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歷史上有幾個王鐸嗎?發生在他們身上有哪些趣事?

愛由芯生ziyo


歷史上有三個王鐸,第一個是明朝天啟進士,王鐸(1592年-1652年4月28日),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嵩樵、十樵、石樵、痴庵、東皋長、痴庵道人、煙潭漁叟、雪塘漁隱、痴仙道人、蘭臺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雲巖漫士等,河南孟津縣(今河南孟津)人,世稱“王孟津”,明末清初官員,書畫家。

生平

王鐸幼時家境貧寒,“不能一日兩粥”,母親陳氏曾將陪嫁的“釧珥鏈柎鬻之市,以供朝夕”。聰穎慧敏,十八歲就學于山西蒲州河東書院,明天啟二年(1622年)成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少詹事,累擢禮部尚書。南明弘光朝任東閣大學士、次輔。

清軍攻佔南京後,降清。順治六年(1649年),授禮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實錄》副總裁,官至弘文院大學士,授禮部尚書。順治八年(1651年)罷官。

順治九年(1652年),三月十八日病逝於孟津,諡文安。葬於偃師縣城東山化鄉石家莊村南。

書畫成就

王鐸博學好古,能作詩、寫文章,兼能繪畫,開創一代書風。他曾說:“畫寂寂無餘清,如倪雲林一派,雖有淡致,不免枯乾贏,病夫奄奄氣息,即謂之輕秀,薄弱甚矣,大家弗然。”“以境界奇創,然後生以氣暈,乃為勝,可奈造化。”尤擅書法,姜紹書《無聲詩史》稱“行草書宗山陰父子(王羲之、王獻之),正書出鍾元常,雖模範鍾王,亦能自出胸臆”,學米芾幾可亂真[1],有《琅華館帖》、《擬山園法帖》,諸體悉備,以草書功力最深,林散之稱其草書為“自唐懷素後第一人。”有“神筆王鐸”之譽。

順治三年(1646年)作《漁舟蕭閒圖》(收入《歷代名賢畫粹》)、《西山臥遊圖》(藏山西省博物館);順治六年《書畫合璧圖》(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是年五月作《枯蘭復花圖》(藏蘇州市博物館);順治七年(1650年)作《雪景山水圖》,(收入《支那名畫寶鑑》)、《崇山蘭若圖》(藏北京博物館);罷官後作《蘭石圖卷》(收入《新版世界美術全集》)、《山水卷》(《支那名畫寶鑑》)。

第二個是唐朝王鐸。王鐸(?-884年),字昭範,唐太原人,曾任中書令,後改滄州節度使,赴任途中遭到魏博節度使樂彥禎之子樂從訓劫殺。工書法,行書於當代甚有影響。

簡介

伯父王播是唐文宗時宰相。會昌進士,累遷右補闕、集賢殿直學士,唐懿宗時任平章事。

乾符六年(879年)自請督軍鎮壓北上的黃巢軍,充荊南節度使、南面行營招討都統,守江陵,後來因為遇到黃巢軍不戰而遁,被免職。

從唐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僖宗以王鐸兼中書令,充諸道行營都統,與李克用等共同圍剿黃巢。受到宦官田令孜排擠,被解除兵權,授義成節度使(駐地在今河南定陶)還屯河南。四年(884年),任為義昌(駐今河北滄州)節度使,過魏州時,“侍妾成列,服御鮮華”。魏博節度使樂彥禎之子樂從訓無賴兇狠,愛其車馬、姬妾,遂聽從幕客李山甫之唆使,伏卒數百人於漳南高雞泊(今河北故城西南)殺害之,家屬佐吏三百餘人盡皆遇害。彥禎上奏說是盜賊所殺。

王鐸又以懼內聞名,黃巢之亂,王鐸充諸道行營都統,忽然屬下來報,王夫人直奔大營。王鐸嚇得問屬下:“黃巢賊兵快要由南方攻來了,我夫人又悻悻然由北方到了,早晚都憂慮啊,這該怎麼是好?”他的幕僚開玩笑道:“不如投降黃巢。”王鐸自己也大笑。

第三個是明朝成化進士王鐸,(?-?),字大振,陝西延安府保安縣人,岷州衛軍籍,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陝西鄉試第五十名舉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式丁未科三甲第七十四名進士。

家族

曾祖王欽;祖父王諒;父王瑀,母胡氏。



孤膽騎俠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其名王鐸的人更是多得不行。然而在歷史長河中能夠留下自己波紋的只有兩位王鐸。

一紙書畫絕無倫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 。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

這是對書畫家王鐸的官方介紹,古代才人輩出,吟詩作畫基本是文人必備技能,要想脫穎而出,可想而知王鐸的才華出眾之程度。關於王鐸的奇聞異事也是不少,筆者選了兩個較為經典的。

