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交社保和自己交社保有什麼區分?

清泉51284601


路人蟻的世界:聊社保,侃商保,專業答疑,感謝關注

結論:成本角度看,單位划算,自己繳費成本高

目前的社保參保方式

當下我們的社會保障體系,分為職工社保保障體系和城鄉居民社保保障體系(農村社保合併城鄉)。職工社保一般是通過單位上班,然後參保,參保費用由個人和單位共同承擔,按一定比例共同繳費。然後分別介入社保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積累,主要為醫保賬戶積累和養老賬戶積累。解決職業群體的醫療保障和未來退休養老問題

第二種參保選擇是非職業人群的參保選擇,針對城鄉,農村人群,繳納地區的居民社保保障,建立養老金和醫療保障賬戶。如果離職無法參與職工社保,或者職工社保繳費不足,無法在參保地退休,也可以轉換城鄉居民社保解決問題。

個人社保繳納

個人社保繳納也分為職工和居民,職工的個人社保繳納,如果不是在職人員,可以選擇靈活就業人士參與職工社保,條件是必須有本地戶籍不能是外地,而在職的無本地戶籍要求。費用全部自己承擔,選擇城鄉居民也是個人承擔參保費用,單位不參與。

如果選擇個人繳費,那麼成本上職工社保有單位分擔,居民和靈活就業沒有。個人獨自承擔,而且職工醫保是有累積繳費年限,然後享受免費醫保的,而城鄉居民是個人繳費一年保一年,一般職工社保按月強制繳費,而居民繳費比較靈活。通過單位繳納職工社保涵蓋的保障也比較全面,而城鄉居民就是醫療和養老保障,部分地區有失業保障,個人買社保,滿15年一樣可以領取養老金。單位的職工社保相對應的福利保障也比個人繳納的高。比如醫療報銷。

你會選擇自己繳費社保,還是單位繳納社保,評論區交流


路人蟻


我認為,單位買社保和個人購買社保,這兩者最大的區別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單位買社保費用負擔相對較輕。根據現行有關規定,參保人員社保繳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單位繳費比例現下調為16%,個人繳費8%全部劃入個人帳戶。而個人購買社保,按自主選擇繳費基數的20%,由個人全部承擔,其中8%劃入個人帳戶。很顯然,兩者的繳費負擔是不一樣的。

2.單位買社保繳費工資基數相對較高。根據有關規定,單位參保人員以本人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資,作為本人的社保繳費基數。而單位參保人員的工資收入水平,也是靈活就業人員所無法比擬的。個人購買社保,即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保繳費,由於自身經濟能力所限,加之承擔全部20%的社保繳費,這是個人購買社保者,所以選擇較低繳費擋位的主導因素之所在。

3.單位買社保養老待遇水平相對較高。由於單位參保人員的工資收入相對較高,必然導致單位參保人員的平均繳費指數,也會水漲船高。而靈活就業人員,由於選擇較低擋位繳費居多。這樣,由於繳費工資水平存在明顯差異所影響,必然造成單位買社保人員的養老待遇水平,會比個人購買社保的高出許多。


劉正民


單位交社保和自己交社保有什麼區分?

此類問題,我已經回覆過幾次了,這裡簡要說明一下:

單位交社保,類型為城鎮職社會保險。自己交社保,可以選擇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城鎮職工社會保險,也可以選擇繳納城鄉居民社會保險。

這裡以繳納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為例,來進行說明。

首先,如果不同的兩個人,甲是在職職工,乙是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的都是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兩人的繳費地相同、繳費基數相同、繳費年限相同、退休地相同、退休年齡相同,那麼兩者間的養老金是完成相同的。(不考慮甲有視同年限的問題。)

第二,兩者的差異。

1、繳費金額不同。例如,某地的社會平均工資為5000元,甲的上年度月均工資也為5000元,那麼甲每月需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用為5000*8%=400元,全部進入個人賬戶;而如果乙也是以社平工資為繳費基數,那麼,乙每月需繳費5000*20%=1000元,其中的8%即400元進入個人賬戶。

