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英雄腳臭,好漢屁多”,老祖宗為何這麼講?

歷史詩人


很多人肯定都是第一次聽到這麼粗魯的俗語。老祖宗留下的民間諺語非常多,且都是微言大義。這都是源於日常生活中對萬事萬物表象和內理的總結,例如“人窮志短、馬瘦毛長”這樣的露骨真相、“窮不走親,富不還鄉”這樣的處事之道。

這些民間俗語通過字面上的意思,合理引申出去,便是其本身的涵義了。而“英雄腳臭,好漢屁多”的引申義和字面上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本意

英雄腳臭,好漢屁多:字面上的意思是大凡英雄、腳一定是臭的;綠林好漢,通常屁多。有人說這是山東地界的民間俗語,這個是否確切不得而知。但“山東大漢”這個詞原本就有“英雄好漢”之意。

都知道,我們中國的孩子們最會做閱讀理解,不管多麼離譜的話,都能分析的頭頭是道。這種“讖緯”學是西漢時期便刻在基因裡了。所以我來強行解釋一波:

英雄自然是為名請命,四處奔波(就和平頭哥一樣,不是在幹架,就是在去幹架的路上)。既然如此,在古代那種鞋襪中,豈有不生腳臭之理;

好漢在老百姓看來,是那種五大三粗、孔武有力的壯漢,尤其以綠林好漢終日大塊喝酒大口吃肉,被寫在古典名著中了,如此飲食習慣,如何能不放……那個……。

引申義

重點來講一下這句話的引申義,這才是老祖宗真正想要告訴後人的真理。

腳臭的未必是英雄,屁多的也未必是好漢,所以僅根據字面上的意譯,這句俗語便十分平常,甚至可以說紕漏百出。

所以我們要知曉微言大義,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去看這句粗魯的俗語。

無論是“英雄”還是“好漢”,在古代的老百姓看來,絕對是正面角色、正義使者般的存在,在人格上是完美的,所以這是對一個人的讚揚。

那麼“英雄腳臭、好漢屁多”便可以這樣理解了:

即使是英雄,他的腳也是臭的;雖然是好漢,但是也有屁多的毛病。

這和“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是一個道理,只不過一個是書面化、一個是民俗化。

所以老祖宗留下這句話就是想提醒後人:無論是誰,都不是聖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他的缺點。不能因為一個人的缺點而否定這個人的優點,要有容人之量,容人即是容己。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探討古人的智慧之道。


史味人生


古代俗語:“英雄腳臭,好漢屁多”,老祖宗怎麼和腳氣幹上了?

俗語是生活的智慧。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是經常能聽到的,它代表了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智慧,是濃縮的精華。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有很多俗語,放到現代社會,多多少少會有些不適用。但其內涵的道理,是不會過期的。在我們的文化體系上,俗語如同數學中的“乘法口訣”一樣,為我們日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現在,學習俗語的人不多了,但也沒聽說過哪個成年人再回到小學,背誦乘法口訣啊。俗語的魅力是無窮的。比如,這句“英雄腳臭,好漢屁多”,這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怎麼和腳氣幹上了?

其實,這裡的“腳臭”“屁多”,並不是單純的字面意思,而是蘊含了一定的道理的。我們常說英雄好漢,其實,二者是有一定區別的。好漢更加個人主義一些。其中,關於歷史上的英雄,我們想到的,無非是劉關張三兄弟,以及武俠小說中的人物了,楊過、喬峰等人;關於好漢,我們腦海中對應的就是梁山好漢了,武松、魯智深等人。那老祖宗為何說英雄“腳臭”,好漢“屁多”呢?

首先來看一下第一句,“英雄腳臭”,英雄的腳為什麼是臭的呢?原來,這主要和英雄的生活習性有關係。古代的交通沒現在發達,基本上全靠人力。所以,古代的英雄們想要行俠仗義,就要四處漂泊,以尋找行俠仗義的機會。走多了,腳自然會出汗,出現腳臭的毛病。況且腳臭,還是一個人身體健康的重要體現。古代的英雄們,自然有一副好身體了,所以,腳臭在所難免。

古代人,總結這句俗語的用意,也並非是嘲笑古代的英雄們,為了行俠仗義,而行俠仗義。而對古代的英雄們,為了幫助別人,四處奔波的讚美和肯定。到了現代,這句俗語,仍具有教育意義。比如,現在有很多人想做好事,但怕身邊人嘲笑,“別人都不做,就你是老好人啊?”正所謂,抓不著狐狸,惹一身騷。其實,做好事也是應給被鼓勵和認可的,“英雄腳臭”的精神,更應該被鼓舞!

