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史主要學什麼?是事件,是人物,還是規律,還是趨勢?

Learning200


學歷史可以“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古代知識分子尊崇的信條,建議首先學事件、學人物。

1、學人物、學事件。推薦學習《史記》、《左傳》、《資治通鑑》。學歷史,初期可能是熟悉我們國家這個社會發展歷史。

2、學規律和趨勢。學好人物、事件,可以學規律和趨勢了。因為“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多學習歷史可以讓每個人高瞻遠矚,博古通今!


小松鼠爸爸育兒


“讀史可以明智”,學習歷史一定要辯證的看待問題,知歷史,創未來!

“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每個國家的歷史是一個國家文明的膠片,學習歷史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在這個世界上和我們的國家發生過什麼,還要知道現在是什麼情況,未來又會怎麼樣?學習歷史有時候又是一個非常枯燥的事情,歷史知識浩如煙海,如何學,從哪兒學,怎麼學好都是我們一直再研究和關注的問題。學習歷史不是單單為了考試,考試成績也並不代表歷史學習的結果,而是要通過歷史的學習,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事物發展的前因後果,明白歷史對現實的指導意義。為了學習歷史有更好的成果,以下幾條建議給大家參考:

以時間為軸,就要以事件為輪,探究事物的各種聯繫,全面理解歷史事件。時間為軸是大家學習歷史的一貫方法,縱軸知上下,橫向知同期不同地方的發生,這樣我們才不會對一些事情一知半解。我們從小學到高中再到大學一直通過各各種途徑學習歷史,然後真正的遇到時事政治的時候,我們仍然對一些事情無法究其原因。比如:我們經常學習鴉片戰爭,我們課本上一直在講的是鴉片戰爭發生的原因、事件的經過、以及對近現代的各種影響,那麼大家是否考慮過,鴉片戰爭發生的前期世界又在做什麼,世界上各個國家的經濟、文化、科技等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是什麼促使了八國聯軍侵華。清朝的閉關鎖國雖然然國人沒有途徑瞭解國外發生了什麼,但是國外通過各種途徑從我國的各個層面瞭解了清政府的一切。我們學習了歷史的縱軸,往往忽略了事件的橫軸,因為考試的時候不考過大的範圍,以至於我們遇到實際問題的時候仍然無法全面正確的解讀。

學習歷史還要以歷史人物為節點,化整為零,通過歷史人物故事來串聯歷史事件。人物和事件不可分割,人物更是各種歷史事件的關鍵點,事件是因為人而引起的,雖然再浩瀚的歷史環境中,個人的存在微不足道,但是關鍵的人物對歷史事件的影響就不可估量。人物的瞭解往往要通過事件的本身,以及人物的關鍵事件分析,歷史名人及名人的傳記閱讀有助於我們更加清晰容易的理解歷史。

學習歷史還要把握住各種歷史的符號,比如說:文物、典籍、紀念館等各種歷史的載體,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銘記歷史的載體,不斷的深入研究,建立起各種重要的聯繫,形成系統化的知識框架,看清楚事物的本質。目前,像張宏傑先生、袁鵬飛先生用他們各自的認知也說明了不少歷史學習的方法,學習起來也比較容易懂,不管什麼樣的方式學習,只要能夠把歷史搞清楚和明白就是好辦法。

學習歷史不能以看戲、聽故事的心態,更要有辯證的看待,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看熱鬧的人也只是看看,真正看懂的人才知道歷史的價值和意義。不管是哪個國家的人一定要看懂自己國家的歷史,如果想知己知彼還要懂得更大範圍的歷史。歷史的研究也是無止境的,發生過的仍然在持續揭秘,歷史的車輪也在不停的轉動,關注時政仍然是關注學習歷史。

讓我們銘記“讓歷史告訴未來,讓未來訴說歷史”,我們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粟,但是我們要努力做到歷史的關鍵點,成為推動社會發展前進的那一份子。


瑞茵教育引領者


學習歷史肯定有方法,學習歷史要有歷史思維那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學會構架歷史框架:先牢記中國歷史的朝代更替,然後考慮每朝每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名族關係。而政治又細分為政府部門的設置、用人制度等;經濟又細分為農業、手工業,在明朝中後期還要考慮資本主義。文化細分為文學、科技、醫學、新思想。外交細分為東亞、東南亞、歐洲、非洲等主要地區。民族關係根據地理分為東北、西南、西北、北方等按照動態可以分為民族政策、民族戰和等來分,中國古代史就要用這樣的思維來思考和記憶。而中國近代史就要用探索救國的思維來分析,封建官僚的探索如洋務運動、農民的探索如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資本主義維新派的探索如戊戌變法、資本主義革命派的探索如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最後是工人階級的探索那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共產黨的成立和救國運動。中國現代史就要從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如三大改造、總路線、文革、改革開放的幾次會議來記憶歷史。

世界史就要用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擴張來思考和記憶問題如,資本主義萌芽,新航路的開闢、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三次科技革命、戰後恢復、蘇美爭霸。學習歷史是一個學習全面思考問題的過程,他會讓你看清很多現實的東西!




