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就業繳15年的100%跟繳60%的25年,哪個划算些啊?

隨波逐浪9291


本身個人交社保就不是一個合算的方法,只是買個心安而已!如果從100%和60%之間要做一個選擇的話,那就選60%的吧!因為你所交的錢只有40%是自己的,60%劃給了統籌帳戶,但是領退休金時政府又會向低收入人員有所照顧,所以到時領到的退休金二者差別不大,但是所交的錢會多40%。


李偉明健康知足常樂


按照60%繳費25年,更划算些。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靈活就業者,繳費15年的100%,跟繳60%的25年,哪個划算一些?

一個是繳費年限短,但是繳費水平高,另外一個是繳費年限長,但是繳費水平低,哪個更划算一些呢?

我們來模擬計算一下,按照國家社保公共服務平臺的養老金測算功能,假設老王45歲參保,按照100%繳費15年到60歲退休,參保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5000元,未來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3%,未來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為5%,那麼15年後養老金是2092元。

假設老劉35歲參保,按照60%檔次繳費25年到60歲退休,參保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5000元,未來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3%,未來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為5%,那麼25年後養老金是3469元。

所以是按照60%繳費25年的養老金水平更高,更划算。

根據養老金計算公式,基礎養老金=(上年度平均工資+上年度平均工資×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按照100%繳費15年的基礎養老金=上年度平均工資×15%

按照60%繳費25年的基礎養老金=上年度平均工資×20%

所以即便是同一年退休,上年度平均工資相同,按照60%繳費25年到基礎養老金更高。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餘額÷計發月數

假設一直按照5000繳費基數繳費,那麼按照100%繳費15年的個人賬戶餘額是5000×100%×20%×40%×12×15=72000元

按照6%繳費15年的個人賬戶餘額是5000×60%×20%×40%×12×25=72000元

在不考慮個人記賬利率的情況下,個人賬戶餘額是一樣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也是一樣的。

總體來看,不管是同一年退休還是不同年度退休,繳費60%25年養老金更高一些,也更划算一些。

更多社保問題關注思之想之。歡迎點贊留言討論。


思之想之


【HR雜談】用數據為你揭開真相:對於養老金的話題,我們每個人都非常關心。尤其是靈活就業人員,因為每年承擔的養老保險費用在7000元左右(以大連為例),很多人都問繳納什麼檔次更划算一些,那麼跟著我看看這些數據吧:



情況1:靈活就業人員繳費100%檔次,15年。

情況2:靈活就業人員繳費60%檔次,25年。

這兩種情況比較,需要將前提條件擬定好,得出的結論才能更可靠一些。

1、基礎養老金=(全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全部繳費年限×1%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退休後,每月的養老金等於上述兩者之和。



情況1:員工老李,男,大連,沒有視同繳費年限,從2004年年初到2018年年底,整整繳費15年,全部按照100%的檔次來繳費,在2019年退休的時候,養老金大約有多少呢?


基礎養老金=(7299+7299*1)/2*15*1%=1095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57544/139=414元

因此,每個月養老金為兩者之和:1509元/月


員工老李,男,大連,沒有視同繳費年限,從1994年年初到2008年年底,整整繳費15年,全部按照100%的檔次來繳費,在2019年退休的時候,養老金大約有多少呢?



基礎養老金=(7299+7299*1)/2*15*1%=1095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18085/139=130元

因此,每個月養老金為兩者之和:1225元/月

情況2:員工老李,男,大連,沒有視同繳費年限,從1994年年初到2018年年底,整整繳費25年,全部按照60%的檔次來繳費,在2019年退休的時候,養老金大約有多少呢?



基礎養老金=(7299+7299*0.6)/2*25*1%=146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39310/139=283元

因此,每個月養老金為兩者之和:1743元/月



綜上所述,題主的問題便有了答案,那就是靈活就業人員繳費60%檔次,25年最划算,而且不到5年就可以“回本”,對於中低收入人群來說,是個非常好的養老保障,文中的數據均為大連市的歷年數據,供你參考。

如果文章對你有所幫助,請關注我,更多社保、退休乾貨等著你。


HR雜談


靈活就業繳15年的100%跟繳60%的25年,哪個划算些啊?

