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是如何看待《鄉村愛情》的?

黃蜂二師兄


電視劇立意不錯,反應東北農村的新面貌,但是拍了12部有點過了,一個梗老說就沒有意思了。就是隔離在家沒事找個樂呵看吧!


矇眼看社會


我是東北人,工作也在本地。個人不喜歡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家長看過,應該看過前三部,在當年似乎不錯。但後來的家裡人幾乎也不看了。

我個人,對這種“鄉村風土人情”不喜歡,因為我自己也是鄉鎮人,我知道鄉村實際上不是這個樣子——雖說這是喜劇,但也容易給外界一中東北農村就是如此,甚至整個東北都是如此。

現在東北依然落後,經濟文化都不同程度地落後於南方地區,我們需要優質的文化產品,如同我們需要優質的物質產品一樣。

物質與文化應該協同進步,但是東北走得太慢了,具體原因,難以名狀。



種花家不語顏


不是東北人,也說幾句。鄉愛拍到現在我覺得已經是在醜化東北人了。首先我說一點,我不是地域黑。但是現在東北人在全國範圍內名聲不太好也是一個比較廣泛的共識。鄉愛按說應該美化東北,但是實在看不出哪裡美化。一群老爺們整天正事不幹,就瞅人家腳後跟,因為點雞毛蒜皮的事整天嘰嘰歪歪。串老婆舌頭,造謠生事,拉幫結夥表現得淋漓盡致。謝廣坤這種人,居然能因為沒進那個什麼委員會去給杜小雙造謠,攛掇宋富貴去上訪,給人家扣黑鍋。怎麼著人家杜小雙也是為了象牙山村老百姓謀幸福去的。更可笑的是,這種人後來居然進了監委會。

大個兒跟宋曉峰都傻逼成什麼樣了,還在上邊樂此不疲的獻醜。用低俗做笑料。你看看宋曉峰吧,眼高手低,處處討人嫌,在劇中戲份還那麼多。……

等等吧。


毌烎


我們全家都喜歡趙本山的小品,至於《鄉村愛情》我父母從來不看,他們都是八十來歲的老人了,說現在的屯子里根本不是劇中表現的樣子,內容太離譜。

尤其是劉能趙四謝廣坤這幾個人物太過於誇張。其實他們幾個就是那種鄉里人中的叫屯不錯的,都覺得自己樣樣行,村裡誰也不如他,村裡有一點便宜他都想佔,誰家有大事小情必須要請他們,否則就挑你的理,到處編排你的為人,當然,這些人也的確有些辦事能力,一般他們交際比較廣泛甚至有的所謂的上邊有人等等。

但是劇中的這幾位簡直了不僅僅是屯不錯,落不下,簡直就是厚臉皮,臉皮厚的讓人都不好意思觀看,看的時候都替他們臉紅。


snow2265


《鄉村愛情》截止至今,己連續播出十一部了。做為一個東北人,我是一部部緊跟著《鄉》劇,一路走來。可以說是《鄉》劇的鐵桿粉絲,忠實的觀眾。

一部能拍了十一部的連續劇,經久不衰,可以看出,他確實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和認可。她積極的反映了東北農村人民的生活,反應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悲哀……

故事情節詼諧幽默,引人入勝,東北氣息濃郁,是一部典型的歡樂喜劇。

劇中的演員,也都是些比較有名氣的草根演員。比如劇中的“鐵三角”劉能的扮演者王小利,謝廣坤的扮演者唐鑑軍,趙四兒的扮演者劉曉光等等……而女演員的顏值也是劇中的一道靚麗風景。楊曉燕的扮演者關婷娜,謝大腳的扮演者於月仙,王小蒙的扮演者畢暢等等……在欣賞他們演技的同時,也帶給人們一種積極向上,對生活充滿希望的氛圍……

《鄉》劇主要插寫的是發生在東北農村的故事。地方氣息濃郁,語言也頗具有東北地方特色。朗朗上口,……

對於《鄉》劇,在網上也看過不少評論。可以說是褒貶不一。因為該劇東北色彩比較濃郁,對一些南方朋友來說。因地域的關係,有些不適應,不理解。但瑕不掩瑜,《鄉》劇仍是一部受廣大群眾所喜歡的連續劇。正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因為他們比較接地氣,反應的又都是農村的生活,又是一群土生土長的草根演員。他們能給我們帶來歡樂,宣傳正能量,有這一點,就足夠了……

《鄉》劇還在繼續播放著,快樂繼續延續著。我依舊喜歡《鄉》劇,希望她能緊跟著時代的大潮,繼續拍下去……






那片達子香


我是木米,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作為東北人,我是這樣看待《鄉村愛情》的。

《鄉村愛情》僅供消遣,僅供娛樂

《鄉村愛情》,現如今已經拍到第12部了。印象中,第一部是上了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不得不說,那時候,電視劇劇情還是相當值得一看的。

