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飛經》集字作品(一)


《靈飛經》是唐代著名小楷書法作品之一,無名款。元代袁桷、明代董其昌都認為是唐鍾紹京書。《靈飛經》筆勢圓勁,字體精妙。後人初習小楷多以此為範本。我們學習硬筆書法也可以從《靈飛經》入手。


《靈飛經》集字作品(一)


《靈飛經》拓本

《靈飛經》又名《六甲靈飛經》,是道教的一部經文,主要闡述存思之法。今道藏有《上清瓊宮靈飛六甲左右上符》一卷。《漢武內傳》謂此經用於請命延算、長生久視、驅策眾靈、役使鬼神。

清包世臣在《藝舟雙楫·右下筆潭》中稱這部作品為:“如新鶯歌白囀之聲”。《靈飛經》的章法為縱有行,橫無列。由於整篇字的大小、長短、參差錯落,疏密有致,變化自然,且整篇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顧盼照應,通篇字渾然一體,雖為楷書,卻有行書的流暢與飄逸之氣韻,變化多端,妙趣橫生。《靈飛經》以其秀媚舒展,沉著遵正,風姿不凡的藝術特色為歷代書家所鍾愛。

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說:“趙文敏(注: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字子昂。諡號“文敏”)一生學鍾紹京終十得三、四耳”。趙孟頫這麼高的書法造詣,才學到鍾紹京十之一二,可見對鍾紹京的書法有多麼推崇了。


《靈飛經》集字作品(一)


趙孟頫小楷《道德經》

近代大書家啟功先生的書法也受益於《靈飛經》。可見《靈飛經》有著超凡脫俗的藝術感染力。

《靈飛經》集字作品(一)


啟功書法

鍾紹京(659-746),字可大,唐代興國清德鄉人,系三國魏國太傅、著名書法家鍾繇的第17代世孫。官至中書令,越國公。“以工書直鳳閣”,唐武則天時甚為所重。時號“小鐘”,他嗜書成癖,也是收藏家,個人收藏名家真跡數百卷。家藏王羲之、王獻之、褚遂良真跡至數十百卷。

《靈飛經》集字作品(一)


史載,唐睿宗時封鍾紹京為“中書令”。中書令,乃古代執掌宣詔令的大官重臣,由於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前,曾任中書令,故在唐代不輕易授予其他人。按照《辭海》詞條的解釋:“至唐代,非有特殊資望者不授此官,任宰相者多僅授以中書(或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依照唐朝早期官制,中書令即為後世統稱的“宰相”。

《靈飛經》除了有刻本,還有一卷墨跡本,現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總共四十三行。雖然不能確定是不是鍾紹京親筆所寫,但是優秀的墨跡本仍然是學習書法的首選,那纖毫畢現的細節,能夠讓我們更好的理解筆法。大家可以把拓本和墨跡對比著進行學習。

《靈飛經》集字作品(一)


《靈飛經》集字作品(一)


《靈飛經》墨跡本部分

《靈飛經》是唐人小楷的最高峰,此帖用筆靈動輕盈而不失厚重,結構側媚多姿又不失端莊;既有寫經書法常見之精練純熟,又處處顯現二王書風“明月入懷”之雅緻。

為了更好的幫助大家書寫作品,我把《靈飛經》的字進行了集字作品的製作,用《靈飛經》裡面的字拼成好的詞、句、文,供大家參考。

一:《傳道》、《樂道》、《長樂》


《靈飛經》集字作品(一)


《靈飛經》集字作品(一)


《靈飛經》集字作品(一)


樂(樂)字是由原文中的“藥”(藥)字去掉草字頭而來。

傳道:古時指傳授聖賢之道,後也指傳教。道,極致的宇宙世界觀、宇宙世界規律、規則。老子曾言:道可道,非常道。此處之道主要是講修行人士所追求的大悟大徹的極致之路。

樂道:(1).樂於稱道;喜歡談論。

(2).喜好聖賢之道。《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子貢 問曰:‘富而無驕,貧而無諂,何如?’ 孔子 曰:‘可也;不如貧而樂道,富而好禮。’”

(3).喜歡修道。

長樂:永遠快樂。出自《韓非子·功名》:“以尊主御忠臣,則長樂生而功名成。” 漢 焦贛 《易林·小畜之夬》:“如魚逢水,長樂受喜。” 清 龔自珍 《以金石文字拓本寄秦恩復》詩:“如作器者言詞良,長生長樂樂未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