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幽門螺桿菌就會患胃癌嗎?

twinsing


幽門螺旋桿菌陽性,代表身體已經感染了這種細菌,但一定會得胃癌嗎?並不會。

幽門螺旋桿菌是1類致癌物,感染後得癌概率翻番

幽門螺旋桿菌雖然被世衛組織認定是1類致癌物,但和胃癌並沒有100%的聯繫,胃癌的主因包括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炎以及遺傳等,幽門螺旋桿菌只是其中一個誘因。



只能說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的人,會比沒感染的人有更高的得胃癌的概率,這個概率倍速大約是3倍。

幽門螺旋桿菌可通過口口傳播,生活壞習慣容易讓人被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容易通過口口傳播,比如聚餐、親吻、嘴對嘴餵食、哺乳。

長期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會給幽門螺旋桿菌打開入侵身體的大門,比如吃刺激性的食物(辣椒火鍋)、吃生食、個人衛生情況糟糕,這會讓人的胃粘膜收到損害,防禦功能出現漏洞,讓細菌更容易附身。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身體會發出信號

①長期性口臭,刷牙也沒用

幽門螺旋桿菌會在體內分解出味道很難聞的硫化物,再通過食道反饋到口腔,人說話的時候臭味就跟著口氣出來了,無論怎麼刷牙都刷不走。

②便秘

幽門螺旋桿菌會讓腸胃細菌失衡,影響身體的消化系統功能,讓人消化不良,出現便秘。

③營養不良

幽門螺旋桿菌進入胃裡,附在胃粘膜上,攻擊胃部的防禦,阻礙身體對吃進肚的營養物質的吸收,久了就會讓人營養不良、有慢慢變瘦的情況。

④腸胃不舒服

幽門螺旋桿菌有致病性,包括胃炎、消化道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會讓人有胃脹、胃疼、胃反酸、燒心的狀況,身體難受。



幽門螺旋桿菌可被殺,食療不怕引起耐藥性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後,會讓人有這樣那樣的毛病,身體不舒服,嚴重的會干擾到正常的生活。但被感染了,也不必太害怕。消化科醫生就說過,儘管幽門螺旋桿菌根治後有一定幾率會復發,但並不是不能徹底消滅的。

現在常見的根治藥物是三聯藥、四聯藥,主要是通過抗生素來抑菌殺菌,但如果沒有嚴格依照醫生的要求用藥,很容易讓幽門螺旋桿菌產生耐藥性,增加根治難度。



相比容易讓細菌優勝劣汰的抗生素,食療相對穩妥。幽門螺旋桿菌的食療除菌方子,多是以火麻子油為主。

火麻子油裡的亞麻酸和亞油酸成分,是抑制幽門螺旋桿菌活性的主力軍,長期吃有殺菌的效果。油裡的n-3不飽和脂肪酸能調節免疫、抗炎症,可以緩解幽門螺旋桿菌誘發的胃炎情況,而且不會引起細菌的耐藥性。

這種油的吃法比較多,烹煮燉炒或是涼拌、混在蜂蜜水裡吃都可以,抑菌作用不變,還能通便、改善便秘。



總之,幽門螺旋桿菌雖然有致癌性,但不是一定會致癌,也不是無藥可救,被感染了不要害怕,聽醫生的話,吃油輔助,壓制住細菌活性,預防進一步的腸胃健康受損,還是可以保證身體穩健的。


又是平凡的一天


你知道嗎?我國有超過一半的人口感染幽門螺桿菌!如果幽門螺桿菌陽性就會得胃癌,那麼我國將有六七億胃癌病人,是不是非常可怕?雖然幽門螺桿菌陽性者確實要比普通大眾容易得胃癌,但發生率還是很低的。

不一定哦。上文提到了,其實很多人都有幽門螺桿菌感染,但是大多數都不知道自己是“帶菌者”。因為它可以毫無臨床症狀,直到你去做體檢或者因為其他疾病做了胃鏡檢查才發現。
但是,有症狀的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還是需要根治治療的哦。比如你有反酸,有燒心,有胃疼,有口臭等症狀。這裡我要特別說說這個“口臭”!也不怕大家取笑,去年有一段時間我媳婦兒總說我“口臭”,我將信將疑。後來,她每天和我說,每天跟我抱怨。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最近還有點胃脹,打嗝,職業敏感性告訴我,我可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於是到我們消化內科門診吹了個氣(碳13試驗),HP強陽性!,於是,我馬上進行抗Hp治療。


所以,如果你是普通感染沒有症狀,不需要治療;如果有上圖說展示的症狀,那麼趕緊根治幽門螺桿菌吧!

