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農業"能不能完全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80後農村人小丁


我於2016年正式開始回家做農業,打的口號就是“互聯網+農業”,只能這樣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像“互聯網+農業”、“生鮮電商”、“新零售”、“直播+農產品”等,政策和紅利都是有的,可是實際的運營起來,卻很難。成功者有,但很少。主要有以下一些問題,供大家一起討論。

一、“互聯網+農業”可能讓事情變得更復雜

打個比方,某地有10噸蘋果,只要找個代辦就能解決銷售的問題。但是這其中的問題就是老百姓賺不了什麼錢,這10噸蘋果會流向大的果蔬批發市場。然後再層層通關一樣的到達消費者的手中。

於是,很多做“互聯網+農業”的朋友就想把事情變得簡單一些,蘋果的流通程序變得少一些。但是電商的銷售量是有限的,10噸蘋果,不管你是5斤包郵還是10斤包郵,要多少單才能銷售完?

還有互聯網銷售帶來的質量和售後問題,讓事情變得更復雜,反而不如一個代辦操作簡單了。

所以,做“互聯網+農業”,就要想著做減法。

二、“互聯網+農業”可以找到精準的用戶群體

互聯網大數據是非常厲害的,還是以蘋果為例,山西的蘋果到了重慶,就不一定會受歡迎。新疆的蘋果到了湖北也不一定受歡迎,這些數據是可以通過大數據得到的。

但是,很多人不在乎這些數據,總覺得互聯網是萬能的。精準的用戶群體不難找,但是要維護這些用戶群體就很難。

很多人說我們銷售農產品,一定要有銷售工藝品的心態。可是口號叫的再響有什麼用?實際操作起來,還是走向了傳統農產品的老路子,就是一錘子買賣。

還有,既然能找到精準的用戶群體,除非你手上的農產品確實是奇貨可居,就不要老是想著去改變用戶的喜好。

農產品同質化嚴重,我們更多的是要想著用戶喜歡什麼,而不是我們有什麼。

三、“互聯網+農業”未來可期

很多人說整合,互聯網就是來整合的。可是想把傳統農業整合起來,這必定是非常艱辛的一個過程。這其中有生產水平的整合,更難的還是人心的整合。

現在的老百姓不排除互聯網思維,可是現實中卻很難產生火花。你讓一個老百姓去做直播賣蘋果,他會感到好奇,可是一旦受到挫折之後,肯定就敬而遠之了。

當然,時代總是在進步的。2020年初的這場病毒,會讓人更加重視農產品的安全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機會是有的。

打造有靈魂的農產品,我是鑫西蘭,期待你的關注,我們一起分享和交流農產品和農村電商方面的話題。


鑫西蘭


2019年我從一個外行的身份陰差陽錯藉助互聯網進入電商銷售行業,因為抓住了直播機會,所以銷售額對我來說還比較滿意!

我以前搞農業生產,賠的一塌糊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銷售不出去。當然銷售不出去的原因特別多。

2019年我跟著幫扶領導搞了個呂梁山貨電商銷售平臺,就是把呂梁山片區得農產品放在一個淘寶店鋪,通過直播統一銷售。當年直播50多場,去過北京,山東,重慶,成,長沙很多地方找主播直播。單場銷售額最高突破100萬,一共銷售額突破1000萬!

這麼一年下來,發現互聯網確實能完全解決農產品的銷售難題。這句話雖然有點絕對,為的是引起大家對互聯網助力農產品銷售的絕對認同和重視。

比如一個蜂農如何你單靠自己的傳統渠道,一個月銷售1000瓶一斤裝的蜂蜜是比較困難的,但是我們組織她們通過網絡直播,屢創記錄。第一次在白雪200萬粉絲的主播直播間10分鐘銷售了500瓶,金額20000多元。第二次在山西幻影直播間5分鐘銷售了1500瓶,又一次在浪子吳迪直播間1分鐘銷售了1000多瓶。

另外有一個縣的玉米銷售不出去,我們找了個主播,3分鐘銷售5000單,共計5萬根玉米棒!


