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影像科醫生呼籲:CT檢測“陽性”不容忽視,請關注那些未診斷的“患者”

導讀

CT檢測相對可及性更強、檢測速度更快,在目前的形勢下,能否有助於做到早發現、早隔離呢?

截止到2020年2月3日24時,全國(含港澳臺)累計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20471例,疑似病例23214例。疫情發展至今,新增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仍不斷增加。加速對疑似患者的確診和管理,對控制疫情蔓延具有重要作用。

2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發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輕症患者首診隔離點觀察工作方案》,以加強對疑似病例輕症患者的規範管理。

武汉影像科医生呼吁:CT检测“阳性”不容忽视,请关注那些未诊断的“患者”

對疑似患者的確診,目前需要依據核酸檢測。2月3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的朋友圈引起眾多關注。

作為戰鬥在疫情一線的影像醫生同時也是患者家屬,她呼籲:“別再迷信核酸檢測了,強烈推薦CT影像做為目前2019-nCOV肺炎的主要依據。強烈建議政府徵用酒店、賓館或學生宿舍收納近10多萬之多的疑似及大部分醫學觀察者,強制隔離治療!”

她認為:“目前武漢市家庭聚集性發病越來越多,而且大多起病隱匿,一次甚至多次核酸陰性,無任何臨床症狀,如採取家居留觀的方式,必然造成疫情進一步蔓延。一個火神山或一個雷神山容納量畢竟有限,應該即刻啟動只要與疑似病例有過接觸者均排查CT,只要CT陽性,就近集中隔離於酒店賓館或學校,由專業人員統一管理發放藥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工作,有限的醫務人員是無法應對十幾萬無症狀或加重留觀人員的。”

她自述:“一個一線影像醫生的大聲疾呼!請政府立即做出行動,疫情控制事關人命,不能放任無症狀或核酸陰性CT陽性的人家庭留觀了。”

鍾南山院士也指出對於輕症患者也應該集中收治、隔離治療。應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確定治療場所,尤其是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輕症患者也應該進行集中收治,避免社區聚集性病例的出現。但鑑於定點的治療壓力,輕症患者應該另選擇場所進行隔離治療。

核酸檢測受生產、取樣、檢測人員、檢測技術、診斷流程等因素的影響,檢測結果存在一定偏差,同時確診也需要更長時間。天津和廣東等地已經出現,初次檢驗陰性,多次檢驗後陽性的患者,而且,具有核酸檢測資質的機構數量也有限,但不可否認對病原微生物學檢測是判斷有無感染的“金標準”。

CT檢測相對可及性更強、檢測速度更快,在目前的形勢下,能否有助於做到早發現、早隔離呢?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胸部影像學表現特點: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對疑似病例的臨床表現有:(1)發熱;(2)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學特徵;(3)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基於流行病學史,符合臨床表現中任意2條,可確認為疑似病例。肺炎影像學特徵對確定疑似病例,有重要作用。

漢協和醫院放射科資料顯示“CT易於發現早期呈磨玻璃表現的病變”。

武汉影像科医生呼吁:CT检测“阳性”不容忽视,请关注那些未诊断的“患者”

管漢雄、熊穎、申楠茜等在放射學實踐雜誌發佈的《武漢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肺炎的臨床影像學特徵初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高分辨 CT 演變特點總結如下:

  • 病灶呈多發性、雙側分佈,以胸膜下及兩下肺野多見。

  • 早期以胸膜下斑片狀、團狀、節段或亞段性磨玻璃影多見,常合併血管增粗穿行;

  • 進展期病灶增多、範圍擴大,展為雙肺多葉受累的磨玻璃影與實變影,小葉間隔增厚及纖維化,也可呈「鋪路石」徵;

  • 重症患者表現為雙肺瀰漫性病變,呈「白肺」, 常見支氣管充氣徵及血管穿行;

  • 緩解期可見較多纖維化病灶。

疫情不等人,面對此次疫情,我們仍有很多未知,戰鬥在一線的義務人員的建議也許是行之有效的。如果能節省時間,使更多的輕症或疑似患者儘早隔離,對早點結束疫情至關重要。

用CT檢測確診新冠肺炎,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武汉影像科医生呼吁:CT检测“阳性”不容忽视,请关注那些未诊断的“患者”

徵稿

一起攜手,共度難關

疫情來勢洶洶

從猝不及防到全力阻擊

在前線的你們見證了太多太多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裡

你都經歷了什麼?

可想找個傾訴的對象?

醫脈通現面向所有一線醫生徵稿

“疫情下的醫護實錄”

大家攜手,共度難關

要求:真實、客觀

徵稿形式不限

文字、語音、視頻、圖片等均可

聯繫我們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武汉影像科医生呼吁:CT检测“阳性”不容忽视,请关注那些未诊断的“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