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認為看一個家族興敗只須看:子女是否早起;是否做家務;是否愛讀書。你怎樣看?

醉臥西湖18


說的很準,不可不信,不敢說這樣的孩子就有出息,至少這樣的孩子差不了。


蔣子兮3413


我從27歲開始做一個家庭主婦,每天早上不需要早起,開始混混沌沌的過日子,不修邊幅,每天睡到10點多,中間一直持續到我生完二胎,二胎開始上幼兒園,我開始朝九晚五的上班,我發現,我很落伍。從思想到行為,到穿衣打扮,我的思想和60歲的人相近。我也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一個曾經雖說不是最優秀的人才,可好歹是一本畢業的,想當年,也是以美女和才女聞名校內外的風雲人物。我自問,你喜歡現在的你嗎?這是你想成為的你嗎?

我經過了很多次的反思,我現在發現,人所有的成就都是由“勤”而來的,從自律來的。不管你是家庭主婦還是社會精英,你的勤和自律能讓你自信,充滿正能量,能讓你和平庸遠離。哪怕你只是一個家庭主婦,也是一個最優質的家庭主婦,一個把家庭從環境到氣質都打理的井井有條,孩子也積極向上的家庭主婦。你的丈夫出門精精神神,從鬍子都皮鞋都清清爽爽,你的孩子出門為人處世也彬彬有禮。不急不躁,因為你勤,勤就有充裕的時間來享受生活,不急不躁,井然有序。你們認同嗎


fengyueshuang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曾國藩對於子女的教育是非常看重的,這些都記錄在《曾國藩家書》裡。雖然曾國藩是晚清時代的人,但他教育子女的方式和觀點,還是值得現代的家長們學習和借鑑。

曾國藩在子女教育中的觀點

總結曾國藩在子女教育中的觀點,主要有三方面:

  • 一、自律

曾國藩在家書中認為自律必須做到兩點,一是早起,二是堅持。俗語說“早起三日當一天,早起三月當一冬”,每天能夠堅持早起,時間長了就會比晚起的人多做很多事情。

曾國藩教子女們自律可不只是說空話,他自己也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幼年時期的曾國藩天資並不高,特別是讀書的時候總是比聰明的孩子要慢好幾拍,於是他給自己定了三條鐵律:早起,耐心和堅持。

每天早上“黎明即起,絕不戀床”;起床後就點燈讀書,“一句不通,不看下句”,這就是他的耐心。曾經有小偷趴在他家房樑上,想等他睡覺後下來偷東西,結果曾國藩一篇書讀了十幾遍都沒背下來,氣得小偷大罵道:“這笨蛋,我都能背下來了!”

曾國藩的這些習慣一直堅持了下來,不管是幼年求學,還是後來帶兵打仗,他始終保持著這樣的習慣。所以在教育子女方面,他是做到了以身作則。

  • 二、勤儉

曾國藩教導子女要勤勞,“以勤醫惰”是他對子女們的要求。不過他所在的年代對男女要求還是不同的,他要求兒子必須要做到“看、讀、寫、做”缺一不可,對女兒的要求則是“衣、食、粗、細”這些方面。因為當時大家觀念都是男人要靠讀書考取功名,女人則要在家相夫教子。現在我們是提倡男女平等,大家都要一視同仁,女兒也要讀書,兒子也要做家務。

關於“儉”方面,曾國藩非常重視,他在家書中多次要求子女們“衣服不宜多制”、“有福不可享盡”等等,特別是在同治元年給兒子曾紀鴻寫的信裡寫道,世家子弟的飲食起居,都和寒門之士一樣,千萬不要沾染上富貴習氣,不然很難有成就。

在勤儉方面,曾國藩總結了十六個字非常經典:家勤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 三、上進

曾國藩要求兒子每天要堅持讀書,其實就是要求兒子要上進。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主流書籍都是用於應付科舉考試的八股文,但他的大兒子曾紀澤並不喜歡這些書,而是喜歡西方的語言學和社會學。曾國藩倒也不古板,他鼓勵兒子按自己的興趣去選擇書籍來讀,甚至為了兒子自己也讀了一些這方面的書,這一點很值得現在的家長學習!