當然,腳臭該去除,還得去除,個人衛生也是應該講究的。下半句俗語,“好漢屁多”,這是什麼意思呢?在我們的印象中,好漢,直接是指梁山上的好漢們了。特別是武松和魯智深二人。這兩位無論是戰鬥力,還是酒量,都是首屈一指的。特別是武松,喝醉了還能上景陽岡上打老虎。似乎,好漢都喜歡大口喝酒,大口吃肉,這樣才顯得豪爽。

但人的身體,畢竟不是石頭做的,哪能天天喝大酒吃大肉啊?雖然一直到20世界60年代的時候,有氧運動之父肯尼斯·庫珀,才掀起全球的健康革命。但中國古代的好漢們,吃多了油膩的食物,自己的胃也是受不了的啊!油膩、辛辣的食物,很容易導致胃部的消化功能退步,這也是屁多的原因。現代人雖然很少以“好漢”自居了,但身材上、飲食上,大多都是和好漢們差不多的。

如此看來,古代俗語:“英雄腳臭,好漢屁多”,不是老祖宗怎麼和腳氣幹上了,而是老祖宗有先見之明啊。其實,每一句流傳下來的俗語,都是中國民族的文化瑰寶。不管過了多少年,它都是具有現代意義的。希望有更多的人,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和理解這句俗語,“英雄腳臭,好漢屁多”。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歷史詩人


古人的能流傳下來的俗話,就必有其道理!英雄好漢,我輩偶像,只恨生不逢時,不能快意恩仇,文人心也有豪情夢!



古時候,交通工具的不發達,英雄好漢們行走江湖,不外乎步行和騎馬兩種方式。別說還有坐馬車、坐轎子這些方式,英雄好漢們是在行俠仗義的路上,可不是在外出遊玩!

同時,路走多了,腳自然就臭了!大口肉大口酒吃多喝快了,屁自然也就多了!人的生理機能就是這樣,而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道理就不僅僅是這麼表面化了!

老祖宗們這麼講,必有其深層次含義,概括就是就是凡事不應該求全責備,人無完人!

英雄腳臭,好漢屁多,不可否認英雄好漢就是有這麼些毛病!但是,在成長過程中有誰能毫無瑕疵的度過一生呢!行走江湖,奮鬥搏殺,這是英雄好漢們瀟灑迷人的一面,也是粗鄙俗陋的一面。沒有真正高大上的人,也沒有精緻完美的形象,"高富帥"或者"白富美",離現實生活都很遠。



引申一下,我們在視頻app裡經常會看到清一色的美女,可當我們走在街上,能遇到幾個美女呢?有的話,也只是少數!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網絡上的美女是濾鏡後的產物,是網絡讓我們看到的成果!

同理,明星們在追星族心中宛若天神仙女,待走進其生活中,才發現也不過如此,一樣要吃喝拉撒睡,只是人設在作祟!



借用網絡上很流行的一句話“當我知道我的女神也要拉臭臭,我哭了”!那當我們得知英雄好漢們腳臭屁多的時候,又該如何呢?

