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一年一影帝,千年周星馳?

柏楊同學


周星馳1962年6月22日生於香港,祖籍:浙江寧波,華語喜劇演員,導演,編劇,監製,製片人,出品人。共累計:53部經典作品,288,9萬粉絲。

草根出身的他,一生經歷過無數的苦難,從跑龍套開始,磨勵出自已過硬的功底。直到Ⅰ990年和王晶合作主演《賭聖》,才一舉成名,創出了四千萬的票房奇蹟,慢慢地從星仔變成了星爺。

《大話西遊》系列,《九品芝麻官》等等電影,他帶給觀眾沒有絲毫的扭捏,有的是快樂與搞笑。從而奠定了中國的喜劇電影達到巔峰。Ⅰ999年又一次主演了《喜劇之王》,劇中經典臺詞:雖然你們是扮演路人甲乙丙丁,但是一樣是有生命,有靈魂的。他的經典段子,是他作人的本色,認真地對待著每一個角色,成功的詮釋著主人翁,讓劇中人物笑中藏淚,活靈活現地深入人心。

《食神》,《長江七號》等等作品的演藝,把主角與本人又混為一體。喜悲劇,滑稽中渲染出生存者的無奈,艱辛及壓力,他能在歡聲笑語中展現無餘。用他爆笑的肢體,獨特的語音及特有的敏銳,造就了一個個時代的爆笑魔王。

《新喜劇之王》不僅延續了周星馳的無厘頭風格,而且提升了觀眾審美意識。如今的他,幕前轉為幕後,編導演溶入一身,但出道39年的他,創出了一年一影帝,千年周星馳的觀念。是他用青春,用熱血,用愛情乃至於生命換來了千年一帝的美稱。











一帆風順jxh


“一年一影帝,千年周星馳”是對周星馳至高的評價,也是對其成就的肯定。這樣稱呼的原因有:

一、周星馳把一個領域做到極致。一個人什麼都會不可能,只要把一件事做專即可。周星馳是電影演員、導演,是喜劇之王,關鍵他給喜劇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風格——無厘頭。所以,他的喜劇就帶著極具辨識度的周星馳標籤。他的電影里人物說話、行為有時都很天馬行空,但卻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笑料。他的電影唐僧唱英文歌你會覺得正常,他的電影劍從嘴裡插入從屁股出來你會認為搞笑,他的電影頭被打到地裡還能救活你會認為是理所當然。……這就是周星馳的無厘頭電影風格。

二、周星馳的電影只有一個主角。周星馳早期的電影還能見到眾星雲集的場面。比如《整蠱專家》裡面有劉德華、關之琳、邱淑貞等,《鹿鼎記》有林青霞、李嘉欣、湯鎮業、邱淑貞等等,但到《喜劇之王》之後,和他配戲的不是他的御用配角們,就是啟用新人。甚至連女主角都是用新人。比如《喜劇之王》的張柏芝,《功夫》的黃聖依,《長江七號》的張雨綺,等等。可能大牌們發現和他合作始終只是配角,只是襯托,他永遠是最閃耀的那個。甚至請他去做配角,他都能把主角的戲“搶”來,如《行運一條龍》成功蓋過葛民輝,《千王之王2000》成功蓋過張家輝,《賭俠》成功蓋過劉德華。等等。所以後來他的電影海報都習慣性的只放他自己的形象即可。因為有他參演就夠了。

第三、只要有他的名字就是票房的保證。近幾年,周星馳退居幕後,不再參演,而是當起了導演。但對於喜歡他的影迷來說,他的名字就是票房的的保證。《西遊記之降魔篇》、《美人魚》、《新喜劇之王》等雖然影片質量不如周星馳參演的好,但還是取得了驕人的票房。《西遊記之伏妖篇》甚至周星馳只是監製也有好多粉絲願意衝他的名字去觀看。

現在不難理解“一年一影帝,千年周星馳”了吧?