但是,接下來,一直到現在的第12部了,人們看《鄉村愛情》成了一種習慣,或者說是應對越來越無聊的春節的一個小點心。沒它五八,有它四十。

就比如我,尤其是近些天,讓疫情給鬧的,啥心思都沒有了。一天天除了看手機就是看手機,到了晚上十點鐘左右,大腦基本上已經處於混沌狀態,連轉一下子都費勁的狀態。這個時候,就找來《鄉村愛情12》看起來。

早在前些年,忘記是《鄉村愛情》第幾部的時候了,一邊看一邊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該劇裡的人物角色,除了少數幾個正常人之外,一個比一個二。最二的當然非謝廣坤莫屬。有次一邊看一邊想,如果是現實生活中,王小蒙嫁給劉一水多好啊。那樣,王小蒙以及王老七夫婦,真是省卻了人間煩惱無數。

一部電視劇需要往下發展,情節需要一個接一個向前推進。換句話說,需要演下去。不得不說,《鄉村愛情》越來越靠二這個字,來推動劇情了。

目前看的《鄉村愛情12》,那個象牙山莊總經理——大個兒,我看的這幾集裡,還沒有做出過一件漂亮事情。對山莊來說,沒這個人,還是止損,有這個人,純屬搗亂。大個兒出現一次就敗家一次,出現兩次就敗家兩次。大個兒靠他爹當上的總經理,是典型的富二代。但大個兒那個演員,怎麼也看不出他的富二代的樣子來,動輒皺著眉頭,說話辦事毫無水平而言。

《鄉村愛情》,一路看過來,很多演員都胖起來了。尤其謝永強,橫向發展的厲害。歲月是一把殺豬刀,這句話說得真對。

《鄉村愛情》這樣的電視劇,真的非常適合年前年後這個時間段。人們正疲於應付這個漸漸淡去味道的年,正處於百無聊賴之際。尤其東北農村,臘月裡凍好了一大缸豆包,一大袋子凍餃子,一大缸醃酸菜,一大鍋殺豬菜……如此這般,年前年後的飯菜伙食比較好打理。那麼,大把大把的時間,怎麼打發呢?用來思考,要知道,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於是乎看《鄉村愛情》啊,劇情簡單,通俗易懂。尤其看到那些傻里傻氣的,感覺自己似乎都變聰明瞭,抬高智商的一部電視劇啊。另外,撇開劇情,光看看農村風景,也非常養眼啊。看後,一大家子人,邊吃飯邊討論討論劇情,也是其樂融融啊。


木米


一部《鄉村愛情》拍了十一部,而且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我看這架勢能把我拍去世了它還在繼續!以前看這部電視劇感覺很親切,喜歡東北人的豪爽直率。一股濃濃的鄉土氣息。可是越拍越讓人噁心,一個三言兩語就能結束的片段,他能給你整好幾集!裡面不是瘸子就是結巴,不是傻子就是愣子要不猴精猴精的!一個小小的象牙山能發生那麼多故事嗎?能不能思路開闊一點,走出去東北的農村不是就這旮沓吧?我想老趙應該聽聽觀眾的意見,不要為了拍而拍,為了創造一個記錄而拍!你就是拍到天荒地老能咋滴?觀眾喜歡才可以!農村天地大有可為,你有資源為什麼不能拓展一下拍點讓老百姓心服口服的!畢竟電視劇不是小品,脫離生活的胡編亂造是在噁心自己鍋害百姓!


安徽山哥


看《鄉村愛情》的人在東北有很大的群體,地域文化和本山的粉絲都樂此不疲,但是城裡人特別是大學老師,中小學教師和醫生的群體看得不多,一是忙,二則對本山傳媒的接受度不成,我的母親退休後也每天守在電視機前,但是她不喜歡趙本山,雖然母親也是東北人,但是對二人轉從未接受過,母親退休前是一家三甲醫院的心血管內科主任,哈醫大醫療系畢業,她的群體裡很少有人感冒趙本山,母親特別不喜歡趙本山成名後拋棄前妻的做法,過去老話說的好,醜妻近地破棉襖!人生的三件寶,人一闊臉就變,這樣的人日後會遭厄運的…本山捐棄舊妻的做法在社會上引起好多人的不滿和指責…

我個人對此不做過多的評說,關於《鄉村愛情》我的觀點,過於鬆散的故事情節,明顯的戲不夠(愛)情來湊的味道,讓故事無端地拉長加長,沒啥意思!拍個電影還可以,電視劇太冗長了,一個村子,幾個搞笑人物顛過來倒過去,把一箇中國北方農民勤奮勤儉任勞任怨的樸實弄得“跟個玩笑似滴”…不合適,我不喜歡但是也不等於反對,對於本山傳媒的能力我還是持有一定的認同和讚許的!