喜歡讀書的人都有一顆上進的心,武俠大師金庸老先生80歲赴劍橋攻讀博士,從他這種這種上進的表現可以看出,他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的。我們現代的生活競爭激烈,如果不能每天提升自己,很快就會在競爭中敗下陣來。

曾國藩用六個字來鼓勵自己要上進:不日進,就日退。

結束語

曾國藩對子女們的教育,不管在怎樣的時代都不會落後,特別是他以身作則的為子女們立下榜樣,這是現代父母最值得學習的地方。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水煮汗青



1、子女是否早起;這一點主要是著重修身,一天之計在晨,早上的空氣是最好的可以呼出整夜體內的濁氣,當然修身,主要指修養身心,修身的具體行為表現日常生活中就是擇善而從,博學於文,並約之以禮。所以,這一點只是用早起作為一個引語。


2、是否做家務;這一點主要是齊家,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從自己身邊的事情去出發注重細節,如果連自己身邊的細節都把控不好,那麼這個人一生也是碌碌無為。


3、是否愛讀書;這一點主要是說要正心,肅立良好的愛學習求知的習慣,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做到這三點修身、齊家、正心平天下;從下養成這樣的生活作風和習慣,一個家族自然就會興旺了。

更多關於 曾國藩 的人生智慧和經典,關注:小編:曾國藩智慧


曾國藩智慧


曾國藩這番話說的非常有道理,俗話說“少年強則國強”,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也是如此,一個家族的子女如果能自強自立,那麼這個家族一定會興旺發達,福壽綿延。反之,如果子女不自強努力,那麼這個家族的未來令人堪憂。

一、 一日之計在於晨。

曾國藩要求子女每日要早起,不可貪睡,他自己也以身作則,他每天早上天剛亮就起床,絕不賴床,年年如此,日日如此。

每天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不抓緊每分每秒,一天還沒做什麼事很快就過去,這樣時間都會浪費了。

書蔬魚豬,一家之生機;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氣——曾國藩

魯迅先生也在自己的書桌上刻了一個“早”字,就是要提醒自己一寸光陰一寸金,要惜取每一分的時間。

曾國藩讓子女早起,不僅是在節約時間,更是教導子女要學會自律,一個嚴於律已的人,以後才會有成就,這是對子女自律品德的一種培養。

二、 要讓子女學會勞動。

人類之所以能從四肢爬行的動物發展成直立行走的人,都是因為勞動的功勞。勞動不僅可以鍛鍊人的意志,更能開發人的大腦,人們可以在勞動中學會許多東西。

一個會勞動的人,他的統籌能力相對比較強。就拿做飯來講,從洗菜、切菜、下鍋翻炒,哪一步應該先做,哪一步應該後做;為了節省時間,在做一件事的同時是否可以進行其他的步驟,這些都可以鍛鍊人的統籌能力。

勞動還可以讓人懂得生活的不易和艱辛,懂得孝敬父母,懂得惜福,所以曾國藩對子女的這個要求是用心良苦,他希望子女在勞動的過程中學會更多的技能和道理,學會自力更生。

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勞動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能力,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的民族,自古以來就倡導勤勞儉樸,一個四體不勤的人我們很難相信他能做出一番事業。

三、 讀書明理。

人不學不知理,古聖先賢沒有哪個是不讀書的。要想更快地學會先人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讀書是最快捷的方法。

書本中的知識包羅萬象,讀書可以開寬人的視野,獲取更多的知識,正所謂博學才能廣識,就是這個道理。

曾國藩要求子女讀書,就是要提高他們的品德修養,這樣以後在事業上才能有所建樹。

吾輩讀書,只有兩件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之事——曾國藩

曾國藩要求子女多讀書是有道理的,每個時代的人,不管做什麼樣的行業,都應該多讀書。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冠軍彭敏,是個快遞小哥,平時工作非常繁忙,可這並沒有阻礙他讀書的腳步,他借用點滴時間,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取得了冠軍,這樣的人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曾國藩教育子女的方法,放到現在依然很實用,真理無論在哪個年代都經得住實踐的檢驗。現在有句流行的話,讀書是最容易的一件事,確實如此,比起現實生活的艱辛,讀書真的是最容易最快樂的一件事。曾國藩教育子女的方法,以及他的那些至理名言,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千水千山


曾的上述看法,我深以為然。

1.早起意味著勤快。人勤地不懶,天道酬勤,勤奮是一個家庭有追求有希望的重要品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早起早睡符合天地陰陽之大道,是一個人一個家興盛不衰的良好習慣。

2.做家務意味著踏實知責。九層之臺起於壘土 ,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個人縱有經緯之才也須從身邊事做起。家務不清,公務難理。治天下如烹小鮮,從一葉而知秋,從一管可窺豹,這些都告訴我們事是做出來的,責是人擔起來的。做家務不但體現了責任擔當,也體現了奉獻愛心,更滋一養了人幹大事須從小事做起的踏實本份。

3.讀書意味著學習求新。人貴有自知之明,難得有自學之慧。而讀書,不但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更是偉人的肩膀。通過讀書獲取智慧的人,必然知曉書中顏如玉和黃金屋的道理,自然會快人一步找到上進求新的捷徑,這是多少歷史和事實早己證明的事了。耕讀傳家是中國人普遍的價值追求,放到今天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斤欠宇


