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收到一封信,裡面僅有三十字,為何立刻服毒自盡?

風一樣的小菇涼


在家“養老”的呂不韋收到秦始皇的來信,臉色大變,思前慮後,選擇服毒自盡。信中只有三十個字,意思也很簡單明瞭,沒什麼晦澀難懂的地方。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與其家屬徙蜀!”這一看就是絕交信啊,語氣很堅決。

開口就是你對秦朝有什麼功勞,卻佔著河南十萬戶的封地?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讓我叫你一聲仲父!帶著你家人搬去蜀地吧!短短几十字,既抹去了呂不韋的功勞,還不讓人家攀親戚。

這呂不韋可能沒有那麼出名,好些人不認識他。他可不是真像秦始皇說的那樣無用,他對秦朝還真有大作用。

可以說,秦朝能夠一統六國,呂不韋有很大一部分作用,他本是一屆商人,後來做到權傾朝野的宰相,能力可想而知。

秦莊襄王運氣不佳,好不容易繼承王位,沒幾年就去世了。當時呂不韋推波助瀾,讓嬴政繼承王位,可惜他年紀還小。這樣一來,大權不就都落到呂不韋手中了嗎?


其實這其中還牽扯出一段醜聞,甚至到現在還有人懷疑秦始皇血統不正,說他是呂不韋的私生子。這事被人們添油加醋,已經說不清了,不過筆者推測秦始皇還真應該是秦莊襄王所生。

秦莊襄王死後,當年嬴政還小,呂不韋整天過的跟個皇上似的,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呂不韋和趙姬舊情復燃。

這趙姬曾經就是呂不韋獻給秦莊襄王的,據說趙姬去的時候就已經懷孕了。眾說紛紜,還好《史記》破案了,書中清楚地寫道,秦始皇是秦莊湘鄉楚王的兒子。民間也更傾向於這一說法,不過真假與否,已經難以考證了。

不管怎樣,和皇太后不清不楚的罪名,呂不韋是逃不掉了。這讓秦始皇情何以堪,他那時候小不懂事,可他漸漸長大了,這樣的事情敗露,呂不韋的日子可就沒那麼好過了。

呂不韋也開始擔心了,他就想了一計,也就是這一辦法,直接推動了他的死亡。本意是自己脫身,讓門客嫪毐去敷衍趙姬。可沒想到這個門客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反手就把呂不韋賣了,他也想當皇上。


可惜嫪毐運氣不佳,趕上了秦始皇大有作為的時候,事情敗露後,他就偷出了太后和皇帝的印璽,偽造命令攻擊蘄年宮,準備造反。

秦始皇也是很有才幹的一個人:“凡有戰功的均拜爵厚賞,宦官參戰的也拜爵一級。”

這樣一來,大家當然支持秦始皇,嫪毐及其死黨被一網打盡,他和太后所生的兩個兒子也被殺掉。可憐嫪毐還曾經幻想過他的兒子繼承王位呢。

該事件後,呂不韋也被罷相,其實秦始皇也是網開一面了,讓他回家養老。可是呂不韋這一生太愛權利了,他還想摻和政事,養著大批食客。

此外,很多人是他一手提拔上去的,這些人還妄想著他能翻身。這樣一來,徹底的激怒了秦始皇,也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秦始皇這封信意思很明顯,就是要他死,呂不韋即便不自殺,秦始皇也不會留他了。

其實呂不韋聰明一世糊塗一時,被迫“養老”,他就應該韜光養晦,安享晚年。本來他這一生賺的錢財,幾輩子都花不完,舒舒服服養老多好。自己功高震主,皇帝又怎麼能留他?

自殺的消息傳入秦始皇耳中,呂不韋死後秦始皇下令沒收他的全部財產。努力一生,苦心經營的財富化為泡影,最後兩手空空離世。倒真是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史之策


不少人推測呂不韋實為嬴政生父,所以為著兒子的事業前途,呂不韋收到嬴政的譴責信後,沒有多加分辯就自殺了。

嬴政發給呂不韋的那三十個字翻成大白話就是:“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對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你與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



說呂不韋對秦國沒有功勞,那真是太冤枉呂不韋了。

想當年嬴政之父異人在趙國為質,那真是爹不疼娘管不著,吃穿都發愁。若不是呂不韋那“奇貨可居”的設想和實施,哪有嬴政的出身?雖說呂不韋據此從商人一躍而成權貴,自己確實做了筆劃算的大買賣,但也正是這番運作,讓秦國得了個強大的君主,嬴政絕不會認為自己很差勁吧,所以,呂不韋對於嬴政,對於秦國,是功不可沒的。

呂不韋的傳奇,是由他驚人的洞察力和遠見造就的。他深刻認識到了彼時炙手可熱的華陽夫人及其弟陽泉君的後顧之憂,藉此將異人推給他們,又用異人成為嗣君的可能來說服趙國禮遇這個本無人待見的庶王孫。


不得不說,呂不韋是個奇人,深謀遠慮,執行力也強。這樣一個人,為何會因為嬴政的一封信而自盡呢?

從當時的情勢來看,呂不韋的勢力和聲望都很高,即便因嫪毐之事被遣回封地,拜訪他的人仍然很多,這引起了嬴政的不滿。

慣於審時度勢的呂不韋知道,他的富貴與權勢跟做生意一樣,跟市場需求相關,此時的嬴政,已經不需要他了,他也無從再找到當年的那些“奇貨”了,他的存在,已經不是一種需求,而是一種阻礙。嬴政甚至不願再稱他“仲父”,從私人感情上也要隔絕他了。


此時的呂不韋,像生意人一樣,沒了客戶,又沒有新產品開發,已瀕臨破產,惟有一死以存體面。至於嬴政是不是他的血脈,已經不是他活下去的理由了。


錢多多讀文史


呂不韋可以稱得上是最早的風投專家,他用金錢和美色作為投資,換來了權傾天下的秦國丞相職務,可惜最後投資失敗血本無歸,還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呂不韋原來姓姜,是姜子牙的嫡系後人。他雖然通過經商成為富甲一方的土豪,但心裡仍然想效法先祖,完成輔佐君王平定天下的偉業,所以在趙國遇到做人質的秦國安國君的兒子異人(子楚,也就是後來的秦莊襄王)後,馬上意識到這是上天給他的機會。

