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家鄉,村裡最有錢的農民是從事什麼發家的?

農村一山貨


在你家鄉,村裡最有錢的農民是從事什麼發家的?

對於農民來說。要說種一輩子地,或者打一輩子子工,要想發家是困難的,但是每個村就有幾個土豪,他們是靠頭腦,頭腦,技術,智慧,發家致富的,

安裝鋁合金門窗,防盜門,捲簾門?

記得小時候上5年級的時候,我們同學他爸從銀川回來,學了手藝,就在我們街上開了一個門店安裝鋁合金門窗,防盜門,捲簾門這些,當初我們村只有兩家人蓋了房子。其他人都住窯洞,社會慢慢的改變,我們村的人全部蓋起了紅磚瓦房,隔壁村,周圍所有的村,都一年有一年的蓋起了紅磚瓦房,蓋房就需要窗戶,門,等,然後我同學他爸就這樣開個車,到處安裝。我們街上就只有一家安裝的,生意興隆,一直到現在。就是靠這個發家致富的,所以說,只要瞅準時機,發家致富還是存在的。


搞長途貨車運輸?

其實對於這個行業我也不懂,只知道我們村就有這麼一個人,有兩個大貨車,僱的司機。跑長途,一年到頭也不回來,只在汽車上睡覺,生活,跑一趟就可以掙個千把萬塊,特別有風險,還去西藏之類的,去了就缺氧,還要吸氧氣,在休息去休息的時候,還要值班看油,防止油被偷,雖說辛苦,但是人家的確比我們農民掙的多。


做結婚司儀主持搞演藝的?

我有個舅舅就是做司儀主持,帶唱歌的那種,人家還是有一定才藝的,大家都知道,現在結婚都需要司儀,唱歌團隊。他們結婚那天就可以一天可以掙幾千塊,或者上萬塊,掙我們農民工一個月的工資,而他們四海為家。麼有固定的家。到處漂流。但是的確掙錢。算的上我們村裡的大戶人家。

說說你們農村那邊人都是做什麼發家致富的?


農村身邊事


我的家鄉,村裡最有錢的人是開了私人診所發家的。他是我的遠房侄子,他的“發家史”我還是多少知道一些。

1988年他經過縣醫院“鄉村醫生培訓班”一年的培訓結業了。有了縣醫院外科主任,他的堂哥的幫助,他在鄉街道是第二家開私人診所的。那年他才18歲,為這診所父親買掉了家裡兩頭耕牛。那時正修建的寶中鐵路從當地經過,還修建小站。他“中西醫結合,又特長於創傷的縫合,外來人員成了他的常客。對於常見病他總是“拆零”配藥,打點滴是他必不可少的治療方法。2008年當地又修電廠,整整四年的時間。當時鄉街道私人診所已有8家。幾百米的街道,一萬人口的鄉。電廠投產後藥店僅存下4家。不用說他是不會關門的。

他的“醫術”在當地頗有名氣,尤其是打點滴治療效果明顯。外來人員沒有了,可他口碑好。看病買藥又推藥防疫的、保健的,那一個療程都是好幾千元。有了“新農合”後他的診所還成了村第二藥店,也有了用刷農合卡給村民買藥的資格,也有了村醫的年度補助。

如今他到底有多少錢別人不知道,但是他有好幾處房產:鄉街道商住樓8間,縣城一套住宅樓,兩套門面,市裡有一套樓房,還給兒子在貴州買了房子。當然還有偌大的一個藥店。

村裡的農民收入主要靠打工,有20萬都算富裕了,像我村這開藥店的一定是發大了,就是在鄉里也是排在“富人榜”的。


為生活而提神


一個是開大車的。以前都一天掙幾十塊錢的時候,人家會開大車,出去一趟就能掙成百上千的,後來有錢了,自己也買了一輛大車,主要是物流配貨,自己開車自己配貨,現在發展成一個物理公司了,還有自己的配貨站。

一個是開診所的。這是個手藝人,醫術高超,起碼十里八鄉的老百姓看病都找他,人家也踏實肯幹,隨叫隨到,上門服務,在附近名氣很大,病號多,賺的就多,如今也是村裡的有錢人。

一個是跑業務的。這個人在外地跑業務,幹銷售,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回家,據說一年能賺上百萬。

