃燒自己的方式,來發出耀眼的光輝,去漆黑整個夜空。譚嗣同的一生只有三十三年,而其中最得意的階段,又僅僅包括維新變法的一百天左右。但是,他就是在這非常有限的時間裡,集中表現出了中國的士這個階層目光高遠、仗義直言、敢做敢當、捨身取義的全部優秀品質。

有不少人認為“崖山之後無中華”,確實,明朝以後君主專制主義的空前強化,八股取士制度對知識分子思想和創造性的禁錮,以及清朝時期中原奴才哲學的盛行,讓社會上相當多的人,尤其是中上層人士主動或不自覺地選擇了明哲保身與崇尚清談。但是在1840年以後,隨著列強侵略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人逐漸認識到民族危機的深重和根源,重新主動投入到改革的洪流中。

戊戌變法的主要領導者當中,有兩個人物最值得崇敬。一位是梁啟超,一輩子始終致力於傳播先進理念,不遺餘力地與各種腐朽沒落勢力作鬥爭,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長達數十年執中國近代思想界之牛耳。另一位就是譚嗣同,用畢生的精力和全部的能力,推動著十分沉重的中國歷史向前進,並且在最後用鳳凰涅槃的方式,創造了數千年來所延續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理想主義的新高峰。

譚嗣同在戰術上沒有獲得真正的成功,但是在戰略層面,他和他的戰友們讓中國已沉悶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風氣為之一新,開闢了一個勇於打破成規,積極銳意進取,主動探索創新,大刀闊斧改革的新時代。

黃浚在其著作《花隨人聖庵摭憶》中寫道:“譚在獄中,意氣自若,終日繞行室中,拾地上煤屑,就粉牆作書,問何為?笑曰:作詩耳。”短短三十二個字,讓英雄的豪氣躍然紙上。譚嗣同臨刑前,在獄中牆壁上留下一首絕命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可見,他是希望通過自我犧牲,來換取整個民族的覺醒,以一腔熱血,徹底洗刷汙濁的國家。

表面上看,慈禧之流在當時是暫時勝利了,但大量的史料表明,其內心是相當自卑和恐懼的。據說行刑之時,慈禧的親信,名字威風八面的剛毅,都不敢正視準備迎接死亡的六君子。譚嗣同當著眾人面,喊著剛毅的名字,要求其過來記下自己的遺言,結果剛毅嚇得趕緊背過了臉去。譚嗣同最後的呼聲只有十六個字:“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可以想象,當時的剛毅聽到這句吶喊的時候,估計全身都嚇得發抖呢。

譚嗣同遇害後,康有為在海外寫下這樣的輓聯:“有為安有為哉?復生不復生。




早上煙火


魯迅和譚嗣同誰更偉大?

我覺得,他們都是在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在努力,不惜自身,他們是一樣偉大的。都是偉大的愛國者!

譚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為了國家的強盛,東奔西走,最終因為參加變法被殺害了!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他對國家和民族的貢獻,他是有著一顆強國強種的心,可稱的上是變法圖強的先行者!

魯迅先生我們更熟知,是享譽世界的文學大家。用一支筆桿子和黑暗的社會鬥爭,面對隨時被反動派暗殺的危險,也是鐵骨錚錚!魯迅的文章和思想,對五四運動後的中國社會文化思想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毛主席評論說“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可見先生的影響。

但是,討論誰更偉大這方面來說,我覺得他們是一樣的;一個將軍和一個士兵同時去抗擊敵人,他們都一樣的偉大!

就像我們祖國面對這次疫情,醫生和護士都是一樣的戰士,他們也一樣偉大!


文人談墨客


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一面旗幟。

譚嗣同是維新運動的一面旗幟。

魯迅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心事浩渺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是他一生的寫照。

譚嗣同是——我自橫刀朝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短暫一生的寫照。

他們都是喚醒中華民族靈魂的先驅和楷模。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所以,他們都將被載入歷史史冊。


英皇騎士


毛澤東評價魯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並沒稱偉大的魯迅;有誰稱過偉大的潭嗣同。

不同時代的人,乾的不是相同事業,不能對比。這不是上秤稱分量,誰輕誰重。


古鏡5


都偉大!不過相比還是魯迅更偉大。譚嗣同除了留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視死如歸的豪邁,人們就想不起來他其他的事。魯迅以筆代刀的犀利批判精神,對國人的精神有者更大的震撼和洗滌!


南北朝故事123


個人認為:魯迅先生更偉大!魯迅先生致力喚醒國人覺醒,是精神覺醒,不能麻木。因為國人受到幾千年封建思想迫害,所以,先生拿起手中的筆,作為“投槍”、作為”匕首”,同固化封建社會作鬥爭。他的《吶喊》小說集就可見一斑。偉大的毛主席對於魯迅的評價就是更好的證明。“魯迅在中國的價值,據我看要算是中國的第一等聖人。孔夫子是封建社會的聖人,魯迅則是現代中國的聖人。”。至於題目中的譚嗣同就不在贅述了。你認為呢?


一路風景一路歌ZZH1


沒有可以比的,都是愛國志士仁人,魯迅先生的文章願意讀,魯迅先生更是我們民族的脊樑!


厚德載物健行天下


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拋頭顱灑熱血的有志人士,但更離不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前有呼籲,後有行動,才推動了社會的變革和發展。人類歷史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血淚史,血肉之軀換來短暫的社會安寧。請珍惜現在的新社會,再沒有跪地請安的奴才,再沒有殺人如兒戲的封建社會,再沒有欺壓女性的孔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