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一些鄰居懶得和人聊天,窩在家不想出門?

用戶1522568528731


我覺得有以下幾種原因造成的吧:現在生活節奏比較快,壓力比較大,成天忙忙碌碌的,都在攢錢買房呢,沒有太多的時間跟精力聊天,見面相互打個招呼、簡單的寒暄幾句那算是不錯了,話匣子打開聊起來沒完沒了的越來越少了。

那麼就算有一點時間,人們人手一機,都忙著上網呢,都變成低頭一族了。過年應該都有時間吧,可是吃完年夜飯之後,好多人連春晚都安不下心看了,不斷的低頭撥弄著手機,嗯,寧可在手機裡聊,也不願面對面的聊,哪怕近在咫尺。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70年代吧,那時候的人還是比較喜歡聊天的,也喜歡串個門,尤其在農村,有的人家特別能招人,也許是人緣好吧,一到晚上就有去串門的,坐在床沿上的,椅子上的,凳子上的,馬紮子上的,還有坐在蒲團上的,人多的時候,實在找不到東西坐,就邪靠在門框子上,還有的婦女懷裡抱著孩子,真是熱鬧死了。就連人家吃飯的時候,也都沒有起身走的意思,主人該吃飯吃飯,串門的該聊天聊天,主人也只是禮節性的問一句:你們都吃了嗎?要不一塊吃吧?然後其他人回應道:不用讓啊,俺都吃了。我這人從小不喜歡串門,就算是串門,只要發現人家正在吃飯,就想找個理由趕緊離開,要麼就說:哎呀,正在吃飯呢,哎呀,不打攪了,等你們吃完了我再來。而且說句到家的實話,我在吃飯的時候,有人到我家來,我就覺著不得勁兒,倒不是不歡迎人家來,我這人還是挺客氣挺熱情的,只是覺得渾身不自在,就好像不好意思似的,哈哈哈哈。

那個年代吃大鍋飯呀,貧富差距很小,很均勻,甚至我都敢說,沒有富的,一個富的沒有,只是相比之下,比方誰誰誰在城裡上班,誰誰誰在村裡當個幹部,家裡條件略微會好一點吧,優越感略微會強一點吧,沒有明顯的差距,吃的基本上都是一樣的飯,穿的基本上都是一樣的衣服,住的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房子,交通工具都是自行車,“大金鹿”比較多。再說當年文化生活、娛樂活動也比較少,精神文化生活比較匱乏。有一年我父親買了一個收音機,簡直成了稀罕物了,有親戚聽說後,到我家借了幾次,第一次去借的時候,可能有點不好意思,先跟我父親拉家常,當時我還在場,起身走的時候開口說:二哥,把收音機借給我聽聽吧,我過兩天就送回來,聲音壓得很低。在農村那時每年能看幾場露天電影,公社電影放映員到每個村輪流放映。聽說來電影了,大人孩子奔走相告,比過年都開心。

當現在貧富差距拉開之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隨之拉開了,沒錢的跟有錢的說不到一塊,沒有共同的話題。再加上人情味也越來越淡了,尤其住電梯房的小區,現在每個城市的外來人口都比較多,可以說都是五湖四海湊到一起,說話口音好多都不是本地的,南腔北調的,哪裡的都有,在小區和電梯裡相遇,相互都不認識,連個招呼都不打,而且都感覺也沒有想認識一下了解一下的興趣和必要,關起門來各人過各人的日子。這樣也好,省了打招呼的麻煩了。