微妙唯笑藝樂雜談


首先要指出,題目問的是“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這句話是否合適,題設裡卻說他人品怎麼怎麼樣,這兩者有什麼關係啊?我想這裡的大多數人都是著眼於他的電影,而且我們當代人還能聊聊八卦,真等百年之後,留下來的也只有作品和藝術評價而已。所以假定這裡只討論周星馳的電影地位是否當得起“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

我的答案是沒有過譽。下面很多說過譽的人在扯他現在作品怎麼樣啦,有人比他更好啦,你們沒有錯,但都跑偏了呀。

論演技,周星馳是好,但和他一樣好的也有很多;論作品,周星馳有幾部電影足夠留名影史,但其他足夠留名的也很多。然而他的強大和獨創性恰恰在於,導演、演員、製片人、公司老闆的混雜身份之下,他開創了一個流派、一種表演方式、以及影響深遠的一種電影模式。沒他不行,非他不可,少了他現在的華語電影圈一定不是這個樣子。

無厘頭喜劇算是從他那兒一手發揚光大的,無論這種喜劇將來還能否流行,過去它在整個華語圈幾十年獨佔鰲頭的地位已經足夠讓它留名影史。而要研究無厘頭喜劇,周星馳的名字怎麼都繞不過去。而他的電影,包括演的和導的,都對無數人產生了影響。就不說那些創作過程好了,光是看到的各種各樣喜劇電影成品,數一數,多少橋段是從他那兒來的?以及,表演,這算是周星馳最容易被人忽視的了,獨特的風格同樣是無可替代。再延伸,還有由他開始運作的一些電影商業模式,票房意義,對香港和華語電影格局的影響等等等,多了去了。

從這個角度,說“百年周星馳”當然很合適。現在我們可以討論他某部電影怎麼怎麼樣,但真等若干年後,他就是註定在影史裡躺著供人從宏觀研究的那種,板上釘釘。就好像,你說卓別林、金凱瑞是美國那邊的“百年影帝”也沒什麼不妥。因為這種人的印記早就不是某部電影、某個特色,而是化為了個人符號,在整個電影史上留下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汪子洋


周星馳是電影界的奇才,稱得上千年一遇的奇才,他導演的電影和出演的電影真的是百看不厭,回味無窮,給觀眾們帶來無限歡樂。周星馳的《大話西遊》開始紅遍大江南北,可以說是當時的超級網紅,特別是“愛你一萬年…”的臺詞,相信每個人都熟悉。

2002年憑藉喜劇片《少林足球》獲得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以及最佳導演獎 。2003年成為美國《時代週刊》封面人物。2005年憑藉喜劇動作片《功夫》獲得第4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2008年自導自演的科幻喜劇片《長江7號》獲得香港電影年度票房冠軍。

2013年執導古裝喜劇片《西遊·降魔篇》,該片以2.18億美元的票房成績打破華語電影在全球的票房紀錄。2016年擔任科幻喜劇片《美人魚》的導演、編劇、製作人,該片以超過33億元的票房創下中國內地電影票房紀錄 。

周星馳是華語影壇的標誌性人物之一 ,被譽為中國的查理·卓別林。20世紀90年代,由於他主演的電影屢破票房紀錄,因此他與成龍、周潤發並稱為“雙週一成”,意為香港電影的票房保證。他不僅在商業電影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還製造了具有獨特風格的無厘頭式喜劇,更締造了“周星馳現象”。

周星馳既是傳統喜劇的繼承者,也是開拓者。他通過表面毫無邏輯關聯的語言和肢體動作來表現人物在矛盾衝突中的行為方式,從而形成無厘頭的表演方式。電影《賭聖》讓觀眾第一次感受到他充滿想象力的喜劇理念;而《大話西遊》更讓他的表演風格深入人心。

周星馳從來沒有重複自己,其喜劇風格也經歷了從誇張到內斂,從搞笑到溫清,從肢體語言的表現到進入人物內心的轉變過程。他以喜劇的敘事形式來表現悲劇性的主題意蘊,在給人們帶來歡笑的同時,也能引起觀眾的反思 。











瓊海二哥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周星馳可謂是家喻戶曉,基本沒有人不知道周星馳,無論人品還是演技都可以是是一流的。瞭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在電影上達到的高度是沒法衡量的,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標準之一。從一個小小的配角到現在靠著自己的名氣,就能拿下票房的人,就知道他的號召力到底多強悍。但是在生活上,很多人認為他是孤寂的,其實這種孤寂是孩子氣的代表。他實在沒辦法迎合所有人,甚至有點獨立性去做事。所以得到了一個不好相處的標籤,這個人的極端成就了一個周星馳。

先說他的成熟,他對自己的電影事業非常嚴厲。在他的作品中每個人都有獨立的設定,即使你愛美麗但是不按我的標準來也不行。例如在《功夫足球》中,兩個嘻哈範的女足球隊員大家都有印象吧,這就是他的設計,不想這麼裝扮也不行。而趙薇當時非常抗拒自己的形象,但是沒辦法你不能反抗。

