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合浦縣九隻嶺出土紅色瑪瑙耳璫

上學時學過《孔雀東南飛》,其中有一句: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描寫焦仲卿妻劉氏耳上所佩帶的耳環。

後來李賀借鑑而寫大堤曲:

妾家住橫塘,紅沙滿桂香。

青雲教綰頭上髻,明月與作耳邊璫。

蓮風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鯉魚尾,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陽道,綠浦歸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楓樹老。

耳璫即是耳環,耳墜之類的婦女佩帶首飾。

據中醫講,耳環之類的佩飾可以養眼。耳針療法傳說各國皆有,而耳環不單純為女性獨有,非洲許多男性同樣佩帶耳環。

就中國而言,女人佩帶耳璫,還有規範行為之說。走路姿態不好,急躁,會帶來耳璫的聲響。這道與耳璫的來歷相符。耳璫來自於瓦當上的墜,可以測量風速,又可以防鳥,所有才有了驚鳥鈴的稱呼。至於,先有驚鳥鈴還是先有耳璫呢,不得而知。

但其發出的聲響,確實美妙。

廣西合浦縣九隻嶺出土紅色瑪瑙耳璫


紅色瑪瑙耳璫,出土於廣西合浦縣九隻嶺,屬於東漢文物。

長 2.1釐米。

耳飾,棕紅色。器體打磨光滑規整,半透明,腰鼓形,束腰,兩端為喇叭狀,一頭大一頭小,中間有一穿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