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人心目中,相聲界裡郭德綱的地位高還是少馬爺的地位更高,為什麼?

獨孤寬粉hi


看了幾位天津爺們兒的評論,非常贊同其觀點,郭德綱沒法跟少馬爺比,只是名氣大,錢多而已。郭德 綱,條件不錯,沒有在天津相聲窩裡薰出來,缺少的應該就是這一點。拜師侯門,有自己的想法,這裡不想多說。至於侯耀文的水平,我認為真的不行,和馬季老師差太遠了。德雲社的水平真的不怎麼高,但火,原因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懂相聲的不多。象大紅大紫的岳雲鵬,其實不是說相聲的料,什麼五環我比四環多一環,那叫相聲嗎?有句話叫裝傻充楞,他這叫裝傻買萌,哄女粉兒玩。德雲社只所以能火,是北京市場太大,南來北往,人口眾多,但對相聲又不太懂,以為進了德雲社聽到的就是好相聲,其實有些就不是相聲。一句話,北京的相聲底韻不足,真正的相聲文化不如天津。侯保林應該說稱得上大師,柳活不錯,但貫口不行,保留段子還真沒有貫口的。和小蘑菇打賭輸了才去北京,我們外地人還真不知道,第一次聽說,我信。我現在才明白那句話的原因了,叫名氣大的在北京,有能耐的在天津,天津就是曲藝窩子,相聲人材濟濟。順便告訴天津說相聲的老少爺們,想發財,去北京,但你成不了家。愛相聲,就留天津,你有可能成家!為熱愛相聲,堅守天津這塊熱土的相聲藝人加油!點贊!


青鳥7119


我是天津人,70後。做為天津的一個資深相聲迷,我認為,解放後只有三位相聲大師,張壽臣,馬三立,馬志明。尤其是少馬爺,說學逗唱樣樣精通。愛少馬爺相聲的人,最小也得四十歲了。少馬爺在天津的演出也是滿坑滿谷,一票難求。有人說候寶林是相聲大師,我不理解,我聽侯的相聲從來沒笑過,從來沒聽侯寶林說過一段貫口和繞口令,四門功課缺兩門。郭德綱也是很有相聲功底的,早期的相聲作品還是很好的,尤其是單口。現在老郭的相聲有點像脫口秀。後起之秀裡,天津有個叫裘英俊的小夥子說的不錯,以前高峰給他捧哏,現在給他捧哏的叫于丹,捧哏水平也很高。至於德雲社一些年輕演員,他們的觀眾基本都是一些年輕的女孩,雖然粉絲多,但是不代表藝術水平高,就像拿小鮮肉和老戲骨比,小鮮肉的粉絲千萬,片酬過億,但是演技比老戲骨差了十萬八千里,這隻能說瘋狂的時代造就瘋狂的粉絲。


東方紅3437


此前看過類似問題,有幾位天津觀眾回答很有意思,也比較客觀,沒有刻意抹黑和褒揚誰。總體而言,拋開全國相聲市場,就天津相聲界而言,不管是從藝演員還是本地觀眾的心目中,顯然馬派相聲具有獨一無二的江湖地位和威望。

郭德綱及德雲社的名氣在於全國觀眾,擱在天津顯然還難以企及馬派的光芒,至少目前尚且如此。“少馬爺”馬志明不論相聲藝術造詣還是業內人緣,雖然早已隱退多年,但憑藉祖上餘暉及自身多年積攢口碑,在天津相聲界可以一呼百應,郭德綱則未必了。

郭德綱每年都會回到天津老家舉辦一場“省親專場”演出,每次都能做到座無虛席,這點天津本地相聲藝術家們應該沒幾個能達到這個“境界”。這種現象與其說是郭德綱受到天津本地觀眾歡迎,不如說是郭德綱在國內相聲影響力投射到天津的一個縮影,或者說許多天津觀眾看膩了本土演員,換換口味品嚐下同樣是天津相聲名角的藝術風格。況且,這“滿坑滿谷”的觀眾中,有不少是附近城市的“綱絲”們趕場來的。

