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真的會使孩子變笨嗎?

麻醉,真的會使孩子變笨嗎?

​5歲的小麗是家裡的掌上明珠,因為腺樣體肥大、反覆發炎沒法繼續保守治療,需要手術;4歲男孩銘銘因為隱睪,需要手術……

雖然這些都不算大手術,但爸爸媽媽依然不由得擔心——因為手術必須全身麻醉(全麻)。提到全麻,很多人會覺得畏懼,特別是這麼小的孩子需要全麻,家長們更是存在各種糾結和疑問:“麻醉之後會不會變笨、會不會影響生長髮育……”

今天,浙大兒院麻醉科副主任胡瑤琴將和家長們聊一聊兒童麻醉。


麻醉到底會不會令孩子變笨

麻醉藥會短暫地讓小患者失去意識和痛覺,就像美美地睡了一覺,等到手術完成,藥效過後,小患者便慢慢甦醒,直到完全恢復。“和其他藥物一樣”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接受採訪的胡瑤琴副主任,開門見山:“麻醉用藥也是根據病人體重和病情給予相應的劑量,還需瞭解病人是否有使用相關藥物的禁忌症,以減少或避免副作用的發生。”所以麻醉會影響孩子智力或生長髮育是很武斷的說法。

麻醉,真的會使孩子變笨嗎?

關於麻醉的副作用,醫學界一直在關注和研究,目前最新確定的結論是:單次、時間較短的全麻,不會對孩子的行為和學習能力產生影響。只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指出:多次或長時間(3小時以上)的麻醉可能會對3歲以下的嬰幼兒大腦發育產生不利影響。

藥物有雙重屬性,麻醉藥物可以減少患兒痛苦,但也有可能出現副作用。因此,胡瑤琴副主任很理解家長的擔心。“是否用藥,使用麻醉藥的標準是:在沒有更好藥品(或治療方法)替代的前提下,看用了以後是不是利大於弊,如果是的,那麼就能用。”顯然,如果孩子要手術,麻醉是必須的。研究表明,小時候的疼痛會對孩子造成一輩子的心理陰影,麻醉最大目的就是讓孩子感覺只是睡了一個好覺,手術就做好了。


麻醉是手術的必須環節

作為兒科麻醉醫生,胡瑤琴副主任說:“家長的心情我們很能理解,如果不是非做不可的手術,醫生不會輕易給孩子做。”什麼叫非做不可的手術呢?比如意外受傷、腸梗阻、疝氣嵌頓等,不馬上做手術會危及孩子性命;比如隱睪、腺樣體肥大、病理性包莖等保守治療無效,繼續拖著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另外,有些孩子做胃鏡、B超等檢查,不能像成人那麼安靜配合的情況下,醫生也會給予短時間的麻醉。

但是,如果萬分緊急,哪怕是再小的手術也是必須麻醉。2019年7月,胡瑤琴副主任給一個還沒完全離開媽媽肚子裡的新生寶寶做了一次手術麻醉。聽起來是不是非常不可思議?

一位30出頭的孕媽,在產檢時發現胎兒的呼吸道長了個腫瘤。大家都知道,胎兒在媽媽肚子裡時,不需要自己呼吸,但是一旦離開媽媽肚子,正常的呼吸系統就要啟動。所以,如果不在出生的時候就處理掉這個腫瘤,這個寶寶可能一出生就會因為窒息死亡。唯一的辦法只能是:在寶寶剛剛露頭的時候,就立刻進行手術,保證寶寶的呼吸。也就是媽媽邊生產邊給寶寶手術,這時寶寶身體的下半部分仍在子宮內,在醫學上,這被稱為產時宮外治療。基本原理是維持母胎循環直到胎兒氣道穩定或相關胎兒手術結束,這是一個需要高度協調、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多學科團隊合作的高級別手術。胡瑤琴醫生和其他新生兒外科、產科等八位醫生一起參與了這個手術。

