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疫”線先鋒|抗疫逆行,守護人心!致敬一線社區工作者!#防控疫情我們在一起

有一群人

他們的身影出現在城鄉的每一個角落

一個口罩就是他們的全部防疫裝備

當大家足不出戶自我隔離的時候

他們卻要敞開大門嚴陣以待

確認著居民的個人信息


他們不是醫生不是護士卻活躍在最前線

卻依然放棄休假

選擇勇敢逆行

彙總數據、排摸情況

……


他們是這場戰役不可或缺的部分

↓ ↓ ↓

雨花·“疫”線先鋒|抗疫逆行,守護人心!致敬一線社區工作者!#防控疫情我們在一起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雨花區的社區工作者

聽聽他們的防疫故事


雨花·“疫”線先鋒|抗疫逆行,守護人心!致敬一線社區工作者!#防控疫情我們在一起

小小“菜籃子” 裝著溫暖關懷


胡蘿蔔和白蘿蔔各3個、豆腐1斤、香蕉1提……1月30日下午,雨花亭街道雨新路社區黨總支書記曹軼兩手提著滿滿的生活物資,送往居家隔離住戶彭先生家中。從防疫抗疫戰役打響的那一刻開始,曹軼便每天保持著這樣的習慣。


雨花·“疫”線先鋒|抗疫逆行,守護人心!致敬一線社區工作者!#防控疫情我們在一起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最前沿,作為社區領頭人,曹軼要求自己和社區工作者要帶著感情,帶著情懷投入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當中。她自己更是以身作則,從除夕以來,擔心隔離居民一人在家孤單,她便每天電話聯繫詢問其身體情況。在得知該居民家中蔬菜“存貨”不足時,她便主動攬下為其送菜的任務,去超市買回新鮮的果蔬、雞蛋送至居民家門口。


“送菜之前,我也考慮過風險。”曹軼坦言,但是其他社區工作者也都衝在一線,大家都有風險,作為社區黨組織的帶頭人,這個時候,更應該用擔當、用行動告訴居民,一切都有我們在。


雨花·“疫”線先鋒|抗疫逆行,守護人心!致敬一線社區工作者!#防控疫情我們在一起

防“疫”一線的鏗鏘玫瑰


“我們要做的很多,這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疫,我們是必須衝在最前面的先鋒隊。”圭塘街道雨花家園社區書記曹再娣說道。


雨花·“疫”線先鋒|抗疫逆行,守護人心!致敬一線社區工作者!#防控疫情我們在一起

曹再娣在核對居民資料。


從1月23日湖南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以來,在毫無準備就進入“戰鬥”狀態的情況下,今年61歲的曹再娣已經連續工作至今未休息一天。她緊急調度社區各線人員,發動“紅管家”志願者、業委會、物業公司等多方力量,安排專人負責專項工作,帶領在崗的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去發放“防疫”宣傳資料,前往酒店、賓館、KTV、電影院等文化娛樂場所進行停工勸導,摸排回來的監測對象進行“四包一”分配,還得上門向隔離對象講解隔離觀察的重要性。


面對疫情的突發,社區業主群總是在傳播各種截圖、鏈接和對“疫情”恐懼的各種討論,這些都需要曹再娣第一時間“闢謠”,安撫居民高度緊張的情緒,有時候忙到凌晨一兩點,她拖著疲累的身體剛回去躺下,還能接到因恐慌而致電求證的居民電話。


雨花·“疫”線先鋒|抗疫逆行,守護人心!致敬一線社區工作者!#防控疫情我們在一起

曹再娣在向居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喂!蘭蘭生了呀?好!好!平安就好!”早上七點多,正準備出門去跑樓棟的雨花家園社區書記曹再娣接到了兒子從醫院打來的電話。在這個特殊的春節,曹再娣的兒媳婦正在醫院生孩子,原本她要在醫院親自照顧兒媳生產的,現在聽到“平安”二字已經心滿意足了。


政策的落地,需要依靠社區,居民的生活與防控也需要依靠社區,守護好市民第一道防線的責任重大!這其中有苦、有累、有委屈,但花甲之年的曹再娣依然挺直著脊背扛起責任、履行使命,就像一朵戰地玫瑰,鏗鏘有力,堅韌而美麗。

