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稱帝后論功行賞,只有張良提出特別要求,結果保住一條小命

張良字子房,是漢初三傑之一。在爭奪天下時,曾為劉邦立下過汗馬功勞。在鴻門宴上,項羽等人口蜜腹劍暗藏殺機,張良力勸劉邦隱忍,讓他保存實力,以免得罪項羽等人,遭來殺身之禍。與此同時,張良還想辦法疏通關係,讓劉邦可以順利脫身。楚漢爭霸期間,張良多次為劉邦出謀劃策,幫他平定諸侯獲得整個天下。劉邦後來也曾評價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劉邦稱帝后論功行賞,只有張良提出特別要求,結果保住一條小命


劉邦稱帝后論功行賞,其他大臣都希望自己能夠得到更多土地和城池,可以肆意享受榮華富貴,只有張良提出了特別要求,結果保住一條小命。劉邦知道張良功勳,曾下令讓他從齊國境內任意選擇三萬戶作為食邑。那時候齊國佔據魚鹽之利,百姓相當富裕,其他功臣都對張良非常羨慕,紛紛向他道喜。可惜,張良並沒有接受這些封賞,他對劉邦說,自己本身只是一介布衣,能夠建功立業成為侯爺,已經非常滿足,沒有那麼多追求,只需要有一個地方安身立命即可。

劉邦稱帝后論功行賞,只有張良提出特別要求,結果保住一條小命


最終,張良選了留地,被劉邦冊封為留侯。跟齊國三萬戶食邑比起來,留地可以說是相當貧瘠。張良之所以選擇這個地方,並不是因為他喜歡過清貧生活,而是為了保命。張良原本是一個貴族,其祖父和父親曾在戰國時期擔任韓國宰相。韓國滅亡後,張家也跟著衰弱下來。張良因無法繼承家族權勢,對秦朝特別怨恨,於是散盡家財找來一位大力士,讓他趁秦始皇外出巡遊時半路截殺。

劉邦稱帝后論功行賞,只有張良提出特別要求,結果保住一條小命


可惜,秦始皇早有防備,張良這次刺殺行動,根本沒有機會成功。此後,張良放棄暗殺秦始皇這種想法,直接蟄伏起來潛心研究兵法。秦二世元年,陳勝和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起義。張良知道這是一個好機會,趕緊扯起反秦大旗響應。不久之後,張良覺得自己勢單力薄,無法在亂世之中立足,於是就帶領手下前去投奔景駒。途中,張良碰巧遇到劉邦,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劉邦稱帝后論功行賞,只有張良提出特別要求,結果保住一條小命


隨後,張良直接加入劉邦麾下,開始為他出謀劃策。此時,劉邦勢力雖然還有些薄弱,可是已經成了氣候,其麾下有很多能人,劉邦在論功行賞時,會格外照顧那些最早跟隨自己的人。張良知道自己加入比較晚,沒有被劉邦特別信任,跟漢軍入關平定天下後。他就以體弱多病為藉口,經常請假回家休養,儘可能不去參與朝廷事務,逐漸削弱自身存在感,以免自身遭遇不測。

劉邦稱帝后論功行賞,只有張良提出特別要求,結果保住一條小命


劉邦稱帝后,為鞏固皇權,開始大量屠戮功臣。韓信等人紛紛被劉邦處死,而張良卻因為有先見之明僥倖活下來,沒有成為劉邦的清除對象。另外,張良特別選擇留地,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留地是張良跟劉邦相遇的地方,對兩人來說有著特殊意義。張良選擇這個地方,旨在提醒劉邦不要忘記舊情。第二,“留”字意為留下,有著一語雙關的意思。劉邦將張良封為留侯,可能也是在承諾會將他留下。

劉邦稱帝后論功行賞,只有張良提出特別要求,結果保住一條小命


當然,除了上述兩點之外。張良沒有被劉邦誅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張良手中沒有兵權,根本無法威脅到劉邦,所以他才會被留下來。如果張良當初接受齊國三萬戶封賞,他在劉邦心目中就會成為一個潛在威脅,他完全可利用齊國稅收四處招兵買馬,然後靠著自己的謀略四處攻城略地。張良不願意佔據那麼多財富,可能也是在劉邦表明,他不愛錢,也不愛權,只想著靜居行氣,研究黃老之學,不會對皇權產生任何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