答案不言而喻,無論貧窮富貴,高胖矮挫,或者身份高低,誰也逃脫不了人類的生理機能!同時,再好的人設也有其致命點!做人真實點,腳臭屁多的英雄好漢們才是我們心中的英雄好漢!(有點繞口了)


瀚海說史


英雄腳臭,說的是古人

因為英雄走四方,但是古人沒有便利的交通工具,並且作為英雄並非都像小說裡面寫的一擲千金。古代的大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但他們身上並不富裕,遇到困難的人還要出錢相助,所以英雄也是囊中羞澀。

沒錢就沒法騎馬坐車,沒馬沒車就要走路,走的路遠了腳就會臭。而練武之人血氣方剛經常出汗,古代的鞋子大都是用麻布做成,汗水、汙垢粘在鞋子上更是臭氣沖天。

走四方的英雄大都不會很講究,窮苦人家更是一雙鞋穿幾年,你叫他們兩三天洗鞋子幾乎不可能。

時間久了,腳臭就成常態了,《水滸傳》裡108好漢都是身上背個包到處走的人,即便最後有個梁山落腳,但讓這些人有日常洗腳的習慣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英雄腳臭是因為這些原因,當然現在社會市民的衛生觀念普及比較好,如果還有人懶惰不洗腳自稱英雄,那可是招人討厭的。

好漢屁多,身體原因

如果說現代人屁多,那麼可能要去問問醫生什麼情況。而在古代,那些好漢都是直性子,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跟餓死鬼投胎一樣。

印象最深的就是魯智深和李逵了,好漢都是練武之人,日常消耗比平常人多,所以他們無肉不歡,沒有肉吃下去滿足不了身體需求。但這樣大口吃肉會導致腸胃消化問題,就形成他們的屁比較多情況。

上面說了,好漢都是直性子,爽快的人沒有那麼繁文縟節,想放屁就敞開了放,甚至他們還會特意比較誰放的屁最響來博眾人一樂,然後大家嘻嘻哈哈就過了,男人的快樂就是這麼簡單。

毛主席曾經說過:

“屁乃人之氣也,五穀雜糧之氣也,放屁者洋洋得意,聞屁者垂頭喪氣。”

這句話也說明了放屁是人的生理本能,只是有的人斯文會壓低聲音,也有直爽的人並不顧忌這些問題。

當然,在如今文明社會,一般人不會那麼大聲放屁,這是一個人的教養和禮貌問題,如果大家在一起喝茶聊天,突然有人大聲放屁,估計立馬就會散場,這個人也會遭人鄙視。


大國布衣


某國男足簡直找到了知音:我們腳最臭,屁事最多,我們就是英雄好漢!

其實“英雄腳臭,好漢屁多”的真實意思不是講“英雄必然腳臭,好漢必然屁多”,更不是講“腳臭的都是英雄,屁多的都是好漢”,否則就是歪曲這句話的意思了。


英雄為什麼腳臭

對民間而言,英雄都是男子漢大丈夫,個個行走江湖,風塵僕僕。古時候交通不發達,很多時候出行都要靠一雙大腳板走南闖北,天天走路必定出汗多,而當時洗澡並不方便,男子漢大丈夫又不拘小節,不愛洗腳,必定會導致腳臭。還好古代不會隨便脫鞋,不然必能燻倒一片。

好漢為什麼屁多

屁屁屁,乃五穀雜糧之氣,一不小心漏了出來,放屁的洋洋得意,聞屁的垂頭喪氣。實際上,屁多跟飲食結構和消化功能密切相關。民間的好漢們喜歡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狼吞虎嚥,從不細嚼慢嚥,看看《水滸傳》裡的好漢哪個不是這樣?肉吃得多了,必定導致放屁多,而且老話說“管天管地管不了拉屎放屁”,屁的威力不亞於臭腳。


這句話的真實意思

英雄雖然力拔山兮氣蓋世,卻因為汗腺發達,出汗多,難免有腳臭的毛病,但腳臭不能掩蓋英雄氣概,也影響不了英雄的整體形象。

好漢雖然路見不平一聲吼,卻因為吃肉多,消化好,難免有屁多的毛病,但不能因為屁多就否定一個好漢的價值。我們常說“屁大一點事”,就說明屁多根本不叫事。

綜合來看,“英雄腳臭,好漢屁多”的真實意思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是人就難免有缺點,但瑕不掩瑜,對待英雄好漢不能求全責備。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漢語文化博大精深,這是頗具道理的。不過,有些諺語如果單從字面上強行解釋,就容易鬧笑話了。現實中,英雄的腳未必都臭,好漢也不見得就愛放屁。那麼,古人又為何留下了這樣一句諺語呢?