扯蛋!所有加“只須”的雞湯,都只是廢話而已。

一、早起、做家務、愛讀書的家族,更容易興盛,但這只是條件之一,並非絕對

如果一個家族的子女,普遍勤奮刻苦,喜歡早起、讀書,並且還非常富有生活情趣,能夠自己動手做家務,獨立能力很強。

那麼,不用多說,這個家族的子女會比其他人更容易成功,因為他們花費了更多時間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會贏得更高的概率一點不稀奇。

但這只是概率問題,並不是說,只要付出了這些,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家族興敗的原因很多,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家族成員的本領問題,更多的是外部環境,是大勢所趨。

東晉時期,“舊時王謝”的幾大家族,他們的子弟不優秀、不勤奮嗎?謝安將自己家的子侄稱為“芝蘭玉樹”,謝家的孩子不僅學識淵博,想法新奇,出了謝玄這樣的傑出將領,謝道韞這樣的灑脫才女,就個人素質而言,都是沒話說的。

可隨著東晉勢微,即使取得淝水之戰的勝利,晉朝最終還是被劉裕取而代之,當年的王、謝家族也逐漸湮沒,新的世家大族相繼崛起。

縱觀歷史,除了孔子一家,很少有哪個家族能夠幾百幾千年地興盛,都是有興衰交替,甚至再也找不到它們曾經的痕跡。

有句話說得好:在歷史的車輪面前,任何個人的力量都是卑微無力的。

即使是曾國藩家族,盛極一時,但也只傳承兩三代,便再無榮光繁華。

曾氏家族的興盛不在於子女有無早起、讀書、做家務,曾國藩年輕時候同樣有很多毛病,也未必如他標榜的是個惜時如金的少年郎,他甚至並不聰明,他的兄弟更是荒唐胡鬧,無論做學問還是做官,都稱不上拔尖。

曾家興盛,不過是因為處在恰當的時機,太平天國運動,使得朝廷缺少一個力挽狂瀾的人,曾國藩機緣之下,恰好成為這個人,他的家族也因此得益。

二、子女養成好習慣,不是為了家族興盛,而是個人修養

子女成長父母只能前期引導,順勢而為,卻不能陪伴、指導子女一生。因此,養成良好的習慣,無論子女將來發展如何,至少對自身而言,都是有益的。

有著良好閱讀習慣、自律性的子女,無論將來成為人上人、還是普通平凡過一生,好習慣可以讓人心境更加自由積極,不容易沉浸在膚淺的感官刺激上,能夠思考人生,尋找積極的生活態度。

一句話,好習慣是讓我們更健康舒適,至於家族興敗,盡人事、聽天命,不可過份強求。


元二使安西


我把曾國藩的這句話總結為:自律、勤勞、上進。

曾國藩認為家族興敗看子女是否能早起,是否動手做家務,是否喜歡看書。誠然,子女一是在家庭中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二是代表家庭的未來和上限,所以子女的行為表現就能反映家族未來的走向。在現代社會,早起是自律的代名詞,做家務是勤勞的表現形式,愛讀書長知識才能不斷上進。

自律即為嚴於律己。曾國藩中晚年時期,家世顯赫,地位突出,但其所處的環境複雜,內有官宦集團之爭,外有對敵勢力,稍有差池都會引起各方勢力角逐,所以其必須嚴於律己,也必須對家族成員進行嚴格約束,即使在京為官,也不時給兄弟、子女遞送家書,教導全家謙虛律己。

在當今社會,熬夜、暴飲暴食的壞習慣隨處可見,很多人並不注重自律,在熬夜和肥胖中漸漸消耗自己的生命。能堅持早起、堅持運動變得彌足珍貴了。沒有自律的人已經慢慢的走向墮落,所以自律已經是當前個人和家庭發展的首要因素。

勤勞而不做吃山空。即使家族基業再大,如果停止勞動,坐吃山空,那麼家族的敗亡只是時間問題。俗話說勤能致富,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所以勤勞也是我們現代社會必須堅持的行為準則。

當然,現在的勤勞方式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再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傳統勞作方式,有資金投資、腦力輸出、技術入股等多種多樣的方式創造財富,但誰能說這不是勞動所獲呢。同樣,只有勤勞才能保持個人和家庭不斷髮展和進步。

上進而不故步自封。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要有憂患意識,得過且過,故步自封,定會把先輩的美好基業浪費。讀書是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徑,這裡的讀書應該包括廣義的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保持競爭力,才能不被時代所拋棄。保持上進心是個人和家庭發展的動力。