哪些幽門螺桿菌陽性者容易患胃癌?

幽門螺桿菌陽性有症狀者,比如慢性胃炎或者慢性胃潰瘍;家裡有胃癌病史的;合併有胃癌其它危險因素的,比如喜歡吃醃製肉類,喜歡抽菸喝酒的。


骨科木匠劉醫生


幽門螺桿菌是一級致癌物,可以導致癌症的發生。

幽門螺桿菌是唯一可以在胃裡面生存的一種細菌。因為我們的胃裡面有胃酸,是一種強酸性的環境,其他的細菌都無法生存,只有幽門螺桿菌可以在胃的強酸性很近下活下來。所以,幽門螺桿菌的生存能力極強,破壞能力也是非常的厲害。

幽門螺桿菌感染有什麼危害?

幽門螺桿菌在胃裡面生存之後,會不斷地繁殖,破壞胃的粘膜,引起急慢性胃炎,胃潰瘍,甚至是胃癌和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 MALT) 淋巴瘤。

除了因為胃的病變,幽門螺桿菌還可以引起口臭,貧血,兒童生長髮育障礙,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甚至有可能增加白血病的發病率。

幽門螺桿菌還可以導致皮膚病,例如慢性蕁麻疹,酒渣鼻,食物過敏等等。

幽門螺桿菌感染,一定會導致胃癌嗎?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大部分並不會得癌,有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幾乎都存在胃部的活動性炎症,有15%至20%的患者發生消化性潰瘍,有5%至10%的人發生消化不良,約1%患者會發生胃的惡性腫瘤。

所以,大家不用擔心,如果你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只有1%左右的患者,會發生胃的惡性腫瘤。

100個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有1個會發生癌症。為了預防胃癌,如果成年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都可以根治幽門螺桿菌。

治療方案是採用四聯方案,口服四種藥物,連續吃兩週,大家可以去醫院找醫生開藥。


普外科曾醫生


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或者胃潰瘍經久不愈的罪魁禍首,很多胃腸疾病遷延不愈,最後結果證實都是幽門螺桿菌惹的禍,所以幽門螺桿菌在慢性胃腸炎發病過程中的影響力。

慢性胃炎主要是胃粘膜的炎症細胞浸潤,這種長期的炎症細胞浸潤會導致胃粘膜細胞的變異,剛開始可能是化生,接著是癌前病變,後面是原位癌,最後面是擴散。所以慢性的胃炎得不到徹底根治的話,是很有可能導致癌變的可能。

目前醫學上公認的治療方法就是:胃炎的根治少不了清除幽門螺桿菌,因為幽門螺桿菌在胃病的發病裡面是最主要的原因,只有幽門螺桿菌清除了,才有胃病根治的可能。

幽門螺桿菌的清除主要是採取三聯療法或者四聯療法,長期規律的吃藥,對於幽門螺桿菌的清除並不是難事,所以大家如果有幽門螺桿菌的感染也用不著太過於擔心和憂慮。









疼痛診療劉醫生


幽門螺桿菌感染和胃癌的發生確實有一定關聯,但並非所有感染者均會發展為胃癌。據統計,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達40-60%,其中大約將近1%的患者可能進展為胃癌。

幽門螺桿菌是胃黏膜損傷的主要危險因素。感染幽門螺桿菌以後,幾乎所有患者可出現慢性活動性胃炎,大約 5%-10%的患者可能會出現消化不良,這些疾病病情雖然輕微,但如果幽門螺桿菌持續存在,則易反覆發作,致使生活質量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大約 15%- 20%的患者可能會出現消化道潰瘍,包括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這部分患者不僅腹痛顯著,而且可能會出現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門梗阻等併發症;大約 5% 的患者可能會出現慢性萎縮性胃炎,出現這種胃黏膜病變的患者需高度警惕,因為接下來可能會出現腸化生、異型增生,最終大約 1% 的患者可能會發展為胃癌。



雖然幽門螺桿菌感染可引起諸多胃腸道疾病,但在根除幽門螺桿菌以後,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道潰瘍等疾病可被治癒;可延緩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的進展,部分患者萎縮的胃黏膜可被逆轉,但腸化生無法被逆轉,這些患者經過積極治療後可降低胃癌風險,但不一定能消除胃癌風險,包括消化道潰瘍患者。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在發生萎縮性胃炎之前行根除治療,有機會消除胃癌風險。因此,從預防胃癌的角度出發,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者早期根治,可有效預防胃癌的發生。目前,根除幽門螺桿菌成功率較高的方案為四聯療法,根除率超過90%,方案組合為PPI+鉍劑+兩種抗生素,由於不同的患者起始治療方案有一定差異,因此具體用藥方案需經專科醫師評估後決定。



綜上,感染幽門螺桿菌以後,並非所有患者會出現胃癌,大約1%的患者可能會發展為胃癌。根除幽門螺桿菌可降低胃癌風險,如果在發生萎縮性胃炎、腸化生前行根除治療,又幾乎消除胃癌風險。

感謝大家的閱讀!