蔡小康三農記


”互聯網+農業“能不能完全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農產品產地難賣、滯銷,城市價高經常出現在公共輿論上,農產品難賣的問題,常用的表述是農產品滯銷。

農產品是一個同質化的商品,有著明顯的地域性種植差別。

互聯網+農業,彌補了土地資源、人力資源、資源配置合作模式中的市場“缺陷”。

這些年來,各產地引入了電商,電商企業與農戶對接,拉近了農戶與市場的距離,通過電商平臺把農產品銷售到更廣闊的各地市場。

但是在市場實踐中,電商往往只是解決了農產品銷售渠道的問題。

並不能解決我國大多數農戶都不是規模化經營,只是以“散戶”種植角色定位存在的問題。

市場的現實

農產品銷售難賣、滯銷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的經濟活動所造成。

有的是因為行情不好,產量過高導致市場供過於求,有的是農戶銷售渠道單一信息不暢,也有的是農民生產的農產品,品質不高不受市場歡迎……

近年來網絡上出現農民有用電子商務手段成功銷售農產品的案例,但就全國而言,還有不少農民用不起信息化產品。

既抓生產,又抓網絡營銷平臺, 許多農村電商又做生產源,又要做銷售渠道,還要做物流。

做大而全市場的思路,都還在“前赴後繼”的探索中。

區域品牌農業,農產品“綠色通道”

我國農業集約化,規模化層度不高,對廣大中小散戶農民來說,對市場信息的反應,是常常滯後。

大多數農民經常是去年行情好,今年就多種,今年行情不好,明年就不少種或不種,追漲殺跌,跟風種植很無奈。

農民+平臺,根據小農戶生產方式,通過互聯網把農民組織起來。

產出批量 特色、優質農產品作為一個整體推向市場,而不是一家一戶在市場上亂撞一氣。

平臺+社區,以夫妻老婆店銷售模式拓展,通過互聯網把他們組織起來。

形成產業鏈下延伸鏈接社區店,實現“網上下單,產地全國發貨,城市直銷”。

走出一條“互聯網+農業”,產業鏈下延伸創新之路,期待破局“農產品難賣、滯銷,城市價高”的困局。


夢中翔之夢


說到農產品結合互聯網的玩法,相信大家第一時間還是會想到微商,畢竟通過微信賣茶葉的、賣水果的人還是非常多的。也算是其中一種。讓大家知道互聯網模式下賣農產品有哪些思路。

為何一定要結合互聯網來賣?當一個客戶可以知道他買的產品是如何種出來的,是如何成長的,是如何採摘的,是如何包裝的等,每一個環節他都很清楚的瞭解,就好比是親自種植的一樣,自然有一種信任感,對產品也沒有什麼顧慮。

農產品種植經常會遇到供大於求的局面,過多的種植導致滯銷,從而只能低價甩賣導致虧本。那麼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可以採取預售模式。原理就是,在種植之前,就跟買家談好價格,先收錢再種植,這樣就可以很好的控制風險。

這在以前通訊不好的時候是非常難做到的,而現在的途徑就非常多了,比如自己建立一個官網,又或者微信公眾號,再不然就直接用微信。當預售達到一定數量,就可以開始種植了。


在這個粉絲經濟時代,你沒有粉絲,一切都是扯淡。預售首先要建立在有粉絲,有人脈的情況下進行,只有幾個好友,是萬萬不行的。如果沒有人脈,就要藉助大V和大咖一起合作,幫你來完成。

實際上眾籌這種模式也是在近幾年新起的,以前也講過利用某平臺眾籌機制賣東西的案例,同樣這種方法也可以利用在農產品上。先籌集資金,再根據需求進行種植,其實跟預售很像也可以說就是預售。

所以說,互聯網是最有可能一定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如今也就只能靠互聯網和人脈了。


生活在改變


不可能完全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1,中國本身就是農業大國,弄產品是非常豐富的,難賣的產品也就兩種情況,產品質量不是很優質或者產品比較多,市場需求相對小。

2,互聯網優勢就是傳播快,傳播比較廣泛,可以快速幫助優質的產品,賣到全國各地(前提是產品一定要好,互聯網也比較透明,基本賣出去都會評價口碑,好產品才能長久)。

3,全國都網上買農產品的時候,基本上面對都是同一群網民,對比就更容易,競爭也會變大。

4,互聯網競爭是相對大的,競爭大代表付出成本就會相對高,我是農村出來的,農產品大部分利潤不高,都轉向互聯網以後,利潤就會再次被壓縮,面對高額費用的時候,還是需要其他渠道來來配合銷售的。

