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阿寶呀
歷史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人還是挺多的,有些人有這個能力但是歷史上並沒有留下他們的名字,有些人有這個能力可能還未被髮掘,下面小編就來列舉幾個小編認為歷史上文能治國,武能安邦的偉人吧!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本是一個貧農出身,生於元末時期,那時候窮到什麼程度呢?他父母都被餓死了,而且他的兄弟也有被餓死的,那時候的中國可以說是屍殍遍野,可憐的朱元璋連塊棺材板都找不到給父母安葬。而元朝的皇帝卻還在吃喝玩樂,錢不夠了就繼續搜刮民脂民膏,百姓簡直是活不下去了!
有昏君的時期往往就有農民起義,而朱元璋也加入到了義軍的隊伍中,靠著自己不懈的努力終於統一義軍,祛除元廷,建立大明。朱元璋不僅打仗是塊好材料,治理天下照樣是,經過朱元璋三十年的勤政治理,大明由一片廢墟逐漸走向了繁榮昌盛。所以說朱元璋就是一個武能安邦,文能治國的好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千古流傳,在他的治理之下百姓路不拾遺,李世民治理天下還是相當有一套的,所以李世民即便是弒兄逼父依然得到了大家的好評。唐朝的江山是誰打下來的呢?那就是李淵了,但是李世民一直在前線指揮戰鬥,所以大唐的江山大半都有李世民的功勞,因此李世民也是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國的偉人。
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本就是一位將軍,他前半生跟著後周皇帝柴榮征戰天下,可謂是戰功無數。柴榮時候趙匡胤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個陳橋兵變,從此趙匡胤建立宋朝。雖然趙匡胤是一個武將,但是在治理國家方面也是實行仁政,廣得好評,所以宋太祖趙匡胤也是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國的偉人。
曹操
東漢末年分三國,戰火連天不休,曹操作為東漢末年的一員,一直胸懷大志,一心報國。曹操眼看朝廷落入董卓之手已經名存實亡,於是曹操就組織義軍討伐董賊,董卓死後曹操迎回漢獻帝,並且統一北方,並且在曹操管轄境內百姓安居樂業,日子過得最好。當世人評價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所以曹操毋庸置疑則是文能治國,武能安邦的大英雄!
小編目前想到的就這麼多了,歡迎大家指正和補充哦!
唐朝的長老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歷史上誰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在如此悠久而又璀璨了歷史長河中,一波又一波優秀的文人和出色的軍事人才不斷地湧現出來。能夠做到“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文武雙全的傑出人物也不在少數,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個人覺得能夠稱得上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歷史英雄人物:
三國時期的曹操
曹操,被後世人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陳壽在《三國志》中稱其為“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毛主席曾說曹操是個“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個了不起的詩人”。他統一了中原北方,使中原的社會漸趨趨於穩定,經濟生產逐漸恢復。同一時代的諸葛亮和曹操在軍事功績方面有一拼,在排兵佈陣上不輸諸葛亮;在治理國家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從小就隨父帶兵打仗,可以說是為大唐打下了半壁江山。司馬光曾稱奇“文武之才,高出前古”;朱元璋也稱讚他“英姿蓋世,武定四方”;毛主席曾狂贊他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李世民有運籌帷幄之才能,在玄武門之變勝利後開創了大唐的第一個盛世“貞觀盛世”,讓大唐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朝代。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也是歷史上少有的農民皇帝之一。從一個貧苦的農民,從帶兵打仗起家,歷經血雨腥風。順治帝曾說“歷代賢君,莫如洪武”;毛主席還曾誇朱元璋“一個放牛娃,人倒不蠢,得民心,贏天下”。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懲治貪官,興修水利,狠抓教育,加強海外交流,創造了明朝歷史上了盛世“洪武之治”。
大史官
中國近代史上只有毛主席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偉大領袖毛主席得民心,得天下,人民愛戴,至今人民永遠懷念領袖毛主席!
海豚爺594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的人,我想到的就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毛澤東。
我們都知道毛澤東創建並且帶領中國共產黨,為我們建立了獨立自主的新中國。正是因為新中國的建立,讓世界上四萬萬中國人民,獲得了獨立與自主,公平與民主。像毛澤東這樣,能夠帶領如此多的人,走向光明與新生的人,絕對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
俺是梁山人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悠悠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史。在中國悠久而又璀璨的歷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如同流星般璀璨劃過,一個又一個的曠世奇才出現。“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英雄豪傑”。但若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之人,首推這個開了掛的男人!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句膾炙人口的詞,出自南宋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而我們所說的這個開掛的男人,便是他。
打小,我們學習過很多辛棄疾的詩詞,少年時故作深沉背誦的“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到“沙場秋點兵”,我們對辛棄疾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是一個詩人、學者等方面上,但是隨著對他的瞭解,才發現,這個詩人,相當的“硬核”!