2、繳納的險種不同。甲是在職職工,單位為其繳納的是五險,即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有人稱單位給交三險。其實三險與五險是一樣的,差異就在其中的失業與生育勞動者個人不繳費。

而如果是乙是靈活就業人員,在絕大多數地區僅能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個別地區如北京,還需繳納失業保險。

3、待遇不同。由於險種的不同,兩者的待遇就會有差異。例如在職職工生育期間可以享受生育津貼,可以享受產前報銷等。而靈活就業人員則沒有。

其實,差異還是有很多的,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如願意瞭解社保相關知識,可以關注我!


老王觀職場


您好。單位交的社保為城鎮職工社保。自己交的社保有三種類型

①城鎮職工社保:這種指的是找機構掛靠社保

②自由職業者身份繳納的城鎮職工社保:這種指的是以自由職業者身份,在戶口所在地人才繳納社保

③城鎮居民醫保:指的是以居民身份在戶口所在街道社保所繳納的醫療保險

上述三種社保在繳費方式和待遇享受上,都有不同。下面以北京為例,跟大傢俱體解釋一下。

首先,繳費標準。

  • 城鎮職工社保的繳費標準是最高的,具體如下

  • 自由職業者身份繳納的城鎮職工社保繳費標準居中,具體如下:

  • 城鎮居民醫保的繳費標準是最低的,城鄉老年人、學生兒童每人每年180元,勞動年齡內居民每人每年300元。


其次,享受待遇不同。

  • 城鎮職工醫保的保障最全面、待遇標準也最高,職工發生退休、工傷、生育(僅限女職工)、失業、醫療情況時,均可享受響應的待遇。

  • 自由職業者身份繳納社保的,只能享受養老、失業和醫療待遇。但是待遇核算與在單位繳納社保是一致的。

  • 居民醫保僅支付就醫相關的待遇,待遇標準也明顯低於城鎮居民醫保。

  • 我們以門診就醫的待遇享受為例,對比一下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


以上,希望可以幫助到您。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歡迎隨時留言交流。

一切有關勞動者的大事小事,智詢師為您答疑解惑,防患於未然。

人力服務智詢師,期待您的關注和支持。


人力服務智詢師






2014年開始,機關、事業與企業人員的養老保險並軌:交費的比例、檔次同步;單位(企業)與個人交納的%比同步;退休養老金的計算方法同步;退休時的年齡同步(特殊工種除外);:

那麼,社會保險單位交費和個人交費有何區別?:

一:單位(企業)交納社會保險是“五險一金”:

①:養老保險:單位交納19%、個人交納8%;

②:失業保險:單位交納0.8%、個人交納0.2%;

③:醫療保險:單位交納10%、個人交納2%;

④:工傷保險:單位交納0.5%一1.2%、個人不交;

⑤:生育保險:單位交納0.8%、個人不交;

⑥:住房基金:單位交納10%一12%、個人交納10%一12%;

⑦:醫療保險的報銷比例為80%;

二:個人(靈活就業人員)交納社會保險是三項:

①:養老保險:以本地區上一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80%一300%交費、交費比例為20%,全部由個人交納;其中12%劃入社會統籌資金帳戶、8%計入個人社保資金帳戶;

②:醫療保險:以上年度本地職工平均工資為基數,按4%、或8%的比例交費,全部由個人交費;

③:失業保險:以上一年度本地職工平均工資的3%的比例交費,全部由個人交納;

④:醫保報銷比倒為80%;

三:機關、事業和企業退休人員其他待遇:

①:機關、事業和企業退休人員死亡後,有不同標準的喪葬費和撫卹金;

②:機關、事業和企業退休人員,按年或按月醫保卡內有不同數量的現金返回,供個人看病或自由購買藥品消費開支;

③:其他待遇都相同!

各地區的政策及相關規定是有差異的,以當地的標準為準!


