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戴手錶?甚至一個人有幾塊,手機不是都有時間嗎?

忘記敲鐘的阿甘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帶手錶了,九十年代前城裡人們帶手套的比例有70%以上。現在帶手套的比例也就10%左右。


輕風53110


戴手錶是為了更好的掌握時間。

手機上雖然有時間,但是每一次看時間都要掏手機,是比較麻煩的。如果手腕上戴有手錶,胳膊一抬,就看到時間了,更方便。


記得我第一次帶手錶是上初一時,每天早上5:50分都要起床,洗臉、刷牙、做飯(煮方便麵)、吃飯,6:30分出門去學,6:40分基本上進教室,6:50分是老師規定的到校時間。那時的時間很緊張,每一道環節錯一點,都有可能會遲到。所以上學那些年天天帶手錶,時刻掌握時間。

後來學校畢業後參加工作,參加工作時也是天天帶著手錶。但是參加工作後,時間上比較寬鬆,帶手錶主要看上班時間與下班時間。2003年時我買了“小靈通”手機,逐漸脫離了手錶,在2004那年,手錶出了點問題,也沒有去修,就丟在一邊不再戴手錶了,看時間全是“手機”。

幾年後,孩子上小學,需要天天接送,早上7:30分送、中午11:10分接;下午2:10分送、再到4:10分接。我又要時刻關注時間了。所以我又買了一塊手錶,時刻看著時間,去接送孩子。這一戴手錶,又戴了五、六年。


有人說,戴手錶是身份的象徵,可我總喜歡根據需要戴手錶。

我身邊有個朋友是在醫院上班的,她經常要看手錶,量體溫、皮試時間、打針時間、查房時間等等,她在工作中,每天要看幾十次表,像她這種情況,如果你不讓她戴手錶看時間,而讓他用手機看時間,那是很麻煩的。本身胳膊一抬就看到時間了,卻要變成從口袋裡掏手機。

手錶、手機,都可以讓人們更好的掌握時間,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看時間的方式方法,比如:1、你因工作、生活需要時刻關注時間的,那你就戴手錶;2、每天需要看時間的次數少,沒有幾個特定時間段必須辦的事情,那就沒有必要戴手錶,偶爾掏手機看下時間就行!


人在風上走


戴手錶,一種對生活的態度!

我戴手錶的時間比較長,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上高中那會兒就開始戴了一塊“上海牌”的手錶,那時候學生戴手錶的不像現在很普遍,比較少。我戴手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掌握時間,但其實是不需要戴手錶的。你想啊,在家裡有鬧鐘,在學校有鈴聲,再加上我住在部隊大院,每天從早到晚就有各種各樣的軍號聲,足可以掌握時間了,但我還是戴了塊手錶,也許可能心裡作祟吧!


剛結婚的時候,老婆知道我喜歡戴手錶,於是花一千多塊錢給買了塊“英納格”手錶(現在好像沒有看見過這個牌子的了),在九十年代的初期,人們普遍的工資都不是很高,這塊手錶也算是筆較大的開支了。剛剛開始的時候我還很猶豫,既渴望得到又顧忌錢包,可老婆還是態度堅決地買下來了。所以,我除了洗澡(與水有關)外,基本上二十四小時都戴在手腕上。說是看時間,其實除了手機還有街上的各種電子屏以及鐘樓都有時間顯示,所以戴手錶更多的時候只是一種表示,一種對生活的態度。去年那塊表突然壞了,拿到修理處人家一看說僅修理費就要八百多塊錢,我一聽還是算了吧,這不,最近又買了一塊“天梭”表,雖然不是那種很貴的手錶,但我卻很中意,還有種幸福感,也不知是為了什麼!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我這個人比較守時,時間觀念很強,我想這與我在部隊大院長大和我戴手錶多多少少都有些關係吧,雖然有點牽強附會,但至少也可以說明點什麼!


平常人乃平常事!戴手錶一不為炫富(就我那幾千塊錢的手錶想炫耀一下也炫不起來),二不為顯示身份,只為一種情懷而已!

(謝謝閱讀!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配圖來源於個人手機相冊。)


手機用戶早知道了


第一次帶手錶,是84年中考的時候,為了掌握考試時間,老爸把他的梅花手錶借給我,並表示考好了給我買一個新手錶!

結果,當年恰好是中國首次重返奧運會,當時電視廣告鋪天蓋地都是:海鷗表,中國計時之寶!老爸後來就給我比本地金錨(70元)多花了20塊錢,買了一個海鷗表戴著上了高中,直到我工作以後第二年,自己用積攢的工資花了260塊買了一個東方雙獅表,再往後就是百浪多,羅馬,寶柏了。現在三個手機,乾脆不戴手錶了。


匯全公益CPR講師江魯


我小時候一直想有一天能戴上手錶,對於男人來說,似乎理應有手錶。但那時中國人不會生產手錶,瑞士的名錶根本無錢買。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日本手錶進口,積了幾個月的工資買了一塊英納格。後來表壞了,買了塊電子錶,一直用到現在。電子錶不用開發條,走時準確。以前有錢的老闆,顯示闊氣,手上戴的都是羅萊克斯,亞米茄,西姆寄名錶,有的還鑲有鑽石。平民的手錶是看時間,富人則除了看時間,同時顯闊氣。


蘇州說笑老客


現在的社會,撿垃圾的都有手機,手機上顯示曰期和時間,還用的著戴手錶嗎?那不是多餘嗎?