少年壯志
靖康之恥十年之後,此時的大宋一片狼藉,內憂外患,而辛棄疾就出生在這種環境下,當時出生地山東,已經被金國統治,而靖康之恥,是每一個南宋人民心中的痛,少年的辛棄疾,自小目睹金人欺凌漢人,統治區民不聊生,心中暗暗地要把國土恢復奠定為自己一生的志向。
公元1161年,金國首領完顏亮集結軍隊,準備大舉南侵,試圖要把南宋所有領土納入自己的版圖中。而當時的民間,很多不甘受辱的漢人先後起義,年僅22歲的辛棄疾在自己的家鄉,拉起了一隻2000餘人的隊伍,聲勢浩大,之後為了壯大起義規模,加入了以耿京為首領的起義軍,從此,踏上了衛國的道路。
百萬軍中,取敵首級
隨同辛棄疾加入起義軍的還有一個被他視為兄弟的義端和尚,本是一同起義,但此人生性懶惰,又貪圖榮華富貴,在被金軍偷偷策反後,竟盜走了辛棄疾所掌管的帥印去金營邀功,這下簡直是要置昔日好友于死地,元帥耿京得知後,雷霆大怒,就要問罪辛棄疾,而辛棄疾深知義端和尚是自己帶來的,失職也是自己遇人不淑,於情於理難辭其咎,於是,向耿京立下軍令狀,誓要追回帥印。於是一人一馬,獨闖金兵大營,不但神勇的奪回帥印,更是將叛賊義端和尚斬首於亂軍之中,並且全身而退。
更為厲害的是,在1162年,起義軍中發生內訌,大將張安國叛變,殺害了大元帥耿京。把濟南城作為自己的根據地,當起了山大王,辛棄疾在得知消息後,怒髮衝冠,火速集結五十騎兵,奇襲濟南府,張安國還沒反應過來,便已經被拿下,審判後,被斬首示眾。
自此,23歲的辛棄疾名聲大噪,世傳“壯聲英慨,儒士為之興起,天子一見三嘆息!”
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淳熙七年,已經是宋朝高級將領的辛棄疾,終於將自己的主張得以實施,開始籌備重建後世聞名、戰功累累的飛虎軍,在籌建之初,耗費巨大,朝野上下議論紛紛,打擊打壓辛棄疾的不在少數,但是他不誒所動,深知這支軍隊的重要性,事實上,這支軍隊在後期屢屢被派往前線,聲名顯赫,戰功累累。而最大的特色就是這支軍隊只聽帥臣節制,而一旦這個帥臣離開,軍隊只對下一任帥臣負責。前任和這支軍隊沒有絲毫關係。這種制度,深的朝廷認可,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指揮自由權。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公元1203年,主張北上伐金的韓侂冑啟用主戰派人士,已經六十四歲的辛棄疾出任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辛棄疾精神為之一振。但在一些諫官的攻擊下,辛棄疾被降為朝散大夫、提舉衝佑觀,又被差知紹興府、兩浙東路安撫使,但他推辭不就職。之後,辛棄疾再次辭免。
1207年,朝廷再次起用辛棄疾,讓他儘快到臨安(杭州)上任。但在詔令傳到鉛山時,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棄疾帶著憂憤的心情和愛國之心離開人世,享年六十八歲。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辛棄疾不僅僅是將兩宋文化藝術推向更高處,更在為國家安危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魅力不僅僅在於豪放的詩詞,更多的是提劍報國的赤膽忠心,他稱得上俠之大者!
史曉生
我是蜀中梁哥哥,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我的答案對你能有幫助。
中華歷史,燦爛五千年,“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文武全才,舉不勝舉。筆者這裡僅舉三例,回答這一問題。
曹操
曹操,東漢末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陳壽《三國志》稱其“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毛澤東評價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個了不起的詩人。”其經天緯地之才,氣吞山河之志,常為後世人稱道。
曹操生逢亂世,崛起阡陌,“挾天子以令諸侯”,一舉平定北方,而後率八十萬大軍,與孫劉聯軍鏖戰赤壁,想一舉統一天下。曹操一生經歷大小五十多場戰役,勝多敗少,據說只打了五次敗仗。其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可見一斑。
曹操是“建安文學”的重要代表人物,政治上的影響,奠定了他文壇領袖地位。他戎馬一生,戰爭空隙,他呼朋喚友,吟詩作對。他的作品《龜雖壽》、《短歌行》、《觀滄海》,抒發了他的政治抱負,和求賢若渴的願望。
文天祥
文天祥,宋寶佑四年進士第一,新科狀元,愛國詩人,民族英雄。文天祥所處時代,大宋王朝風雨飄搖,時局動盪。文天祥一介書生,毅然擔起救民於水火的重任。德祐元年,京城告急,文天祥親自率軍勤王,隨後轉戰東南。
宋元對峙期間,朝廷任命文天祥為“樞密使”,不久又授予右丞相兼樞密使,出使北營,談判相關事宜。其時,宋王朝已經投降,文天祥此次出使,只是形式上的使臣,他剛到敵營就成為囚徒。
從南到北,文天祥著有大量詩文,《指南錄》、《指南錄後序》、《過零丁洋》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抒發了誓死報國、心指南方(南宋王朝)的愛國情懷。“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達了文天祥熾烈的愛國情。文天祥被稱著“大宋最後的風骨”。
辛棄疾
辛棄疾,豪放詞派代表,與蘇軾並稱“蘇辛”。他的詞現存六百多首,多以國家、民族為題材,抒發慷慨激昂的愛國情懷,表達對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滿,壯志難酬的憤懣,及希望收復北邊失地的抱負。
辛棄疾的詞,我們熟悉的詞句,有“醉裡挑燈看劍”,“鬱孤臺下清江水”,“壯歲旌旗擁萬夫”等,或早年馳騁疆場的回憶,或憂國憂民、救民於水火的感情。辛棄疾的詞,題材寬闊,寫政治,寫感情,田園景色,寫風土人情,給後人留下寶貴財富。