海島鵝卵石


我就特別不喜歡和外人聊天,特別不喜歡串門,總感覺沒啥可聊的,正經事聊不到一起,各有各的愛好,所以經常就聊張三長李四短,聊著聊著就一傳十,十傳百的,特煩,串門吧,誰家都有事,人家還得陪著你,還是聊些閒話,有事了去人家坐一會也就行了,我有一個鄰居就不在自已家待著,成天東家西家的串,手裡還拿著吃的,哇嗚哇嗚的大口的嚼著,一邊說話一邊嚼,哈哈大笑,震耳欲聾,不管你忙不忙,坐下就不走,看見你家飯還不客氣,還一邊吃一邊說不好吃,你這不對,那不對,總是她都好都對,今天跟你要根蔥,明天跟你要頭蒜,老說她老公笨,老找我老公給她幫忙,還愛說別人閒話,說另外一個鄰居,賤,成天給兒子兒媳做飯看孩子,我將來就不管他們,才不給他們看孩子呢,結果她不但成天的給她兒子兒媳做飯看孩子,還成天的被兒媳挑毛病,她這種打自己臉的話說的太多了,都不接受教訓,還繼續說,我覺得,做人管好自己家的事就行了,忍不住說閒話就少串門少聊天!


鶴齊雲天


我也是不喜歡串門聊天的。我曾經一個鄰居,丈夫死了,和讀中學的兒子相依為命。我有認為稍好點的東西送給她。她有時也將做的好吃的送給我兒子。我遠離父母親人,感覺遇個好鄰居也好。其實我和她有2○歲的代溝,聊不到一起去。一次,我正在做飯炒菜,聽到咚咚敲門,很急那種,我急忙給開門,閒聊了幾句,等想起鍋裡還炒的菜時,已焦了。被老公罵。還有一次,非讓我去她家和她一起看連續劇,她兒子突然放學回家,她立馬將電視關掉,罩上。恨不得我立馬消失。從此,我再也不去她家。礙於鄰里關係,見面也就打個招呼而已。

現在,各種忙,也沒有時間和人聊天。也不知道聊什麼話題。與其尬聊不如一笑擺手而過。


乒乓


現在住的鄰居和以前不同

50~70年代住的鄰居,是平房,鄰居推門就進,和你聊天。80年代開始有商品房,住的樓房,進家鎖門,開始不願與鄰居接觸了。

50~70年代單位分配的福利房,一個單位的人在一棟房,或前後院,以至一個小區,互相間在單位一起工作,回家是鄰居,相互認識熟悉,喜歡扎堆聊天。80年代商品樓不同了,互相不認識,別說鄰近單元的,就是本單元10幾戶都認不全,門挨門住了多年姓啥叫啥不知道,也不打聽。頂多開門遇見了,說一句"上班啊“,"下樓啊","回來了“,有的這麼簡單地話也不說,誰也不說話,各進各的門。

還有的閒屋多,出租屋多,租房客象"走馬燈似的",在走廊偶爾打個照面,還沒記住呢,又換了生人。

由於鄰居不太熟悉,因而不再貿然說話,加之年代不同了,隱私觀念強了,鄰居間不再深嘮,怕說多了,"問錯一句話",疑似打聽人家的隱私,因而不如不說話,不犯毛病,不招人嫌。

再有沒退休的,工作時間長,早晨上班早,晚上回來晚,節假日很少休息,這樣在樓梯間打個照面的機會都很少,鄰居沒時間聊天。


用戶6096一帆風順


素質不好的,最好窩在家裡,我不喜歡吹不喜歡扯,實話實說,我們小區有飯堂,我家隔飯堂150米,一個小區15萬平方,晚上很多人出來散步,走累了,有的在飯堂門口聊天,有一個女的,以前還說在老家做過老師,散步講話大大聲,在飯堂門口聊天更大聲,在我家都聽到很大聲,有時9點多還在聊,太缺德,我們小區每棟都有人上三班倒,一般8點有的開始睡覺,12.30分廠車準時開,要早上9點前才到家!