呂不韋的基因中,既有商人的精明更有政治家的敏銳,他認識到異人是他所遇到的最有價值的商品,但心裡還是有些猶豫,於是回家問他的老爹:種地的利潤是多少?老爹回答:十倍。呂不韋再問:販賣珠寶利潤是多少?老爹回答:百倍。呂不韋最後問:立一個國家的君主的利潤是多少?老爹明確說:無數倍。

於是呂不韋決定幹一票大的。


他先拿出五百金給異人,供給他日常花銷和結交趙國的權貴,然後自己帶著五百金入秦,去替異人打通關係,成功地說服了安國君最寵愛的夫人,讓她收異人做了兒子,最後又在秦趙發生戰爭時,用六百金買通了守城官吏,順利的讓異人脫身返回了秦國。

他和異人交往過程中,異人看中了他的美麗姬妾,他開始十分憤怒,後來一想大把的錢都花了,也不在乎多送出去一個女人,就滿足了異人的要求。這個女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趙姬,也就是秦始皇的母親。有人說她到異人身邊後,十個月生了秦始皇,也有人說是十二個月,這已經成為歷史上的一段公案了!

異人回到秦國後,呂不韋也開始了順風順水的人生,並最後在異人繼位成為秦莊襄王之後,當年就被任命為丞相,封文信侯食邑十萬戶。

一千六百金加上趙姬,呂不韋完成了投資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異人當了三年秦王就病逝了,嬴政繼位。呂不韋是趙姬的老情人,又是位高權重的丞相,身份變得愈加顯赫,甚至被稱為“仲父”。

歷史證明,想給給秦始皇當爹,是沒有好結果的。

呂不韋畢竟年紀大了,面對趙姬有心無力,於是弄出個假宦官嫪毐送給了趙姬。這嫪毐天賦異稟本錢驚人,十分得趙姬的寵愛,甚至以太后之尊還連著給嫪毐生了兩個兒子。嫪毐十分得意,想著呂不韋能當“仲父”,自己就弄個“假父”的身份吧!他夢想著能讓自己的兒子取代秦始皇,最後帶著門客和家人發動叛亂,被秦始皇無情地幹掉了,還被誅滅三族。

嫪毐被五馬分屍,他的兩個兒子被活活摔死,趙姬也被軟禁終身。

“假父”死了,該輪到“仲父”了!

嫪毐的叛亂讓秦始皇十分憤怒,也心生警惕。呂不韋這個與太后有私情的“仲父”,同時還是秦國的丞相,這對君權來說,威脅比嫪毐更加嚴重。以秦始皇大有為之君的性格,自然不能留著這顆威力巨大的定時炸彈?

於是秦始皇將呂不韋趕回了封地,並讓人給他送了張小紙條: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與其家屬徙蜀!

你對秦國有什麼功勞?秦國給你封了十萬戶人家做食邑!你和秦國有什麼親厚的地方?居然說是我的二爹!你們全家都在蜀中老實點!

呂不韋明白,這是秦始皇要對他下狠手了!而且信裡透漏出的信息很清楚:他和趙姬的關係引起了秦國朝野的巨大非議,並且讓秦始皇的身份受到了巨大質疑,而這一切,只能用他的死來平息!

呂不韋投資失敗,選擇了自殺!

後人有詩嘆息他:謀立儲君誰孕姬,鉅商販鬻巧觀時。十年富貴隨輕覆,奇貨元來禍更奇。


李飛叨


說起來,這是呂不韋咎由自取,他是一個成功的經濟、政治二重投機商,並從中獲取鉅額回報,然而最終還是葬送了他的性命,正所謂“成也投機,敗也投機”。

很多人懷疑,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這絕非空穴來風。

正史記載,秦始皇嬴政是秦莊襄王子楚的兒子,子楚早年有一段特殊經歷,也讓秦始皇的身世成為一個千古謎團。

子楚本名異人,是安國君(時為秦國太子)庶出的兒子,但因為和母親孃倆都不受安國君待見,被秦國作為人質送到了趙國,由於秦、趙兩國頻頻開戰,子楚在趙國生活地很鬱悶,生命安全屢屢遭到威脅,也沒人關心他。

這個時候,趙國有一個商人叫呂不韋,得知了子楚的身世,他覺得子楚“奇貨可居”,決定像平時做生意一樣,大膽投機一把,主動結交了子楚,又是出錢,又是出力,還把自己一個美豔的侍女送給子楚做了老婆,解決了子楚的寂寞生活。

這個美豔的侍女是趙國人,姓名不詳,史稱趙姬。趙姬她嫁給子楚後,很快給子楚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就是嬴政,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

但有些史料說趙姬本是呂不韋禁臠,嫁給子楚時已經懷了呂不韋的種,可憐的子楚當了接盤俠,所以才有“嬴政是呂不韋兒子”的說法,只是這一猜測根本無法求證。

呂不韋擁有雄厚財力,也極具政治眼光,他派人到處說子楚的好話,把子楚包裝成一個極具前途的年輕人,最後說動安國君的老婆華陽夫人把子楚收為嗣子(華陽夫人沒有兒子)。這樣一來,從禮法上而言,子楚就成了安國君的嫡子。

接下來,安國君繼位成了秦孝文王,子楚也終於從趙國安全迴歸到秦國。

再接下來,秦孝文王死了,子楚順理成章繼位,成了秦莊襄王。

又接下來,秦莊襄王死了,13歲的嬴政被立為秦王。

這個時候,嬴政的母親趙姬成了太后,做了未亡人的趙姬正值虎狼之年,作風十分豪放,很快和老情人呂不韋舊情復燃,打得火熱,而年輕的嬴政啥也不懂,只能事事倚仗自己的恩人呂不韋,呂不韋為秦國相,趁機把大權獨攬手中,迎來政治生涯的巔峰。

這樣的日子過了七八年之久,等嬴政21歲時,已經成年的他終於親攬國政,呂不韋和趙姬偷情之事早已傳的沸沸揚揚,人盡皆知,再加上呂不韋專擅國政,嬴政早對他怨恨已久,時刻想要找到機會一舉拔掉這個眼中釘、肉中刺。

這個時候,精明的呂不韋覺察到危險,為求自保,他向趙姬推薦了有“特異功能”的嫪毐替代自己,供趙姬淫樂,一方面繼續討趙姬歡心,另一方面轉移嬴政的視線。

但嬴政對他們都不放過,他先從嫪毐下手,抓住嫪毐“謀反”之機,先把嫪毐車裂示眾,將其勢力一網打盡,又把生母趙姬關了禁閉。

呂不韋唇亡齒寒,但為時已晚,嬴政念及呂不韋的恩情功勞,對他“網開一面”,沒有趕盡殺絕,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嬴政賜給他一封信,信中有一句: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

你何德何能何功,封你為侯,食邑十萬戶?你有什麼親戚關係,敢號稱“仲父”?