他的真也是如此,他生活中是可愛並且有點真實的。比如在採訪中被問道,為什麼會用一個流量的新人來當主角,他認真的回答因為帥氣啊。雖然讓人尷尬,但這就是他的想法,所謂的給面子真的別想了。甚至在活動中,面對年輕演員抽到當眾表演,他的表情也是不可描述的難看。

靠著自己的真與嚴厲,他可以不靠著宣傳片,只看著一句要有電影,就能得到很奪人的支持。這就是魅力,也是相信,你的作品從來沒能從我們生活中消失,所以我們相信。


永存精彩片段


我對這話的理解是:星爺的電影風格已經成為很多導演的樣本,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從小就有演員夢的周星馳,曾和當年還是電器推銷員的梁朝偉一同參加過TVB的選拔;最後梁朝偉被選中了,而周星馳卻被淘汰。只是,周星馳依舊懷揣演員夢想,開始在眾多電影裡面跑龍套

實際上,很多配角之所以難以突破瓶頸,便是因為被某一類角色所定型。比如,李子雄演的角色,大多是斯文敗類、奸詐無恥之徒,甚至你在屏幕上看到這個人,就已經預期到,30分鐘後他肯定露出狐狸尾巴。

最重要的是,周星馳作為喜劇演員,突破了為笑而笑的喜劇窠臼,達到了笑中帶淚的境界。這跟小人物逆襲的主題配合起來,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這種帶自傳性質的故事內核,加上風格化的表演,使得周星馳跟劇中的角色融為一體。人們看每一部戲都會覺得,那就是周星馳。

星馳的電影,他極具個人風格的演技,經典的表情和臺詞,不斷重複的故事內核,成為經久不息的大眾文化現象。


國家上門女婿


華語影壇關於周星馳最經典的一句評價是“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這也是周星馳的影迷最為津津樂道的一句話,今年賀歲檔周星馳推出電影《新喜劇之王》,由於這部電影來得很突然,讓影迷們興奮不已。然而今年的電影市場相對詭異,最初被炒的大熱的甯浩的《瘋狂的外星人》和韓寒的《飛馳人生》都未能取得如願的成績,反而之前很少宣傳的《流浪地球》作為影壇黑馬,一騎絕塵,一黑到底。而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就成了一個尷尬的存在,但是客觀的評價,這就是周星馳的作品,無論電影市場怎樣的變化,他都會固執的保持自己對電影的本真。周星馳在華語影壇雖然被尊為“星爺”,但是他作風極為低調,即使是在和同行掐架的時候,他也依然保持著刻意的低調,這說明他在片場的那些憤怒和辱罵,只有一個目的,那就創作出優秀的作品,雖然很多元素都是借鑑來的,但是小人物有理想,敢於追求理想的故事靈魂則是星爺作品中永遠不變的主題。周星馳的成功不是天分,而是後天的勤奮和努力。而這種努力也創造出了只有他自己能夠駕馭這種獨特的,笑中帶淚的周氏喜劇電影,所以才有了“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而這個評語對於周星馳是很中肯的,毫不誇張。





丁丁聊娛樂


周星馳這一生也拍過不少電影,幾乎每一部電影都會成為經典,為什麼周星馳簽約的藝人都連連解約呢?還有網友會疑問為什麼周星馳會白了頭髮呢?曾經的搭檔如今的形同陌路,甚至有生意夥伴現在對鋪公堂,看著周星馳已經滿頭白髮,也就不難理解了。周星馳表示:我拍了很多悲劇,但是你們卻說是喜劇。




兵哥八卦網絡


周星馳是一個被高度符號化的演員作者(actor auteur)。

香港拿獎拿到手軟的幾大影帝,比如梁朝偉、梁家輝、周潤發等,都是全能演員,能駕馭各種電影類型及角色。梁家輝能演喜劇、黑幫片、文藝片、武俠片……周潤發能演浪子、販夫走卒、黑社會、武俠宗師、國王、哲學家(孔子)……梁朝偉在各種類型的大片——重慶森林(文藝)、無間道(警匪)、東成西就(搞笑)——都遊刃有餘。