“你能想象當時新生兒的呼吸道有多小嗎?”胡瑤琴副主任一想起手術場景,依然記憶猶新,“當時沒用喉鏡順便拍下來真是可惜了。”那個時刻的醫生,全身心只關注如何成功做成手術,爭分奪秒救治一個珍貴的新生命。多科醫生共同努力之下,手術成功,母子平安,幸運的寶寶可以順利地自主呼吸這個世界的空氣。

一般人會認為手術主要是外科醫生的工作。實際上,麻醉是手術必不可少的環節,麻醉醫生在圍手術期管理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麻醉醫生在手術前要仔細瞭解病人的整體情況,包括家族史、過敏史、疾病史、手術麻醉史、特殊用藥等情況,根據手術需要完善相應檢查,手術中,全程精確控制麻醉藥物的用量,手術中和手術後觀察、等待病人甦醒……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在手術的整個過程,麻醉醫生保駕護航,跟外科醫生密切配合。

麻醉,真的會使孩子變笨嗎?

胡瑤琴副主任在為手術做準備

孩子做全麻手術要準備什

作為兒科醫生,有耐心還不夠,還要有一顆對小患者滿滿的愛心。胡瑤琴副主任就是如此,她一遍又一遍地回答家長相關問題,希望能讓家長們安心,也希望自己的小患者接受麻醉後,手術中像“睡覺做了一個美夢一樣”舒服。

“要達到這個效果,需要家長和我們醫生一起合作才行。”胡瑤琴醫生表示,首先,要根據小患者的年齡、體重、過去史、家族史、藥物史、過敏史等,進行細緻的體格檢查,評估各系統的臟器功能、耐受手術麻醉的能力,量身定製一整套合適的麻醉方案。手術中所需藥物的劑量、種類、麻醉方式,還有輸液量等都要精確計算。

有些小患者本身情況特殊而複雜,家長會更擔心,如一位小患者準備做“舌根囊腫”手術,病史中存在先天性心臟病、喉軟化症等系列情況。麻醉醫生會診評估後耐心仔細地跟家長講解了手術中會遇到的風險:一是喉軟化會影響呼吸,麻醉誘導就會出現危險,二是心臟病會影響循環。一旦任何環節出問題,孩子都可能會有生命危險。術中麻醉醫生會充分考慮到孩子的病情,選擇合適體位、合適的麻醉藥物及控制氣道盡可能減少呼吸系統的風險。至於先天性心臟病,請心血管內科進行會診,結果表明孩子目前的心功能狀態可以滿足手術要求。術前科內討論制定詳細的麻醉方案、備選麻醉方案及各種應急搶救措施。術中麻醉醫生全程守護著小患者,萬一出現氣道梗阻、心律失常等危急情況,就會馬上實施事先制定的應急方案。

麻醉,真的會使孩子變笨嗎?


全麻手術前,大人需要做的準備有:

●詳細提供醫生所需要的資料,不要隱瞞,如身高、體重、過去史、家族史、藥物史、過敏史等;配合做一系列檢查:如心電圖等。

●家長自己保持鎮定,同時給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孩子是根據大人的表現來判斷做手術是不是超級可怕的事,試著告訴孩子:你生病了,醫生要幫助你,你只要乖乖睡一覺就好。

●跟醫生商量確定一套手術方案,儘量詳細瞭解可能面臨的風險。

●確定有否感冒或肺炎,如有,要治療痊癒,等痊癒後2周~1個月再做手術;術前2周儘量不要接種疫苗;

●認真閱讀手術須知,如前一天晚上12點後就開始禁食等。

●遇到疑問,或者孩子手術後不舒服,及時和醫生溝通。

麻醉,真的會使孩子變笨嗎?

胡瑤琴副主任提醒:

有些家長想讓孩子早點做手術,會刻意隱瞞一些信息,例如:不如實提供有“哮喘”、拉肚子、感冒等病史;也有家長怕孩子餓到,偷偷在術前給孩子吃東西。“這些都是很危險的行為,很可能會導致孩子面臨更大的手術風險,千萬不要這麼做!”

看到這裡,大家明白了吧:不要因為顧慮全麻,而拖延或拒絕給孩子做必須的手術。如果孩子需要手術,記得跟醫生充分的溝通和合作,做好自己和孩子的心理準備,讓可愛的寶貝早日恢復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