這些有錢人雖然還是農民身份,卻不從事農業生產,但是確實村裡最有錢的。真正種地的大戶人家,最多的也只有30畝地,一年純收入也才三五萬塊錢。


潤澤遼夏


但說我家鄉啊,我們村裡有錢人是靠種地有錢的,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前些年玉米一塊一毛多錢1斤,在那時候我們村基本沒有出去打工的,都在家種地,因為靠自己承包那點兒地是不行的,所有周邊的外包土地,都叫我們村兒給承包過來,所以那時候,我們村有很多種地大戶,那些年風調雨順年景好,但那時候種地和現在種地不一樣方式,那時候種地方式。春天先把龍打上,等種地時節用小播種車,一個四輪兒掛兩臺,那時用種量比較大,很怕缺苗,用工量很大,所以那時種地離不開主要勞力,所以那時基本沒有打工的。所以有錢農民就是前些年。種地大戶發的家,隨著國家糧食價格的下調。種地機戒不斷更新換代,現在種地省事兒了,所以外出打工從玉米掉價開始的,現在不出去打工在家發財的,那都是能人,在外打工發大財是不可能的,只能掙夠一年家裡花銷的就是好手打工的,就現在農民沒有特殊才能,你是不會有錢的,有幾萬塊錢 就等於沒有錢,所以現在農民掙錢是非常難的,非常苦的。





堅強134810131


文字/禪小巖

這個問題有意思,讓我好好給你捋一捋。

李三軍以前是我們村裡的底子戶(最窮的),長到27歲依然是光棍一條,和唯一的老孃仍住在土坯房裡,也沒人給說媳婦,娘倆相依為命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可就在五年前,他去了廣州一趟,中途又回了鄭州,然後回到家裡,先是翻蓋了新房子,繼而還買了一輛寶馬,還領著個漂亮的媳婦徹底翻了身。

那麼,在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到底是怎麼發家的?一時成了大家村頭巷尾熱議的話題。一直到今年過春節,村裡的發小請他吃酒,他才道出了實情……

他跟著村裡赴廣州的打工隊一起到了廣州,然後順利的進了一家印刷廠,成了一名印刷工人,一月工資四千多,管吃管住,也不累,一開始他也挺知足的。

可是,好景不長。不知道是聽誰說的,長期在印刷廠上班,油墨的氣味聞得多了,對男人的生育功能不好,還有可能造成不育。他聽後,嚇壞了,自己還沒結婚,萬一廢了,就得不償失了。於是,他果斷提出了離職!

沒了工作,老闆也算仁義,並沒有剋扣他的工錢,一分不少的給了他。他帶著錢在廣州吃喝光了,也沒找到錢。後來,結識了一個拾荒的老人。

老人問他,能吃苦嗎?他說,本身就是農村的娃子不怕吃苦,只要對身體沒害處。老人想了想,對他說,我引薦你認識下我兒子,他擦油煙機,擦一臺200元,一天可以擦幾十個很賺錢的。



李三軍想都沒想就跟著老人的兒子學起了擦油煙機,一開始是當徒弟,整整跟著老人的兒子三個月,為了學手藝,愣是一分錢也沒要。

快要學出師的時候,老人的兒子問他,想不想賺更多的錢?他不明所以。老人的兒子就挑明告訴他,覺得為人實在,也沒啥心眼兒,關鍵是不怕髒苦累,想讓他回鄭州跟著他的老師學沙發雕刻(顧名思義就是在木質沙發上雕花)這個一旦學成了,那錢財可是源源不斷,而且還有自己的時間可供支配,一個月只需要接兩個單子就可以。

李三軍覺得這裡面有詐,便問,既然這麼好。為什麼你不學呢?這時老人的兒子便伸出了他左手,李三軍這時才看到他左手的小拇指沒了……老人的兒子說,他父親心疼他,才不讓他學了,後來學了擦油煙機。

自此,李三軍再無顧慮,收拾行李後又開始回鄭州學習沙發雕刻。這一學就是三年,三年的徒弟生涯就是三年的奴隸,他的手不知道被割傷了多少次,當然,他的小拇指也沒了,被電鋸給鋸斷了。看到手指沒了的那一刻,他也想過放棄,但是他這個人一根筋,傷好後繼續學。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成功了。第一單生意就是沙發上雕刻一條龍,他用了不到12天的時間,賺了10萬元……接著一發不可收拾,他的技藝越來越精湛,越來越爐火純青,賺的錢包也越來越鼓。現在他又招了兩個徒弟,但都是吃不進去苦,很快又另覓他路了。

這就是李三軍作為一個農民的發家之路,有人問,他27歲之前幹嘛去了?27歲之前他一直在幹建築隊,27歲這一年,建築工地沒活了,他才外出打工,這才有了一系列的機遇。當然,機遇來了,更需要你不怕苦,不怕累,去抓住!只有如此,你才能徹底走上人生的巔峰路。

—END—


禪小巖


說起來我們村裡現在最有錢的一個農民是一個曾經輸光了所有家產,還欠下一屁股的賭債的賭徒,而現在他卻是在城裡擁有三家年營業額幾千萬的老闆。

老闆姓黃,是我的鄰居,同是80年代初出生的人,小時候他是那種學習成績年年拿“第一”的那種人,不過是倒數第一,最開始他是我哥的同學,後來留了兩次級,上初中時就成了我的同學。勉強讀完一個初中,就進城去餐廳當了學徒,學做廚師,手藝學成出師後,就留在餐廳工作。