醫學莘期待大家的關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識!

注: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若侵及版權,請聯繫刪除。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而幽門螺桿菌同時也在胃癌的發生中佔有一定的地位,但絕大多數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還是以無症狀感染者的形式存在,僅有1%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會發展為胃癌。


幽門螺桿菌感染在我國十分普遍,保守估計我國感染率高達40~50%,對於已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人群,既往我們主要建議存在消化道症狀或已出現消化系統疾病的人群進行根治治療,而近年來,我們更趨向於推薦所以感染者,一經診斷均應進行根治治療。



對於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根治治療,我們應聽從專業醫生指導,推薦標準四聯抗幽門螺桿菌方案,療程兩週,應包括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蘭索拉唑、雷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一種刺激(枸櫞酸鉍鉀)和兩種抗生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呋喃唑酮、克拉黴素左氧氟沙星等)。

相比幽門螺桿菌的根治治療,因為幽門螺桿菌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所以其預防更為重要。我們要保持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外出就餐提倡使用公筷、避免相互夾菜、避免嚼碎食物後餵食小朋友、飯前便後要洗手、瓜果蔬菜要清洗、避免進食不潔飲食。同時,對於家中或周圍一起吃飯的人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時,建議大家分餐具或分餐,必要時一起檢查,一起治療為宜。

本文由全科掃地僧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不足之處,敬請指正,文章僅供參考,不作為醫療建議。


全科掃地僧


幽門螺桿菌陽性,就一定會得胃癌嗎?

並不是這樣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間有相關性。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人群患胃癌危險性幾乎是未感染人群的4倍。胃癌可能是幽門螺桿菌與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是,發生胃癌與幽門螺桿菌的菌株有很大關係,只有含有CagA基因、具有空泡毒素活性的幽門螺桿菌才有毒株,才有可能導致胃癌。一般的幽門螺旋桿菌對人體並沒有很大影響。所以,對幽門螺桿菌沒必要格殺勿論,更不用過度恐慌。

不少人聽到幽門螺桿菌後聞風而變,亂服藥。其實,幽門螺桿菌沒必要逐個殺死。多數學者主張,若無臨床症狀或症狀不明顯者,即使幽門螺桿菌為陽性,也不一定要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可定期觀察、根據醫生建議來決定如何治療。如果盲目一味使用抗菌藥,無疑會造成該菌耐藥菌株在人群中傳播,將來根除會更加困難。同時,不是所有幽門螺桿菌都是產毒菌株,沒必要因怕得胃癌而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值得提醒的是,陽性慢性胃炎者,若伴明顯異常(有胃黏膜糜爛、中重度萎縮、中重度腸化、不典型增生或現在稱為高、低級別內瘤變)時,應進行根除治療。通過規範治療,幽門螺桿菌治癒率可高達90%。

選擇清除幽門螺桿菌的適合療法

目前標準的三聯療法(即阿莫西林+克拉黴素+質子泵抑制劑)在全球多數地區的根除率已遠低於80%,不能滿足治療需求,其主要原因是檢測和治療的不規範導致幽門螺桿菌對治療方案中的抗生素耐藥率不斷上升。

因此選擇適合的療法,是根除幽門螺桿菌的關鍵。運用四聯療法,發揮鉍劑作用四聯療法是在三聯療法的基礎上鉍劑聯合應用。有研究表明,聯合應用鉍劑可有效降低左氧氟沙星的耐藥率。而短期(1~2周)服用鉍劑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在我國仍可普遍獲得鉍劑,所以治療方案中首推鉍劑四聯療法。用藥時間建議10或14天。選擇不同的抗生素組合調整四聯療法的用藥方案,將易產生耐藥性的抗菌藥物分在不同的治療方案中。所以,經驗治療推薦了7種鉍劑四聯方案,除含左氧氟沙星的方案外(作為補救治療備選),方案不分一線和二線,所有方案中均含有質子泵抑制劑和鉍劑,因此選擇方案就是選擇抗生素組合。

抗菌藥物的搭配可分為:

●阿莫西林+克拉黴素。

●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

●阿莫西林+呋喃唑酮。

●四環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阿莫西林+甲硝唑或四環素。


黃志豔大夫


胃癌,作為消化系統常見的癌症,一直倍受我們的高度關注。在互聯網上有很多關於幽門螺桿菌導致胃癌的文章,很多人看到了都很的“恐慌”,都紛紛到醫院去檢測自己是不是有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生怕自己會得胃癌。


