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是怎麼死的?


楊修是怎麼死的?

  看到這個題目大家一定會奇怪,楊修不是因為恃才放曠賣弄裝X被曹操斬殺于軍中嗎?

  下面這篇文言文估計都學過。

  漢中戰事不利。入夜,夏侯惇請示口令,曹操正在喝雞湯,見碗中有雞肋,隨口說道:“雞肋。”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自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惇,他便問楊修,“為何收拾行裝?”楊修說:“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夏侯惇說:“公真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裝。曹操夜巡,發現軍士各自準備行裝,驚問其故,夏侯惇說:“主簿楊修先知大王欲歸之意。”曹操叫來楊修問他,楊修說從“雞肋”之意知道的。曹操大怒,說:“你怎敢造謠,亂我軍心!”喝刀斧手推出斬之,將首級號令於轅門外。

  其實這是《三國演義》中的說法,大家也知道《三國演義》本身是一本小說,當故事書來看則可,當信史則不可信。《三國志·陳思王傳》中記載:植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由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

  《後漢書·楊震傳附玄孫修傳》引《續漢書》有如下文字:“人有白修與臨淄侯植飲醉共載,從司馬門出,謗訕鄢陵侯彰,太祖聞之大怒,故遂收殺之。時年四十五矣。” 這段文字記載楊修被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楊修曾經和曹植共同進出司馬門,並且嘲笑誹謗曹彰。曹彰是曹操之卞夫人第二子,是曹植的嫡親二哥。

  也就是說,曹植與楊修酗酒之後,在弛道上乘馬車譏諷曹彰,並從司馬門出入,違反禁令。曹操為此非常傷心,對親信說:“當初,認為子建(曹植)乃諸子中最可定大事者。然而他私自外出,打開司馬門至金門,致使老夫不得不另眼看待此子!”


楊修是怎麼死的?

  因為司馬門事件,負責守衛宮門的公車令因瀆職罪被殺。與曹植醉酒同車的楊修則是因與曹植同車醉酒“謗訕”曹彰和“交構罪”被殺。有學者認為“交構罪”即挑撥離間罪,指楊修挑撥曹氏兄弟爭鬥。

  這個罪名大約是指楊修自作聰明數次助曹植通過曹操的考驗。曹操後來知道曹植受楊修之助才通過考驗也頗為氣憤,早有殺機。

  不過歷史上的曹植司馬門事件應該是發生在建安二十三年,此處暫不探究。也有記載楊修被曹操於建安二十四年秋天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斬殺。

  曹操是惜才之人,他曾寫信給楊修父親楊彪中提到:“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

  楊修也知道自己早晚得毀,臨死前嘆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楊修之死死於“恃才放曠”實則只是表象。曹操是惜才的人,對楊修的才能非常欣賞。但楊修父子一貫和對曹操是面和心不和。尤其楊修捲入立儲,更深為曹操忌恨。

  司馬門事件不過是壓倒楊修的一根稻草。不過曹操處死楊修等於挽救了楊氏家族,因為如果曹丕上臺楊修還活著的話可能會有滅族之禍。


楊修是怎麼死的?

  其實在西漢時期,還有一起“司馬門事件”。

  漢文帝時,某次太子劉啟與同胞兄弟淮陽王劉武共同乘坐一輛馬車前往未央宮朝見文帝。在到達未央宮東殿,將要穿過司馬門之時馬車停車。因為按照西漢宮廷警衛制度,凡出入司馬門時,無論太子皇子、諸侯列侯、文武百官,還是乘輻傳車(郵車)者,都要下車,步行過門後才登車繼續前行,這不僅是為了表示對皇帝的敬意,而且也是一項安全檢查制度。違背這一法令者,將受到罰金千兩乃至削爵的處罰。

  但太子和淮陽王都沒有下車,反而命闖門而人。負責司馬門出人監督的長官為公車令,又稱“公車司馬令”,系中央九卿衛尉的下屬官員之一。

  此時公車令為以耿直聞名的張釋之。張釋之顯然不能容忍這種違法行為,於是他追上去攔住太子車駕。

  太子、淮陽王對於小小的公車令敢於攔駕當然非常不滿,但又無可奈何。張釋之上奏文帝,彈幼太子及淮陽王“不敬”。文帝認為張釋之做得正確。但也為張釋之後來被即位的太子,即景帝打壓埋下了種子。

  那麼,我們看下這個“司馬門”是什麼情況。

  何謂司馬門?據記載:凡言司馬門者,宮垣之內,兵衛所在,四面皆有司馬,主武事。

  總而言之,在漢代及以後,司馬門是君王或者帝王宮室及陵寢的正門,只有天子才能出入,一般人不得隨便出入。

  曹植所出入的司馬門應該是鄴城的司馬門。曹操時期一共三個辦公地點,早年的許昌,後來的鄴城,最後洛陽。

  但洛陽當時破敗不堪,曹操一般不在此辦公,所以連累楊修之死的應該是鄴城的司馬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