許偉鎮


學歷史主要學的,歷史發展的規律,學的人類創造歷史的哲學,學的人之出,性本善,怎樣做人的傳統觀念,學的上下伍仟年文明史上,那些忠烈英雄的業跡,另人可尊可歌可敬可親的人,忠烈《楊家將》忠烈《岳飛》等等,還有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無數的英烈前輩們,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獻出年青的生命,學歷史讓人們不要忘記歷史,不要忘記初心,他(她)們老一輩革命家,英烈前輩,是最可親可敬的人,學歷史學的規律,人物,事物,和歷史發展的趨勢。


馮雷3712


學規律,懂自然,猶如老子之講,“萬物負陰而抱陽,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從而獲知福禍相依,物極必反,知止不殆,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善,自然也,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之理,道法自然之道。

《紅樓夢》中“好了歌”就是對歷史的解讀和驗證。

《紅樓夢》是一部歷史也是一面鏡子,書中歷史包羅萬像。

l所以說學歷史是學規律,知哲學,明辨證,懂自然。


自然285589719


學習歷史研究歷史肯定繞不開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但更主要的是要透過這些歷史人物的言行來揭示這些歷史事件的成因,找到其中的因果律,讓今人和後人鑑往知來,不再重蹈歷史覆轍,就像唐太宗李世民所說的: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歷史事件雜亂無章看似無序實剛有序,看似偶然實則必然,歷史學家們運用相應的歷史研究方法,對浩如煙海的歷史資料進行反覆梳理,並對它們經過抽絲剝繭式的歸納分析和整理,揭示出了其中帶有共性和規律性的東西,讓我們知道了每個歷史王朝興衰成敗的因由和治亂之道,並在此基礎上研判出人類文明進步和發展的大致走勢,有助於我們今人找準自己的歷史定位和前行方向,所以我們今人讀歷史不僅要關注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更要關注歷史背後的歷史。


黔達石業倪應


我認為歷史從業者和歷史愛好者,在學習時必然側重不同。就從這兩種角色來談談。

【歷史從業者】

1.挖掘真相

歷史學家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從浩如煙海的史籍和蛛絲馬跡的考古發現中,尋找塵封在歷史長河中的真相,秦始皇的親生父親到底是誰?宋太祖趙匡胤是否被謀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到底葬於何處?這些都需要一代代歷史學家去挖掘,去發現!

2.還原社會

歷史學描述的也不僅僅是幾個人的故事,也是整個社會的發展。就像梁啟超所說:活動必有成績,然後可記,不待言也。然成績雲者,非一個人一事業成功失敗之謂,實乃薄錄全社會之作業而記其總和。質言之,即算總賬也。是故成績有彰顯而易見者,譬猶澎雨降而麥苗茁,烈風過而林木摧;歷史上大聖哲、大英雄之出現,大戰爭、大革命之經過,是其類也。亦有微細而難見者,譬猶退潮刷江岸而成淤灘,宿茶浸陶壺而留陳澤;雖聰察者,猶之不覺,然其所演生之跡,乃不可磨滅。如今我們社會中的一切,都可以從歷史中尋找源頭,漢藏蒙回等不同名族的關係,草原與中原的關係,長城的意義和價值,歷史事件背後的經濟原因,科技原因等等,都是值得研究學習的內容。

【歷史愛好者】

1.感受個人命運

一個人因何而起,因何而落,面對歷史大的趨勢,潮流,應該如何選擇?讀一讀劉邦,就明白亂世之中,草莽英雄如何崛起;讀一讀秦武王嬴蕩,才知道什麼叫搬起“鼎”砸自己的腳;讀一讀袁紹袁術兩兄弟,就能感受到一把好牌怎麼能打的稀爛。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人生,讀來有時候趣味橫生!