罵完呂不韋后,嬴政下令免除呂不韋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

呂不韋很清楚,自己的政治生命已徹底終結,即便到了巴蜀,嬴政也不會放過自己。想來想去,自己只有死路一條,呂不韋乾脆選擇了飲毒酒自殺。

這就是投機鉅商呂不韋的一生,起於投機,亡於投機,這便是投機者的最終結局,因為投機總是這樣利潤與風險同在,有多大利潤,就有多大風險。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這是秦王贏政給呂不韋寫的一封信,大致意思是說:“你呂不韋何德何能,竟然坐享秦國賜予的封邑?你又與秦皇室有何血緣關係,盡敢以我的仲父自居!從即日起,你和你的家人全部遷往蜀地!”短短一封信,字裡行間透露者秦王贏的憤怒之情。
(贏政劇照)


這封信可以一分為二看待,前半部分是斥責,後半部分是命令,前半部分並不是呂布自盡的原因,而讓他絕望的遷入蜀地的命令。

在回答題目問題之前,我們先梳理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瞭解一下秦王贏政為什麼會給呂不韋寫這封信,中間究竟發生了那些故事。

呂不韋原是衛國人,靠著在趙國都城邯鄲做生意而發了家,後來在風月無邊的地方邂逅了歌伎趙姬。由於趙姬是一位絕色佳人,所以呂不韋一擲千金,將其納為愛妾。

不久,呂不韋結識了在秦國做人質的秦王子異人,因為呂不韋周遊列國,不僅對時局非常瞭解,而且熟知秦國皇室之間利益糾葛,所以他看到了異人身上蘊含的價值。經一番詳談,兩個人一拍即合,呂不韋負責幫異人運作秦王太子之位,異人許諾將來必報厚恩。後來呂不韋攜重金親自奔走於秦國,成功將異人過繼給當時秦王太子安國君的正夫人華陽夫人。如此一來,就算大功告成。
(趙姬劇照)


一日,呂不韋宴請異人到家中做客,席間異人被陪酒的趙姬迷的魂不守舍,趙嬈本就是輕浮女人,也不時眉來眼去迎合異人。趁呂不韋離席的片刻之功,二人就亂了手腳,不想呂不韋返回時撞見了不堪入目的一幕。呂不韋雖不痛快,但出於利益乾脆就做了順水人情,把趙姬送給了異人。

一年後,趙姬生下兒子贏政,夫妻二人小日子過得其樂融融。三年後,秦趙交惡,異人性命不保,呂不韋花重金買通城門守衛與異人逃回秦國。趙姬母子流落趙國。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後,安國君即位。三天後秦孝文王(安國君)去世,子楚(異人)即位,是為秦莊襄王,呂不韋任丞相,贏政及母親趙姬被趙國送回。三年後,莊襄王病故,13歲的贏政繼承秦國王位,呂不韋任相國,贏政尊其為仲父。
(呂不韋劇照)


九年後,秦王贏政在雍城舉行親政加冕儀式,嫪毐集團趁機發動叛亂,贏政發兵鎮壓,嫪毐兵敗逃亡。秦王下令宣賞,嫪毐被活做。經數月審訊,秦王贏政弄清楚了嫪毐集團犯罪的動機及詳細情況,於是始作俑者呂不韋浮出水面。

原來,贏政即位後,母親趙姬就與呂不韋舊情復燃。隨著贏政的日益長大,呂不韋擔心媾和之事爆露,於是將自己的門客猛男嫪毐獻給了“淫不止”的趙太后。嫪毐是個奇人,對趙太后有致命的誘惑,趙太后如獲至寶,身心愉悅之餘,不斷給嫪毐封地獎賞,並縱容嫪毐伺養門客。很快嫪毐就形成了一個千餘人的政治集團。有了政治資本的嫪毐,野心也極速膨脹,甚至開始謀劃讓自己與趙太后生的兒子繼承秦國王位。

呂不韋發現形勢失控,於是向秦王舉報了嫪毐的不軌之心,秦王派人暗中調查,嫪毐惶恐不安,於是挺而走險,發動叛亂。如果嫪毐當場被殺,呂不韋將金蟬脫殼、化險為夷,但是嫪毐被抓,他這個幕後的間接推手就脫不了干係。嫪毐被抓的五個月後,秦王贏政宣佈結案,嫪毐被處於車裂,母親趙姬被囚禁雍城,呂不韋在眾人的求情之下暫時倖免。

一年後,秦王贏政將呂不韋趕回河南封地。呂不韋在封地風光了一年多,贏政又給他下了一封書信,痛斥之餘要求其舉家遷往蜀地。呂不韋思來想去,喝毒酒自殺。

那麼,呂不韋為什麼看到了贏政短短三十個字的書信就自殺了呢?原因有兩點:

一、秦王贏政已經起了殺心,呂不韋知道自己沒有了活路

嫪毐事件之後,秦王贏政之所以赦免了呂不韋,就是因為他的功勞太大。因為呂哥韋不僅將贏政的父親推上秦國王位,而且積極的為贏政統一六國而奔波,所以儘管嫪毐整件影響非常惡劣,甚至淪為了六笑柄,但是還是放過了呂不韋,可見他在贏政的心目中的分量。可是呂不韋回到封地之後,每天賓客盈門,六國使者絡繹不絕,而且都想借呂不韋的名望邀請其去本國為相,這樣一來就讓秦王贏政起了忌憚。所以,贏政恐怕呂不韋生出禍亂,於是怒斥一番,先讓其遷入蜀地與世隔絕,然後再採取近一步行動。

