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而平凡的元代,卻盛開了書法之奇葩,是這樣嗎?大家怎麼看?

夢痕無忌


趙孟頫的書法藝術是元代的高峰,他是書法奇葩的代表書家之一。《元史》說:“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書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

趙孟頫是一個勤奮的書法家,曾學二王、李北海、柳公權等書法。明宋濂說他:"留心字學甚勤,羲獻帖凡臨數百過。″用筆深得古法,結構書寫精熟。楷書和行書尤佳。他善於模仿古人,用意極精密。

趙孟頫行書《窺清尊》,筆法精熟,遒勁秀美。(見圖)。

在繪畫上,趙孟頫開創了元代新畫風。

趙孟頫(1254一1322年),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


神韻軒書法


是啊!書法在北宋還是人才濟濟的時代,且不說蘇,黃,米,蔡開創宋一代的尚意書風,還有什麼蔡京,蔡卞,秦檜,更有最有才華的帝王的宋徽宗,其瘦金體閃耀千年至今還有大家師從其宗,宋徽宗的兒子高宗亦是個中高手啊!

到了南宋可憐了,絕頂高手好像沒有,張即之也算最有名氣了,但無法與北宋四家相提並論,還有吳琚是米芾的門徒,米友仁是米芾的兒子,陸游也能算一個,但是與其詩相比那是黯然失色啊!

正是在這個低迷的時刻,元的歷史翻開了篇章。在文壇領袖趙孟頫的倡導下,大元興起了復古的浪潮,趙孟頫是繼顏真卿之後的又以一位書法集大成者,其真,行,草,篆樣樣精通,真書更是名列四大楷書之末,不要小看這個未,你看看那三家除了大唐別的王朝還有嗎?再有就是鮮于樞,這個令趙孟頫終生都感到草書無法超越的草書名家,即使是在中國草書的歷史,也能進前五的存在。還有康裡巎巎這個蒙族書法家亦在中國書法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說短暫的元朝書法是北宋後最興盛的 時代不為過啊!


一笑貫長天


雖有“崖山之後無華夏”的說法,蒙古族打完天下後治理國家卻要靠漢人及漢文化,元文宗建了個“奎章閣”,專掌秘玩古物,他常幸奎章閣欣賞書法名畫,在他帶動之下書法一度出現興盛局面,產生了趙孟頫、鮮于樞等名家。

值得一提的是元朝出了趙孟頫這麼一位“篆籀分隸真行草諸體無不冠絕古今”的全能型書法大師,一洗北宋之後,南宋長時間以來沒有書法大家的頹廢局面,為元朝在書法史上奠定位了地位!

雖然趙孟頫的書風有點媚,但媚而不俗、媚而有度,筆畫圓潤和諧,結體端正秀麗,章法均衡整齊,極盡妍美之態!趙孟頫是書法史上承上啟下,不可或缺的人物!


正午楠夏


拋去歷史原因以及時代背景不談……趙孟頫,趙雍,趙奕,柯九思,鮮于樞,張雨,張晏,息齋道人,等等書家其文采畫學有的卻掩蓋了書法造詣……以敬仲柯九思作為例子,其書法遠成魏晉書風……取法歐陽率更,對蘇軾《天際烏雲貼》,黃庭堅《動靜帖》等等……頗具研究且經他堅定的書畫名跡流傳至今者頗多………《老人星賦》,《讀誅蚊賦詩》已成孤本……歷史的美好真實存在,只是沒有被我們發覺……


藝華文苑康博華


元代的畫、印,如宋元山水,元朱文的印,的確有一個高度,但是書法上除了趙孟頫,其它如鮮于樞、康裡巎巎等在歷史上已被其它朝代高手淹沒。而且元代的大家數量也是極少的,所以厚度不夠。並且也沒有像“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那樣,形成自己朝代的書風。


麗象開圖


中華文明到了元代,開始衰落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書法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儘管有趙孟頫六體皆擅的亮點,也有鮮于樞的草書的波瀾,還有康楊充滿個性的書寫。但是書法最核心的東西搞亂了。書法已經沒了法。我們看到趙體太媚了,鮮于樞太草了,楊維楨的書法已經滑倒了醜書。他們已經沒有能夠匹配唐宋大家的作品了。元代文化的奇葩是元曲而不是其他。


含真詩書畫


一花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書法只能代表和反映個人性格,愛好和社會發展的一個側面曾次。每個人的書法都有他的個性和特性你能理解嗎?難解難分這就是髙。


老何9151


元朝還真沒有幾個書法家。因為統治者不是漢人。重視程度不夠。比較有名的也只有趙孟頫一家了。

這個時期的曲賦倒是挺有名堂。


林溪弄墨


所謂時勢造英雄。元代歷史雖然較短,卻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論元代書法家歷史地位和影響力當屬趙孟頫。


蘆笛悠揚


元朝書壇的核心人物是趙孟頫 ,他所創立的楷書"趙體"與唐楷之歐體、顏體、柳體並稱四體,成為後代規摹的主要書體。元代著名書法家有:趙孟頫、鮮于樞、康裡巎巎、歐陽玄、危素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