雨花·“疫”線先鋒|抗疫逆行,守護人心!致敬一線社區工作者!#防控疫情我們在一起

一手顧父親 一手撐抗疫


“千萬別出門,迫不得已要出門必須戴口罩,要勤洗手,室內要勤通風……”這是洞井街道新城社區工作人員楊娟每天要說上百遍的話,她說:“少一個居民出門,就少一份疫情傳播的危險。”


雨花·“疫”線先鋒|抗疫逆行,守護人心!致敬一線社區工作者!#防控疫情我們在一起

深夜,楊娟在照顧父親。


從大年二十九至今,楊娟一直堅守崗位,入戶宣傳、張貼資料、摸排報表,辦公室、小區、樓道,處處有她的身影。然而,這個平時工作認真、積極樂觀的姑娘卻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她的父親被確診為癌症晚期,照顧父親的任務也落在她那單薄的肩膀上。


雨花·“疫”線先鋒|抗疫逆行,守護人心!致敬一線社區工作者!#防控疫情我們在一起


“紅星嘉和苑小區有一輛武漢來長的小車,大眾牌照。”“好的,我馬上到,請把車牌發給我。”在父親床前接到工作電話,楊娟和父親簡單道別,便又回到了工作崗位。楊娟父親如今已經喪失了語言功能,交流僅通過一塊寫字板。連日來,楊娟白天在社區忙疫情防控,晚上趕到醫院來照顧父親,病重的父親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在寫字板上寫道:“孩子,你辛苦了,都是我拖累了你。”她在父親面前總是面帶微笑,鼓勵父親積極治療。“爸爸,沒事,你會好起來的,我們都會好起來的。”


沒有隔離衣,只有一個普通的口罩;沒有請戰書,只有一份內心的責任;沒有苦累怨,只有一顆守護人民的心。一聲需要,楊娟又投入到緊張的一線防疫工作中。


雨花·“疫”線先鋒|抗疫逆行,守護人心!致敬一線社區工作者!#防控疫情我們在一起

日積跬步,行至民心


2月4日下午,在井灣子街道香樟路社區,黨總支書記彭豔紅緊緊握著李姐的手,眼眶溼潤,“李姐,我也是一位媽媽,特別能感同身受。你千萬要保重身體……”香樟路社區李姐的兒子因尿毒症去世,彭豔紅得知消後息第一時間和社區工作人員前來看望安慰,並幫忙料理相關事宜。在這特殊時期,由於前期多角度防控宣傳,李姐及家人表示理解,表示暫不通知親朋好友,追悼會延期舉行。


雨花·“疫”線先鋒|抗疫逆行,守護人心!致敬一線社區工作者!#防控疫情我們在一起


在這理解的背後,是彭豔紅用腳步丈量換來的民心。香樟路社區有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60戶,如何精準摸排湖北來湘人員?如何照顧居家隔離人員?如何宣傳到位消除居民恐慌情緒?這些問題都縈繞在彭豔紅心頭。彭豔紅髮動黨員、樓棟長、網格員、物業人員、志願者六方聯動開展群防群控,每天步數上萬。到武漢返長人員家裡測量體溫是一項日常工作,彭豔紅每次都親自上門。


雨花·“疫”線先鋒|抗疫逆行,守護人心!致敬一線社區工作者!#防控疫情我們在一起


每天早出晚歸,未滿週歲的二胎寶寶在家嗷嗷待哺,彭豔紅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狠心的把寶寶母乳斷掉。“特殊時期,社區同志都辛苦,我要多做一些,也是幫他們分擔一份工作。”彭豔紅說道。隔離人員黃女士家蔬菜沒有了,香樟家園門前琉璃井蓋壞了……彭豔紅穿梭在每一條小巷裡,留下足跡,走進民心。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社區被看做是第一道“防禦線”。數萬名社區工作者集結成戰隊小隊,守土有責,防疫排難。日日夜夜的排查,冒著未知的風險走千家進萬戶,只為離最新的數據更近一點,讓居民們安心。致敬每一位在一線抗疫的社區工作者!


來源 | 區融媒體中心

記者 | 陳靜 謝旺 吳禕瑋 通訊員 | 廖偉民 王芬 陳藝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