其實呂不韋已經看出,贏政讓他遷往蜀地只不過是權宜之計,絕對不是讓他去蜀地體驗生活,接下來還會步步緊逼,置自己於死地。所以,呂不韋覺得與其賠上家人都死在蜀地,還不如提前了斷,也許家人還能免了誅連。因此,呂不韋正是看清了自己命運的歸宿,而選擇了明智的做法。

二、呂不韋考慮到了自己的面子和名聲

呂不韋一輩子了經歷了不少風浪,也可以說是開創了波瀾壯闊的一生。為了能和戰國四公子(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孟嘗君)並駕齊驅,呂不韋也廣攬門客,為秦國提供人才儲備。後來呂不韋為了炒作自己,還讓門客編寫了賞千金易一字的《呂氏春秋》,所以,呂不韋的聲望在某些方面遙遙領先於戰國四公子。如此一來,秦王的遷徙令,就是對呂不韋的一種身份上的貶低和侮辱,因此呂不韋要用自殺來維護自己的尊嚴。

呂不韋是個精明的人,任何事情他都瞭如於心,但沒想到被嫪毐給坑了。這就是應了那句“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的話,這也就是所謂的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吧!但是從見到秦王贏政的信而自殺這件事情上看,呂不韋雖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悲愴,但不愧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

感謝朋友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呂不韋收到一封信,裡面僅有三十字,為何立刻服毒自盡?(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學過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呂不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奇人,他的謀略和口才都是中國歷史人物中第一流的。他憑著一人之力、三寸不爛之舌,從一個商人成功轉型為一代相邦,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著書立說,流傳千古,可謂是一代人傑,但就是這樣一個心理強大的人,在自己被貶之時,因為收到一封三十字的信,卻立刻服毒自殺,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因為這封信是秦王嬴政寫給他的,字字誅心,讓呂不韋失去了的活下去的信心。

1、亂世投機商人呂不韋。

呂不韋,生於公元前292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國君繼位,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儲君嬴子楚繼位,即秦莊襄王,前249年以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莊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呂不韋為相邦,號稱仲父,專斷朝政。

呂不韋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餘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書成之日,懸於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此為一字千金。執政時曾攻取周、趙、衛的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對秦王政兼併六國的事業有重大貢獻。後因嫪毐集團叛亂事受牽連,被免除相邦職務,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覆命讓其舉家遷蜀,呂不韋於是飲鴆自盡。

2、亂世英雄呂不韋“奇貨可居”。

說起秦始皇的身世,就不得不從他的老爹秦莊襄王說起,而與秦莊襄王有著密切關係的呂不韋,又是其中的關鍵人物了。

那時的秦莊襄王還在趙國當質子,他的本名贏異人。由於異人的生母夏姬不受他的父親安國君的寵愛,而且安國君共有子二十多人,所以就送不受寵的異人去趙國當質子,而秦趙兩國自古就是世仇,所以質子在趙國的日子也是過得水深火熱,異常困窘。

相傳呂不韋是當時衛國有名的大商人,商業上的成功讓他不滿足於現狀,他始終牢記父親的教導“最成功的投資是在政治上的投資”,於是他就一直在尋覓自己的政治投資對象。一次,他來趙國邯鄲做生意時,知道了異人的情況後,大讚異人是“奇貨可居”,經過長期的遴選、分析、比較、判斷,他很快就確定異人為自己的政治投資對象。

於是他就前去拜訪異人,道:“我能光大您的門庭。”異人笑著說:“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門庭,然後再來光大我的門庭吧!”呂不韋順勢回覆:“我的門庭要等待您的門庭光大了才能光大。”異人馬上就明白呂不韋所言之意,就與他坐在一起深談。

呂不韋說:“秦王已經老了,您的父親安國君被立為太子。安國君現在意屬您的兄弟子傒,子傒又有母親在後宮照應,而您排行中間,母親又不受寵,秦王死後,安國君繼位為王,您也不要指望同您長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邊的其他兄弟們爭太子之位。您自己又處於禍福難測的敵國,一旦秦趙開戰,公子您的性命將難以保全。”異人嘆道:“是這樣,但該怎麼辦呢?”

呂不韋說:“如果公子聽信我,我倒有辦法讓您回國,且能繼承王位。我私下聽說安國君非常寵愛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無子,但她能參與選立太子,只能從她身上下手。您很貧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麼來獻給親長,結交賓客。我呂不韋雖然不富有,但我願意拿出千金來為你西去秦國遊說,侍奉安國君和華陽夫人,讓他們立您為太子。”異人於是叩頭拜謝道:“如果實現了您的計劃,我願意分秦國的土地和您共享。”

呂不韋於是拿出五百金給異人,作為異人在趙國日常生活和交結賓客之用。呂不韋又拿出五百金買珍奇玩物,自己帶著西去秦國遊說,他決定從下往上,各個擊破。呂不韋為巴結異人,把自己的姬妾美人趙姬送給異人。趙姬原是呂不韋的姬妾,長相絕美而擅長舞蹈。一次異人在呂不韋家中宴席上看到了這一佳人,就要求呂不韋將美人獻給他,呂不韋雖心裡不願,但為了政治大業,便答應了。於是趙姬就成為了異人最寵愛的姬妾,併為異人生下一子,即秦始皇嬴政。

之後,呂不韋遊說秦國。先去拜訪華陽夫人的弟弟陽泉君,獻上好禮,然後說服陽泉君,推薦自己面見華陽夫人。以“以色侍人者,色衰而愛弛”的典故說服華陽夫人立子楚為繼承人。

3、呂不韋推薦嫪毐給太后,引火燒身受株連。

莊襄王即位三年後,就英年早逝。此時只有13歲的嬴政即位,尊呂不韋為相邦,稱他為“仲父”。可想而知,這時的嬴政年紀尚小,所以政權就落到了相邦呂不韋和太后趙姬手裡。而趙姬這個人生性浪漫放蕩,在她成了王太后以後,深感宮闈寂寞,再加之趙太后之前本就是呂不韋的侍妾,這會兒更是舊情復燃,呂不韋時常出入太后宮闈,與其私通。