英雄腳臭,好漢屁多。這種互文式的諺語,往往講的都是類似的道理,或者是截然相反的意思,以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這句諺語中,顯然是採用了前一種表達方式。

事無絕對,但一些從字面上強行解釋的回答,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要從字面上解釋,那勢必要找出英雄腳臭和好漢屁多的原因。這樣一來,就自然要陷入“強行解釋”的泥淖了。

英雄,多半是習武之人,還經常行走江湖,自然很容易出汗,導致腳臭;好漢,強壯而粗野,吃起東西來更是大快朵頤,難免會影響腸道,自然屁多。

諸如這樣的解釋,想來倒也挺有道理,但如果僅僅停留在這一層面,便有些太膚淺了。況且,正如前文所講的,英雄也不見得就腳臭,好漢也不一定就愛放屁。

其實,古人留下的這句諺語,是一種調侃,也隱喻著人無完人的意思。

英雄腳臭,好漢屁多。這句諺語現在已經很少再用了,因為臭腳和多屁非但不雅,也與現代的衛生環境不太相符了。不過,過去這句諺語還是蠻常用的。

通常來講,這句諺語既可以形容自己,也可以用在對方身上,其既有調侃之意,也有化解尷尬的作用。

比如,對於一個幽默感強的人,在脫鞋或放屁時,為了化解尷尬,常常會用“英雄腳臭,好漢屁多”來開脫。同樣的道理,在對方出現這種尷尬局面時,旁人也可以將這句諺語用在他身上,以幽默的方式化解對方的尷尬。

所以說,英雄腳臭,好漢屁多,從邏輯上是具有一定道理的,但更重要的隱喻,是指人無完人,不能求全責備,太過拘泥於細節也是沒什麼必要的。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古人強調有些細枝末節不必太過在意,但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得需要自我剋制,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若是在公共場合脫鞋摳腳,顯然是一種不文明的做法。


史海爛柯人


古人有一種說法:“英雄腳臭,好漢屁多。”

這句話聽起來讓我們不太容易接受。在我們眼裡,英雄好漢都是用來崇拜的。既然是用來崇拜的,自然是比較完美的,是“一匹馬踏破鐵甲連環,一杆槍殺敗天下好漢”的人。怎麼會有什麼“腳臭”“屁多”這樣的毛病呢?有這樣的毛病,還叫“英雄”,還叫“好漢”嗎?

其實,這句話雖然說起來不太舒服,讓人感覺不太好聽。但是不得不說,這句話是一句大實話。“英雄腳臭,好漢屁多”是真實存在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古代,一個人能成為英雄好漢,最重要的標誌,就是他們的力氣更好,速度更快,身體更強。奧林匹克運動會,還因此把這個總結為“更高、更快、更強”。我們知道,其實每個人的身體機能都是差不多的。只要運動,就需要消耗身上的能量,這也是能量守恆定律決定的。

也就是說,英雄好漢之所以是英雄好漢,是因為他們吃得比別人多。而且所吃的食物中,產生高熱量的食物比別人多。

當年廉頗跑到魏國去後,趙王感到國內人才凋零,想重新任用他,於是派使者去了解情況。廉頗聽說趙國使者來了,很高興,煮了一斗米的飯來吃了,又提著刀上馬去耍了幾下。

但是,趙國另一個大臣郭開不願意廉頗回來,於是就賄賂使者,讓他在趙王面前說廉頗的不是。使者得到賄賂,自然要幫郭開說話。但是,卻也不能瞎說,畢竟大家都看見了。該怎麼辦呢?想了半天,最終有了主意。回去後,他對趙王說,廉頗確實不錯,還很能吃,不過“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聽了,覺得廉頗身體不行,就沒再用他。

(廉頗劇照)

估計很可能是廉頗當時打了很多屁,而使者用拉屎來混淆。

不過,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廉頗為了證明自己有能力,他的辦法就是吃,吃得多。

能吃確實是英雄的標誌。在鴻門宴上,樊噲害怕項羽殺掉劉邦,衝了進去,怒髮衝冠質問項羽。項羽當時給了樊噲一個生的豬肘子,樊噲用刀把它切碎,咬來吞下去。項羽當時對樊噲非常欣賞,認為他是壯士,也就是好漢。由此可見,項羽判斷人的標準,就是他能不能吃。顯然,這個標準也是古人的普遍標準。