  • 年少被輕展才華

王鐸自幼聰慧,18歲考中舉人,20歲考上進士,21歲進了翰林院,22歲擔任江南考試的主考官。這要是讓范進看到,估計得被氣得吐血。在王鐸擔任江南考試主考官時,江南人按照規定迎接主考官,轎子旁邊的大旗上寫著:“十載寒窗讀書苦,奉母命不出難題。”這已經是明示放水了,你品,你細品!人們的注意力可不在這上面,都傳考官是個年輕人,眼見為實啊。往轎中一看,果然是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要知道古代的考生三四十歲的大有人在,於是眾人皆對其輕視。到了考試時,第一場的考題是:“子曰學而時習之”,許多人都高興得不行。然而第二場還是這個題目,且要求答案不能一樣,這下難到了眾人。第三場同樣還是一樣的,所有人都愁眉苦臉的。等到考試結果出來後,王鐸哈哈大笑,隨即當眾揮筆,照題成七篇詞藻雅麗,文情並茂,議論精當,篇篇各異的奇文。一時間震驚江南,聲名遠揚。當時別的大戶人家牌匾都是“江南才子”,唯有王鐸是“才壓江南”。

  • 誤筆巧擲名天下

相傳王鐸入閣拜相後,皇上讓他寫一副匾額天下太平。楷書巨匾寫好掛上後,所有人都讚歎不已,突然這時一個太監發現“太”字下面少了一點,成了“大”字,所有人都開始為王鐸擔憂起來,皇上面前竟有如此錯誤。皇上也馬上讓人把王鐸叫過來問話,只見王鐸不慌不忙,拿出他的大毛筆,往匾額上一扔。巧了,正好點在大的下方,一個遒勁灑脫的一個“太”字,展示在眾目睽睽之下。皇上龍顏大悅,稱讚道“王愛卿真乃神筆”,從此“神筆王鐸”馳名天下。

默默無聞,一代力學大家

王鐸,1920年4月1日出生於河北省深澤縣,於2018年1月11日8時18分在山東榮成逝世,享年98歲,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的力學家和教育家、哈爾濱工業大學力學學科奠基人。

說起我國著名的力學家,你可能會想到茅以升、錢學森、錢偉長和郭永懷他們,然而我們的王鐸前輩也是與同樣他們齊名的大家。基本工科必學的教材《理論力學》便是由王鐸前輩主編。

  • 迫害殃身不動搖

王鐸前輩在建國後已是工科理論力學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然而文化大革命中紅衛兵小將大肆攻擊專家學者,王鐸前輩也在這場動亂中受到了迫害,全家被遷到黑龍江省五常縣農村落戶。直到1972年,人才緊缺,王鐸前輩被調回學校,回到學校後,王鐸前輩並沒有因為自己受到迫害就對工作充滿抱怨,相反他毫無怨言和怠惰,對祖國始終充滿信心。當時學校尚未復課,他抓住學生尚未到校的時機,帶領教師到工廠找課題,在實踐中接觸到國外新興的斷裂力學學科。直到如今這件事情還是一段美談呢。


歡迎朋友們在下方積極評論和轉發喲~


青年論


首先來看看這個字:“鐸”,形聲字,從金睪聲,本義是“大鈴”,古代一種樂器,通常在頒佈政教法令時使用。“鐸”字用在名字裡,有讓人警醒、能成大器的美好寓意。

當下,取名王鐸而較有名氣的,一個是歌手,一個是主持人。歷史上的王鐸也有兩個。

先說距離我們時代近一點的王鐸。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書畫家。畫作以山水和梅蘭竹石見長,書法遵循“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兼習百家而自成一派。

此王鐸也是個牛人。據說他第一年中進士,第二年入翰林,第三年就去了江南任主考。30多歲的主考官要鎮住江南一眾考生,確實不是簡單的事。

他還有

“神筆王鐸”的美譽,但這個雅號的得來,很有些啼笑皆非的意味。

某次,皇帝讓他題匾:天下太平。他老先生一時大意錯寫成“天下大平”,而為嚴重的是,匾額都已經掛門上去了。

好在心理素質過硬,遇事沉著,此王鐸迅速抓起一支毛筆,蘸滿墨汁,對著匾額飛擲過去。不偏不倚,恰巧點中位置。皇帝驚喜不已,心中怒氣一掃而光,溢美之詞脫口而出:愛卿真乃“神筆”也!