筆者認為肯定是60%檔次繳25年划算,在退休年齡和時間相同的情況下,影響退休待遇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個人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和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

首先,看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及影響因素

基礎養老金=社平工資*(1+個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在社平工資相同的情況下, 15年的100%檔的基礎養老金為社平工資* 0.15;25年的60%檔的基礎養老金為社平工資* 0.2,顯然25年60%檔划算。

其次看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公式及影響因素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139,顯然養老金多少取決於累計儲存額,累計儲存額取決於繳費金額、記賬利率等因素,這個需要具體模擬。

再次,模擬計算25年的60%檔靈活就業人員的養老金

筆者採用安徽省數據進行計算,假設某靈活就業人員從1994-2018年期間,以60%檔次連續繳納25年保費,2018年底退休,具體繳費和個人累計賬戶存儲額如下:


該靈活就業人員25年期間共交養老保險費用72003元,個人賬戶期末累計儲存額為48977.7元,基礎養老金=5661*0.2=1132元;個人賬戶養老金=48977.7/139=352元,月基本養老金為1484元。

最後,模擬計算15年的100%檔靈活就業人員的養老金

筆者採用安徽省數據進行計算,假設某靈活就業人員從2004-2018年期間,以100%檔次連續繳納15年保費,2018年底退休,具體繳費和個人累計賬戶存儲額如下:

該靈活就業人員15年期間共交養老保險費用108490元,個人賬戶期末累計儲存額為68257元,基礎養老金=5661*0.15=849元;個人賬戶養老金=68257.4/139=491元,月基本養老金為1340元。

綜上所述,靈活就業人員以60%繳納25年,總計少繳保費108490-72003=36487元,但是每月多領退休金1484-1340=144元,每年多領退休金144*12=1732元,顯然靈活就業人員以60%檔繳納25年划算。


才華有限菇娘


肯定是繳納60%的25年更划算啊。

靈活就業社保因為是保險費用個人全額負擔,所以,哪種繳費方式划算,是所有人都關心的事情。

下面由晶說社保為你深度解析“15年100%檔次”和“25年60%檔次”哪個更划算。

001

單純從繳費金額比較:

1. 因為每個地區每年的社會平均工資都不一樣,由此產生的繳費基數也不一樣,所以,在此,我們全部以青島市2019年繳費基數為例進行計算說明。(結果僅供參考,並非實際金額)。

2. 2019年青島市繳費基數100%為5449;60%為3629,靈活就業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20%。

3. 15年100%繳費金額為:5449*0.2*12*15=196164元

25年60%繳費金額為:3269*0.2*12*25=196140元

小結:兩種情況繳費總金額差別不大。

那麼,在繳費總金額差別不大的前提下,哪種情況養老金更高呢?

002

從養老金領取金額比較

1. 個人賬戶養老金:

因為繳費總額差不多,所以個人賬戶養老金也相差不大,繳費25年的,能利息略高些,在此忽略不計。

2.基礎養老金(以青島2019年同一年退休為例):

15年100%的:(5449+5449)/2*15*0.01=817元

25年60%的:(5449+3269)/2*25*0.01=1089.75元

小結:繳納25年60%的,比繳納15年100%的,每個月多272元。

003

從醫療保險待遇比較

我們都知道,社保繳費中,醫療保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部分人在繳納靈活就業社保中,是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一起繳納的。

1.醫療繳費年限規定:

醫療繳費年限全國不統一,但是各地區對於醫療保險的繳費年限規定,往往都比養老保險要長。 比如青島的規定是,女20年男25年,退休以後即可免繳費享受醫療報銷待遇。

2.醫療保險繳費金額比較:

因為醫療保險跟養老保險使用同一個繳費基數,醫療保險繳費比例是10.8%。

所以100%和60%基數每月繳費金額相比:

15年100%的:5449*0.108*12*15=105928.56元

25年60%的:3269*0.108*12*25=105915.60元

小結:兩種情況,醫療保險繳費總金額差別不大。

3. 醫療保險繳費待遇相比:

  • 15年100%的,因為繳費年限不夠,需要退休時一次性補繳至規定年限,女差5年,男差10年。

  • 青島市醫療補繳是以100%檔次為基準的,分別需要補繳:

女五年:5449*0.108*12*5=35309.52元

男十年:5449*0.108*12*10=70619.04元

  • 25年100%的,無論男女,醫療繳費年限都已經滿足,不必補繳任何費用,直接辦理退休,即可享受醫療報銷待遇。

小結:對於醫療保險來說,25年60%繳費檔次比15年100%繳費檔次,所繳納保險費總額一樣,但是待遇相差很多。

15年的必須要補繳女五年或男十年的醫療保險費,才可以在退休後享受醫療報銷待遇。

004 寫在最後的話

繳納25年60%檔次與15年100%檔次相比,繳費總金額相差不大,但是,

1)養老金要高的多

2)醫療繳費遇要差的多,25年60%檔次醫療繳費年限已滿足;而15年100%檔次要補繳女3萬或男7萬。

所以,通過比較得出,對於靈活就業社保來說,選擇25年60%的檔次更划算。


關注@晶說社保,十年社保工作經驗,為您深度解析社保各項政策,勞動法律法規,歡迎關注、諮詢!