《水滸傳》裡面的那些好漢們,動不動就來幾斤熟牛肉。這也說明,能吃是一個好漢的標誌之一。

能吃,肯定屁多。畢竟我們的腸胃功能都是差不多的。食物吃得多,在腸內產生的氣體肯定多,所以說屁多。

至於“腳臭”,這個很好理解。英雄好漢自然需要大量運動,無論是平常的練習,還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時候,運動量都是很大的。跑的路都是很多的。再說了,英雄好漢都是四海為家,到處行俠仗義,他那雙裹腳布,不可能隨時脫下來洗乾淨。腳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樊噲劇照)

不過,雖然說“英雄腳臭,好漢屁多”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但是古人說這句話,其實並不是為了表達真實情況,而是想說另一件事。什麼事呢?

文章開頭的時候,我們說了,在我們的心目中,英雄好漢都是很完美的。但其實,這是一個極大的誤解。英雄好漢恰恰是不完美的。也正是因為英雄好漢不完美,身上有很大的缺陷,所以他們才被稱為英雄好漢。

比如前面說到的廉頗,他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人際關係處得不好,又很驕傲。早年遇到藺相如,能夠容忍他。後來再也沒有藺相如這樣的人,因此他的缺點就凸顯出來了。而他也因此數次被撤換。最終,雖然他自己想要有所作為的時候,由於他自身的弱點,上天已經不給他機會了。

而《水滸傳》裡面的英雄好漢,他們義氣沖天,但是身上的弱點更多,毛病更大。也正因為他們身上有弱點有毛病,所以他們才成為文學形象,顯得很可愛。

這裡的“腳臭”和“屁多”,想要表達的,就是英雄人物身上的短處。

當然了,這裡還想表達一種“人才觀”。就是說,很多有大才的人,他們本身是有很多短處的。我們在用人的時候,要正視他們這種短處,要容忍他們這種短處,這樣才能選到有真才實學的人。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文字博大精深。

其實,就體現在各種各樣的俗語當中。

毫無疑問,“英雄腳臭,好漢屁多”這就是正兒八經的老祖宗嘴裡的一句俗語。

可是,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一想到英雄,咱們想到的詞必定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行俠仗義就是英雄的標籤。仗劍走天涯就是英雄的形象。鋤奸懲惡就是英雄的作為。劫富濟貧就是英雄的本色。

事實是,所謂英雄,其實就是一個走字。

因為不論去哪裡,因為古代交通條件限制, 只能靠雙腳走著去。即便是懲奸除惡,也是如此。

所以,“英雄腳臭”這句話,其實是對英雄本色的一種褒揚,表明英雄行俠仗義日行千里,為了民眾大義,腳底都出汗了。

同樣的,“好漢屁多”這句話也是如此。

咱們一想到好漢,那必定是豪氣雲天,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形象。

可是事實是,人的消化系統有限,即便天天大酒大肉的吃著,如果不適當的運動,自然會在消化的過程中產生氨氣,也就是所謂的屁。

這後半句“好漢屁多”雖然沒有明顯的褒揚意味,甚至有點嬉鬧的感覺,但事實也是對好漢這一形象人物的準確描繪。


三度扯歷史


“英雄腳臭,好漢屁多”,這是我國民間很接地氣的一句俗語,是勞動人民經過各種實踐總結出來的。這句話看似粗俗無理、簡單易懂,但它卻深刻的揭示了英雄與好漢之間的本質區別及各自的特點。

“英雄腳臭”揭示了兩方面內涵

英雄是指品質高貴,無私忘我,為人民利益而英勇奮鬥的人。有的是戰鬥英雄,他們為人民的解放事業貢獻了自己的生命。還有的則是民族英雄,他們也為國家作出過傑出貢獻。

還有一些在平反崗位上作出傑出貢獻的也是英雄,比如老一輩科學家、工程技術專家等,他們都是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譜寫出英雄事蹟。這些事蹟都是用汗水與生命換來的,沒有坐享其成的英雄。