醫用膠


作為一個東北人首先聲明我是趙本山的忠實大粉絲,我可不是以批評人為樂的磚家叫獸,趙本山的所有小品電視劇我都看過好多遍。最近尤其看了鄉村愛情3,我真的不明白趙本山為什麼要排這鄉村愛情3,鄉村愛情2已經是狗尾續貂,這鄉村愛情3簡直不是狗尾續貂了,是狗尾巴草續貂。

我懷疑趙老師簡直是為了推徒弟,讓徒弟跟觀眾混個臉熟而拍了這部戲。鄉村愛情1,主線分明----幾對農村年輕人在當下社會時期的愛情/婚姻觀念的不同而造成的各種矛盾衝突。“愛情”這個主線非常明顯,鄉村愛情1裡的幾對情侶幾就是當下社會絕大部分人愛情/婚姻的思想觀念。王小蒙不貪虛榮,努力發展事業,努力爭取適合自己的愛情和婚姻。此角色是全劇最完美最正統的角色,我認為這個演員選的太好了。如果有人說小蒙長的不好看,不配稱村花,此言差矣。如果你瞭解農村,你就知道對於一個做農活的姑娘來說,沒有化妝品沒有時尚服飾,能有小蒙這樣的外貌簡直是農村的李嘉欣。王亞彬是舞蹈家,氣質非同一般,比起總是低眉順眼的劉英,囂張高傲的香秀(當眾跟謝廣坤對罵),小蒙總是不卑不亢,用網上流行的一個詞形容就是“淡定”。說句不好聽的大實話,這個演員是所有演員裡最有文化的一個,第三部裡沒了她,這部戲最後一點文化水準也消失了。勢力小氣的謝廣坤和糊塗結巴的劉能,無疑是鄉村愛情1裡的全部來源。第二部裡,第三部裡愛情已經不是主線,主線變成了幾個老頭互掐,互掐的內容全部是錢,勢力。

如果說第一部裡的謝廣坤的小氣勢力或者說劉能的裝明白是基於對子女的愛之上的,那麼,第3部裡的謝廣坤和劉能還有趙四,那就是純粹的庸俗勢力小氣猥瑣,跟子女已經沒什麼直接關係了。。第一部裡的趙四,雖然慣著兒子,但是起碼是個善良正直有原則的人。也許趙本山想增加喜劇效果?所以把第一部裡的趙四給換了,換了一個會歪嘴會結巴的演員。好麼,怎一個猥瑣了得!此趙四一出,我對趙玉田的厭惡直接上升到對老趙家全家人的 厭惡了,第二部裡,趙家父母對於兒子的“婚外戀”睜隻眼閉隻眼,甚至達到了默許和縱容的地步,對於劉英,能敷衍就敷衍,能糊弄就糊弄,趙玉田全家都沒把這媳婦放在眼裡尊重過寵愛過。我就奇怪這麼噁心的一家人編劇怎麼就能給他們一個大團圓結局。本劇的“皇上”齊三太,是我除趙玉田以外最討厭的角色,所有人一有事就去找他,給他送禮,他總是說忙呀忙呀,總是喜歡保媒,被他保過的人都不敢不同意,但是即使這樣他也沒辦成一件事。也許他是趙本山用來告訴所有像謝永強這樣的大學生不要把希望放在別人身上,自己努力奮鬥才是真的。這還只是第一部。

第二部裡,這個鎮長對王大拿簡直到了卑躬屈膝的地步,噁心死我了,這也許是趙本山在諷刺這些小官僚的都是些馬屁精和飯桶?在第一部,香秀是最物質最虛榮也是最現實的一個角色,在第一部裡,她開始是看上了大學畢業即將成為“公家人”的謝永強。她為什麼想跟謝永強結婚呢?整部戲裡只找過兩個理由:1,上過大學,2,即將到鎮上工作。後來又跟李大國定親,理由是:他是城裡人,有車有存款有發展潛力。看,這就是現實的香秀,她愛的絕對不是男朋友本人,而都是外圍的一些東西。在第二部裡,她對李大國的態度我沒看出一點男女之情,言語就是房子,跟男朋友約會也不耐煩,看不出半點柔情蜜意。她嫁的不是人,是城裡的房子。第三部裡竟然來了個性格大逆轉,變的原意在村裡生活了,不知道編劇怎麼想的,香秀的本質就這麼容易轉變嗎?


毛毛王子影視


父母愛看。每年年底我都特意充個視頻會員陪他們看。曾經年少時,我也比較牴觸鄉村愛情繫列,應該是從鄉2到鄉9,都沒看過。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對許多事物有了新的思考。就我個人而言,這個片子能給父母帶來歡樂,能增加我們全家人歡聚時間,這就足夠足夠了。

至於其他幾個答案,膚淺的太過可笑。比如,南方人看了鄉村愛情就會覺得東北都是農村?人的思維真的這麼簡單麼?這種人是不是看了科幻片都會以為是真的?

還有人說劇情弱,情節扯淡什麼的。我也的確不想說鄉愛系列藝術性就有多高。但是,咱就心平氣和的當個一般性的喜劇看不行麼?非要上升到一定高度,累不累?

另一條我為什麼說其他答案比較膚淺,這明明就是老趙下的一盤大棋啊,電視劇和鄉村旅遊兩開花,兩手賺錢,兩手都硬,如果山莊不倒閉,電視劇估計能拍一輩子。

歸根結底,作為老百姓來說,年底陪陪爸媽,樂呵樂呵,挺好的。是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