辛棄疾二十一年時,曾親自帶二千多人的隊伍,參加了耿京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第二年,聽說耿京被叛徒所殺,義憤之下,他率領五十多人偷襲幾萬人把守的敵營,把叛徒擒回,交給南宋朝廷處置。辛棄疾的詞,多反映早年上馬殺敵生活。
總結
我們歷史上,文韜武略之才甚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曹操、文天祥、辛棄疾,只是歷史星河中,璀璨的三顆明星。比他們傑出的還大有人在,篇幅所限,就此打住。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曹操,“武略”勝“文韜”;文天祥,我更敬重他的膽識和勇氣,和在國家危難時刻那種擔當;辛棄疾,“文才”勝過“武才”,他是真正上過戰場、跟敵人真刀真槍幹過的文人,也因此,他的詞才那麼真切,那麼真誠。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讓你滿意,對你有所幫助。
蜀中梁哥哥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和詩人。他文武全才,胸襟廣闊,善於納諫,愛民如子,稱得上“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一、四方征戰,方顯英雄本色。早年隨父征戰為隋朝的建立創下不朽功勳;晉陽起兵後統兵攻入長安,滅了隋朝,618年李淵建唐後進封為秦王;平定隴西薛仁杲,擊敗北方宋金剛、劉武周,殲滅河北竇建德和河南王世充,重創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立下赫赫戰功。登帝后,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谷渾等,由是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賓服,尊稱為“天可汗”。
二、治國理政,顯現貞觀盛世。政治上勵精圖治,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經濟上,薄賦尚儉,為政謹慎,勸課農桑,休養生息;亦致力復興文教,令隋末動盪之局得以穩定下來,奠下了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年間大唐盛世的基礎,史稱貞觀之治。
李世民時期,人才輩出。文有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高士廉、楊師道、褚遂良、魏徵、岑文本等名臣,武有李勣、李靖、尉遲恭、秦瓊、柴紹、侯君集、李績等名將,為唐朝的盛世發展作出莫大的貢獻。
後人對唐太宗李世民的評價也極高。司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成吉思汗“欲安邦定國者,必悉唐宗兵法”;朱元璋“惟唐太宗皇帝,英姿蓋世,武定四方,貞觀之治,式昭文德······皆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毛澤東“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由此可見,唐太宗李世民可稱得上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一代帝王。
說說歷史那些事
偶然看到這個提問,也試著答一波。“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是評書裡經常說的詞,形容一個人文武全才,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其實這樣的人無論是古代和現代都有很多,比如戰國時的吳起,三國時期的曹操、諸葛亮,唐朝時的李世民、宋代的辛棄疾,明代的王陽明,清代的曾國藩等等好多歷史名人,近代的敬愛的毛澤東主席,以及十大元帥都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領袖人物。
現在重點說一下宋代的辛棄疾,很多人認為辛棄疾是一個文人,因為我們都讀過他的好多詩詞,現存於世的辛詞就有六百多首,是兩宋存詞最多的作家。比如“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多麼膾炙人口,“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多麼豪邁奔放,他的詞多以國家、民族的現實問題為題材,抒發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作品大都基調昂揚,熱情奔放。
辛棄疾是宋代的“詞中之龍”是南宋豪放派詞人的代表,後人把他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但這麼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卻並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他還是著名的抗金將領,是一個上陣殺敵的英雄。
於紹興三十二年,辛棄疾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歸南宋。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說岳全傳》裡有岳飛八百破十萬的故事,而辛棄疾帶領區區五十人就敢勇闖敵營,這需要多麼大的勇氣。
會叫的蜘蛛
文是指文化修養,文采;武是指武力武功,戰力。運籌帷幄是文才,大殺四方是武力。歷史上文武雙全者很多,曹操、岳飛等俱是;到近代,因為戰爭的方式方法發生了改變,將帥只需運籌帷幄,已不再用做上場廝殺,衝鋒陷陣。
了心悟性171
聚有這樣能力的人都是值得我們永遠的懷念;但已經成為了歷史何必非要把他們分出個高下讓後人去忘掉一部分呢?每個人喜愛的方向不同所以自然也就會不同的英雄誕生。只要認為值得宣揚的歷史就一定為他們去傳陳,最終會讓他們名揚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