究其原因,其實不復雜。馬派相聲在天津相聲界具有較久的歷史、名家輩出。任何“名門望族”並非一朝一夕,而是幾代人的巨大付出才慢慢積累起來的。

馬家相聲從“相聲八德”之一馬德祿時起,已經飲譽京津相聲界,到了馬三立大師時,馬派相聲已然達到了出神入化、登峰造極、甚至被神化了的境界。少馬爺雖然師承不是自己的父親馬三立,但其實是衣缽相傳了馬派藝術精華,造詣和水準沒得說,但也顯然難以超越父輩的光輝了。

而郭德綱呢,父親是警察,祖上也沒有曲藝基因遺傳給他,唯一優勢就是生在“相聲窩子”天津,加上父母親工作忙、從小就被丟在曲藝茶館,耳濡目染又極具天賦,又有後天對相聲的執著和堅持,終成大器。如果說天津相聲界多了個“郭派相聲”,也得從他開始算起。

同時,郭德綱是一位頗具爭議的藝人,同行——包括天津部分相聲藝人——對他頗有微詞、甚至惡言相向。當然了,郭德綱也不是那種“被打斷了牙齒往肚子裡吞”的人,睚眥必報、嫉惡如仇,這些年沒少罵同行。

這是有情可原的事,不在夾縫中爆發、就只能在夾縫中成為肉餅。郭德綱如果像馬三立大師那樣遇事忍辱負重,還有沒有今天的德雲社都很難說。攻城略地者免不了背上“荼毒生靈”的身後罵名,“賢德”之美譽就留給後輩吧,這也就是郭德綱經常說:郭麒麟成名與否、今後紅到什麼程度,跟自己半毛錢關係也沒有。

這種“切割”,其實就是對郭麒麟最好的保護,也是給後輩留下獲得業界認可和接納的餘地。這點也很有意思,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把所有得罪人的事都攬到自己手裡了,而給子孫留下了明君的美名,是不是有點酷似?哈哈哈,一點小小臆想而已!


岑詮


我是天津人。

我們認為,在相聲水平方面,目前少馬爺無人能比。郭德綱根本貼不上邊兒。要說名氣和人氣方面,郭德綱無人能比,少馬爺差的很遠很遠。

我這樣說,肯定有很多很多的人反對,甚至被罵。

因為很多人分不清“幽默與滑稽”,分不清“相聲與地攤雜耍”,分不清“相聲水平與網紅程度”……


山地狐狸


我是天津人,我喜歡相聲,這是門能讓人開心的藝術。

現在回答你的問題,沒有可比性!!!用這兩人做比較不太現實,郭德綱總是和體制內相聲做抗衡,因為他曾經受到過抨擊。但是現在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又讓相聲火起來了,我們要感謝他對相聲做出的貢獻。

少馬爺在天津人民心中的地位那是毋庸置疑的,無論誰都無法撼動,他未得獎的作品卻得到了大眾的認可,為什麼?沒上供唄!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看得到抨擊醜惡,弘揚正氣,為什麼就收了一個徒弟?他輩分太大,其他人各種阻撓,無論經歷了什麼,他始終也沒站出來說誰的不是,更沒有自我炒作,對於這樣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你覺得
誰的地位高?


yavkejay


先問問郭德綱為什麼不在天津搞德雲分社?這個問題怎麼回答?一個三俗相聲大師。超過了他的祖宗,為什麼天津混不下去?

郭德綱和少馬爺比?少馬爺衛生間拉了一泡屎。


Dj調加一針見血


首先啊,天津觀眾和全國觀眾審美上沒太大差異。要說比較大的區別,就是我們天津的氛圍要濃很多。這個氛圍不是說我們從小在茶館裡泡大的,我快30了,也就去過一次茶館,還是去年。

我說的這個氛圍是電臺廣播。我小時候只要出門,無論是打車還是公交車裡播的都是相聲,什麼“壓我腳了”“逗你玩”“萬能膠”都不用背,他是一遍一遍砸在你耳朵裡的,那些宗師的相聲確實引人入勝,我覺得每個我這麼大的都應該有因為聽相聲坐過站的。