曾國藩對家族興亡的見解並不過時,還是適用當下社會的,人要自律、勤勞和上進。


雨中初見你


記得在上大學的時候,很多人就推薦看曾國藩的書,其中就提到了曾國藩的家書,裡面有很多教我們年輕人做人的道理。在晚期末輪曾國藩的家風是非常好的,這得益於曾國藩的教育,所以他所提倡的,確實很多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對於題目中所說的看一個家族的新敗,就要看子女是否早起,是否做家務,是否讀書,我覺得這三個實在是太有道理了。在我們小時候上學的時候,老師就提倡我們要早睡早起,只有這樣才能夠好好的學習,使自己成才,如果一個人整天是睡懶覺,他肯定是無可救藥的,將來也不會有多大的出息。

做家務這種事情確實也是很有必要的,現在我們社會上很多家庭養育出來的子女都非常的不好,他們幾乎不怎麼做家務。因為做家務這種東西,本來就是為了給父母分擔。這就涉及到一個孝道,即孝順父母的問題,不肯做家務的子女肯定也不是什麼孝子孝女,在社會上肯定也不會有太好的發展。

讀書這種東西更加有必要了,我們從小時候開始就開始讀書,一直讀到大學,這是絕對有必要的。而在我們學習過程中那些不愛讀書,最後輟學的人,肯定在社會上都屬於二流子之類的人物。而且即使那些沒有通過讀書成才的人也絕對是秀的少數,並且他們肯定會讓他們的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讓他們多讀書,肯定也會非常後悔他們當年沒有能夠多讀書。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曾國藩是湖南湘鄉荷葉塘村人(今屬於湖南雙峰人),他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個劃時代的人物,同時也是湖南有史以來最出名的人物之一。他的《曾國藩全集》一版再版,供不應求,至今仍影響著不少中國人的生活和工作。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在家務農,除了讀書之外,還有幹些農活。他家裡編了些竹籃,打發曾文公上集市上去販賣,曾滌生著實過了一把小攤小販的癮。

曾公在準備國考之餘,非常喜歡購買和閱讀歷史書籍。有次去京城科考,曾國藩又一次名落孫山。

他在離京前,在一家書坊看到一套愛不釋手的《二十四史》,印刷得近乎完美。

曾國藩手裡的錢不夠,就將手裡能賣的東西統統賣掉,湊夠了買書的錢,如願以償地將史書納入囊中。

曾國藩半飢半飽地回到家中,踏進家裡的門檻的時候,與流浪漢沒什麼兩樣。

在得知曾國藩將盤纏買了書之後,沒有半句責備的話,只是鼓勵他要將花大價錢買回來的史書,一個字一個字看完,不能束之高閣。

曾國藩最後一次參加科考,離進士只有半步之差,但咸豐皇帝慧眼識才,賜予他“同進士”的身份。

科考結束後,曾國藩被留在朝廷任職。他人緣好,業務精通,先後做過六個部的副部長。

太平軍起,曾國藩親率民兵組織“湘軍”,一路上東征西討,戰功顯赫,他的官越做越大,成為萬眾矚目的頭號人物,譭譽參半,箇中的艱辛,只有曾剃頭大人本身知道。

發達之後的曾文正公,仍然保持寒門子弟的生活作風,非常節儉和樸素。

同時,他沒有如一般大官那樣,將自己的家眷接進自己的府衙。他的家人多半留在農村,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曾國藩身為人父,一刻也沒有放鬆對子女的教育。他公務繁忙,日程緊迫,居無定處,他不可能將子女接到自己的身邊。他教育子女的方式,通常是寫家書。

曾國藩的家書,通常是針對自己家人來寫的,不是供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來閱讀的。他寫信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料到自己的家書,會成為許許多多中國人的精神食糧。

他寫這封信的時候,曾國藩手握軍權,每日從他手裡過手的銀子,如同河水般流淌著。曾國藩稍稍動點歪腦筋,曾國藩一家就享用不盡。

曾國藩的一舉一動,朝廷裡的同僚死盯著不放,他的家人的一舉一動,同樣為家鄉人所關注,曾家人吃什麼樣的飯菜,穿什麼樣的衣服,出門坐不坐轎子等生活上的事,都會成為十里八鄉的鄉親們的飯後談資。

太平天國雖然大勢已去,但天下並不太平,各地的土匪多如牛毛,不時地幹些綁架丶勒索丶撕票等駭人聽聞的事情。

曾國藩身在軍營,他本人的人身安全不成問題,但他時常記掛家人的安全。

他在書信中,叮囑自己的兒子要多讀書,多做家務,多幹農活,意思是要自己的兒子為人要收斂,不要炫富,不要驕傲,象普通的農家子弟那樣生活。

子女們如果真的做到這一點,鄉親們就不會眼紅曾家的富貴,打家劫舍的土匪,就不會輕易打曾家子弟的主意,因為曾家家人手裡沒錢。

曾國藩的這封書信,實在是保全性命於亂世的不二法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