5,農民獲取信息有限,很容易就是跟風種植。市場飽和的時候,任何渠道可能都沒有辦法完全解決銷售難題。(比如2018年很火的小龍蝦,2019年就涼了)

總結:互聯網肯定是一個很大市場,但是不能完全主導整個弄產品的銷售,還是需要傳統渠道了分擔一部分銷售量。





檸七電商會


我認為理論上本應該是可以的,但現實中未必完全可以,在這個全民直播網紅經濟時代下,或許有少部分人會突起,但少部分終歸是少部分,不能解決全民的問題。來說說原因在哪,互聯網就是個流量滾動池,哪裡口大流量就流向哪裡,做電商流量是關鍵,新上架一個產品沒有夠買量,消費者是很難產生購買行為的,就像你網購的時候,你看到這個商品沒二個人購買,你一定會產生疑慮,最終可能還是選擇了其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個行業的潛規則就出來了,那就是刷單,把銷量刷上去,數據好看點,讓消費者看到這個產品別人也有購買,看下評論還有好評,於是就放下了戒律成交了單,同時商家也或得了流量。講到這裡的刷單引流,是行外人消費都不知道的內幕,也是拿不出檯面講的事情,因為平臺是封殺這種行為的,但同時還是有大量的商家刷單,只是手段方式做的更隱蔽了,平臺也難查出。好了迴歸問題的核心,刷單是需要成本的,刷一單幾乎要八元以上一單的快遞成本,就相單于模擬的購物全過程,只是沒有發出真實的貨品,有可能是一個小小禮物,也可能什麼都沒有空包裝,一個新產品刷一單跟沒刷沒什麼區別,至少刷八九十單以上吧,好了這就是成本,成本就是淨利潤啊!即便是這樣還是有大把的商家刷單,因為要引流啊!除去這些還有平臺直通車推廣啊也是成本,所以電商競爭激烈,對於老百姓太難了。不是經驗豐富的老道玩不轉電商運營,一個經驗豐富的運營工資都要一萬到二萬以上,還有美工客服人員,農產品本身單價低要多少農產品才能攤開這些成本,太難了。


極速飛客


鄉野鵬飛話三農非常榮幸能夠回答你的問題。這個網友問的是“互聯網+農業”能不能完全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導語:

“互聯網+農業”是解決農業銷售難題的一個新途徑,它不僅解決了銷售面臨的渠道問題,讓農業的銷售進入了信息化的時代,更讓農民從繁雜的銷售環節中解脫出來,很好的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為什麼說“互聯網+農業”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1、“互聯網+農業”拓寬了農產品的宣傳空間。

互聯網的傳播速度比傳統的廣告優勢要強大很多倍。做一個形象的比喻,互聯網就好比飛機,傳統的宣傳模式相當於騎自行車,其宣傳範圍和和效率根本不能和互聯網相比。在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產品要想賣的好,趕緊上淘寶。從這一句話就能看出來,互聯網對於農業的重要性,農業要想走出去就必須通過互聯網的平臺,走進千家萬戶。



2、“互聯網+農業”使農產品推送更加精準。

互聯網最大的優勢是可以根據消費者的特點精準的向客戶推送農產品。這樣可以讓農產品有效的對接有需求的消費者,使農產品和消費者之間建立無縫對接的需求信息,為以後農產品的持續銷售實現了穩定的客源,更熱消費者更加信賴精準推送的農產品。



3、“互聯網+農業”使交易更加便捷,使更多的交易實現電子貨幣,促進了交易量的提高。

互聯網交易實現的是電子貨幣交易,不需要人與人見面交換紙幣進行銷售,這樣直接節省了交易中間的複雜環節,使農產品的銷售量更多,交易頻率越高。



4、“互聯網+農業”直接減少了農產品銷售的成本。

“互聯網+農業”實現的是線上與線下的特色農產品的交易,農民不需要開著車子去批發市場租一個攤位去賣農產品,他們只需要在電商平臺免費註冊一個賬號就可以了,並且省去了宣傳的費用,使農產品直接和消費者對接,大大的增加了農民的銷售利潤。



5、“互聯網+農業”實現了農產品的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互動。

“互聯網+農業”搭建了農業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平臺,消費者的需要可以直接反饋給農業生產者,農產品生產者在將農產品的相關信息消費者,農業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很大的提高了農產品的交易。



結束語:

“互聯網+農業”的產生使農業銷售更加精準、更加專業化、更加信息化,優化了資源配置,提高了農民農產品銷售的能力和水平,使農民對農產品的銷售更加智能化、便利化、實時化,讓農產品的銷售直接對接消費者,完美的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鄉野鵬飛話三農


大家好,我是三農人老陳!科技創新,服務三農!歡迎關注!