隨著嬴政越來越大,呂不韋唯恐兩人的事情敗露,災禍降臨在自己頭上,就暗地尋求了一個有奇異能力的人嫪毐作門客。並將嫪毐獻給了趙太后,趙太后看過嫪毐的特異功能後十分滿意,兩人就將嫪毐假充成宦官,暗中將嫪毐塞進趙太后寢宮,從此,嫪毐便代替呂不韋侍奉趙太后。嫪毐也是個爭氣的,深得趙太后的喜愛,日日寵著,史記記載帝太后對嫪毐那是“絕愛之”。就在太后沉浸在嫪毐的情愛中時,不久太后就懷了身孕。於是趙太后假借在宮中待著無聊了,就遷移到了宮外的雍地居住,並且在這裡為嫪毐連生下兩子,二人過上了沒羞沒臊的快活日子。

嫪毐和趙太后遷居雍城後,趙太后的私生活更加放任自由,而且肆無忌憚。嫪毐有一次在與侍臣們飲酒作樂時,竟口出狂言:“老子是秦王的繼父,你這窮鬼是誰呀?也敢和我爭?”被呵斥之人趕緊溜掉,並將此事告發給了秦王嬴政。

秦王隨即命人去查證,並有多人告發太后與嫪毐私通,並育有二子,還曾說“王即薨,以子為後”這樣的話。秦王政九年,嬴政到雍城舉行冠禮,嫪毐偷了嬴政和太后的玉璽,調兵謀反,被嬴政大軍打敗,倉皇逃亡。後嬴政發令生擒嫪毐者懸賞百萬,殺死嫪毐者賜錢五十萬,可知,這時秦始皇已經對嫪毐恨之入骨。之後,嫪毐及其死黨被一網打盡,秦王嬴政車裂嫪毐,滅其三族。太后和嫪毐的兩個兒子,也被嬴政活生生打死,太后也被囚禁雍城。

嫪毐因為是呂不韋推薦給趙姬的,所以事情牽連到相國呂不韋。秦王想殺掉相國呂不韋,但因他侍奉先王有很大功勞,還有很多賓客辯士為他說情,所以秦王不忍心處罰呂不韋。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免去了呂不韋的相邦職務,把呂不韋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洛陽。

4、呂不韋收到秦王一封信,為何立刻服毒自盡?

呂不韋遣出京城過了一年多,各諸侯國的賓客使者絡繹不絕,前來問候呂不韋。秦王恐怕他發動叛亂,就寫信給呂不韋,呂不韋看完信後,就喝下酖酒自殺而死。57年人生從此落幕。那麼呂不韋被免職後,為什麼飲鴆自盡呢?

一是呂不韋不能有尊嚴的活著,便要有尊嚴的死去。呂不韋雄才大略,從一商販苦心經營,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邦,權傾天下,他習慣於活在別人豔羨的眼光中,習慣了門庭若市門客盈門,習慣了奢靡榮華富貴,習慣了頤指氣使權勢熏天,自從嫪毐之變被株連,罷相後,六國使者絡繹不絕,相望於道,洛陽城裡仍是自己的天下,錦衣玉食,美女香車,榮華富貴仍在。

然而秦王嬴政知道他是治國之才,既不能為我所用,決不能旁落他國,同時又怕他發動叛亂,於是實行逐客令,讓他的府邸大多數門客都被驅逐,削弱他的勢力,漸漸地,呂不韋門客漸少,以至門可羅雀。呂不韋從小輔佐秦王,他深知秦王暴戾的性情,流放蜀地便是一個信號,如若秦王嬴政再次施壓,便會對他進行誅殺,他已57歲,不想過逃亡生活,不想顛沛流離,不想毫無尊嚴地活著。

與其等著秦王嬴政來收拾自己,像嫪毐一樣五馬分屍,還得誅三族,不如自己有尊嚴的自殺,不但讓自己保有全屍,興許還能保全家族的聲譽,保住子孫的性命。呂不韋選擇有尊嚴地離開,既給了秦王嬴政一個交代,又讓自己的子孫後代不至於因為他而斬草除根。

二是呂不韋自認為嬴政為自己的兒子,心存為兒子赴死之心,不想讓兒子基業毀於一旦。呂不韋選擇飲鴆自盡,還因為他自始至終都認為秦王嬴政是他和趙姬的兒子,他投資“潛力股”異人,盡全力輔佐秦王嬴政,是因為趙姬當初的一句話:我懷孕已月餘,你還把我送給異人。呂不韋就想到瞞天過海,把自己的兒子扶持上王位,如果現在與兒子叫板,傷害的只有兒子。只有自己被秦王嬴政逼迫自殺,才能讓秦氏宗親認定秦王嬴政是秦氏正宗血統,他不想給秦王嬴政添任何麻煩,他要以自己的死為兒子鋪路。

呂不韋深知如若秦氏宗親知道了秦王嬴政是他呂不韋的兒子,一定會發生內亂,那秦王嬴政好不容易創建的基業便會毀於一旦,哪怕秦王嬴政能平息叛亂,那也得自損八千,何況還有六國合縱虎視眈眈,這是呂不韋最不想看到的,因為他有一個宏願:一統天下,而秦王嬴政正在努力實現這一宏願。呂不韋選擇飲鴆自盡,實際上是心存為兒子秦王嬴政去赴死,不想因為自己影響兒子的霸業。

三是秦王嬴政的最後一封信,字字誅心,完全挫敗了他的信心,成了呂不韋的催命符。呂不韋選擇自殺前,李斯帶去了秦王嬴政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中秦王嬴政怒斥道: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這封僅三十一個字的信,無疑成了呂不韋的催命符,它抹去了呂不韋的所有功績。

呂不韋讓成為趙國質子的異人平安歸國,用金銀珠寶讓資質平平的異人認華陽夫人為母后,併成功成為太子,最後讓僅十三歲的嬴政接過秦王位,並盡心輔佐,可秦王嬴政一句話就抹去了他苦心經營的全部功勞。這怎不讓呂不韋心裡拔涼拔涼的,那真是心寒至極。