2.樹立個人榜樣

選擇一個榜樣人物,詳細研究生平性格,在自己迷茫時往往能夠指引方向,做出明智的選擇。多讀一讀曾國藩,毛澤東,王守仁,對自己為人處世,學習做事一定能夠有啟發。

3.學習社會規則

學習職場潛規則,很多時候我們都可以在歷史中尋找案例。楊修的故事說明了,永遠不要比上司表現的更聰明;商鞅的故事說明了,做事重要,但是有些人的奶酪不能動;玄武門之變說明了,利益面前,親兄弟也會反目的。認識人性、認識心理、認識職場、認識朋友,歷史給我們提供了數不清的素材。

4.反思定位自我

有時候,歷史讀多了,視野角度會更宏觀,反而會把自己看的更渺小;生死,成敗,是非,看了這麼多人生,還有什麼看不開的呢?

所謂讀史使人明智 。讀史讀什麼,有什麼意義,限於水平,也只能寫出這冰山一角來。最後,以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裡的一段話結束吧!

史家目的,在使國民察知現代之生活與過去未來之生活息息相關,而因以增加生活之興味睹遺產之豐厚,則歡喜而自壯;念先民辛勤未竟之業,則矍然思所以繼志述事而不敢自暇逸;觀其失敗之跡與夫惡因惡果之遞嬗,則知恥知懼,察吾遺傳性之缺憾而思所以匡矯之也。



導圖小課堂


要用聯繫的、發展的和辯證的方法學習歷史。

歷史,是在已經過去的時空裡出現的一系列人物演繹的一系列事件,有它的起因、發展過程和結果,歷史不是孤立的、片面的人和事,所以,後人學習和了解歷史,必須用聯繫的、全面的、辯證的和發展的觀點和方法還原某一過往歷史的來龍去脈,分析這段歷史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對社會的發展是倒退還是進步,從中發現規律性的東西出來,對後人起到啟迪或警示作用。

以中國近代史為例,十七世紀開始,西方的工業革命推動了科技和軍事工業的發展,西方列強以船堅利炮去侵略他國,而此時的清王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中國經濟落後,國力急劇衰退,在外敵侵略面前每戰必敗,導致1840年發生鴉片戰爭,自此之後,西方列強頻繁侵略中國,逼迫清朝政府割地賠款,中國遭到西方侵略者的聯合壓迫,激起中國人民起來反抗,義和團、太平天國以及後來的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人們指望中國的國運和日子會慢慢好起來,但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的成果被代表少數資產階級利益和帝國主義利益的國民黨蔣介石集團把控,蔣介石集團繼續實行壓榨剝削人民的政策,新的軍閥混戰又起,此時,覬覦中國已久的日本乘中國國內軍閥混戰、廣大民眾民不聊生之機,於1931年悍然侵佔東北三省,東北淪陷後,東北人民陷入了被日本關東軍任人宰割和奴役的深淵,蔣介石集團奉行不抵抗政策,任由日本軍隊侵佔東北三省既而侵佔華北,在中國面臨空前的亡國災難面前,蔣介石集團卻繼續大肆屠殺自己的同胞共產黨人和民主進步人士,並把有限的軍隊和武器用來繼續圍剿紅軍游擊隊,激起全國民眾的憤慨,雖然後來西安事變促使蔣介石軍隊在正面戰場抗日,但蔣介石集團已經失掉了民心,動搖了其賴以統治中國的根本,加之1945年對日抗戰勝利後,蔣介石集團又發動內戰,更加不得人心,於1949年敗退到臺灣,新中國誕生,中華民族開啟了進入發展盛世的新時代 。

對於1840年至1949年這段近代歷史,不能單純地記幾個事件或幾個人物,而必須把這段歷史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放在當時的國際和國內兩個時空背景下來把握,運用聯繫的、發展的和辯證的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觀點和方法進行必要的分析、比較和思考,就會得出一個客觀科學的結論,即為什麼說毛主席是中國的大救星,為什麼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發展中國和強盛中國,增強我們全體國人的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萬眾一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自己的應有貢獻 。




唐彬賢


學歷史上的智慧和經驗,汲取教訓,以史為鑑。明白各個朝代的興衰更替,讓社會更加健康文明,人性的發展。學風雲人物的縱橫捭闔,各種時勢造英雄的起因結果。對話市井百姓喜怒哀樂,興盛時的安居樂業,兵荒馬亂時生靈塗炭。學歷史事件產生的前因後果,控制和解決後對當時和後來的影響。學從古至今的規律發展,站在大的角度預判。當今國家大力改善民生,讓人民感覺幸福,也就是從歷史的發展河流中潮流所趨。所以說問題所指都要去學。


築曉


都得要學的,學習歷史主要學歷史學專業,學習世界歷史的基本知識,瞭解整體人類文明的一般發展歷程和世界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接受史學理論、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國際政治學、國際經濟學、國際關係學、外國語及文化人類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 以史為鑑,以人為本,利用歷史知識為國家、社會做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