胃癌和胃幽門螺旋桿菌到底又有什麼關係呢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一般在檢查時會呈現陽性,一般不會有什麼典型症狀,隨著感染的時間變長,細菌在體內寄生,大量的繁殖,一般會有一些症狀,常見就有口臭,菌群失調等胃腸疾病症狀,需要在第一時間內補充舒克幽益生菌。

幽門螺桿菌真的會導致胃癌嗎

真相就是我們看到的幽門螺桿菌會導致胃癌,可謂是半真半假。幽門螺桿菌的不良預後最嚴重就是胃癌,並不是說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以後就一定會患有胃癌。

很多人有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胃部本身存在問題,再加之感染幽門螺桿菌,胃部就開始患有疾病,比如胃炎、胃潰瘍等,在加上自己並不知情,自己在生活中又沒有很好的養護,飲食對胃部反覆的刺激,那可能最終真的就會演變成胃癌。所以大家也不必“談菌色變”,胃癌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


那我們怎麼避免感染幽門螺桿菌呢

幽門螺桿菌呈聚集性傳播,傳播途徑相對簡單一點,就是“糞—口”、“口—口”傳播,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儘量的做到保持口腔健康,儘量不食用生食,食物食用前洗淨,定期對餐具器皿消毒,那我們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不被感染。


生活營養師敏姐


幽門螺桿菌是能夠在人體上消化道,尤其是在胃竇部長期生存的致病菌,由於具有抗酸和容易產生耐藥性的特點,不容易被人體自行清除,常需要三聯或四聯療法治療才能有效殺滅。

長期的幽門螺桿菌感染在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損時會引起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息肉、胃淋巴瘤等胃部良性疾病,這些良性疾病不能得到有效治療或長期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情況下,會逐漸加重或反覆發作最終導致胃癌的發生。所以說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誘發胃癌的一個主要因素,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人類胃癌的一類致癌原,應該引起重視。



為了有效預防胃癌的發生,幽門螺桿菌感染伴有以下情況之一者需要清除幽門螺桿菌感染:

1.慢性胃炎、胃息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

2.有明顯的消化不良症狀者。

3.有胃癌家族史者。


謝謝閱讀!


小克大夫


大量的臨床研究和試驗表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增加胃癌相關因子的表達水平, 致使胃癌的發生, 但是由於胃癌是多因素與環境、遺傳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結果, 所以說幽門螺旋桿菌陽性只能說是增加得胃癌的幾率,而並不是一定會得胃癌

給大家看一個動物實驗的例子更能說明問題:

  • 1998年日本watanabe T等報道了通過建立蒙古沙土鼠幽門螺旋桿菌模型研究幽門螺旋桿菌的致癌性。結果顯示所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蒙古沙土鼠很快出現慢性胃炎, 26周後2/3的動物出現腸上皮化生, 54周後有1/4發展為胃癌。

  • 這個動物實驗一方面再次驗證了幽門螺旋桿菌對胃癌的發生有促進作用,另一方面也說明並不是所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動物都會得胃癌。

幽門螺旋桿菌作為唯一一個在胃部疾病中發現的細菌對胃癌的發生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臨床研究只能表明其對某些致病因子有影響作用, 但其具體機制及發生作用仍需進一步的研究。

  • 已有研究表明,幽門螺旋桿菌是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 同時, 使用幽門螺旋桿菌製造胃癌動物模型的成功更加證實了兩者之間存在著相關性。

  • 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幽門螺桿菌定為Ⅰ類致癌原。

  • 在臨床中, 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三聯療法與化療方案結合可能使晚期胃癌患者化療療效提高, 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減輕不良反應, 提高化療耐受性。

  • 同時,提高對慢性胃炎等胃部疾病的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測以及對檢出陽性患者進行根除治療能夠降低胃癌的發生率及胃部疾病的發展。

目前已證實的在體內能夠殺滅幽門螺旋桿菌作用的藥物主要有克拉黴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四環素、左氧氟沙星、PPI (質子泵抑制劑) 、膠體鉍等。但目前尚無單一藥物可有效地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因此, 必須聯合用藥。

  • 但是在臨床應用中也出現了根除性治療失敗的狀況, 經研究發現根除性治療的失敗主要的原因是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問題和幽門螺旋桿菌對治療方案中抗生素的耐藥性。因此, 改善根治治療方法、降低耐藥性成為人們研究的焦點。


參考文獻

[1]豆傳輝.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癌發病及防治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甘肅科技, 2018, 34(11): 130-1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