一句君何親於秦,完全否認他們的親子關係,這讓呂不韋無論如何也難以接受這一事實,二十多年來,呂不韋一直認定的兒子卻用一封信告知這是個騙局,是趙姬騙了他?騙了他二十多年!呂不韋心中的支柱突然坍塌了,他頓時生無可戀,金錢沒了,權勢沒了,幾十年認準的兒子沒了,他的精神支柱倒了,心已冷若冰窖,只有走向死亡,才能一了百了,於是他選擇飲鴆自盡,解脫自己。

可憐一代奇人呂不韋,本著“最成功的投資是在政治上的投資”的人生信條,雖成功投資嬴異人,實現了從一介商人到一代相邦的華麗轉變,但卻不懂“功成身退”的道理,盲目相信自己的判斷,最後成了權力的犧牲品!





葛大小姐


其實呂布韋是聰明人,嬴政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動了殺機了。他若不自己死,恐怕終究要自取其辱,到時候死的不是他一個人了,恐怕讓嬴政對他最後的一絲憐憫也失去,就是滅族了。

嬴政說:”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 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這幾句話看似只是一番貶斥,但是實際上說明了三個問題:第一、無論呂不韋曾經做過多少事,建過多少功,因為嫪毐之亂,牽出他跟趙姬的不清不楚,這也就算了,還給趙姬獻了嫪毐,這已經深深引起嬴政的不滿甚至怨恨了。趙姬畢竟是嬴政的生母,被你呂不韋當妓女在玩了,嬴政沒有殺他,已經就是考慮到他的功勞,做了一定抵消了。現在說他無功於秦,實際上就上已經對他失去了最後的憐憫。

第二、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嬴政實際上已經明白無誤的告訴他,無論你曾經如何待我,無論你是真爹還是假爹,已經恩斷義絕,都不會再認了。

第三、其與家屬徙處蜀!舉家遷蜀,可不是給你換工作的,那就是流放。蜀中山高水遠,與外界隔絕,那個地方呂不韋再無半分勢力,到不到的了蜀地先不說,即便到了嬴政想動手也是分分秒秒的事情,那個時候的呂不韋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再者,呂布韋掌握了秦國長達10年,又在贏異人身上投了不少精力,連自己的愛妾趙姬都獻給贏異人了,自認為居功至偉,嬴政這幾句話如此絕情,也讓他難以接受、心中不平,所以自殺而死,以死明志,保護家人。

另外,野史傳說嬴政是呂不韋的血脈,這是完全有可能的,趙姬生性淫蕩, 原本就是被呂布韋睡了之後才獻給贏異人的,贏異人原本身弱,趙姬在這期間有沒有跟呂不韋私會完全可以想象。

呂布韋自殺,也有可能他知道嬴政是自己的兒子,不想走到兒子殺老子那一步。而且兒子那麼優秀,他也滿足了,不想再給兒子添麻煩。


謝金澎


這都拜秦始皇那不著調且不靠譜的母親趙姬所賜!

奇人呂不韋

在商人的眼中,只要具有潛在利潤的東西,都可以成為商品,人亦如此。

說起呂不韋,他可謂是一個奇人。凡是研究戰國末期和秦國曆史,必然繞不過他,他是第一個以賤商身份封侯拜相者,他也是第一個以商人身份撰寫史書者,他更是第一個商賈身份投資帝王者,他熟練運用資本,駕馭權謀,成為秦國不可多得的政治人物,所有故事必須要從“奇貨可居”說起。

公元前十一世紀,陽翟人呂不韋來往各國,低買高賣,積累了鉅額財富。公元前265年,呂不韋到邯鄲做生意,遇到了秦國落魄質子子楚,他以敏銳的眼光看出“此奇貨可居也”,於是幫其運作安國君嫡子之位,不久後果然成功。

為了將子楚牢牢的綁在自己的戰車上,為了保證自己的政治投資成功,呂不韋更是以為自己懷了孕的趙姬為賭注,加大投資力度和保險係數,“獻姬邯鄲,欲以釣奇

”,呂不韋充分運用了錢、色的手段,將子楚徹底與自己捆綁。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安國君成為孝文王,呂不韋的投資將要得到巨大回報,這讓他興奮不已,然而這一天似乎比預想來的更快。沒過多久,孝文王因病去世,子楚作為嫡子順理成章的即位,是為莊襄王。他即位後第一道政令便是對呂不韋的任命。

以呂不韋為本相,封爵文信侯,蘭田十二縣為其食邑。

以此,呂不韋的政治投資已千百倍的賺了回來,集官、爵、食邑為一身的呂不韋很清楚,這些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呂不韋並沒有被眼前的利益衝昏頭腦,他很冷靜的將留居邯鄲的趙姬與嬴政接回了秦國。莊襄王見到分別六年之久的美姬回到身邊,從此沉迷於溫柔鄉之中,再也無心過問政事。

自此,秦國進入了呂不韋時代。

盛極一時,由盛而衰

莊襄王僅僅即位三年後,就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留下年輕的趙姬和幼小的兒子駕鶴西去。趙姬的兒子即位為王,還是尊呂不韋為相,並稱他為“仲父”。

呂不韋雖然是商人出身,但他的報復遠遠不止眼前點芝麻綠豆的蠅頭小利,他更期盼的是青史留名,為此他大召門客三千,編著了著名的《呂氏春秋》,開創了雜家書史的先河,此時的呂不韋可謂是錢權色皆收,志得意滿,事業達到了巔峰。

但是有一個問題時時困擾著他,那就是“太后時時竊私通呂不韋”,秦王年少也就罷了,但隨著秦王一天天長大成人,呂不韋深知這種關係被秦王得知,遲早是毀滅性的災難,於是和趙姬陳述了厲害關係,奈何“是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呂不韋深為頭疼,想尋求脫身之計。