所以相聲對於我們來說就跟電視劇一樣,你打開電視是為了看電視劇,我們打開收音機就是為了聽相聲。

大家都說郭德綱對大夥有陪睡之恩,但其實對我們天津孩子來說,馬三立,劉寶瑞,候寶林,高英培等一眾泰山北斗陪睡的時間可比郭老師早多了。在宿舍你睡覺前放歌大多數還是有人阻攔的,但是要說放相聲,那就一起吧,而且別管多老的活,準有聽著聽著就精神的。但是小時候不動就是傻樂,覺得好玩。

0506的時候郭德綱火速竄紅,那個時候用和全國人民一樣,天天聽老郭的相聲,西征夢、夢中婚、我這一輩子、白事會。那個時候的郭德綱是真牛逼,老中有新,新中有老。而且雖然曹雲金、何雲偉一眾後來走了,但是這些蹉跎中走出來的演員確實是真瓷實,總是樂的我前仰後合的,一個活聽好幾次還能樂出來。

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發現老郭的相聲新段子少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一個愛情演義40多分鐘,用了很多次商演了,沒記錯的話好像都是攛底的活。其中不乏有新東西,但40分鐘的活新東西也就5分鐘左右吧。曹雲金離開之後各種綜藝商演,活這也是越來越不瓷實了。

像老郭自己說的,可能是他把我們弄的品味高了,現在他滿足不了我們了,他只去滿足其他能滿足的。當時我聽到的時候感覺好像一個商人的口吻,而不是我心中當下相聲領軍人的感覺了。

但是話說回來,雖然我覺得德雲社不如0506年巔峰時期的人員了,但是他們依然是行業標杆。比如我看相聲有新人的時候就覺得好多人說相聲的節奏不對,似乎都太快了。而

孟鶴堂,謝金等人的相聲至少聽著是舒服的。

最近一個偶然的情況下看了少馬爺的近幾年的一個晚會視頻,說了個老活,居然又在我知道所有內容的情況下給我逗樂了。我忽然發現這才是大師啊,他不是用包袱逗樂我,而是用他的表演,他的節奏,他的技巧。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這樣的人是宗師。

在我看來這這是當下老郭所欠缺的,誰也不是聖人,都有巔峰期,0506的郭德綱不可能回來了,但是與其執著於愛情演義這種新活,為什麼不試試重新在封箱攛底的時候來一個老活呢?畢竟那是幾代宗師共同創造調整出來的。這可能就是少馬爺最近參加那次晚會不用他之前創造的新活而用老活的原因吧。

在我看來當下郭德綱還不如少馬爺,但是也很正常,畢竟郭德綱沒有家庭薰陶,和泰山北斗的教導,而且也比少馬爺年輕。在這個節奏越來越快的社會中老郭是不是也該沉下心來,好好鑽一鑽,爭取早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郭氏相聲。


NBegin


老天津人,主要是和曲藝搭邊的天津人,不就是那樣嗎?!七個不服八個不忿的。在他們眼裡,郭德綱算個屁?自己都不服他,說輩分,可能你郭德綱比我高,但是你和少馬爺怎麼比?!說人緣,我們天津這邊曲藝窩子裡誰服你?!

都是那個玩意!中國有句老話,不服高人有罪!同行們都不懂。看了很多評論,有很多人討論相聲,都會提好多名人,從祖師爺到解放前,再到解放後,再到現在,但是就是要完美的避開郭德綱!哈哈,想起一句話,特形象,就習慣看你們討厭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老郭說的!!

06年真正第一次聽老郭的相聲!那時候我最出版工作的,本質上特別討厭相聲了。很長時間的自從馮鞏牛群分開了,就沒有好相聲了!都是歌功頌德,假大空的口號,完全沒有了幽默諷刺,針砭時弊。沒意思。

05年左右吧,看過,聽過一些郭德綱的新聞碎片,有印象的就是,舉頭望明月,我叫郭德綱。等等。那時候,感覺他太狂傲了,很討厭,所以一直拒絕接觸關於他的新聞,作品。後來一次放假,我休息睡懶覺,弟弟用電腦玩遊戲,同時放著郭德綱流傳最廣的那些相聲,我是黑社會,我這一輩子等,我半睡半醒中聽了幾個片段,然後居然閉著眼睛就笑出來了……從此以後,十幾年來,手機裡不放著郭德綱的相聲,我心裡不踏實,晚上睡覺不放著,就睡不著!