英雄是奮鬥出來的,不是空口說出來的。英雄都是腳踏實地幹出來的,他們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與心血,所以才能成為受人敬仰的英雄。因此,“英雄腳臭”第一個內涵是指英雄是奮鬥出來的。

“英雄腳臭”的第二個內涵就是字面意思,說的是古代英雄大多腳臭。眾所周知,古代交通條件有限,英雄在沒有成名前,基本都是窮困潦倒,行路都得靠雙腳,再加上古人鞋襪透氣性不好,難免會出現腳臭的情況。

既然是英雄,那自然要比常人走的路要多,哪裡有困難就奔向哪裡,無論是翻山越嶺還是跋山涉水,都憑一雙永不停歇的肉腳。哪有多餘的時間去歇腳、洗腳,腳上有汗臭味也是正常的,這便是最早的“英雄腳臭”。

“好漢屁多”同樣有兩方面內涵

好漢是指好打抱不平的大丈夫,其含義與英雄還是有所區別的。英雄以義舉和事蹟為側重,而好漢則更側重於膽量與勇猛。像武松之所以被稱為英雄,那是有打虎事蹟來支撐的,對於好漢的認定就要更虛一些。

好漢通常都是不拘小節,快人快馬。“好漢屁多”正是反映了好漢們豪爽的性格,這些特點主要表現在大塊吃肉,大口喝酒,不醉不休。正所謂“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就是好漢們的真實寫照。

每頓飯都是幾斤牛肉幾斤酒,豪爽的性格造就了其不可能細嚼慢嚥,狼吞虎嚥才方顯好漢本色。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胡吃海塞,長時間腸胃自然消受不起,放屁也就在所難免,而且要不分場合的放,好漢嘛。

“好漢屁多”的另一層涵義,就是用來襯托英雄的流血流汗,進一步說明英雄是靠血汗換來的榮譽,所以腳臭很正常。而好漢大都是通過豪爽與胡吃海塞而得名,並非真正的好漢,大多是靠吹噓的話多屁多的好漢。

這兩句必須得連起來說,否則就體現不出其深刻內涵。這句話本質上是讚賞了英雄,揭露了所謂的虛名好漢。大多自稱好漢的人,都喜歡自吹自擂,時刻想體現出自己的豪爽與勇猛,最終達到好漢屁多的效果。

不知大家是如何理解“英雄腳臭,好漢屁多”的?歡迎賜教。


野史也是史


老祖宗何時留下"英雄腳臭,好漢屁多"這兩句話?根本沒有!這只是民間為解除腳臭者或屁多者的某種尷尬而留行的通俗的口頭語!!!古代和現代的實際情況是:英雄未必都腳臭!好漢未必都屁多!反過來,腳臭的未必都是英雄!屁多者未必都是好漢!那麼,這兩句話是怎流行的呢?①在集體生活中,人們對臭腳的人大都有反感,其實腳臭是毛病,並不是出汗多就腳臭。很多與穿鞋有關,一般來說,穿膠鞋腳就臭,穿皮鞋腳就不臭。在一些較文雅的場合裡,有的人因腳臭使自很尷尬,這時會有人出來打圓場說,沒事沒事,是英雄腳都臭。常此以往,就留下了"英雄腳臭”這句口頭語。②放屁,本是人新陳代謝的一種正常現象。由於飲食習慣等原因,有的人確實屁多。俗雲:屁屁,五穀之氣,狗見者聞味而來,人聞者揑鼻而去。就某種意義而言,放屁是健康的標誌。病人在做完胃腸手術後,大夫查房,首先問病人放屁沒有,若是放屁了,大夫喜笑顏開。若較長時間沒放屁,則說明上下之間沒通氣,大夫是一臉焦慮!放屁本是正常現象,但在有些人眼裡認為失雅,特別是在有些場合,某個人偶爾放個屁,不少人大驚小怪,這時往往有人打圓場說,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好漢屁多!常此以往就留下了這句為放屁人遮羞的口頭語!OO縱上可知,“英雄腳臭,好漢屁多”這兩句話,絕不是老祖宗留下的什麼名言!它只是為免除腳臭者和屁多者的尷尬,而流行的一句口頭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