這是大多數影帝級別演員所具備的素質。只有挑戰不同的角色類型,才能在演技上不斷突破,並有更多得獎的機會。因此,大牌演員大多不會多次接同一類型的角色。他們不希望自己被定義為某一類型的演員。正如體育運動員都不喜歡自己被標籤化。詹姆斯當年不參加扣籃大賽,因為不希望被人認定為扣將。很多人都認定庫裡只會投三分,他便在鞋上寫下“I can do all thing”……

實際上,很多配角之所以難以突破瓶頸,便是因為被某一類角色所定型。比如,李子雄演的角色,大多是斯文敗類、奸詐無恥之徒,甚至你在屏幕上看到這個人,就已經預期到,30分鐘後他肯定露出狐狸尾巴。

哪怕是對於成龍、李連杰、甄子丹這種功夫巨星,影帝獎盃也不是太友好。成龍甚至悲催地提名十次金像獎無一次命中。

正因如此,你無法將梁朝偉、周潤發等影帝簡單地標籤化,也無法用一兩個簡單的詞組去定義他們是什麼樣的演員。

周星馳則不一樣,他身上有鮮明的標籤——無厘頭喜劇演員(儘管他本人非常不喜歡這個標籤)。他的電影,有很多不斷重複的母題——小人物逆襲,汙濁的世界裡堅持真,奮不顧身的愛情……經典的配角群——吳孟達、黃一飛、羅家英、苑瓊丹等,也是提升周星馳識別度的重要元素。

最重要的是,周星馳作為喜劇演員,突破了為笑而笑的喜劇窠臼,達到了笑中帶淚的境界。這跟小人物逆襲的主題配合起來,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這種帶自傳性質的故事內核,加上風格化的表演,使得周星馳跟劇中的角色融為一體。人們看每一部戲都會覺得,那就是周星馳。

在香港電影圈的天皇巨星中,能夠做到這一點的,除了周星馳,就是張國榮了。張國榮演的程蝶衣、阿飛、十二少等角色,身上都有他的影子。

而梁朝偉和周潤發等則不一樣,他們是演什麼像什麼。你會覺得尹天仇、五師兄、至尊寶就是周星馳,但你不會覺得《色戒》的易先生就是梁朝偉,也不會覺得李慕白就是周潤發。

李子雄、成圭安等配角只是簡單的類型化,難以聚合觀眾的歸屬感。而周星馳則是符號化。他電影的驚人票房,正是來自於高度的符號化。信息過載的時代,標籤帶來識別度,形成宗教般的認同和歸屬感。

從傳播的角度來講,符號化的威力是驚人的。《英雄本色》的主角是狄龍和張國榮,但估計沒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以為周潤發才是主角。小馬哥的風衣墨鏡,雙槍擊殺,以及那句經典的“……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成為二次創作的經典源泉。小馬哥的符號,其實就是英雄。

對於吳宇森的電影,很多電影專業者其實更認可《喋血街頭》、《喋血雙雄》,但《英雄本色》卻更有名,小馬哥這個臨時補戲救場的經典角色功不可沒。儘管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講,搶戲多少是一種硬傷。

周星馳的電影同樣如此,他極具個人風格的演技,經典的表情和臺詞,不斷重複的故事內核,成為經久不息的大眾文化現象。

這帶來的磁場效應也是驚人的,很多配角都在周星馳的電影裡達到個人巔峰。人們只記得他們角色的名字,而很少記得他們本人叫什麼。《賭俠》裡的大軍扮演者程東,微博名就叫大軍程東;醬爆的微博名,也叫醬爆何文輝。很多人也不記得(甚至不關心),石榴姐的本名叫苑瓊丹。元秋、元華在出演《功夫》前都是很有名的功夫演員,但很多人稱呼他們,都是直呼“包租公”、“包租婆”(百度圖片搜索“包租婆”,出來的幾乎是滿頭捲筒的元秋)……

這些經典又風格化的元素,形成了周星馳的作者氣質。那些周星馳主演但不是他導演的作品,我們都會說那是周星馳的電影。但我們不會說《重慶森林》、《花樣年華》、《春光乍洩》是梁朝偉的電影,而更多會說那是王家衛的電影。

大多數時候,導演對整部電影的介入程度是最大的。這就是所謂的作者氣質。而周星馳對電影的介入程度,大多數時候都超過了導演,這是他的厲害之處。

事實上,演員作者太耀眼,所以常常反過來成就導演。李力持導演的電影裡,有沒有周星馳票房差距是驚人的。

與此同時,他們還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張國榮的許多電影,都觸及了性別多元化這個重要的議題。意義已經超出了電影本身,難以用是否得獎來衡量價值。

