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區:基層各出實招 守好老舊小區“防疫門”

思明區:基層各出實招 守好老舊小區“防疫門”

禾祥西社區黨員志願者服務隊下雨天仍堅守在小區門口,給居民測量體溫。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吳燕如 林雯 通訊員 夏思萱 圖/受訪者提供)當前,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進入攻堅階段。隨著返程高峰到來,全市防疫形勢更為嚴峻。

在中心城區思明,有不少無物業、無圍牆的老舊小區。這些小區大多地處四通八達的街巷,外來人員、老年居民佔比較大,隨著城市人員流動的進一步加劇,成為新的防疫重點和難點區域。

連日來,記者走訪多個社區發現,基層一線因人施策,千方百計各出實招,落細落小落實,力求解決好老舊無物業小區“誰來守門、誰來消毒、誰來摸排”等難題,緊緊守住疫情防控的“最後一米”。在這一關鍵時期,廣大思明黨員幹部主動下沉一線,投身防控工作,為抗擊疫情凝聚起眾志成城、攻堅克難的強大力量。

“紅馬甲”下到“責任田”

借鑑“片長制”模式帶動全區力量增援一線

濛濛細雨中,當檢查人員來到位於小學路的“大同雅苑”門口時,小區保安迎上來便說:“要測下體溫。”4日上午,針對基層防疫工作落實情況,該片區檢查組悄然走訪了多個小區。

下雨天,小區活動室緊鎖著,門上貼著告示:“未戴口罩者禁止進入活動室,請勿聚眾打牌,老實在家防感染。”雖然是無物業小區,但小區自治小組用心響應防疫號召。自治小組骨幹王遠雄說:“小區後門已緊鎖,我們還備有消毒水和口罩免費給居民使用。”

此時,在其他無物業小區,小學社區網格員撐著傘守在門口,為進出人員測量體溫。小學社區黨委書記肖毅蓉介紹,針對無物業小區防疫工作,除了將大部分社區網格員安排到點位外,街道、區直機關都調配力量協助,全力做好一線防疫工作。她還說,思明區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精心設計的防疫宣傳海報作用不小,受到許多居民關注,特別是老年人群體。

借鑑文明創建“片長制”的成功模式,思明區疫情防控工作採用定片、定街區、定人督導做法,層層落實防控工作。廣大黨員幹部帶頭定點包片,築牢防疫第一線。

門口的小喇叭播放著防疫要點,兩名“紅馬甲”拿著額溫槍等待進出的居民。4日,在民族路的外貿新村小區,思明區宣傳系統黨員幹部準時在劃片點值班。“今天進出人員不多,共為34人(次)測量了體溫,居民都很配合。”此時,位於民族路37號、39號、41號的隔壁小區,也有兩位思明區基層幹部值守點位。

在職黨員也是防疫一線的重要力量。禾祥西社區黨委僅前兩天就召集了47名在職黨員下到小區,協助體溫檢測工作。社區在職黨員傅森輝說:“作為一名黨員,趁著還沒上班,為居住小區疫情防控工作盡一點綿薄之力是應該的。”

主動進社區、下到“責任田”,針對無物業小區力量不足的實際,思明區廣大黨員幹部點對點值崗,在關鍵時期增援社區防疫一線,凝聚全區力量合力守好“小區門”。

網格員信息員合力包乾確保居民每天測體溫

思明区:基层各出实招 守好老旧小区“防疫门”

在小學社區“小學苑”無物業小區,居民志願者協助做好居民的體溫檢測工作。

思明区:基层各出实招 守好老旧小区“防疫门”

廈港街道聯合藍天救援隊,做好無物業小區和重點區域消毒工作。

“小張,你來啦!”昨日上午10時許,見到廈禾社區第四網格網格員張慧玲上門來測體溫,家住湖濱西路74號103室的李阿姨戴著口罩親切地打起招呼。測完體溫後,李阿姨不忘感謝:“真是辛苦你了。”

78歲的李阿姨是獨居老人,她家的水銀溫度計壞了,而且她視力不好,看不清楚顯示的溫度。作為包乾這棟樓的黨員網格員,張慧玲每天都會來這裡,主要為有特殊情況的老人測體溫。

“我負責的74號這棟樓是老舊無物業小區,共有25戶,老人家比較多。”為了落實所負責網格的居民每天全部測體溫,張慧玲建立了樓棟微信群,每天讓居民報體溫。如果有老人不會用微信,她就電話諮詢;如果居民測量體溫有困難,她就上門服務。

廈禾社區黨委書記張惠霞介紹,轄內老舊無物業小區共有17個,樓棟數近40個。為破解體溫測量難題,社區採用“1+N”工作法,即一棟樓一個網格員包乾,建立一個微信群,發展一位熱心黨員或居民組長作為信息員協助工作,通過微信報體溫、電話訪問、上門測量等方式,確保體溫測量全覆蓋。現在,社區對有條件封閉的老舊小區,還設立了測量點。

聯動定點,22個體溫檢測點,築起無形守護牆。目光轉向地處老城區的廈港街道,這裡開放式無物業小區多,進出人員測量體溫如何做到位?街道通過全面考察佈局,在轄內設立了22個體溫檢測點,於每天上下午兩個時間段為進出居民測量體溫。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實際人流情況,這些檢測點還會靈活調整、適當增加。此外,廈港街道還聯合轄內的思明區藍天救援隊,共同做好無物業小區和重點區域的消毒工作。

信息化摸排調查

創新推出健康情況調查小程序讓居民省時省心

姓名、居住地、是否在廈、目前體溫、家屬體溫……前幾天,這樣一個囊括所有疫情摸排重要信息的微信小程序出現在老舊小區“光明馨苑”的居民微信群裡。不到一天時間,小區89戶居民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都按要求填好健康狀況調查表,把信息反饋給了社區幹部。

“現在大家不方便走動,用這種方式溝通,我覺得很好,效率高又安全。”小區居民自治小組成員吳美榕說。

“小程序的靈感來源於孩子的學校。”禾祥西社區主任李藝芬告訴記者,2日晚上,她收到學校發來的填寫孩子健康狀況的小程序後,馬上聯想到可以將其運用到社區摸排上。在第一時間與學校老師、小程序負責人員取得聯繫後,社區書記、主任和社區值班人員連夜探討研究。

經過一番努力,3日上午,禾祥西社區居民健康情況調查小程序正式上線,社區工作人員馬上將其轉發到各自駐紮的居民微信群。當晚10點,社區就收到超過500人的體溫自測報告數據,個別居民還將發現的情況寫在備註欄內,為社區提供疫情防控訊息。“這兩天,線上填報的人數在繼續增加,同時,網格員也在線下進一步核實追蹤填報情況。”

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的高效運用,進一步提升了思明區的疫情防控效率。鷺江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轄區防疫摸排採取“網格化+信息化+電話”的人群全覆蓋模式,特殊時期儘量避免人群接觸,線上線下結合能比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轄內大同社區也很早就將小程序運用到防控工作中,效果不錯。

不僅是普通居民,針對醫護工作者、來自湖北或接觸過湖北有症狀人員的居民等重點人群,思明疾控微信公眾號還推出了福建省首個重點人群健康管理平臺——火燒雲健康管理在線。符合條件的申報者按要求申報後,轄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人員將提供免費上門體檢服務。

展開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