"互聯網+農業"能不能完全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我認為是不能完全解決的,但是能大大的改善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目前互聯網+改變了各行各業的傳統模式,加快了行業的發展,其中農業這樣相對落後的傳統產業,在互聯網+的風暴下實現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和變革成為可能。

1.互聯網+農業改變了農產品銷售模式

在搭上“互聯網+”這趟順風車前,傳統農業的主要銷售模式為國家統購統收和農民部分自行銷售或等待收購商上門收購,如果遇到收購商不上門了,那農民的農產品只能爛在地裡了,就像前些年的蘋果、大蒜、大白菜等都出現過銷售難的問題。

“互聯網+”出現後,農產品的銷售模式也發生了改變,不再侷限於等待收購商上門,出現了三種主要的“互聯網+”銷售方式:一是利用強大的互聯網技術和發達的物流配送系統,依託互聯網數據建立了大型農產品交易集散中心,實現實時行情交易;二是以大宗交易為主的批發銷售電商交易平臺。例如阿里巴巴、淘寶、京東、一號店和中糧我買網等;三是各大自媒體平臺的三農達人網紅們的銷售,他們利用這些自媒體平臺傳播優質農產品信息,例如今日頭條、抖音等平臺,他們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手段,把一些偏遠山區的滯銷農產品賣到世界各地。

2.互聯網+農業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前段時間“甘肅天水花牛蘋果滯銷”的新聞被央視報道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各大網紅迅速行動,紛紛為天水果農幫銷。SOHO中國的潘石屹也在今日頭條上幫忙推銷天水的花牛蘋果。如果沒有互聯網,天水的花牛蘋果儘管大豐收了,但是銷售不出去,只能爛在地裡了。

總的來說"互聯網+農業"大大的改善了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但它始終無法完全解決問題。


三農人老陳


世上沒有百分之百的事情,你說你生病了,有特效藥,能保證你好嗎?就算動手術也未必能好。所以沒有完全和一定的事。

互聯網+農業能不能完全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我的答案是不完全,但是有效。

近幾年互聯網確實為農業的農產品的銷售解決部分問題,確實是部分人在其中獲利。但是更多的農產品還是上行不了,多地的農產品是沒有觸網的。

互聯網+農業讓農產品上行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是因人員問題和農產品問題,物流問題限制了發展。

人員問題

農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應用能力是目前推行互聯網+農業的主要阻力。一方面是農民的排斥不相信,一方面是相關領隊人員的應付敷衍,都在糊弄彼此。同時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認識,求近求方便。晚上要做飯,沒菜了,只能在附近的宗超或菜攤買些,不可能我在網上買,等貨到了我再做再吃吧。

農產品問題

農產品的質量和適合性制約了其上行。現在大家在吃飽的同時追求吃好吃健康。為了增產的農民打農藥,農藥的殘留讓人望而卻步。綠色無汙染的新鮮農產品市場有大需求。另外部分農產品不適合上行,比如保存時間較短的,儲存環境要求比較高的,成本很高啊

物流問題就是成本高。農產品本來利潤空間不大,再加上物流的成本,有時候頭比身子大。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




沃隴先森


不能徹底解決。

農產品銷售難的原因有哪些呢?有的是因為行情不好,有的是因為農戶銷售渠道單一,信息不暢,也有的是農產品品質不高不受歡迎。農產品銷售難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經濟現象。中國大多數農戶都不是規模化經營,對於市場的反應是滯後的,經常是去年行情好就多種,今年行情不好就少種或不種,盲目決策,這種情況下要麼收入微博,要麼滯銷虧損。近些年各地未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引入了電商,把電商與農戶對接通過電商把產品銷售單更廣闊的市場。國務院會議推進互聯網+農業,並強調了這種思路,拉進了農戶與市場的距離,但電商只是解決銷售渠道的問題,如果農戶依然以散戶的角色參與市場,那無法徹底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