坦蕩做人6688


我現在就不出門,不合鄰居聊天,說說我們這裡的情況吧。因為我公公一輩子懶惰,年輕輕的時候想讓我們養,然後聯合鄰居給我們施壓,因為公公懶惰他們又夫妻不合被村裡人看不起,鄰居說話陰陽怪氣,每天出去心情都糟糕透頂,所以不出去。城裡人說農村的淳樸善良,我想說的是分地方的好嗎。我以前只要我女兒一個,我鄰居老太太成天說女兒絕戶頭,上環懷不上,我根本沒有打算要好嗎。去年要二胎自己在家帶著大的,管她寫作業被氣,聽著婆婆說話刻薄被氣,出去坐門口還是被鄰居那愛管閒事的臭嘴氣,最後孩子在準備去醫院的時候沒了,好了他們啥事沒有,我落了個傷痕累累


浮塵24150470


我感覺現在還有人串門聊天的,那可真的是很奇怪的感覺了,我就是從來都懶得跟鄰居聊天,回到家永遠都是在自己家裡,從來不會去鄰居家裡坐著,而且我也很不習慣別人來我家裡串門。除非是非常熟悉的朋友。而鄰居們,我感覺不會像朋友那樣的親熱 吧!

以前還在小時候,家家戶戶全是平房,也沒有什麼消遣的地方,大家隨時串門走動,坐一起喝茶聊天的,我記得我上初中時,有個鄰居的阿姨,天天來我家,和我媽坐一起學織毛衣的花樣。可親熱 了。

現在呢,我感覺自己就懶 得跟鄰居處得那麼 地親熱 ,因為人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而且現在上網什麼的特別方便,好像鄰居之間完全沒必要處得親熱了。

我所在的樓,有個剛退休的大姐,她超級熱情 ,並十分熱心,經常在群裡喊 著各種活動,還互相串門玩,我家她是極偶然來一趟,但是,樓上那家養著一個小貓咪,她就十分自來熟地帶著孫子到“人家看看小貓兒”。幾乎是天天去。

這種毫無界限感的做法,我感覺真的是非常招人厭煩啊!

不但是鄰居,現在很多人,都懶得出門,懶得跟別人聊天,在自己家待著多舒服啊!沒事出什麼門呢!


Longsuixinyuan


在農村,平房湊就一大些,隨大流,我在農村時,遺傳,我媽東門說西門笑,兩個大門來回跑,我們姊妹四個我自己像我媽,那三個內像,我年紀大了才知道什麼人能創業,內像的人不行,朋友多了見識多,有時我去小妹家,你在家裡街上那些女人說你,外邊有事你也不參加,庭好不得罪人,我心想毛主席在韶山成不了主席,現在他們三個也落後,文化也不淺,半年我不連繫了,像舊社會的人,在家也學到書夲的東西,毛主席說實踐中去。


用戶6749300950


我就是這種鄰居……不想見人不想和人說話……

真的聊不來,第一眼看我鄰居我就知道聊不來的。

你要借什麼或求助什麼都好說……但你要聊天那就算了。第一次見面都好意思問七問八,你退休金多少錢你以前幹什麼工作你家房子是自己建的還是政府分配的你兒子幹什麼的在哪上班幾個兒子結婚了沒有什麼都查戶口一樣那種鄰居我這輩子都不會再搭理他。

我外婆家那邊的鄰居又不同,雖然大家都沒什麼文化(就沒有任何貴賤之分,更沒有歧視),卻很有修養和愛心,不會一個勁問人家隱私。而且大家幾十年來一起在幹活一起苦過……現在改革開放經濟好起來,大家真的像一家人一樣,每天一群中老年傢伙有事沒事都坐過來一起湊熱鬧聊天喝茶曬太陽,聊花花草草聊吃吃喝喝聊家長裡短。現在那一代的人一個個走了,剩下的冷漠自私沒有教養,處處談錢談好處。我現在只覺得我的世界也隨著老一輩的人們離去而消逝……


太空87106006


我家也是農村的!我也不愛出門!可有的人看你不出門!也八卦你的事!說我傻!不會打麻將!只知道待在家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