我是一個很挑剔的人。對喜劇挑剔,對喜劇藝術尤為挑剔。電影,有的時候我會因為一句臺詞的不恰當,演員的一個表情,動作不到位而感覺特別失望!周星馳的西遊降魔之後,再也沒有我認為好的喜劇電影了。

但是郭德綱的相聲,對口,單口,我都聽了太多太多了,但現在我還在懊悔,有一部濟公傳沒有留下音頻資料!

說郭德綱這個人,從草根,到傲視群雄,從被人排擠,到眾星捧月,從半個文盲,到博古通今,所有的過程,完整的自己走過一遍了,而且還經歷過逆徒叛變等一般人不會經歷的事。對世俗,對人生,對人性,他的理解肯定比我們一般人要深刻的多!!!

你們看不起郭德綱的人,只能默默地酸吧。我們這樣敬佩郭德綱的人,每天都開心的看著你們酸又毫無辦法,看著郭德綱每天走在輝煌的路上!

如果,有一天郭老師被欺負了,落魄了,我願意拜他為師,只求聽其聲音!


曾經有一份真1


我也是天津人,80後的,對相聲肯定不如回答的很多前輩懂,但是我也想從普通觀眾角度說說自己的想法,我認為相聲的核心是幽默搞笑,那些不哏的,不能讓人爆笑的不算好演員、好段子。從這點看侯寶林真不知道怎麼就成了大師了,在天津人眼裡跟馬老真不是一個檔次的。郭德綱我也沒少聽,早期一些自己創作的段子,比如《我》系列和《濟公傳》那種還是水準很高的。而現在的段子就只剩一些網絡脫口秀包袱七拼八湊,碎片化了。不知道是江郎才盡了,還是光顧撈錢沒精力創作了。至於跟天津那些神級的老先生相比,我覺得現在的段子普遍在諷刺性上有所欠缺,更多的是走荒誕無厘頭路線,這可能是時代特點吧。總覺得不如當年少馬爺《糾紛》、《大保鏢》那種段子有嚼頭,時隔多少年再聽到還是爆笑。諷刺這方面我覺得天津還有一位高英陪先生,也是神級的存在,《不正之風》、《教訓》都是不世出的好作品。後來馮鞏(天津人)牛群也說過不少諷刺性強的相聲,如《小偷公司》、《事與願違》等。此外我覺得奇志大兵是相聲界的一對後起之秀,他們的一些段子是現在極少數的幽默性和諷刺性兼備的相聲。至於基本功這種反倒是我們這代聽眾不太在意的,少馬爺世家基本功自不必說,郭德綱經常標榜自然也不會差,另外那幾位就不知道了,奇志大兵大概基本功不行吧,但是絲毫不影響我對他們的喜愛,總之上述這些演員在我心目中都是曾經帶給我歡樂的好的相聲演員。


不知周


相聲門裡有句話,叫學我者生像我者死,馬志明得天獨厚得三爺耳提面命一輩子,舉止言談酷似三爺,加上血胤相連,聲音不用模仿,一摸一樣。所以說他是優秀演員,但他永遠達不到三爺的高度,當然,三爺天賦異稟,身材相貌自帶買賣,別人也學不來。至於郭某,純雞賊。聰明,懂得什麼是最大的危險,從來不碰;知道老百姓喜歡什麼,搞點倫理褲襠不犯歹,沒人管;有龐大的團隊雄厚的資金收買媒體炒作宣傳,其勢洶洶;他得益於此也必將失意於此,最終衰敗於他的膨脹和身邊人的捧抬,所謂其成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現在看他還沒從本山身上學到教訓,也遠不如他表現出來的那麼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