十年過去,也存下了不少的錢,有了這些錢,他就自己開了一家快餐店,剛一開始,快餐店的生意還算不錯,然而在他開店的那兩年,他結識了一些所謂的“哥們朋友”,這些個哥們朋友卻帶著他走上了一條一夜爆富的路——賭博,剛開始確實贏了不錢,曾經一個晚上贏了近三萬塊,作為一個每天靠著辛勤和汗水炒盒飯的人,一下子贏了這麼多錢,對自身的衝擊還是不小的,“不勞而獲,一夜賺三萬”,想想都刺激,就這樣他迷戀上了賭博,每天都在牌桌上,快餐店的生意也日益慘淡。

一年過去,他不但輸掉了自己十多年來的所有積蓄,輸掉了快餐店,還欠下好幾萬的賭債。為了躲債,他離開了家鄉的城市,去了外地。

五年後,他回來了,而且開起了一家規模不小的餐廳,餐廳的投資來自於他從外地帶回來的老闆。在這五年,他給我的感覺是變化太大了。

以前他是一個不善交流的廚師,現在他是一個能說會道的精英;以前他是半天寫不出來幾個字的學渣,現在卻是能在微信上寫上幾段勵志故事的小作者;以前他是一個輸光家產的賭徒,現在卻是我們當地的政協委員。

我不知道,他在那五年發生了什麼?他做過了什麼?我只知道他變了,變成了一個成功的創業者。

就在去年,他的投資超過三百萬的第三家餐廳開張,也就在去年,他在村裡建起了最漂亮的別墅。

人生的經歷太有趣,一個曾經的學渣,一個輸光一切的賭徒,卻能夠通過自身的脫變和努力,創出一個讓人羨慕的事業。

最後分享一下幾張他家餐廳幾張圖:


(餐廳點菜區)

(宴會廳效果圖)

(門頭效果圖)

(一樓效果圖)


吳家山少


八十年代初,在媳婦兒鎮上走車那段時間,每天早晨有一群農民背挑馱著大小背篼和竹筐豬肉乘車。哪兒趕場哪兒就有他們的身影,呼隆隆一窩蜂的擠在門口,我同他們討價還價並幫買了票的往車裡推。背篼很篤實多的百多斤少的也有六七十斤。我站客車車廂裡專門拆掉三排座位空間來裝貨,他們將場上收購或宰殺的豬肉運到長壽,下午乘車回家很辛苦也很滋潤。

半年後我熟悉的幾位農民,在當地建起一樓一底的磚混房,車經過可看到朱椽黑瓦的樓房。鎮上也有搞運輸賣木材(房料)開食店發家的。親家家就是鎮上最好食店之一他掌勺。同媳婦兒確定關係後,我用所有的積蓄幫助沒借著錢大舅哥修了住房臨街做成簡易的食店,因他比我稍大該娶媳婦兒了。

原來愁吃穿的岳母一家每月至少有一兩百元收入:三天一場每場可賣十多二十斤肉一大鍋豆花二三十斤米粉;純利十多二十元不在話下。我和媳婦兒免費就餐,負責拉煤到食店。一兩年後大舅哥小舅子都有了自己的住房自己的家。

八十年代的農民人勤勞很容易發家。


殘陽餘暉3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的家鄉屬丘嶺地帶,西靠太行山,東鄰華北大平原。由於地理位置特殊,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煤礦,鐵礦,石英石礦等,所以這一地方的村民都是靠本地的資源富起來的。其中我們村裡就出了好多個千萬富翁,還出了兩個遠近聞名的億萬富翁,下邊我就說一個俺村億萬富翁的發家經歷。


一九七八年,國家剛剛改革開放,允許個人建廠開礦,隨後這裡私人小礦企如雨後春筍般的撥地而起|,整個太行山下,小煤礦,小鐵礦還有大小選礦廠連成了一片。當時,我們村的喬廠長首先利用本地這些資源建起了我們村的第一個私人選礦廠,起名叫"瑞豐選礦廠"。那個時候選礦廠少,生產出來的礦石精粉真的供不應求。

邯鋼,邢鋼等國有大型鋼廠都搶著要。所以他們都是先付款廠裡後交貨,其中的利潤可想而知。隨後時間的推移,資金的增多,他又建起"燒結廠"。所謂的燒結廠也就是把精粉二氧化三鐵經火燒成三氧化二鐵,燒好後賣給鍊鋼廠,增加礦精粉的付加值,使其利潤更高。經過幾年不懈努力,喬老闆手裡真的有錢了,他把"廠"字去掉,改成了"瑞豐公司",隨後又收約煤礦,收購鐵礦,資產越來越大!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現在俺村的喬老闆早已是遠近聞名的億萬富翁了。雖然現在國家關停了這些汙染企業,但他因為手裡有錢,又搞起了服務行業,前後建起了大型超市,加油站,幼兒園和蔬菜大棚基地。
吸引村裡不少的勞動力,喬經理已不再是經理了,應改成叫"喬董事長"了,他現在身價幾個億,可謂是我們村地道的農民企業家!