都說皇帝喜怒無常,生殺予奪轉瞬間。王鐸憑藉機智和運氣,化解了一場災難,而“神筆王鐸”的封號,亦令他聲名大振。

再來說另一個王鐸。此王鐸也很厲害,當過唐(懿宗、僖宗)兩朝宰相。《新唐書》載:“鐸有經世大志,以安邦為己任,士友推之”。

偉望宏材,宏襟遠慮。三登臺輔,久領樞機,蔚為社稷之臣…… 碩德名門,清風直道,為一時之圭表,作百行之源流。……見《全唐文》

此王鐸終其一生,心繫國家。唐僖宗對他的評價也是很中肯的。國有危難,他主動請纓去掃平賊寇,又因性情軟弱以致功敗垂成。

謁梓潼張惡子廟

唐 · 王鐸

盛唐聖主解青萍,欲振新封濟順名。

夜雨龍拋三尺匣,春雲鳳入九重城。

劍門喜氣隨雷動,玉壘韶光待賊平。

惟報關東諸將相,柱天功業賴陰兵。

也是因為性情軟弱,879年駐軍江陵,督軍抵禦黃巢時。夫人留守京城,他卻帶著眾多侍妾赴任。一日傳來消息,心懷妒恨的夫人已離開京城,奔江陵而來。

此王鐸無以為計,不禁問屬下隨從,黃巢大軍已從南邊殺過來,而夫人又從北方逼近,眼下這種局面,叫人怎麼才能過得安穩呢?有隨從建議,那不如投降黃巢算了。

隨從的建議惹得此王鐸哈哈大笑,寧願投降黃巢,而不肯見惡妻悍婦,估計就不單單是懼內了。

《舊唐書·王鐸傳》:鐸世貴,出入裘馬鮮明,妾侍且眾。過魏,樂彥禎子從訓心利之。李山甫者,數舉進士被黜,依魏幕府,內樂禍,且怨中朝大臣,導從訓以詭謀,使伏兵高雞泊劫之,鐸及家屬吏佐三百餘人皆遇害。朝廷微弱,不能治其冤,天下痛之。

884年,此王鐸改任滄景節度使。在赴任的路上,高調炫富,遭賊人打劫,連帶家眷隨從三百多人死於非命,可悲可嘆!


今月何又是


本人所知道的中國歷史上叫王鐸的名人及趣事(2人)如下:

一、唐朝宰相 王鐸

王鐸(?-884年),字昭範,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會昌年間考中進士,歷任右補闕、監察御史、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判度支等職。鹹通七年(866年)升任禮部尚書,鹹通十二年(871年),以禮部尚書進同平章事,成為宰相。

懼內宰相王鐸

中和二年(882年),他擔任諸道行營都統征討黃巢宰相時,沒帶上老婆,只帶了幾名姬妾隨行。

大部隊行至半路,部下來報:“王大人,您夫人得著信兒,已從京城追過來了!”

王鐸嚇得臉都白了:“大事不好!黃巢賊兵已從南面漸漸逼近,夫人又從北面趕來,須臾之間無路可走,我該如何是好?”

幕僚笑道:“不如降黃巢。”

王鐸也不禁大笑!

出自《北夢瑣言·卷三》

二、明末清初書法大家 王鐸

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嵩樵,又號痴庵,孟津(今河南孟津)人。明朝天啟二年中進士,累擢禮部尚書。崇禎十六年(1643年),1644年王鐸為東閣大學士。清軍入關,降清後被授予禮部尚書、官弘文院學士,加太子少保。永曆六年(1652年)病逝後葬於河南鞏義洛河邊,諡文安。乾隆帝時,朝廷借敕編《四庫全書》之際,查毀了王鐸的全部書刊,並將王鐸列入《貳臣傳》!!王鐸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書法大家,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

神筆王鐸

傳說王鐸入閣後,皇帝讓他書寫一匾額:天下太平。

楷書巨匾掛上後,在一片讚揚聲中,一個太監忽然發現“太”字少了一點,成了天下“大”平。眾人抬頭細審,果然是真。

正待發問之時,但見王鐸不慌不忙地手握頹筆,飽蘸濃墨,將筆向匾上擲去,不高不低,不歪不斜,恰好點在“大”字左下方,遒勁灑脫的一個“太”字,活靈活現地展示在眾目睽睽之下。登時一片喝彩,齊誇王鐸神功。

皇帝驚喜萬狀,脫口稱讚道:“王愛卿真乃神筆也。”從此“神筆王鐸”馳名天下。


歷史英雄會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 。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北京大學教授、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王鐸的草書縱逸,放而不流,縱橫鬱勃,骨氣深厚”。 明二年(1622年)中進士,受考官提攜,入,累擢禮部尚書。崇禎十六年(1643年),王鐸為。崇禎十七年(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年)滿清入關後被授予、官弘文院學士,加,於清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歲,葬於河南鞏義洛河邊,諡文安。


歷史回放機999


我們村有個傻子叫這個名字,和村長姑娘結婚了,還生了個大胖小子,八斤半!後來村婦女主任插足,離婚了,晚年很淒涼,婦女主任後來和姐夫跑了,聽說去了東瀛扶桑,以捕鯨為生,福島災難波及二人,不善而終。


放逐5577


想知道他們的故事就買與他人有關的歷史書自己看,多讀書對你有益無害。


用戶精緻女人


一個也不知道。


cj談情


不認識!不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