思來想去,只有一種脫身辦法,那就是找人代替自己滿足趙姬的需求即可。於是多方尋求房中術異人,果然不久後便發現這麼一個高人,史書上是這樣說。

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

呂不韋把這個“大陰人”嫪毐獻於趙姬,果然趙姬很滿意,再也不糾纏他,一心一意的在宮中享樂,嫪毐與趙姬關係迅速升溫,不久之後居然接連生下兩個孩子。

不久之後,呂不韋才發現自己想的太簡單了。他為趙姬推薦的面首不僅僅是想當個面首那麼簡單!這個嫪毐深受趙姬所寵,封爵長信侯,還把秦軍流血犧牲打下來的太原封給他。如果光是這樣也還罷了,嫪毐狂妄的到處宣稱自己是秦王“假父”,並且在雍城另外成立了辦公地點,國家大事皆決於這個面首。

嫪毐不光如此,他利令智昏,尤其在太后的支持下居然想陰謀加害秦王嬴政,以自己的孩子取而代之。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離開咸陽去雍城舉行加冠大典,“長信侯嫪作亂而覺,矯王玉璽及太后璽以發兵卒攻蘄年宮為亂”,秦王派昌平君平亂,嫪毐兵敗後被滅門,與趙姬生的兩個孩子也被秦王親手摔死,嫪毐本人被五馬分屍。

嫪毐謀反期間呂不韋在幹嘛呢?史書上沒寫,我們不得而知,但《史記》中有一句話代表他與嫪毐一樣,處境不太好。

事連呂不韋……王欲誅相國,為其奉先王功大,及賓客辯士為遊說者眾,王不忍致法……免相國呂不韋,出文信侯就國河南。

一封信要了呂不韋的命

秦始皇本想連呂不韋一起給收拾了,但考慮到他擁立莊襄王確有大功,加上眾多大臣為其講情,於是只好作罷,但也免除了他的丞相職位,並讓其回封地。

本來如果呂不韋回到封國閉門謝客,低調行事則可以安享晚年,然而他卻是不斷的派門客往來於咸陽與長安之間,而各國的諸侯們也派使臣經常特意去看望呂不韋,甚至有的諸侯國想請呂不韋到他們國家去任職,於是賓客盈門,絡繹不絕,甚是熱鬧。

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在嬴政眼裡,呂不韋雖在河南,但對朝廷的影響力還是巨大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絕對不允許咸陽以外還要出現第二個權利中心,於是他便給呂不韋寫了這麼一封信。

站在秦王嬴政的角度上,呂不韋是自己什麼人,他心知肚明,所以他不能用最原始的粗暴方式行事,要想集權,必要除掉呂不韋,就算驅逐他去了屬地一樣遲早要死,但方式方法就是要讓呂不韋自己選擇了。

而現在呂不韋的角度上來看,秦王一封信不可能要了他的命,他完全可以出逃,東方六國對他可是掃榻以待,然而他不能這樣做,所以他看到秦王這封信後,便慨然赴死,這樣做的原因有三。

第一,秦王嬴政是他投資最成功的一筆天使投資,他惟有成全嬴政這筆買賣才算完全成功。

第二,依照嬴政暴虐的性格,他要叛逃,自己的家小將會淪落到萬劫不復之境,顯然呂不韋不願意這樣。

第三,呂不韋已經絕望了,“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鴆而死”,想到自己被親生兒子逐漸逼迫,將來遲早會被殺,遲死是罪,早死是功,作為最成功的商人,他不會看不出這點,對於他來說政治生命的結束,與人生末路無異,絕望之下,一杯毒酒了卻塵緣。

結語:呂不韋用經商之道經營秦國,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本來君臣二人,或者說是父子二人本可以走到最後,就是因為權利慾過盛而最終走向末路。他在秦國主政十二年,秦國國勢大漲,軍威大振,不得不說呂不韋實乃繼商鞅之後又一位秦國奠基者。


望風瑟瑟


先來個語出驚人的結論吧,呂不韋真不一定是服毒自殺的。

秦王與呂不韋

秦始皇親政之前,秦國大權實際上是掌握在呂不韋手中,國家大事,贏政基本上會聽從“仲父”的安排。

秦王年幼時,呂不韋公務完畢後,就會去後宮與太后斯混。太后趙姬和他是老情人。可自從當了宰相後,一是政務繁忙,二是年齡也大了,力不從心,他便開始冷淡太后。為了擺脫她的糾纏,便介紹了一個奇才嫪毐來代替自己,讓嫪毐以假宦官的身份進宮,陪太后縱情歡樂。

嫪毐依靠自己的“長處”,獲得太后歡心,居然撈到了長信侯的封號,勢力大有超過呂不韋之勢。這個市井無賴在與太后生下兩個兒子後,慾望膨脹,居然想謀權奪位。

嫪毐與太后

公元前238年,嫪毐利用太后的玉璽調兵發動叛亂,但他手下的烏合之眾哪能成事?嫪毐車裂於咸陽,兩個私生子也被殺,太后則被收回璽印,軟禁在雍宮之中。

嫪毐失敗後,牽連的人也不少,慢慢的這事就查到呂不韋頭上了。公元前237年呂不韋被免職,逐到河南封地。但呂在河南仍廣交賓客,門上各國使者絡繹不絕。秦王於是寫了一封信給他,收到信後不久,呂不韋就神秘死亡。  

呂不韋對贏政父子有大功,雖然被免職,但始皇並沒有殺他,可以說對他夠意思了。當時也盛傳“仲父”便是秦王生父,免職只是暫時的,將來必然會東山再起。呂如能就此韜光養晦,閉門謝客,也許不會是後來的下場。要知道此時的嬴政早已不是當年的孩童了。呂不韋罷相後仍然是“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他不能不產生聯想。很奇怪的是他並沒有下令殺仲父,只是把他遷到蜀地。

  給呂不韋的信上說:“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這位仲父接到書信,方知嬴政真實的心意。短短二十九個字,卻字字誅心。

呂不韋

“君何功於秦?”“君何親於秦?”是冷冰冰的質問,如同重錘狠狠地擊在心上。呂不韋此時不知做何感想,但他清楚,也許自己到不了蜀地便會死去,畢竟自己已是六旬高齡。就算躲過這次,以始皇的為人,絕對躲不過下次,也許下次會更慘。所以他 “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

請大家注意,呂不韋是“乃飲酖而死”,並不是“飲鳩而死”,鳩酒是毒酒,這個沒有疑問, 但在古文中“酖”通“耽”字,是“沉溺”、“過度“的意思。我們要分析“乃飲酖而死”到底是 “喝鴆酒而死”,還是“耽酒”過度而死?