晶說社保


如果以今年的社保價格,作為一個固定值,15年的100%跟25年的60%,算出來的結果的總額其實是一樣的。

但是實際在交費的時候,情況就沒有那麼簡單了,由於每年的物價都會上漲,所以很多城市每年都會調一次社保的基數。這兩年基本上每年都會漲一次。

假設每年社保基數漲3%。那麼15年就是1+1.03+1.03^2…+1.03^14≈18.6。按25年算就是0.6*(1+1.03+1.03^2…+1.03^24)≈21.9。可以看出來,複合增長的比例,會拉開最終所繳費用的差距。以每年上漲3%的費用來計算,可以多支付差不多18%,如果期間某幾年物價上漲特別厲害的情況下,那麼多支付的費用會更多。

不管物價上漲,厲害還是不厲害,只要物價呈現上漲的趨勢,並且社保基數有呈現上漲的趨勢,繳25的年限的費用一定是比繳15年的更多的。

但是這兩種繳費方式,得到的利益卻是一樣的。第2種方式卻要交更多的錢。並且以第1種方式交滿15年以後,如果繼續交錢,可以獲得更好的養老收益。

25年的這種方式,唯一的好處就是在短期內,繳費的壓力會比較小一些。


外語那點事


本題的實質是靈活就業養老金的待遇和哪些因素相關。在瞭解和哪些因素相關之前,我們先通過計算來比較一下到底哪種繳費模式,養老金領取得更多。

一 養老金的計算公式

靈活就業養老金的計發公式和職工養老保險的計發公式是一致的。現行的養老金待遇計發辦法非常複雜,但基本組成模式就是基礎養老金賬戶+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大家難以理解的就是基礎養老金公式中的“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如何計算的。因為靈活就業是參照在當地上年度社平工資60%至300%為基數選擇任一檔次繳費的,考慮到實際的收入水平有差異,因而每個單位的“本人繳費工資平均指數”就是在0.6至3之間選擇,收入高繳費指數就高,但不超過3。

舉例如下:假設張三在60歲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5000元,我們以此為依據來分別計算繳費15年/25年時能領取的養老金額度:

  1. 累計繳費年限為15年時的養老金: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0.6)÷2×15×1%=600元;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1.0)÷2×15×1%=750元;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3.0)÷2×15×1%=1500元。

  2. 累計繳費年限為25年時的養老金: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0.6)÷2×25×1%=1000元;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1.0)÷2×25×1%=1250元;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3.0)÷2×25×1%=2500元。

可見,僅就基礎養老金而言,按60%繳納25年已經比按100%繳納15年要多1/4。

再來看個人賬戶養老金:1*15=0.6*25。也就是在利率忽略不計基礎上,兩種繳費方式下,個人賬戶養老金基本是相等的。

因而,可以知道,靈活就業養老保險按60%繳費25年,比按100%繳費15年的養老金要多。

二 影響養老金待遇的因素

所以,我們可以據此總結出,影響養老金待遇的因素有這樣幾個:

  1. 退休年齡 不同的退休年齡,在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時候,所除以的計發月數是不同的。退休年齡越晚,計發月數越小,個人賬戶養老金可能算起來會略高一些。

  2. 繳費年限 繳費滿15年只是退休後享受養老金待遇的最低年限要求。繳費15年還是25年,會直接影響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因此,在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繳費年限盡量往長一點交。此外,因為醫療保險往往是捆綁養老保險繳費的,要想享受醫保,也必須將養老保險的繳費時間延長。


  3. 繳費檔次 繳費檔次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養老金計發中的實際繳費指數的高低(上述案例中的計算已經說明);如果經濟條件允許,還是建議選擇高一點的檔次繳費。並且,有些地區,政府對參加靈活就業人員社保是有補貼的。

  4. 退休時的社會平均工資 不同年份退休,當年的社平工資是不同的,計發養老金所依據的社平工資也不同。一般來說,社平工資是逐年上漲的。受此影響,首次計發養老金時,後面退休的會比前面退休的略高一些。

因此,瞭解了養老金待遇和哪些因素相關,我們在參加靈活就業社保的時候就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檔次,然後儘可能將繳費年限延長。這樣,既提高了將來養老金的領取水平,也能保證就醫時可以享受醫保報銷。