海海147035523


就我所知,大概有這樣幾點吧:

1、交的錢不太一樣。自己買的社保,其實是隻靈活就業人員沒有單位交社保,自己直接交。那自己交就只有一份錢,不存在單位統籌交的那部分。比如都是按照3000的基數,單位買,可能單位交300+自己交的100,一共是400在賬戶上,但個人就只有個人交的那400。


2、有些金不能叫。比如社保現在一般是說五險一金,大病、醫療、養老、生育、失業,還有公積金。個人自己交的,是大病、醫療、養老三項,一般沒有生育和失業,也沒有公積金。


3、自己交的,有時候符合政策,有一次性補交多少年的政策。這個在單位交是沒有的。


其它應該就沒啥了,至於以後領的養老金多少,這個是統一統籌的,沒有分單位和個人的差別,但整體來說,個人自己交的話,交的基數一般比較低,且只有一分錢,所以能拿到的養老金可能會低一些。


康愉子


單位買社保和自己買社保有什麼區別?

在我看來,單位買社保是社會福利,如果是自己買社保,搞不好就是壓力。怎麼說呢?先來了解下社保的構成和繳納的比例。

如下圖所示:

上面的數據,是當地社保的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就算是同一省市,繳費比例可能會有所不同。其中醫療保險,是在繳費比例的基礎上各加5元的大病醫療,實際上是一種商業保險,大家都知道有個大病二次報銷,其實就是這5元的大病醫療。

為職工繳納社保,是企業的法定義務。目前各行各業的人員流動性比較大,也就造成了,從一個單位離職以後,社保沒有單位繳納的事實,籍此就出現了個人繳納社保的情況,第一種,個人名義繳納社保,繳費比例按企業統籌繳費比例來,個人負擔重。第二種,轉為靈活就業繳納社保,統籌比例降低,比如本地為12%,可以單獨繳納養老和醫療,個人負擔輕一些。

如果是單位繳納社保,五險肯定是要交的,以前還允許單位單獨開戶,比如單獨交養老,醫療,或者工傷,現在已經不行了,要開戶就全部繳納,但是以個人名義繳納企業社保的,也可以單獨繳納養老和醫療。

為什麼說有單位交就是福利呢?從繳費的金額來看,企業實際上承擔了大頭,個人繳費部分始終是小頭,並且,不管參保人繳費多長時間,如果參保人在未退休前身故,或者領養老金沒多久就身故了,統籌部分的金額是不退的,個人賬戶的金額可以繼承,即使統籌部分的金額是個人繳納的,按規定也不能退還。

所以,以個人名義繳納社保,就有統籌部分身故不退還的風險,每一個人無法預知自己的生命長度,對於社保來說,是活得越久,領的越多,越合算。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社保有單位交是福利,如果沒有單位交,就要衡量下自己的交費能力了,但是一旦開始交,最少要交夠15年,這是辦理退休的必要條件,所以,有單位交社保還是交吧,沒有單位可以考慮商業養老險或者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而且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個人交多少,國家補貼多少,並且全部計入個人賬戶。

養老是未來一定會發生的事情,我們期待社保變得更好,但也要做兩手準備,社保好了是錦上添花,社保不好,也不能去埋怨誰不是?


簡淨軒語


嚴格來講,自己買社保和單位買社保區別還是很大的,但本質上都是一樣,都是辦理城鎮職工社保,養老金的計算方式都是一樣的。歸納起來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區別。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個人觀點:

第一,參加保險種類的區別。

自己買社保,一般只買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而用人單位買社保,除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以外,還要負責辦理失業保險、生育險和工傷保險。也就是說個人買社保只買二險,單位買社保是買五險。之所以只買二險,是由於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關係最為密切的的保險種類,主要是解決養老和醫療的問題,這也是兩項最大的民生工程。

第二,繳費基數的區別。

個人辦理城鎮職工社保,是按照當地政府部門公佈的上年度職工社會平均工資來作為繳費基數,分為300、100、60%三個繳費檔次,個人可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來進行選擇;單位繳費是按照職工資總額來確定繳費基數。當本人實際工資高於社平工資的300%時,按照社平工資的300%來繳納,當本人工資低於社平工資的60%時,按照社平工資的來60%來繳納。