當然,高度符號化,本身也是一種畫地為牢。

杜琪峰曾說,王家衛實際上只拍了這一部電影(阿飛正傳),後來影片中的人物都能在其中找到原型,而主題永遠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疏離與親近,拒絕與接納,追求與失落,忘卻與銘記,逃離故土與尋找自由。

確實,王家衛的電影極度風格化,甚至不看署名都能猜出是他的電影。這是風格化的好處。周星馳的表演極富魅力,觀眾甚至願意為他前期很多實際上不怎樣的片買單,僅僅就是為了看他的表演。

而這其實便是一種身份危機:人們以為你只會幹這件事,並且只應該幹這件事。

周星馳說,他拍的是正劇,人們卻以為是喜劇。

自封為腦殘粉的人,都以為周星馳只是一個逗人笑的滑稽小丑,而不知道他滑稽背後掩藏的悲傷和深刻,這是周星馳的悲哀之處。

並且,粉絲的宗教認同,後果就是對他的轉型不買賬。梁朝偉可以拍《捉妖記》和《擺渡人》。但周星馳拍《長江七號》,卻遭到罵聲一片。事實上他08年後的幾部影片歲談不上上乘,但也比早期的純搞笑片質量高得多。怎麼也是7分左右的水準。

事實上,周星馳一直在自己的喜劇裡尋求突破,比如,從《國產凌凌漆》開始,他的表演減少了很多誇張,而更像一個冷麵笑匠。像《喜劇之王》、《功夫》則可以算是完全的正劇,刻意逗人笑的片段已經很少了。此外,他自己執導的片子裡,比如尹天仇、何金銀、五師兄等都是正直善良的人,少了王晶執導的片子裡的那種痞氣。《少林足球》、《美人魚》裡,周星馳則用起了特技。

這是他的喜劇可以20餘年經久不衰的原因。只是,他依舊摘不掉“無厘頭喜劇演員”的帽子。

這裡面也有自身的創作瓶頸問題。周星馳儘管一直在尋求突破,但依舊對自傳性質的題材太過執著,以至於到了2010年以後,《西遊·降魔》、《美人魚》匯聚了大量前期電影的老梗,人物形象上也難以脫離尋求真善美、小人物逆襲的格局。

縱觀周星馳確定無厘頭標籤後的幾十部電影,個人化程度比較低的,應該是和杜琪峰合作的《濟公》、《審死官》,以及黃百鳴拍的兩部《家有喜事》。《審死官》還讓他拿到了亞太影帝。《家有喜事92》,也是非周星馳執導的電影中評價較高的。

如果,周星馳能跟更多的大牌導演和演員合作的話,也許在創作上就能突破風格化的束縛。後期作為導演也能減少母題的重複。只是,周星馳對電影的介入程度太高,對風格化的追求太過苛刻,因此很難做到這一點。他的電影裡極少大牌男演員,自己執導的片更是完全看不到和自己等量齊觀的男演員。像《功夫》、《少林足球》,甚至製片、導演、編劇、主演清一色寫著周星馳的名字。

但實際上,各人的選擇,本身就是各得其所。周星馳選擇做一個符號化的演員,因此收穫了票房,以及天價的片酬(97年演《家有喜事》就已經1500萬),併成為一種文化現象(美人魚的宣傳,全部打著“周星馳”三個字),但他提名7次金像獎影帝,只獲獎1次。而梁朝偉等不斷突破角色類型,成為多面型的演員,拿獎拿到手軟。梁朝偉拿了5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3次金馬獎,甚至還有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這樣極具分量的獎項。周潤發則從香港打到了好萊塢。

只是,如果周星馳一會拍《大話西遊》,一會又拍《花樣年華》,那他還是周星馳嗎?







強仔說事


周星馳一共演了53部電影,這種帶自傳性質的故事,加上無厘頭風格的表演,使得周星馳跟劇中的角色融為一體。人們看每一部戲都會覺得,那就是周星馳,那些影帝不一樣,他們是演什麼像什麼,所以才是影帝,但是你不會把角色當成他本人,況且寫喜劇在我看來比悲劇難多了,況且,我問大家,說起喜劇,你腦海裡浮現的是誰?難道不是周星馳嗎?就現在看他的喜劇,還是能讓你開懷大笑,笑中有淚,,數一數,多少橋段是從他那兒來的?以及,表演,這算是周星馳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影帝可以有很多個,但周星馳只有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