獨孤求白先森


後面直接上計算值。2015年以前養老金個人賬戶的利息非常低,因政策要求是利率不低於當期銀行一年期定期利率。各省和直轄市這10 多年來基本維持在2.0-3.5%之間。從2016年開始到現在2019年,養老金由國家養老基金統一運營管理,收益率大大提 高。記賬利率分別為8.31%、7.12%、8.29%、7.61%。所以現在繳納養老保險比以前要合算多。後面再算個人賬戶時候 就暫按7%來,通脹率按4%,已退休養老金上調也按4%。

現在你35歲,等45歲開始交養老保險工作15年。按社會平均工資5000來計,100%繳納。60歲退休養老金是3612.1元。

現在你35歲,開始交養老保險工作15年,50歲停繳10年。按社會平均工資5000來計,100%繳納。60歲退休養老金是4167.8元。

現在你35歲,開始交養老保險工作25年。按社會平均工資5000來計,60%繳納。60歲退休養老金是4537.3元。

綜合來說是越早交越合算,年限越長越合算。


影子520


路人蟻:聊社保,侃商保,說財經,專業答疑,感謝關注

1 首先我們的職工社保分為三個繳費基數,第一檔次的繳費基數是指數化工資300%,第二檔次是指數化工資100%。第三檔是指數化工資60%。題主是在問相同繳費年限下,最低檔次和次低檔次的繳費基數,哪個更划算。

2 其實社保作為福利保障制度,只有合適和匹配,談不上划算與否,和理財收益不同。每個人根據自己工資水平選擇適合自己檔次的就好,跟自己的收入和財務情況匹配。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選擇二檔繳費的積累的養老金會比較多,選擇最低檔次繳費的養老金積累自然比較低。

綜上:影響養老金高低一般是三個因素,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越多,繳費基數越高養老金越高,社會平均工資水平高,對應低檔養老金也高。繳費25年已經超出最低15年繳費年限要求。選擇靈活就業繳費,沒有企業分擔保費,繳費壓力大,可根據自身財務收入卻尋找合適的檔次


路人蟻


德先生是經過仔細測算過。針對靈活就業者所有社保費用都是自己出的情況下,或者社保費用可由自己和單位進行商議的情況下,在養老保險金計算模式上做測算,其實主要得出兩個結論,一時間繳納越長越好;二繳納基數越低越好。

總體公式分析,可以得出,社會統籌會大幅影響月繳納基數,從而影響養老金的高低,而繳費年限則不斷提升養老金上升。

1.社會統籌的含義,大家要深刻理會。如果用簡單易懂的方法來解釋,那就是社保中心會進行高低社保的拉平,讓低收入階層得到基本的養老金,讓高收入階層多做一點貢獻。企業多出一些大頭,社會相對公平性。

2.從養老金公示計算可以得出,主要影響個人退休養老金的因素除了自己繳納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受到繳費年限和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影響。而後者就是社會統籌所能平衡養老金高低的最重要因素。那麼個人繳費的基數高低,不論是60%,還是最高300%,都會被後者進行拉平進行平均。

3.而個人繳費年限則不會被統籌,會在未來領取退休金時發揮巨大的增值效益。它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下面我們通過一個案例來說明。

案例分析,假設一個靈活就業者張三,在江蘇省工作,自己繳費:

張三在江蘇工作,工資6000元,江蘇省公佈的月平均工資為4862元。假設繳費15年或者25年,兩種繳費總額一樣多。自己掛靠單位繳納19%,個人繳納8%,60歲退休,公佈的計發月數為139(找尋單位掛靠,會比使用靈活就業最後划算)。

1.方案一:張三按照最低繳費基數60%繳納養老保險25年,那麼繳費基數=4862×60%=2917.2元。

單位和張三,一共每月繳納養老保險=(19%+8%)×2917.2=787.64元;

每年要繳納養老保險費9451元。

基礎養老金=(4862+2917.2)÷2×25×1%=972.40元;

個人賬戶儲存額=2917.2×8%×12(月)×25=70012.75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70012.75÷139=503.69元;

每個月領取養老金=972.4+503.69=1476.09元。


2.張三按照實際工資繳納養老保險15年,那麼繳費基數=6000元

單位和張三,一共每月繳納養老保險=(19%+8%)×6000=1620元;

每年要繳納養老保險費19,440元。

基礎養老金==(4862+6000)÷2×15×1%=814.65元;

個人賬戶儲存額=6000×8%×12(月)×15=864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86400÷139=621.58元;

每個月領取養老金=814.65+621.58=1436.23元;

小結:在基礎養老金部分,要多出每月160元,這就體現了社會統籌的力量。

在總養老金部分,個人賬戶是自己存入的,所以都是自己的錢。繳費基數高,自然也多一點。

總結下:年限長好,基數低好,明白了嗎?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讓我教你怎麼看透金融邏輯和理財中的所有門道。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