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醫拾趣


古代名醫拾趣


古代名醫的醫術令後人神往不已。春秋戰國時有名醫緩和扁鵲;漢代有倉公、張仲景和華佗;唐代有孫思邈……下面說的幾件趣事,可以反映出他們高明的醫術。

晉景公病重,向秦國求醫。秦桓公就派緩去治病。緩還在路上的時候,晉景公夢見身上的疾病變化成兩個小孩。一個說:“那個醫生十分厲害,恐怕會傷害我們,我倆到哪裡去躲避他呢?”另一個說:“我們躲到肓的上邊,膏的下邊,他能拿我們怎麼樣?”醫生到來,看完病,得出結論說:“您這病不能治了,在肓的上邊,膏的下邊,灸法不能用,針刺夠不著,藥力達不到這裡。不能治了。”晉景公感嘆說:“真是個好醫生啊!”優厚地賞賜他禮品,讓他回去了。這就是成語“病入膏肓”的來歷。

“諱疾忌醫”這一成語來自扁鵲。扁鵲遊歷各國,這日來到蔡國,見到了蔡桓公。說道:“您有病在肌膚,不進行治療將會加深。”蔡桓公說:“我沒有病。”扁鵲出去,桓公對身邊的人說:“醫生貪圖好處,想借著沒生病的人撈取功勞。”五天後,扁鵲再來拜見,說:“您的病已經到了血脈,還不治的話恐怕更加深了。”桓公說:“我沒有病。”扁鵲出來,桓公不高興。五天後,扁鵲又來拜見,說:“你的病到了腸胃,還不治的話,怕是沒救了。”桓公更不高興。五天後,扁鵲又來見,望見桓公便後退逃跑。桓公覺得奇怪,派人詢問其中的緣故,扁鵲說:“疾病處於皮膚,湯藥和熨帖的效力能夠達到;在血脈,針石的作用能夠達到;病在腸胃,藥酒的力量夠得著;病在骨髓,就是神仙也不能對它怎麼樣了。桓公的病現在已在骨髓,因此,我已是無能為力了。”幾天後,蔡桓公身患重病,派人去召扁鵲,扁鵲已經逃走了,桓公就死了。

再說一個有關華佗的故事。有一位郡守病了。華佗診斷後認為那人只要大怒病就會好。於是接受他很多財物卻不進行治療,不久又丟開他離去,並留下信辱罵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趕捕捉要殺掉華佗。郡守兒子知道這件事,囑咐那人不要去追。郡守憤怒極了,吐出幾升黑血,病就好了。正所謂藝高人膽大,一切都在運籌帷幄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