《說文解字》中:“酖:樂酒也。從從酉冘聲。”註釋為:“酒樂者,因酒而樂,樂酒所及湛以為酖。

“酖”字本意是即喜歡酒。所以《史記》中說呂不韋“乃飲酖而死”,不一定是服毒酒自殺,而很可能是拼命飲酒而死,是痛飲慷慨而死。以他一生的傳奇經歷和智謀,死也要死得與眾不同,才不負一生抱負。

秦始皇

嫪毐死了,呂不韋也死了,嬴政掌握了絕對的權力。呂不韋輸了嗎?也許沒有,他把自己的兒子送到了權力之巔,可他原本只是個商人,他才是贏家。


宰少


都說為農者一本一利,為商者一本十利,為官者一本萬利,為政者,無本萬利。呂不韋就深諳投資之道,做了一筆教科書式的大投資。

呂不韋不僅是成功的大商人,也是孤注一擲的賭徒,也是華麗轉身的政治家。


呂不韋是個很有心計的商人,這種心計不是一般的心計而是大謀略。呂不韋為了天下揚名,故意讓自己的手下假扮商人拍賣夜明珠,最後自己開出天價拍下了這個價值連城的"皓鑭"夜明珠,呂不韋不費吹灰之力一舉成名天下知。

接著呂不韋偶遇在趙國為人質的秦國王孫嬴異人,呂不韋一眼看出嬴異人奇貨可居,是個潛力股。

他不惜一切代價跟嬴異人拉近距離、加深感情。為了討好嬴異人,呂不韋不僅不惜重金,而且把自己喜愛的女人都給了嬴異人當老婆,哪怕是知道這個女人懷了自己的孩子都毫不猶豫。


可是呂不韋知道,嬴異人只是個囚徒、人質,想要變成績優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呂不韋眼裡從來就沒有“困難”這兩個字,更沒有“退縮”這個詞。

他趁亂把嬴異人營救出趙國,跑到咸陽後,又故技重施用重金收買了太子妃華陽,又用自己的陽剛拿下了太子妃的姐姐華明。

接下來又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讓沒有兒子的太子妃華陽認比自己還大的嬴異人為兒子,再往下立嬴異人為太子就好辦多了。



呂不韋拉攏秦國的實權派人物華戎廢掉太子子溪,嬴異人(子楚)終於成為欽定接班人。

不久,秦王安國君駕崩,子楚(嬴異人)登上王位,呂不韋過河拆橋,除掉了政敵華陽和華戎,呂不韋開始插手朝廷政務,而嬴異人沉迷女色不理朝政,秦國幾乎成了呂不韋的秦國。

嬴異人這個潛力股終於成為績優股,呂不韋的投資終於開始獲利。換了一般人,已經非常滿足,而呂不韋並不滿足,他要讓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嬴異人的“兒子”成為秦國的大王,他要讓秦國稱霸天下,他要讓秦國姓呂。



呂不韋買來春藥讓子楚(嬴異人)服用,子楚沉溺女色不能自已,終於送了性命。13歲的嬴政隨即接班,呂不韋以“仲父”的名義和自己心愛的女人趙姬垂簾聽政,呂不韋終於如願,把秦國王宮變成了自己的家。

可是凡事樂極生悲,物極必反,就在呂不韋雄心勃勃,躊躇滿志讓秦國稱霸天下,交給兒子一個大秦帝國的時候,風雲突變,危機來臨。原來自己的女人,嬴政的母親在嬴異人(子楚)去世後寂寞難耐跟呂不韋糾纏在一起。不巧的是他們在夜戰的時候被自己的兒子嬴政撞見,性格暴虐的嬴政起了殺心。



呂不韋驚恐萬分,為了自己的宏偉藍圖,他決心跟自己的女人一刀兩斷。呂不韋把自己的女人打入冷宮,讓一個太監去陪她。這個太監就是著名的嫪毐。

歷史記載,嫪毐天賦異“柄”,性能力很強,呂不韋把他偷偷送進宮。這個冒牌太監不但讓太后趙姬夜夜承歡,還誕生了愛情種子——生下來兩個私生子!

嬴政——也就是秦始皇去看望母親,又抓了個正著,看見母親生下小弟弟怒不可遏,把兩個弟弟掐死,把假太監嫪毐處決。

皇宮裡出了這麼大的醜聞,一切矛頭指向呂不韋。而那個假太監臨死的時候也罵嬴政是呂不韋的野種。


關於流言,嬴政怎麼能無動於衷,如果秦國人認為自己是呂不韋的兒子,秦國的天下不就成了自己偷來的嗎?大家能認可嗎?這不是要天下大亂了嗎?於是,真也好,假也罷,呂不韋必須要立刻消失。

於是,呂不韋收到了嬴政——自己兒子一封信:

君何有功於秦,封十萬侯?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與其家屬徒蜀。君何有功於秦?封十萬戶?君和親於秦,號稱仲父!與其家屬徙蜀。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你對秦國有什麼功勞封你十萬戶侯這麼大的官?你跟老子什麼關係,敢當俺的仲父?如果裡面沒有見不得人的勾當,大家怎麼會議論紛紛呢?


嬴政的畫外音就是對呂不韋說,跑路吧老爸,你要繼續待在秦國,咱爺倆就得一起玩完,你走了說不定還能保住我。

呂不韋心愛的女人死了,性格非常殘暴的嬴政又不認可這段虐債,自己活著還有什麼意義?何況要是跑路也不一定能平息謠言,只有一死才能徹底扭轉兒子的被動局面。

於是呂不韋心一橫,去見閻王了。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呂不韋處心積慮,費盡心機。歷經磨難,終於讓自己的兒子拿去了大秦江山,可是卻不能跟自己同患難的女人同床共枕,不能跟自己親骨肉父子相認,最後一家人生死不離、陰陽相隔,這筆投資難道能說成功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