第三,繳費方式的區別。

個人繳費,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為20%,全額由個人來承擔,其中12%計入統籌賬戶,8%計入個人賬戶,醫療保險繳費比例為8%,也需要個人全額承擔繳費金額,其中6%計入醫療統籌基金,2%計入個人賬戶,兩險合計個人需要承擔28%的繳費比例;單位繳費是由單位和個人按比例分擔繳費金額。 用人單位繳費佔了三分之二,個人只承擔三分之一。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24%,其中單位繳費比例為16%,計入統籌賬戶,個人繳費8%計入個人賬戶,醫療保險繳費比例8%,其中單位繳費6%計入醫療統籌基金,個人繳費比例2%計入個人賬戶。在單位繳費中,實際上個人承擔的繳費比例只有10.5%,比自己繳費的28%減少了17.5個百分點,按照繳費15年來統計,將節損很大一筆錢。

第四,女性退休年齡的區別。

自己買社保的女性,需要年齡達到55歲才能辦理退休,而單位買社保的女職工,只要年齡達到50歲就可以辦理退休,少交了五年的社保,多領了五年的養老金。

綜上所述,無論從什麼角度來比較,單位買社保都要比個人買社保更划算,從節約社保費用來計算,單位繳費的職工,繳納的社保費用只是個人繳納社保費用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有條件的朋友,找單位就業參加職工社保,是最為划算的一種方式。


幫兄愛唱歌


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自己購買社保不划算!

我們都知道,如果是單位工作人員,其養老保險繳費是分塊繳納的,個人繳納工資總額的8%,由單位代扣代繳,計入個人賬戶存儲額,退休時,除以計發月數,就是自己的一塊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單位繳納工資總額的20%,作為統籌部分基金,並不計入個人賬戶,屬於所有參保人員的,統籌管理,統一調配。

自己購買社保的人員,這兩部分保險金都是由自己負擔,就是說,不僅要繳納個人賬戶保險金,還要繳納統籌部分保險金,最後,統籌部分歸入集體統籌分配,雖然也會有這部分養老金——基礎養老金,但是,畢竟要由自己負擔。

再詳細明白地說,就是講,單位工作人員和靈活自由人員購買社保,雖然都有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並且計算公式也完全相同,但是,除了個人賬戶養老金沒有差別外,他們得到的基礎養老金則完全不同了。一個要自掏腰包,而另一個則是單位掏腰包。

如果只是偶爾的這樣做的話,還可以接受,只是,這種養老保險費的繳納,最少也要有15年的繳納過程,這中間到底要付出多少錢,可能只有自己購買社保的人才能體會到。

所以說,有很多人都千方百計地掛靠公司單位繳納養老保險,其實就是考慮到個人繳納養老保險不划算。即使最後的養老金一樣,也是不划算,因為,自己購買社保,繳納的費用高於單位購買社保!


中小學教育者


樓主你好,單位繳納社保和自己繳納社保,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單位繳納社保和自己繳納社保,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繳費金額是有所不同的,因為單位繳納社保,那麼是由個人和單位共同來承擔社保的交費,並且單位會承擔較大部分的繳費比例,所以說我們個人所承擔的繳費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

反之,如果說自己繳納社保,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按照靈活就業的方式來自己繳納自己的職工養老保險和職工醫療保險,那麼這樣一來的話,自己所承擔的繳費金額和繳費比例相對來說都是比較高的。所以在繳費標準相同的前提下,那麼累計繳費年限,包括平均繳費指數相同的前提下,自己所承擔的費用會更高一些。

但是他們的相同點是,如果說自己參加的都是職工養老保險,那麼今後所獲得養老金待遇的計算方式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說我們無論是自己參保也好,還是通過企業單位參保也好,只要是保證自己擁有足夠長的累積繳費年限,那麼將來獲得養老金的待遇是沒有任何區別的,只不過就是在消費金額上有很大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