有這種想法的人,都是些實用主義者,缺乏浪漫的生活情調,經濟上也捉襟見肘,沒有非份之想,喜歡以自已的眼光看待別人,以自已的標準去衡量別人,事事墨守成規,不幸歡標新立異,引領不了潮流。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而手錶的興衰恰恰完成了一個輪迴。

六、七十年代,手錶曾經風靡一時,人人都渴望擁有一塊自已的手錶。當時人們的收入都不高,年輕人的工資每月三十元左右。而一塊"上海"牌手錶的價格是一百二十五元,想買一塊手錶,不吃不喝得四個月的工資。算的上是奢侈品。

手錶是年輕人談戀愛找對象的必備神器。

炎炎的夏曰裡,帥小夥們身著雪白的"的確良"短袖上衣,左手腕上閃閃發光的上海牌全鋼手錶,格外醒目。戴著手錶,走在大街上氣度不凡,神采飛揚,會吸引無數羨慕的眼球。說不準就會引起某位故孃的注意。

談婚論嫁,現在追求的是豪宅香車,在小地方為兒子聚媳婦怎麼也得花個百八十萬,要是在大城市,光一套房子就幾百萬,得給銀行打一輩子工。

而六七十年代,在城市裡故娘們找對象的最高經濟標準是“三轉一響"。三轉包括縫紉機、自行車、手錶,一響是收音機。這些總共大約五百元左右,年輕人要置備齊全,得一年半左右的工資。那時是計劃經濟,只有錢不行,還得有供應票,沒有票也辦不到。不過,為了把心愛的姑娘聚進家門,對於痴心的小夥子們,這些事都不是事。

手錶在七、八十年代達到了鼎盛,後來,情形發生了變化。

九十年代,電子產品大行其道,迅速普及。電子錶價美物廉,很快取代了機械錶。手錶淪為了低擋消費品,退去了高貴、奢華的光環,失去了往日的風光。

生活上愜意的人,總要表現一下自已,總是要與大眾區別開來,突出一下自已。

手錶己經被打入冷宮,被富裕起來的人所不屑。愛屋及烏,隨著港臺片的興起,人們開始模仿起港臺粵人的腔調,港臺人的珠光寶氣也成了內地人仿效的目標,金銀首飾迅速成了富裕階層的理想商品。

女人們圓潤的脖子,佩著一條閃閃發光的金項鍊,白皙手腕上戴著有些鬆動的金鐲子,就連纖細的無名指上也套著個金鎦子。

把自已打扮的雍容華貴的女人們在街頭巷尾不急不慢的招搖過市,盡顯著自己的滿足與高傲,把自已的富貴展露無遺。

隨著金銀首飾漸漸地走進普通人家,做為炫耀的名頭也跌落下神壇。漸漸地金銀又迴歸了自已的屬性。

有錢人不再像暴發戶一樣穿金戴銀,既粗俗又顯得沒有文化。

人們的穿戴總能反映當時的社會情景。

悄悄地,在大眾眼裡銷聲匿跡的手錶,又出現在了社會名流的手腕上。

手錶又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又成了名貴身份的象徵,成為了人們追逐的對象。

價值名貴的鑽石表、鉑金錶雖然與普通人無緣,但拒絕不了人們嚮往的那份熱情;貨真價實的稀有,退而求其次,就戴個高仿的,反正真正的行家又不多,誰好意思逮著你的手脖子上研究去,自己覺得高興,別人又信以為真,何樂而不為呢?

與傳統的不同,現在的手錶又有了新的功能,被冠以"智能"的名號,只要沾上"智能"二字,價格又親民,就勾起了人們的無限暇想,吊起了人們的胃口。

現代手錶的創新和款式已與原來的大相徑庭,不可同日而語。

大街上,形形色色的男女,戴著新潮的手錶,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挺讓人注目的。

看來,不買一塊"智能"手錶,自已顯得是那麼的不明智,那麼的跟不上時代。


山海松


手錶對男人來說就是一個第二身份,並不是單純的只看時間。出去談業務、見客戶,它能彰顯你的身份,給客戶留下一個好的印象,讓自己更有面子。

還有就是裝飾,這算是一個奢飾品。我個人戴的是智能手錶,MOTO 360二代,像我這種玩科技的人來說,最喜歡這種類型的手錶。出去見朋友、吃飯聊天,這都是加分的。

當然了,那些大佬們都不是戴的我這種表。由於我喜歡具有科幻感的,所以我對這種智能表感興趣。


LH手機科技愛好者


現在人喜歡戴手錶,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顯富。這跟穿名牌服裝,用奢侈品一樣!是為了在生意場上,告訴生意夥伴,我很有錢!當然,也有人不差錢。還有一些人,是愛慕虛榮,為了面子。

二、大都數人,是為了討個吉利,手錶“走字”,取其諧音“走字”。則代表人生命運“走字”。


海娃國學


吃白米飯也飽,為嘛你還要夾菜吃。


用戶787972007968


男人戴手錶是鄣顯身分地位,就像女人戴珠寶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