神語兮兮


這麼多年過來,在我老家農村裡,悶聲發財的人越來越多了。據我個人的觀察,農村裡能夠掙到錢發家發財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開大汽車搞運輸。我們村是自然村屯,人口不少,有1000來人。在前10年左右,村裡的富人都是開大汽車外出搞運輸的。一臺汽車可能需要貸款幾萬塊錢買進,但每拉一車貨就可以賺回幾千塊錢。

當時,我們鎮上有一個水泥廠,每天都會有大車源源不斷的將袋裝水泥拉到全省各地。我們村的20多輛大汽車,就是這幾個水泥廠的運輸大戶。

二是開門店默默發財。每個村裡一般都會有一兩個小商店,為村民提供各種日常用品。最開始是供銷社發展的代銷店,後來慢慢變成了私人的小商店。

這種村裡的小商店看起來很不起眼,10來平米的小房屋,對著路邊開,賣的就是那些日雜百貨。如果村子的人數足夠多,來往的人足夠多,一年賺幾萬塊錢是沒問題的。這比辛辛苦苦外出打工好多了,有時候還可以兼顧家裡面的一些家務農活。

三是外出做購銷生意。農村人只要大膽,不怕辛苦,外出做購銷生意,是很容易賺錢的。

記得我老家隔壁就有一個堂兄專門出去販賣水果。每隔兩三天都到縣城去批發新出品的水果,回到鎮上零售賣,有時候還走村串戶去吆喝。

就這麼悄悄的幹了幾年,幾毛幾塊的積攢起來,居然也建上了新樓房,少說也要十幾二十萬吧,真的是悶聲發財沒人知。

四是做木工手藝的人。在農村,有手藝的人最容易來錢。這種人,只要技術好,不愁沒有活幹,也不愁沒有錢賺。

請人定做木傢俱,有時候往往要提前預約,才能請得到這些木工匠。而木工匠也一年四季都會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積下來也是可以發點小財的。

五是走村串戶收破爛。這一種人不會太多,一般沒幾條村才會有一兩個人幹。也正因為這樣,才成為一個發財的渠道。

因為這個活有點髒,天天要接觸那些破爛陳舊的東西,低價收購回家後,還要進行收拾整理,再分類集中送到鎮上的舊貨收購點出售。

收購廢舊貨物,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利潤是很高的。經常是對半的賺錢,甚至可以賺上好幾倍。有些舊的東西比如舊家電,主人不願意修當廢鐵賣了,但收購回去後修一下可能又重新可以用了,出售價錢就會翻幾倍。

在農村裡,只要多動腦筋,不怕辛苦,勤奮肯幹,發大財、一夜暴富的路子可能比較難找,但發點小財、小富即安的門路還是不少的。你說呢?

如果你還有什麼更好的發財辦法和路子,歡迎留言與我們一起分享!感謝點贊、關注【桂農通】。


桂農通


我的家鄉屬於甘肅比較窮的地方,純純種地的農民是沒有富裕的,三十年前第一批人富起來了。十五年前左右第二批人富裕起來了,近幾年基本人們的生活都好了。

第一批富起來的都是膽子比較大,比較有頭腦的。他們敢於外出打工,敢於拼搏。後面開始在外面包攬工程,帶著村民外出務工。包攬工程的人自然是先富裕起來了,同時村民也富裕起來了。記得那時候要是第二年要去幹活,過年的時候都要提著禮物給包工頭拜年。

第二批富裕起來的是自主創業的人。這些人也算是比較有想法的,他們藉著國家的扶持,利用農村的剩餘秸稈,搞起了養殖,主要是養殖牛羊。由於牛羊價格比較穩定也容易養殖,這些養殖戶都掙到了錢。而且有個別人家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年產值達到幾百萬。雖然大家看來不多,但是對於一個農村老百姓來說也是不少的收入。

第三批可以說是全民富裕了,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只要勤快,每個人都能掙到錢,所以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這就是我親眼見證的甘肅農村的三十年的由窮到富的變化。

除了這些,也有一部分人是上學出來到外面工作,也是生活過的比較富裕的,雖然沒有特別富裕,但是也是過的比較好的。這幾年也有把土地整合到一起承包土地種植經濟作物的,他們也是掙到了錢。

這就是我們這裡人的由窮到富的過程,你們哪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