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兄弟连》(英语:Band of Brothers)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兄弟连》(英语:Band of Brothers)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兄弟连》(英语:Band of Brothers)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兄弟连》(英语:Band of Brothers)

前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军旅情,兄弟情一直是很珍贵的人类情感。推荐一部经典的美剧,这部剧是斯皮尔伯格在《拯救大兵瑞恩》之后拍摄的,再现了二战的残酷性。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兄弟连》(英语:Band of Brothers)是改编自真实人物在二战中作战经历的美国电视连续剧,于2001年在家庭票房首播。本片由著名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和著名演员汤姆·汉克斯联合执行制片,以及大卫·弗兰克尔和汤姆·汉克斯等联合多人导演,剧本改编自二战史专家史蒂芬·E·埃米纳姆布鲁斯的同名著作,演员阵容强大,制作花费高达一亿两千万美元。该剧在美国曾红极一时,2002年成为美国金球奖和艾美奖的得奖作品。根据制作组的透露,单是拍摄1944年6月6日(D日)的戏份就动用超过5,000发子弹,另包括多种二战时的坦克及装甲车。剧中大部份主角人物都真有其人,而他们遭遇的事件也都真有其事。全剧主要谈论二战时期,美军101空降师506团第二营E连士兵的故事;因为战争让他们有共同的经历及互相扶持,有着像亲兄弟般的结合,并讲述他们在战争时的生离死别。

拍摄背景:

2002年12月11日,“二战”时的一位美国老兵莱斯特·哈什伊悄然辞世——他曾是美国101空军部队506团“英雄连”——E连里最年轻的士兵。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兄弟连》(英语:Band of Brothers)

直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刻,莱斯特都不曾忘怀作为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先锋中的一员的难忘经历,还有和E连的战友并肩作战用血泪凝结的珍贵回忆。在诺曼底登陆战中,由于飞机受到袭击,几乎所有的伞兵都未能在预定地点着陆。隶属于美军101空降部队506团“E连”的战士们一边寻找队伍,一边和敌人交锋,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屡建奇功,直到他们攻克了希特勒的最后一座堡垒——位于贝希特斯加登的大本营。在战斗结束时,E连的阵亡人数是该连编制人数的1.5倍。在荷兰,莱斯特第一个把关于E连的一切告诉了一个叫做斯蒂芬·安布洛斯的老人,于是有了一本叫做《兄弟连》的书。1998年,在高清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宣传期间,一个参加过“二战”的老兵亲手向汤姆·汉克斯赠送了这本小说。读完之后,深受感动的汤姆·汉克斯又把书转赠给了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两人一拍即合,遂决定将其拍成电视剧集。而这两位曾在《拯救大兵瑞恩》合作过的影坛大腕儿此次都退居幕后,只担任该影集的监制。

Stephen Ambrose,《Band of Brothers》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二战史专家。他在书中即说到,写这部书就是想要从细节反映战争的大局。极其忠实于原著的改编,使得《Band of Brothers》在整体风格上最大程度地符合了历史原貌。而这些都归功于Ambrose对101空降师506团E连士兵们长期的采访。  

《Band of Brothers》明显区别于《Saving Private Ryan》等其他二战影片的一点就是对德国和德国军队的态度。借片中“Professor”David Webster之口,向观众传达着“德国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敌人,我们只不过恰好站在了敌对双方”这样的新历史观——同时我们看到了2004年德国领导人也被邀请参加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活动。所以这是美国等国重新审视二战历史的一个表现——谁说人家的电影不反映意识形态?只是手段比较高明罢了。

自从1998年汤姆·汉克斯与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合作《拯救大兵瑞恩》之后,两人便构思了这部以第二次大战为内容的电视影集,去年在英国经过八个月密集的拍摄,其中动用了五百个有台词的演员、一万个临时演员,由八个导演共同完成,号称美国电视史上耗资最庞大的一个电视影集。汤姆·汉克斯与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为该剧监制,其中汤姆·汉克斯执导了第五集,在第八集中他儿子科林·汉克斯成功的塑造了琼斯少尉一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